广州派驻湛江王村港镇工作队驻村帮扶办实事、为民解忧暖人心
道路平整、屋舍俨然,农田里作物长势正好,滨海边风景优美宜人……走进湛江市吴川市王村港镇,一幅乡村和美画卷徐徐展开。
“工作队进驻后,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衷心感谢广州的帮扶,感谢工作队的无私帮助!”提起工作队给王村港镇带来的改变,当地的群众满是感激。
回溯三年前,2021年7月,由广州市政协办公厅牵头,协同广州市信访局、广州市住建局、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广州工控集团等五家单位派出5名干部组成工作队,进驻湛江市吴川市王村港镇,开展为期三年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三年来,工作队强党建、引资源、谋项目,聚焦“百千万工程”,开足马力图“镇”兴,在王村港镇书写驻镇帮镇扶村新篇章。在首批帮扶工作队驻镇帮扶三年期届满之际,记者日前跟随工作队深入帮扶一线,实地探访王村港镇多个乡村,近距离感受当地乡村振兴的喜人变化。
王村港镇中心小学的足球场
强党建聚合力 乡村旧貌换新颜
走进王村港镇瓦灶弗村,只见绿树成荫、池水清澈,老人们坐在树下乘凉避暑、闲话家常。然而,昔日的瓦灶弗村,黄土地、泥巴路,垃圾乱堆,村民们出门经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工作队来了后,把村路修理平整了,把村里的环境收拾整洁了,还建了小广场、篮球场,吸引了周边村落的村民过来娱乐。”提起村子的变化,今年73岁的瓦灶弗村村民吕秀军既感激又骄傲,“我们村子虽小,也有自己的漂亮公园!”
工作队初到王村港镇时,面对将近30平方千米的土地,不熟悉情况、不了解民情、满腔热情却不知如何挥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调研,成了工作队的第一项任务。在短短几个月里,队长刘湘文带领工作队到田间去看农田、测土地,走村串户发问卷、唠家常。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工作队会同王村港镇党委政府选定重点村,并派队里2名党员干部挂任驻村第一书记,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
来自广州市住建局的熊燚就担任驻新梅村第一书记。面对新梅村下辖自然村瓦灶弗村村貌不佳、缺少村民公共活动空间的状况,工作队积极协调广州市住建局,探索了一条从规划到施工“全链条”式帮扶建设瓦灶弗村的新路子,创新形成了政府支持、对口帮扶、社会参与、村民自建的新模式,建设村牌、风雨连廊、广场、篮球场等,安装路灯近70盏,种植景观树160余棵,植绿7000余平方米,让破旧小村变了模样。
工作队刚到新梅村的第一个夏天就遭受了台风侵扰。新梅村党支部书记郑礼球至今仍对三年前工作队在暴雨中挪树的身影记忆犹新,“工作队和我们一起吃饭、一起工作,像兄弟姐妹一样。熊书记基本每周都跟我们一起入户开展‘平安夜访’工作,所以村民都认得他,路上遇到都主动和他打招呼。”
在工作队的带领下,村民积极参与项目谋划,让出旧宅基地支持项目建设,还实际参与到村容村貌维护、种树植绿等工作中去,用自己的双手为乡村“穿上新衣”。“工作队常常到家里嘘寒问暖,还经常召开村民大会,组织我们参加主题党日活动,感谢工作队来到这里,给我们带来更美好的生活。”吕秀军说。
引资源兴教育 “扶智”托举未来
乡村要振兴,教育必先行。工作队倾其所能,让优质教育资源从省城广州乘风向西,滋养王村港镇教育的“幼苗”。
驻镇工作开展以来,工作队树立起帮扶先“扶智”的工作思路。三年来,累计投入244.8万元,用于提升和改善王村港镇基础教育设施、资助困难学生等,直接受益1865人。
在王村港镇中心小学学生黄子岚眼里,学校最大的变化是操场。“现在操场更柔软了,我们在上面跑步也更舒服、更安全了。同学们还喜欢新增加的高低杠、单双杠,体育活动更有意思了。”2023年以前,学校操场还是凹凸不平的沙泥地,老师因为担心学生们摔倒受伤,一到体育课就让学生们自由活动。
工作队得知后,引导广东狮子会捐资21.6万元向中心小学捐建7人制足球场。在此基础上,组团单位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向王村港镇中心小学捐赠24.98万元建设运动场跑道,从而带动当地教育部门配资38.82万元。
这只是工作队提升和改善王村港镇基础教育设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三年来,工作队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帮助王村港镇中小学,逐步完成了王村港镇中学学生宿舍热水及饮用水改造、教室照明升级、中学运动场文化墙、小学课桌椅更新等多项帮扶项目。
除了硬件设施,工作队在调研中还发现,当地老师迫切地希望向外交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工作队来了以后,通过线上联播的方式,把广州优秀中学的英语课带给学生,还筹集资金为学校置换了一批全新的电脑,学生们学习兴趣更高了,课堂氛围也更活跃了。”谈起近年来教学质量的变化,王村港中学英语老师谭文浩感触颇深。
三年来,工作队筹集善款24万元资助困难家庭学生,帮助12户家庭22名学生消除了因贫辍学的风险,帮助12人完成大专、本科及以上学业,通过夏令营等方式邀请广东知名足球教练、广东足球名宿对王村港初级中学、碌西小学、大位小学等120余名学生开展足球培训,捐赠2万余册图书、学生绘画颜料等。
回顾这三年学校的改变,王村港中学校长郑日喜神色动容,“工作队为当地教育带来巨大的改变,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这也为我们地方发展播下了明天的种子。”
谋项目办实事 产业兴旺促增收
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是基础。在推进教育帮扶,增进民生福祉的同时,如何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也是工作队这三年来一直在摸索解决的“硬骨头”。
位于吴川市边缘区的王村港镇,老龄化严重,人均耕地面积少,缺乏规模以上产业。入驻后,工作队积极推动撂荒农田复耕复种,推进寨坡等村的成片撂荒耕地集中流转至村委会,陆续引进圣女果、广藿香等高附加值农作物。“我们村发动村民种植广藿香和水果玉米,村集体收入差不多翻了一倍!”郑礼球高兴地说。
在碌西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林伟新用“翻天覆地”四个字来形容三年来碌西村农业的变化:“以前村里没有农村合作社,没有农产品品牌,工作队来了后,帮助村里建设了农村合作社、种植基地、电商基地,还打造了品牌。”
此前,碌西村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大多数农产品被收购商以低价收走,村民们在路边摆摊售卖,既不安全也影响村容村貌。2023年,在广州市信访局的帮扶带动下,碌西村农贸市场迎来了升级改造,一个占地360平方米、拥有32个摊位的农贸市场为村民们提供了干净整洁的销售场所,服务辐射碌西村下辖9条自然村,惠民6000多人。
为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工作队帮助碌西村创新“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对碌西农贸市场二楼近300平方米场所升级改造,建设成乡村振兴农村电商孵化基地,通过电商销售和消费帮扶双渠道增加碌西农产品销路。“现在有了平台,农产品销售价格高,渠道稳定,种出来的农产品不愁卖不出去,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碌西村村民邓光晃说。2023年,碌西红薯卖出约2万斤,2024年牛奶水果玉米消费帮扶销售近30万元,村集体收入增加近10万元。
新平台让农产品卖出去了,而要想卖得好,还需要打响农产品品牌。在工作队的帮扶下,碌西村成功将特色农产品打造为王村港镇村级农产品品牌,带动当地参与种植户近200户,参与农户家庭每年人均增收500元。
在广袤的农田之外,蜿蜒八千米的海岸线为王村港镇的渔业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吴川市乐和商贸有限公司是吴川市王村港镇唯一一家育苗场,水产养殖面积达1300余亩,生态农业种植面积达2500余亩,每年,200万斤渔产品从这里销往全国。
为扩大渔港的优势,2022年,王村港镇政府安排驻镇帮镇扶村资金200万元用于支持吴川市乐和商贸有限公司的发展,打造王村港特色海鲜干货品牌,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带动100户以上就业,同时利用现代农业产业模式发展“一镇一业”。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广州市政协办公厅等部门牵头下,吴川市与广州对口帮扶协作湛江指挥部、中国铁建港航局,共同探索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港产城推动“百千万工程”新模式。
“海洋牧场建成后,预计有6个养殖仓,每个养殖仓可以投放1.6万条龙趸鱼,每批养殖一年可以收入3亿元。”吴川市乐和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如今,第二批入驻工作队已经进驻,新任工作队长廖世雄和队员们怀着忐忑和责任开始“接棒”,“第一批工作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下一个三年希望能为王村港带来更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