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国家乡村振兴展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除了给被帮扶地区送去资源,让百姓的“钱袋子”更鼓,当地留下可持续发展的非遗技艺,共同发展共享成果也是题中之义。
眼下,聚焦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鸿沟明显等普遍性难点,努力推进乡村振兴进程,荔湾区展开一系列探索。如何帮扶欠发达地区发展,提升帮扶水平,让民众真切感受到共同富裕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
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荔湾区就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进行一系列有效探索,勾勒出一幅山区城乡共富新场景。
聚焦两地非遗:非遗产品解技艺帮扶难题
让帮扶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是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具体而现实的问题。在荔湾帮扶的贵州龙里和惠水地区,通过非遗对接帮扶,创新帮扶方式建立非遗大师共同开发文创产品模式,有效解决了上述难题。
据悉,荔湾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定位于传承与发展对口帮扶地区非遗文化,向对口帮扶地区非遗产品“送设计”“送订单”“送流量”,解决农村地区劳动力低价值与产业低附加值的难题,是与对口帮扶体系紧密衔接的一项补充文化措施,为全省首创通过引导两地非遗传承人合作共享共济,满足乡村民众发展需求。
2022年上半年,两地十多名非遗传承人,带动龙里惠水两地两个职业学院,逾百人团队,一个扶贫车间一个实训车间,逾百名被帮扶群众共同参与八项非遗产品的文创研发与生产。
“接下来,荔湾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将在原先基础上对非遗帮扶的措施进行全面升级,通过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销售这一‘小切口’,撬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改善当地技艺存留领域‘大变革’。”荔湾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眼下,各项改革成果正以最短的时间,在荔湾、龙里和惠水迅速落地见效。参与的非遗企业在加强合作交流的同时,也真切享受到别样帮扶带来的发展红利。
通过实地走访交流,荔湾的非遗大师们也了解到当地的需求,发现当地有许多优质的非遗资源非常有潜力,荔湾有文化包装与运营经验的大师们还在区文广旅体局和区乡村振兴局的支持下,能与远在贵州的传承人面对面进行文创产品开发交流。
“统筹运用非遗先进地区的经验与场地资源,发挥广州非遗文创产品销售地的优势,实现与帮扶地区合作共建,区域联动,让贵州的非遗文创产品进入广州市场,解决当地的产品销路问题”荔湾区文广旅体局负责人说。
以高山丘陵地貌为主的贵州龙里与惠水,村庄偏远分散且人口较少,留守老人就医困难、偏远乡村优质文化资源缺乏市场等问题突出。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出现,打通了偏远山区民众文化发展的“最后一公里”。瞄准文化产业发展小切口,以非遗互动为契机,眼下,两地正大力深化“非遗帮扶”建设,一个个技艺帮扶的新模式在贵州大地上生根发芽。
共享文化市场:技艺提质实现城乡“同频共振”
如果说,加强资金与物质帮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加强技艺传播提质则是更具持久力的精神提升,是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动力和保障。
当下,在非遗帮扶方面,贵州龙里与惠水农村的新需求正被点燃。人人享有接受非遗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的公共非遗服务,正在两地逐渐成为现实。
为深入开展非遗帮扶活动,倡导两地非遗资源共享,荔湾区大力开展贵州非遗文创进景区、进街道、进市场活动,通过对非遗资源的整合应用,实现对贵州非遗文创销售的支持。
走在荔湾区街头,在永庆坊景区、荔枝湾景区等文化场所,都立着红色显眼的“贵州非遗文创”,来往购买的民众络绎不绝。
在荔湾,乡村振兴城乡之间“同频共振”的,不止于此。立足技艺帮扶的发展,城乡共享优质文化资源,该区正实现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跨越。
在永庆坊荔湾非遗体验中心的一场发布会上,来自贵州龙里和惠水的非遗传承人正在给嘉宾记者们介绍他们的非遗文创产品。
“以城带乡”“以强带弱”。眼下,荔湾区在乡村振兴帮扶文化领域的优质改革,为其推动帮扶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开启了崭新篇章,也助其走出了一条高效独特的别样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