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广州有了一把“绿色标尺”

  • 听全文
  • 2021-07-09
  • 来源: 南方日报
  • 分享到
  • -

加快推进“三线一单”落地,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广州城市发展,有了一把“绿色标尺”。

  日前,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下称《方案》)。《方案》聚焦加快推进广州市“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落地,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有了“三线一单”就相当于有了一套精准的“绿色标尺”,时刻度量着地方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根据《方案》,到2025年,广州将建立较为完善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共划定环境管控单元253个,并提出了水环境和大气质量持续改善,国控、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稳步提升,建设低碳试点城市、“无废城市”等具体目标。

  确保多项规划协调统一

  何为“三线一单”?

  “三线一单”即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该项工作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过去,环保手段主要以数据对比与衡量为主,对空间的管控缺乏有效手段。而实施“三线一单”则是一种科学的空间管控方式。“三线一单”就像一剂中药,采用的是系统诊断、整体调理的方法,是多要素、跨部门整体集成和海量数据的整合。

  近年来,全国多个省市启动并推进了“三线一单”工作,都在积极探索如何用“线”管住空间布局,逐步解决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不合理问题,如何用“单”规范发展行为。

  广州也不例外。

  2018年底,广州就开始启动“三线一单”编制。2020年2月底,广州市组织来自中国环科院等单位的13名国内权威专家对“三线一单”中期成果进行审核,专家组认为中期成果突出了广州区域定位和发展特征,初步构建了符合广州实际的生态环境管控体系,为区域发展规划、空间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总结广州市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四个保障和强化成果审核。”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编制过程中,广州市坚持将“三线一单”编制工作摆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部署推动,不断借鉴和摸索,逐渐形成了一套符合广州实际的工作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作为首个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三线一单”编制注重与国土空间规划等成果衔接、融合,确保多项规划协调统一。

  在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协调互动中,两者的成果编制优势互补。在“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启动后,双方保持沟通,确保双方成果共用基础数据,同步推进,在饮用水源保护区与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存在重叠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技术对接和行政衔接,确保国土空间格局一致,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统一。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1329.94平方公里

  此次《方案》明确了广州的生态保护红线及一般生态空间。

  广州陆域生态保护红线1329.94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的18.35%,主要分布在花都、从化、增城;一般生态空间450.30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的6.21%,主要分布在白云、花都、从化、增城;全市海域生态保护红线98.56平方公里,占全市海域面积 的24.64%,主要分布在番禺、南沙。

  广州也对“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到2025年,广州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全国领先,生态系统安全性稳定性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在环境质量底线方面,广州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控、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稳步提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海水水质主要超标因子无机氮浓度有所下降。

  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达到“十四五”规划目标值,臭氧(O3)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巩固二氧化氮(NO2)达标成效。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广州对资源利用上线也提出了要求。广州将强化节约集约利用,持续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土地资源、岸线资源、能源消耗等达到或优于国家、省下达的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其中,用水总量控制在48.65亿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不低于0.535,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0.14万公顷以下,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47万公顷以下。

  到2035年,广州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巩固完善,生态安全格局稳定,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国土空间格局。

  划定环境管控单元253个

  如今,“三线一单”成果开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

  去年2月,广州公布的工业产业区块划定成果,首次在全市划定工业产业区块669个,总面积达621平方公里,相当于划定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充分吸收了现有“三线一单”最新成果,使得工业产业规划分布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此次《方案》提出,实施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优先向重大发展平台、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工业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倾斜。在可核查、可监管的基础上,新建项目原则上实施氮氧化物等量替代,挥发性有机物两倍削减量替代。

  如《方案》设定的广州琶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管控单元,在大气环境布局敏感重点管控区内,应严格限制新建使用高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项目,大力推进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全面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实施VOCs重点企业分级管控。

  包括广州琶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管控单元在内,广州共划定环境管控单元253个,其中陆域环境管控单元237个,海域环境管控单元16个。

  在陆域环境管控单元方面,广州优先保护单元84个,主要为生态保护红线、一般生态空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等区域;重点管控单元107个,主要为人口集中、工业集聚、环境质量超标的区域;一般管控单元46个,为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区域。

  海域环境管控单元设置优先保护单元9个,为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重点管控单元7个,主要为用于拓展工业与城镇发展空间、开发利用港口航运资源、游憩资源的海域和现状劣四类海水海域。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将以建设低碳试点城市为抓手,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深化全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减排潜力分析,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探索形成广州碳中和路径。推动产业低碳化发展。推进碳排放交易,鼓励企业参与自愿减排项目。推广近零碳排放区首批示范工程项目经验,创建一批低碳园区。深化碳普惠制,鼓励申报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探索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和碳足迹评价。

  同时,广州将大力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稳步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将严格落实绿色文明施工,重点做好施工场地围闭、地面硬化绿化、工地砂土覆盖、裸露地表抑尘、物料堆放遮盖、进出车辆冲洗等环节扬尘管控措施六个1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