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时代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领航新时代乡村振兴 > 对口帮扶 > 工作动态
广湛指挥部:凝聚24个工作队合力 喜见规划图变施工图
听全文  发布时间:2023-01-19  来源:新快报

  产业帮扶强调“持续造血”、联农带农;消费帮扶强调前后方联动,抱团发展;科教文卫帮扶立足“补短板”,强根基;饮用水等民生领域帮扶突出高标准、多覆盖……

  站在2023年的新起点,回首一年多来的帮扶工作,广州市在帮扶湛江市24个镇的实践中,实招频出、亮点频现,是怎么做到的?日前,记者专访了广州市派驻湛江市驻镇帮镇扶村指挥部(下称“广湛指挥部”)总指挥顾伟星。

  产业“造血”

  推动1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落地

  2022年8月,越秀集团牵头与海大集团合作投资的越秀海大对虾养殖项目在雷州市东里镇北堀村开工。该项目首期投资1.2亿元,首期流转土地约800亩,随后用地可能达到3000-5000亩。

  东里镇有对虾养殖的传统,但处于小散乱状态。新开工的这个项目涵盖了育苗、繁育、推广于一体,致力于将整个产业做大做强,联农带农。项目既为当地的村集体和村民带来租金、就业,还将对虾养殖的上下游都带动起来,引导农户参与养殖、销售等环节。而且项目每年还提取净利润的6%用于东里镇的乡村振兴和防返贫帮扶,一举多得。

  这个项目只是广州帮扶湛江产业振兴的缩影。顾伟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帮扶湛江产业振兴的项目更强调能持续“造血”和联农带农。

  一年多来,广州帮扶湛江各工作队千方百计争取一批现代农业帮扶项目落地。据统计,产业帮扶类项目94个,其中,估算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有15个。覃巴黄牛养殖和屠宰加工、杨家番薯脱毒种苗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业项目已基本建成;东里对虾种苗养殖基地(首期投资1.2亿元)、石角竹寨田园综合体(总投资3.8亿元)、广州轻工石角鲮鱼绿色养殖项目(总投资0.5亿元)等重大产业项目于近期相继动工。目前,覃巴正申报建设吴川省级肉牛产业园;龙头“渔稻好时光”湛江市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湖光和迈陈现代交通和冷链骨干物流枢纽、迈陈海上漂浮式“渔光互补”项目、长山茶叶基地农文旅等一批项目已锚定推进。

  消费帮扶

  打造网络营销基地推动湛货入穗

  驻唐家镇帮扶工作队发动广州各方力量打响“凤梨保卫战”,两周就帮销超过百万斤;驻乌塘镇工作队策划“云销会”,仅10天就将湛川村的万亩荔枝高价销售一空……

  消费帮扶是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撬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一年多来,广州驻湛江各工作队硬招、实招频出,取得了一个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助力火龙果、番薯、荔枝、西瓜等一批农产品“脱销”。

  顾伟星介绍说,为了加强消费帮扶,广湛指挥部联合各工作队积极打造广州对口帮扶湛江网络营销基地,广泛搜集24个镇的特色农副产品,形成帮扶产品目录,借助广州的市场进行推广,利用工会和企事业单位进行集体采购,并制作了小程序进行线上销售。同时积极利用广州博览会等展会平台大力推广、销售。特别是广州市白云区,还专门在白云区建立了消费帮扶展馆,用来展销对口帮扶地区廉江几个帮扶镇的农副产品。

  据统计,推进“湛货启航”上线进网走出去后,已梳理出适合消费帮扶特色农副产品158种,合计已帮扶销售2144万元。

  补好短板

  捐教学楼建卫生强镇带来满满幸福感

  2022年12月29日,廉江市石角镇石角小学教学楼(白云楼)落成,该教学楼由广州市白云区对口帮扶石角镇组团单位筹款百万元援建。此前,石角小学102名学生挤在6间教室里上课,老师只能挤在半间课室办公。白云楼启用后,石角小学可容纳270名学生上学,教学环境焕然一新,功能室、舞蹈室、图书室齐全。

  这是广州加强对湛江科教文卫帮扶的一个缩影。顾伟星介绍说,在教育帮扶上,各工作队强调补短板,强根基。目前已促成190名骨干教师到结对学校跟岗学习,合计为教育对口捐助物资及资金1384万元,推进唐家、迈陈、和安、青平、石角等镇一批破旧的镇村小学重建或设施改造,有效改善教学环境。

  在遂溪县建新镇,驻镇工作队积极发挥越秀区教育强区优势,不管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给当地带来很大的改变。其中在软件上,工作队促进两地师资进行交流和跟班学习,建立起了远程教育平台,让建新的小学生直接远程同步参与省级示范名校的直播教学。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10个以上工作队建立了乡村振兴教育基金,从后方筹集资金,为当地镇的中心中学、中心小学设立奖学金制度,或者为相对困难家庭学生提供帮扶。

  在健康帮扶上,广州帮扶湛江的一大亮点是推进卫生强镇计划。如湖光工作队后方联合捐助100万元建设湖光防疫核酸检测中心,具备覆盖日检测4万人的能力,填补了麻章区没有核酸检测的空白。同时促成省第二人民医院建设远程医疗乡村支援服务站。驻覃巴镇工作队与广东潮青、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合作,开展“广东潮青光明行”行动,专家义诊覆盖132条自然村,两天就为80名患者免费进行复明手术。

  心系民生

  高效抓供水复荒地夯实民生之本

  “喝了用先进设备过滤的水,就更放心了。”一年多来,让湛江人津津乐道并且感受至深的是,一些地区饮用水水质得到了大幅提升。

  顾伟星表示,为了不断满足当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湛指挥部下定决心要高效“抓供水、复荒地”。

  广湛指挥部和多个工作队了解到,湛江地区存在缺水和水质需要提升的问题。广湛指挥部联合广州水投集团成立工作专班,规划100个供水提质提标示范工程建设。后方单位筹集1657万元,支持湖光蔡屋村、龙头莫村、附城浦西村等59个示范工程于去年底率先建成使用;余下41个示范工程正稳步推进建设。“据不完全统计,供水提质提标示范工程让当地超百万名群众喝上了好水。”顾伟星说。

  另一方面,各工作队和镇村对接吸引社会力量、引导高附加值农作物、推进土地流转,截至目前,共帮扶2.8万亩撂荒地实现复耕复种。昔日野草荒地变成如今水稻、玉米、南瓜、番薯良田。一批“良田变田园、田园变公园”示范村变成假日游“网红打卡村”。

  新年展望

  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快振兴发展步伐

  2023年已全新开局,顾伟星表示,广湛帮扶的“一横一纵一圈”蓝图已日臻完善。接下来,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挂图作战,把帮扶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具体将“把握一个重点,守住两个底线,发挥三个优势,畅通四个渠道,大力推动五个振兴”。

  其中,把握一个重点,就是要把握“农业强市”这一重点。湛江是农业大市,但大而不强,要通过“一镇一园”改变小散乱格局,引导产业聚集,做大做强镇域农业经济。

  2023年,广湛帮扶的工作重点是“24园”,广州帮扶的24个镇将推进“一镇一园”全覆盖。未来,还将进一步整合多镇域的同一主导产业,“串珠成链”组团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构建一二三产业联农带农利益共享机制,形成有特色、可复制的“广湛帮扶模式”。

  守住两个底线,就是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和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三个优势则包括党建引领优势、广州资源优势和湛江特色优势。今年将继续深入发挥广州大市场、大平台、大流通的优势,深化消费帮扶、产业帮扶、劳务协作等,更好帮助湛江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激发内生动力。

  在顾伟星看来,做好乡村振兴,还必须畅通交流、民意反馈、督办和媒体宣传四个渠道。今年将做好“帮扶干部夜谈”活动,通过每周一晚上广湛两地干部坐班夜谈,收集好方法、好点子、好建议,强化帮扶干部苦干实干的意识。通过定期召开“广湛双城联席座谈会”的形式,引入广州商业资源,打破信息壁垒,广开两地商路,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顾伟星表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还要注重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一同发力,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实现全面振兴。

  “总而言之,我们将抓住我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大机遇,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快振兴发展步伐,为湛江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广州力量。”顾伟星表示。

浏览次数
-
分享
分享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