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 听全文
  • 2024-05-17
  • 来源: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分享到
  • -

穗府办〔2024〕9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卫生健康委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4月22日


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

(2021—2035年)


目 录


  一、概述

  (一)规划背景

  (二)规划对象

  (三)规划范围与期限

  (四)规划依据

  二、广州市医疗卫生资源总体情况

  (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二)医疗卫生资源现状

  (三)居民健康状况

  (四)医疗服务特征

  三、规划目标及总体空间结构

  (一)规划指导思想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愿景与目标

  (四)规划结构

  四、市域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策略

  (一)均衡布局,扩大优质资源覆盖

  (二)上下衔接,促进分级诊疗格局形成

  (三)调整结构,优化健康服务体系供给

  (四)医防融合,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五、各区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一)越秀区

  (二)海珠区

  (三)荔湾区

  (四)天河区

  (五)白云区

  (六)黄埔区

  (七)花都区

  (八)番禺区

  (九)南沙区

  (十)从化区

  (十一)增城区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各级责任

  (二)严格规划实施,强化监督评价

  (三)合理控制规模,弹性调配床位

  (四)完善投入机制,培育多元主体


  一、概述

  (一)规划背景。

  “十四五”以来,国家、省、市出台了《“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广东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广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对广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22年,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随着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疾病谱持续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健康服务需求大幅增长,供需不匹配矛盾也日益凸显。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广州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1.41%[广州市统计局:广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四号)——人口年龄构成情况。],老龄人口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显著高于其他年龄层。同时,广州作为中国的超大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安全能力。

  《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年)修订版》实施后,对我市医疗卫生事业起到较好促进作用,但已不能完全满足我市新的发展形势要求。该规划总床位实施率约为71%,用地保障与规划调整为实施过程的主要挑战。至2021年末,广州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为5.66张,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医疗卫生设施布局初步呈现“一主五分”结构,但72.2%的床位资源依然集中在中心城区。

  为进一步匹配我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功能定位,落实相关政策及规划要求,提出更加科学、高效的医疗卫生设施规划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满足群众对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启动本规划编制工作。

  (二)规划对象。

  本次规划对象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四大类,其中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等,不包括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所、站)、卫生监督所(中心)、急救中心(站)和采供血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指疗养院。

  (三)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广州市域。

  2.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4.《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通知》

  5.《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15〕45号)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国办发〔2017〕44号)

  7.《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22〕3号)

  8.《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职健发〔2020〕5号)

  9.《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妇社发〔2006〕239号)

  10.《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6〕96号)

  1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2012版)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2〕121号)

  1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1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

  14.《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

  15.《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16.《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6〕51号)

  17.《广东省卫生健康委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广东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粤卫规划函〔2022〕50号)

  18.《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

  19.《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穗府〔2021〕7号)

  20.《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穗府办〔2022〕3号)

  21.《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十四五”广州市区域卫生规划的通知》(穗卫〔2023〕1号)

  22.《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城市更新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操作指引〉等5个指引(2022年修订稿)的通知》(穗规划资源字〔2022〕24号)

  二、广州市医疗卫生资源总体情况

  (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广州是华南地区医疗中心、全国三大医疗中心之一,面积7434.4平方公里,辖11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1881.06万人,65岁以上常住人口占7.82%,2021年全市生育率11.82‰。

  (二)医疗卫生资源现状。

  至2021年末,广州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814家(医院291家,三级医疗机构76家,三甲医疗机构42家),总床位数共10.65万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5.66张。三级医疗机构(部属7家,省属19家,市属17家,区属16家,非政府办医疗机构17家)实有床位合计7.53万张。

  医疗资源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区,60.4%的医院、72.2%的床位和65.7%的医院建筑面积均集聚在中心城区,外围的南沙、从化、花都区单体医院平均建筑面积分别为1.1万平方米、1.3万平方米和1.8万平方米,院均床位数分别为120床、120床和160床。

  全市卫生技术人员共18.77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62万人,注册护士8.8万人,全科医生4785名),比上一年度增长10.89%。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9.98人,执业(助理)医师3.52人[广州市医疗卫生机构年报表。]。

  (三)居民健康状况。

  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预期寿命83.18岁,较2020年提高0.28岁,其中男性人均预期寿命80.43岁,女性86.01岁。2021年婴儿死亡率1.6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61‰,孕产妇死亡率3.57/10万,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305.89/10万。

  心脑血管病、肿瘤、骨科疾病、精神病、慢性呼吸疾病、神经系统病等对公共健康影响重大。精神病、神经系统病、感觉器官(耳鼻喉眼等)疾病、性传播疾病等对公共健康的威胁呈显著上升趋势。药物与酒精滥用、传染病(登革热等)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性高发疾病。

  (四)医疗服务特征。

  门诊方面,2021年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为1.44亿人次,与上年同比增加0.18亿人次,增长率为14.29%。三级医院诊疗量占比50.34%,三甲医院诊疗量占比42.01%。

  住院方面,2021年全市医疗机构总出院人次为328.8万人次,较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280.5万人次)回升17.2%,接近2019年水平(344.5万人次)。出院人次81.26%集聚在三级医院,71.95%集聚在三甲医院。

  三、规划目标及总体空间结构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及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围绕“建设出新出彩的中心型世界城市”总体愿景,加快建设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聚力建设国家医疗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疗高地,支撑国家中心城市与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建设国际一流健康城市,彰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模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持续推进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规划原则。

  1.坚持人民至上,需求导向。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群众卫生健康需求为导向,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确立医疗卫生设施配置策略,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和健康需求。

  2.坚持均衡合理,公平可及。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结合空间规划与生活圈构建,确立重点布局版块,保障全体居民公平、可及地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3.坚持统筹兼顾,协同建设。全市一盘棋统筹谋划,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系统性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医疗优质资源区域一体化发展。

  4.坚持公共服务为主,市场化调节为辅。支持主体开放,为市场化配置资源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支持产业开放,吸引医疗康养等前沿产业,提供规范化、一站式的高端医疗服务。

  5.坚持政府主导,分期实施。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立足长远,分阶段分步骤推动规划实施落地。

  (三)规划愿景与目标。

  到2025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中西医发展更加协调,建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体系,满足市民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广州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6.46张。

  到2035年,建立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体系完整、公平可及、连续协同、优质高效、富有韧性的医疗卫生服务圈,人人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疗中心、国际一流健康城市以及宜居之城。广州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7.4—8.0张。

  (四)规划结构。

  与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策略相衔接,规划2035年形成“三核四极”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医疗卫生设施布局。

  “三核”为中心城区、东部中心、南沙新区三个城市核心区,是展现国际大都市时代活力与独特魅力的核心区域。

  “四极”包括国家知识中心城、北部增长极、狮子洋增长极、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四个外围综合新城,是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多点”包括市桥、荔城、街口、新华四个地区中心和若干个新型城镇,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

图片1.png图1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空间结构图

  四、市域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策略

  (一)均衡布局,扩大优质资源覆盖。

  与布局结构相匹配,划分四类地区,确立各地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目标与策略。

  1.区域中心型地区为“三核”的中心城区核心区域、东部中心新塘、南沙新区南部,包含越秀、海珠西、天河西、白云南、白云东、南沙南、新塘片区,辐射全市及周边省市。一是中心城区核心区域合理配置床位资源、支撑科研创新,鼓励高水平大型医院疏解部分床位至外围地区,释放空间用于临床研究与技术创新。二是扩大区属二级以下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模,增强全科首诊、慢性病护理与康复、临终关怀等方面服务能力,分流大型医院就诊压力。三是南沙新区、东部中心强化优质医疗资源集群配置,高标准建设南沙医院群,全面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2.区域辐射型地区为“三核”的中心城区外围及“四极”地区,包含海珠中、海珠东、荔湾北、芳村、天河东、天河北、白云西、白云中、海丝城、科学城、知识城、花都—空港、番禺南、莲花湾、南沙北、从化中心、荔城片区,辐射所在区。一是补足高等级综合医疗资源及专科资源短板,各片区至少配置一家三级综合医院,人口规模较大(规划常住人口大于70万或实际服务人口超过100万)、增速较快的片区可增加配置。二是依托现有资源特色培养专科优势,各片区至少配置一家三级专科医院(含专科疾病防治所、妇幼保健院),形成一个或若干个专科优势。三是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社区医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基于上述策略,重点引导市属及以上高水平医疗机构在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较低、在建项目较少的片区设置分院区。

  3.节点强化型地区为“三核四极”的外围节点,包含白云北、白云东北、花都东、番禺北、番禺东、科教城片区,服务本地区、辐射周边镇。该类地区至少配置一家区属或以上三级综合医院,或依托相应规模的“大专科、小综合”三级医院提供综合医院服务。引导高水平三级医院在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较低、在建项目较少的地区设置分院区。

  4.外围提升型地区为远郊地区,包含花都西、从化北、增城北片区。该类地区结合人口增长及分布变化情况,通过强化镇卫生院建设或新建、扩建区属综合医院分院区,形成常见病诊疗、住院及急救中心。通过扩建镇卫生院或在范围较大、人口较多的镇增设卫生院分院,支撑镇卫生院强化康复、慢性病护理及急救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充分畅通镇卫生院与区内高等级综合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将镇卫生院纳入急救网络。

图片2.png

图2医疗卫生设施布局分区图

  (二)上下衔接,促进分级诊疗格局形成。

  1.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

  适配广州作为全省乃至华南地区医疗中心的定位,强化对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广东国际医学中心等高水平医院的支撑,保障其扩建、新设分院区的空间需求。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1+1+6”等项目建设,包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设置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设置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设置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设置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设置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设置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设置国家口腔区域医疗中心,积极争取中医类(广东省中医院)、精神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老年病(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等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国际医学中心包括省市共建的广东国际呼吸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国际肾脏病医学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国际肿瘤医学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国际心脏医学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和广东国际精准医学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图片3.png

图3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分布图

  依托市属高水平三级医院新建、改扩建院区项目,加强中心城区外围及“四极”地区的区域医疗中心能力建设,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容量及收治能力。包含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改扩建与白云湖分院新建、广州市应急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白云院区)新建、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黄埔院区新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嘉禾院区改扩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改扩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荔湾院区改扩建与黄埔院区新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增城区人民医院)改扩建、广州科教城医院新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改扩建等项目。

  强化区属三级综合医院建设,作为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补充。包括海珠区人民医院新建、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荔枝湾院区改扩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白云区人民医院)改扩建、白云区公共卫生医院新建、广州开发区医院永和院区新建与西区院区改扩建、花都区人民医院(花都区救治中心)易址新建、番禺区中心医院改扩建、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改扩建、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新院区新建等项目。

  2.巩固基层医疗服务网底。

  整合区属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预防、全科、护理、康复等日常医疗服务能力。按照《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五年(2023—2027年)行动计划》,以基层为重点,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完善基层医疗卫生网络建设,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发展,实现优质医疗卫生服务“镇村一体化”。

  一是支持区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及部分区属医院改扩建项目,持续强化涉农区区级公立医院(包括区级人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院等)综合能力建设,承担优质医疗资源服务的衔接与下沉。积极推进部分区属医院改扩建,包含越秀区中医医院、广州市正骨医院东风东院区、番禺及南沙区的区属二级综合医院改扩建,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易址新建,黄埔、增城及从化区中医医院易址新建等项目。促进区级医院在区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和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有效落实,到2027年底,不少于18家区级公立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水平。

  二是支持大力发展社区医院,支持有条件的区结合城市更新等项目新建社区医院,鼓励新建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按照社区医院建设标准进行建设。按照“一街道一中心、一镇一卫生院”的标准,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网络。根据镇街行政区划调整,新建白云区大源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城区荔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建建筑面积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或公建配套项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最新的建设标准独立或相对独立设置。力争按照“每3万—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网络。结合实际需求,对单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服务人口规模过大的区域,引导城市更新项目增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镇卫生院。

  规划至2025年,力争区属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不低于1.4张;至2035年,区属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规模与千人指标实现进一步增长。

  (三)调整结构,优化健康服务体系供给。

  1.完善岭南特色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打造中医药服务高地,发挥岭南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依托高水平三甲中医医院扩大优质中医药健康服务的覆盖面,包含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越秀院区与黄埔院区改扩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改扩建及其花都院区新建,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新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荔湾龙溪总院改扩建,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改扩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同德院区改扩建与天河院区新建等项目。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基底,依托区级中医医院建设,包含黄埔、增城及从化区中医医院易址新建等项目,加强中医特色优势专科。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镇卫生院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100%设置中医馆。

  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力争到2025年,三级中医医院全部设置康复科、二级中医医院康复科设置比例不低于80%。

  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拥有中医医院床位数力争不低于0.85张;到2035年中医医院床位规模适度增长。

  2.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为网顶,以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各级妇女儿童专科医院以及综合医院妇产科、儿科为骨干,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以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大中型综合医院、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技术支撑,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危重孕产妇和危重儿童救治网络,加强市、区级救治中心建设,强化危重症救治保障。

  发挥优质妇幼医疗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扩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婴院区,新建其花都、南沙、增城三个院区,新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黄埔院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从化妇女儿童医院,扩建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越秀院区,将广东省生殖医院建设为三级专科医院。

  强化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力量,原则上每个区应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的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加快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扩建越秀、荔湾、南沙区妇幼保健院,易址新建黄埔区妇幼保健院,新建海珠区妇女儿童医院。

  到2025年,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床位数力争达到3.0张,结合人口增长与年龄结构变化等情况,到2035年妇产科及儿科床位规模适度增长。

  3.推进康养护理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提升康复护理、医养结合等专科资源配置,合理布局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安宁疗护机构等,推进形成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老年人健康服务网络。通过支持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将部分公立医疗机构转型为护理院和康复医院、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等方式,增加康复、护理等专科医疗机构数量。支持盘整优质医疗设施周边低效用地及物业,推动医院改扩建、新建等项目实施落地,扩大接续性服务供给,提升医康养服务能力。以康复医院、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疗中心为主体,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发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康复医院建设,鼓励以新建、城市一二级医院转型等多种方式,在重要医疗资源周边合理规划布局。加快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白云院区、广州市老年病康复医院(广州市东升医院)改扩建以及广州市老年医院新建项目。二是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及老年医学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设立和增加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开设养老服务。三是规范社会办医发展,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康复、护理等医疗中心或医养康护中心。四是加强安宁疗护服务能力建设,通过设置相对独立的安宁疗护病区与病房、增加和提供安宁疗护服务床位、探索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构建以二级医疗机构为支撑,医养结合机构、康复护理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到2025年,争取每千常住人口康复床位数达到0.5张;到2035年,康复床位规模与千人指标实现进一步增长。

  4.加快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以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为主体,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基础,以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为补充,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积极创建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扩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白云院区,支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依托精神(心理)科优势建设精神卫生中心。持续加强区级精神卫生医疗资源配置,各区至少在1所综合性医院或慢性病防治机构建设有病床的精神专科(含精神科专科医院)。花都、南沙、从化、增城等服务人口多且地市级机构覆盖不到的区,每个区至少建设100张精神专科床位。新建广东省人民医院花都院区(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扩建中新广州知识城医院(新龙镇中心卫生院、黄埔区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番禺区第三人民医院(番禺区岐山医院、番禺区精神卫生中心)、南沙区第三人民医院(南沙区精神卫生中心),补齐外围黄埔、花都、番禺及南沙区精神医疗资源短板。支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根据医疗需求开设精神心理门诊、病房。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设立精神(心理)科门诊。

  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精神科床位数力争达到0.6张;到2035年,精神科床位规模与千人指标实现进一步增长。

  5.强化肿瘤防治网络建设。

  扩容优质肿瘤专科资源以提高收治能力、支撑科研创新。依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建设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广东国际肿瘤医学中心,强化肿瘤专科优势,助力打造区域医疗高地。扩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越秀院区与黄埔院区,新建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沙院区,形成中心城区、南沙与中新广州知识城(以下简称知识城)三个肿瘤专科诊疗中心。

  中心城区外围依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改扩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海珠湾院区新建等项目,扩容肿瘤科医疗资源。花都、番禺、从化、增城等外围地区,依托花都区人民医院(花都区救治中心)易址新建,中山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新建,番禺区中心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增城院区(增城区中心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增城区人民医院)扩建等项目,实现肿瘤科医疗资源与收治能力的扩容。

  规划至2025年及2035年,肿瘤科床位规模实现进一步增长。

  (四)医防融合,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1.“平急两用”医疗卫生设施。

  按照广州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求,重点推进医疗卫生设施平急转型升级,强化医疗应急服务点升级改造,加强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应急医疗和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标扩能,强化发热门诊(诊室)规范化建设,依托区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化储备一批医疗应急服务点,“平时”满足周边居民日常诊疗服务需求,“急时”转为定点医疗机构。

  加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广州市应急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白云院区)、广州市紧急医学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做强做优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为载体,建设市级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加强医疗机构设施“平急两用”改造建设。加快推进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含二级)发热门诊、可转换传染病区、可转换ICU升级改造,完善发热门诊监测哨点建设机制,强化传染病监测、医疗废弃物处理、急诊急救能力。推进“平急结合”医院建设,建立医院建筑平急转换体系,到2025年,全市建设“平急结合”医院9家。

  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依托广东省创建国家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和建设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的有关部署,强化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创建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的布局建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上,扩建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高水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易址新建海珠、荔湾、黄埔、花都、增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扩建越秀、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托海珠区人民医院、白云区公共卫生医院新建,试点设置区级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并支撑进一步推广区级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设置。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挂“镇(街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牌子。

  其他专科疾病防治机构设置上,改扩建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建设广东省突发职业与环境疾病(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学应急救援中心,改扩建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新建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省皮肤病医院)新院区(含综合医院功能),改扩建广州市胸科医院越秀院区、新建广州市胸科医院南部院区。

  3.重大传染病救治体系。

  在省、市级层面,依托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设3所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确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联动大型综合医院作为战略储备医院。

  在区级层面,强化传染病“早诊早治”平台及救治后备,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五区依托市、区属三级综合医院设立区级定点救治医院。提升重症床位(含可转换重症床位)规模,省部属、市属综合医院的重症床位(含可转换重症床位)规模提升至8%,在南沙北、从化北、增城北等薄弱片区增补设有传染病区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

  在镇街层面,依托综合医院、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布局传染病监测哨点。实现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及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门诊)规范化建设全覆盖。

  4.医疗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

  在市级层面,实施“1+5+5”策略:高标准易址新建广州市紧急医学救援指挥中心。建设5家省、市级紧急医疗救治基地:改扩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民航院区作为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新建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作为省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中心、新建广州市应急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白云院区)作为市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新建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黄埔院区作为市核辐射与化学中毒救援基地、扩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作为市南部应急医疗中心。针对5类疾病紧急医疗需求建设5家市级专科疾病紧急医疗基地:改扩建或新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孕产)、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心理)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传染病)。

  在区级层面,实施“5+5”策略,中心城区划定5片区,以10家区域急救医疗中心为核心(东片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为核心,西片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坦沙院区为核心,南片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为核心,北片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核心,中片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联动位于中心城区外围的紧急医疗基地作后备。针对外围地区人口分散、急救力量薄弱的特征,将外围五区作为5个独立急救片区,各设1所指挥中心,并依托区属以上三级综合医院各新增1—2家区域急救医疗中心。通过新纳入120急救网络医院或新增急救站等方式,增加知识城、花都西、花都东、番禺北、从化中心、从化北、增城北等外围地区急救网络覆盖面,扩大海珠中、芳村、天河北等地区网络医院的急救容量。

  五、各区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一)越秀区。

  规划至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20.0张。规划至203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20.0—22.0张。

  依托越秀区健康医疗中心的目标定位,重点针对优质医疗资源高度集中、空间资源紧张的特点,规划策略以整合现有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分级诊疗结构与服务品质为主。

  总体空间布局方面,控制综合医院及大型专科医院或其院区的改扩建规模。鼓励省部属、市属大型医院疏解部分床位资源至外围地区新院区,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布局的均衡性。

  推进分级诊疗格局建设方面,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优质医疗资源集聚优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医学中心。依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越秀院区、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越秀院区、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改扩建项目,结合周边闲置物业盘活,释放空间资源支持临床研究、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

  整合区属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力量,适度扩建区属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补强其服务能力。发挥区属专科医院特色,依托广州市正骨医院东风东院区、越秀区骨伤康复医院(越秀区第二中医医院)、越秀区中医医院等改扩建项目,强化区属医院专科优势。推进已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方案,同时规划新增华乐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化基层医疗前端保健预防、首诊首治与后端康复照护的力量,分流高等级大型医院的就诊压力。

  调整优化结构方面,充分利用区内优质医疗资源优势,强化优势专科,大力发展薄弱专科。支持发展特色专科,推进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越秀院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婴院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越秀院区、广州市胸科医院越秀院区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广州市正骨医院东风东院区改扩建项目,打造大湾区中医骨伤科龙头医院。鼓励区域医疗中心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安宁疗护等科室的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设康复和护理功能床位,承担康复、护理等医疗服务。推进落实越秀区妇幼保健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越秀院区改扩建工程,补齐专科短板。

  医防融合方面,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完善应急救治能力。推动全区传染病预防与医疗救治资源整合,优先保障中心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能力。推进落实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扩建项目,同时支持区属公立医院发热门诊与传染病区建设,发展区一级医疗机构将公共设施转换为应急医疗救治设施的能力,保障应急期间平急转换。

  (二)海珠区。

  规划至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7.0张。规划至203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7.2—8.5张。

  依托海珠区打造医疗区域性中心的战略定位,重点针对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三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闲置的特点,规划策略以强化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完善区域医疗设施短板、有序适度扩大医疗卫生设施规模、优化分级诊疗结构与服务品质为主。

  总体空间布局方面,加快区内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重点补强区属二级以上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与服务能力。整合优化北部、中部现有较集中的医疗卫生资源,推进落实沥滘村规划新增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海珠湾院区、海珠区妇女儿童医院,一定程度上补足东部、南部医疗资源缺口,基本形成优质均衡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推进分级诊疗格局建设方面,支持区内优质医疗资源发展。增补高水平三级综合医院,支持省部属、市属的三甲医院建设项目落地,协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海珠湾院区新建项目,推进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琶洲院区、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改扩建项目。

  重点增补区属二级以上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缺口、规模与服务能力。支持区属三级医院建设,推进落实海珠区人民医院新建项目,扩大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模,加快推进应建未建以及未达到建设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建、改扩建工作,提升区属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推动区属医疗机构成为三甲医院深入基层、分流病患的通道与基地。

  调整优化结构方面,结合海珠区专科特色,强化专科优势。推进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改扩建项目。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以三级专科医院标准推进海珠区妇女儿童医院建设,扩大妇女儿童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优化建设中医药服务网络,扩大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规模,推进落实海珠区中医院易址新建项目。规划海珠区口腔医院易址新建,同时支持发展脑病、骨伤、妇科等重点专科项目。

  医防融合方面,全方位织牢公共卫生体系,做优做强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落实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易址新建工作,切实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规划以三级综合医院规模新建海珠区人民医院,未来兼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功能,承担区应急医院功能。

  (三)荔湾区。

  规划至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6.0张。规划至203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6.2—8.0张。

  依托荔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医药健康综合试验区的定位,重点针对优质资源总量不足、布局不均衡的特点,规划策略以强化优质医疗资源空间布局、推动优质资源扩容为主。

  总体空间布局方面,推动优质资源扩容,助力南北均衡发展。扩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坦沙院区、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荔枝湾院区,易址新建广州造船厂医院,打造区级高水平三级综合医院,增强对荔湾区快速增长人口的服务能力,提升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水平。

  推进分级诊疗格局建设方面,强化重点专科建设,补充高水平医疗机构。北部扩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荔湾院区,形成呼吸及妇产科专科优势;南部扩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荔湾龙溪总院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芳村院区,形成中医骨伤科及精神科优势专科。

  整合多元医疗力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整合区属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力量,根据人口增长需求,适度扩建区属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补强其服务能力。

  调整优化结构方面,强化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专科实力。扩建荔湾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荔湾龙溪总院,提升荔湾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医服务能力。扩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鹤洞分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荔湾院区,提升五官科、口腔科等专业实力。

  医防融合方面,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完成荔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易址新建项目,增强疾控能力。加强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其他部门联合进行流行病监测、预警、调查、处置的机制。

  (四)天河区。

  规划至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6.2张。规划至203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6.5—8.0张。

  依托天河区高水平健康区域标杆的定位,重点针对公立医疗机构主体地位不突出、优质医疗资源配置水平较弱、社区卫生服务网底有待加强的特点,规划策略以均衡医疗卫生设施布局、扩容优质医疗资源、扩建基层医疗设施为主。

  总体空间布局方面,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西部重点补强区属二级以下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与服务能力;东部新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珠吉院区(天河区第二人民医院),扩建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山大道院区,形成2家1000床以上高水平三级综合医院;中部扩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天河院区,形成2家1000床以上高水平三级综合医院;在北部通过城市更新,新建广东省骨科研究院长兴院区、渔沙坦规划医院等高水平三级综合医院,增强对片区快速增长人口的服务能力。

  推进分级诊疗格局建设方面,提升医院硬软件实力,支持特色专科建设。重点增加东部、北部医疗资源配置。结合天河区现有专科特色,依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天河院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员村院区、天河区中医医院(天河区中心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天河院区等医院,形成肝病、脑病、免疫疾病、胃肛肠、中医与骨科等优势专科,并填补妇儿专科空白。新建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天河院区、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形成口腔及肿瘤科优势专科,填补区域内大型公立三甲口腔专科医院的空白。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扩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类型。扩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模,整合二级以下综合医院、护理站等医疗资源,引导其转为基层医疗卫生设施的补充,适度扩建区属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补强其服务能力。

  调整优化结构方面,优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健全医康护养服务体系。依托广州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增补康复功能床位,新建天河区妇女儿童医院,提升天河区康养、妇幼保健服务水平。

  医防融合方面,做优天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升公共卫生防控能力。加强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其他部门联合进行流行病监测、预警、调查、处置的机制。

  (五)白云区。

  规划至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7.0张。规划至203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7.2—8.5张。

  依托白云区建设区域医疗服务中心的目标定位,重点针对医疗设施较充足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特点,规划策略以整合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均衡布局、完善短板区域、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主。

  总体空间布局方面,支持在医疗资源较欠缺的西部、中北部布局规划新增医疗机构,适度扩容现有优质医疗资源。引进广东省人民医院白云院区、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省皮肤病医院)新院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白云湖分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白云院区等优质医疗资源落户白云新城、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广州医药健康谷,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西部、中北部延伸。

  推进分级诊疗格局建设方面,发挥区内三甲医院优势,对标国际一流标准,高标准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落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嘉禾院区等省属、市属医院改扩建项目及广东省人民医院白云院区、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省皮肤病医院)新院区等规划新增项目,发展前沿医疗技术,建设白云医疗卫生服务高地。

  整合区属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力量,适度增补区属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补强其服务能力。推进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白云区人民医院)建设,加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扩建步伐,加强区属医院与三甲医院合作共建,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白云区人民医院)建成区域内医疗服务中心,辐射带动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按片区合理布局区域型社区医院,推进大源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项目以及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太和镇卫生院设置工作,利用公建配套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紧张问题。

  调整优化结构方面,结合白云区已有专科特色并依托专科医院新建、改扩建项目,强化专科优势。结合城市更新和政府收储等土地整备方式推进白云区妇幼保健院等一批易址新建项目,推进以三级医院标准新建广州市应急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白云院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白云院区等专科医院,落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同德院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其白云医院改扩建项目,巩固中医、妇儿专科优势并形成紧急医学、心脑血管等新专科优势。

  医防融合方面,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提高卫生应急能力。加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依托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民航院区建设广东省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高起点新建白云区公共卫生医院、改扩建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公共卫生机构。

  (六)黄埔区。

  规划至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7.5张。规划至203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7.5—9.0张。

  依托黄埔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高地的定位,重点针对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分布地域差异大、南密北疏的特点,规划策略以南部海丝城片区完善提质、盘活存量,中部科学城片区整合优化、补齐短板,北部知识城片区重点培育、优先保障为主。

  总体空间布局方面,积极引导海丝城片区优质医疗资源向科学城、知识城片区延伸。重点提高科学城、知识城片区医疗服务能力,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适度调整大型综合医院布局,适度增补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及区属公立医院。高标准配置市区统筹级医疗卫生设施,整合优化南部片区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结合黄埔东路沿线存量地区城市更新统筹增强设施供给,鼓励就地改造和发展受限的大型医疗卫生机构逐渐迁移或选址至中部及北部地区。

  推进分级诊疗格局建设方面,集中高水平医院优势资源,保障大型优质医疗卫生设施落地。北部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知识城院区新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埔院区改扩建为主;中部以广东省人民医院黄埔院区新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改扩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黄埔院区改扩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黄埔院区新建为主;南部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东院区(脑科学中心)改扩建、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黄埔院区新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改扩建为主,建成全面覆盖、辐射区域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区域内高水平医院全覆盖。

  推进区属医院能力提升工程,支持中新广州知识城医院(新龙镇中心卫生院、黄埔区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改扩建、黄埔区中医医院易址新建、广州开发区医院永和院区新建和西区院区改扩建、黄埔区妇幼保健院易址新建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区属公立医院硬实力。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个镇街设置1处社区医院,设置50—100张床位;每增加3万—5万人且不能满足15分钟生活圈服务要求的,原则上设置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原则上设置1处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站,满足5分钟生活圈服务要求。

  调整优化结构方面,结合黄埔区人口结构、医疗服务需求的变化及现有专科特色,依托各专科医院新建、改扩建项目,重点加强妇幼、肿瘤、口腔、眼科、皮肤、康复等专科机构设置和资源配置。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调整完善中医医疗资源布局,推进黄埔区中医医院易址新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黄埔院区改扩建项目,推进广州市皮肤病医院(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黄埔院区新建、黄埔区妇幼保健院易址新建、中新广州知识城医院(新龙镇中心卫生院、黄埔区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改扩建等项目,形成皮肤病、精神、妇儿等专科优势。

  医防融合方面,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健全完善医疗救治网络,提高卫生应急能力。构建区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站)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七)花都区。

  规划至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4.0张。规划至203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4.5—6.0张。

  依托花都区布局国际级医疗机构的目标定位,重点针对医疗资源供给总量不足、空间分布不均衡、缺乏优质医疗资源的特点,规划策略以加快补齐医疗设施短板、增补优质医疗设施、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主。

  总体空间布局方面,支持高水平建设省部属、市属综合医院及大型专科医院或其院区,鼓励医疗设施向外围地区倾斜。建设广州空港医疗中心,重点结合机场、高铁站等对外交通枢纽集中布局、提高设施对外辐射能力。整合中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分级诊疗结构与服务品质;鼓励新增医疗设施补足西部与东部的缺口。

  推进分级诊疗格局建设方面,依托南部空铁联运走廊枢纽,围绕空港地区布局国际级医疗机构,形成辐射全国的医疗产业生态圈。加快推进中山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花都院区(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花都院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花都院区等新建项目,填补花都区省部属、市属医院的空缺。

  重点补齐地区短板,加快建设区属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补强其服务能力。依托桐悦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西安置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及秀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建项目,保障乡村基本的初级诊疗服务与药事服务,完善基层服务网底。

  调整优化结构方面,结合花都区本身已有专科特色,依托各医院新建、扩建项目补强专科优势。支持广东省人民医院花都院区(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花都院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花都院区、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汽车城分院等新建项目,形成中医与精神、妇儿、肿瘤、肾脏病等专科优势。

  医防融合方面,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提高卫生应急能力。加快落实花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

  (八)番禺区。

  规划至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4.2张。规划至203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4.5—6.0张。

  重点针对番禺区优质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布局失衡的特点,规划策略以补足医疗设施短板、强化特色专科建设、扩容优质医疗资源为主。

  总体空间布局方面,适度扩容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区域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片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提升区域健康服务能力。南部扩建番禺区中心医院,建设综合应急大楼项目;北部改扩建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新建住院楼及发热门诊工程;西部南站片区新建番禺区第五人民医院新院区(番禺区钟村医院);中部通过城市更新项目新建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新院区,扩建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新院区(雅居乐北苑医院);东部莲花湾片区改扩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番禺区第七人民医院(番禺区石楼医院)、番禺区第八人民医院(番禺区石碁人民医院)、番禺区新造医院、番禺区化龙医院,打造东部片区医疗卫生服务高地,提升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水平。

  推进分级诊疗格局建设方面,提高专科服务能力,加强区域专科联盟建设。依托番禺区中心医院、番禺区中医院、番禺区第三人民医院(番禺区岐山医院、番禺区精神卫生中心)改扩建项目,形成肿瘤、康复、妇儿、口腔及精神专科优势;中东部依托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番禺院区(广东省儿童医院番禺分院)、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扩建,形成妇儿与中医专科优势;莲花湾片区依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等改扩建项目,形成呼吸、心血管、紧急及重症医学专科优势。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网络,丰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类型。根据人口增长需求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布点,整合区属二级以下综合医院作为基层力量的补充。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强化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传染病筛查、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能力。

  调整优化结构方面,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扩建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番禺院区(广东省儿童医院番禺分院)、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番禺区中医院,增强妇幼保健、中医服务能力。远期新增床位预留一定空间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引导社会资本举办高质量、高水平、具有特色优势的康复、长期护理、安宁疗护等医疗机构。

  医防融合方面,健全“平急结合”疫情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网络。扩建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高水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建番禺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扩大外围地区急救网络覆盖面。

  (九)南沙区。

  规划至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4.5张。规划至203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6.5—8.0张。

  推进医疗资源总量提升和结构优化,高起点建设南沙医院群,增加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创新发展高端医疗服务模式,整体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持推动医教研产一体化布局,积极引进高端医疗项目和团队,打造综合医疗服务生态圈。加强区级医院和基层机构建设,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大湾区高水平医疗服务核心,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精准化医疗服务需求。

  总体空间布局方面,积极引进和支持优质资源供给,增补高水平医院并扩大现有三级综合医院规模。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等优质资源为中心,相对集中布局一批高端医疗卫生设施,形成具有高质量、强竞争力、广辐射力的医疗卫生新高地。支持中山大学附属(南沙)口腔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沙院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等高水平医院建设,增强对明珠湾、万顷沙等重点板块的服务能力,填补片区优质医疗资源缺口。强化均等服务,力争将1所区办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达到三甲医院水平。

  推进分级诊疗格局建设方面,谋划布局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省部属、市属三级医院建设,着力推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中山大学附属(南沙)口腔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沙院区等重点建设项目,发挥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引领和溢出效应。依托南沙医院群建设,补强体检、康复、疗养功能,打造协调发展、优质高效的全程健康管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支持扩建并增补区属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强服务能力,整合区属二级及以下医院,作为基层医疗力量的有效补充。推进落实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南沙区第三人民医院(南沙区精神卫生中心)、南沙区第二人民医院等区属医院改扩建项目。新建、改扩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性,支持试点开展社区医院建设,织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底。

  调整优化结构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顶尖专科资源,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医学诊疗中心和医学科技创新的主要基地。吸引社会资本入驻高端医疗服务领域,支持社会力量设置高端综合医疗、体检康复、休闲疗养机构,为打造医教研产一体化、康养旅一体化的综合医疗服务生态圈提供支撑。高水平建设中山大学附属(南沙)口腔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沙院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等项目,形成消化、老年病、肿瘤、口腔、妇儿等专科优势。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区,以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新建项目为依托,做强中医医疗机构,巩固中医药特色优势。

  医防融合方面,健全和完善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逐步健全以南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的区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网络。

  (十)从化区。

  规划至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4.2张。规划至203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4.5—6.0张。

  依托从化区建设乡村振兴、和谐共生的健康促进区的定位,重点针对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置较为落后的特点,规划策略以扩容优质医疗资源、强化基层医疗能力为主。

  总体空间布局方面,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升边远地区健康服务覆盖。扩大现有三级综合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规模,形成1家1500床三级综合医院,强化对全区的辐射作用;在北部通过新建1处不低于500床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意向为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医养结合院区),满足北部居民常见病就诊与住院需求,并作为片区急救中心。

  推进分级诊疗格局建设方面,依托重点医院,推进医联体新模式建设。继续支持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建设成为广州北部的区域医疗中心,依托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改扩建、从化区中医医院易址新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从化妇女儿童医院新建项目,形成妇儿与中医专科优势。继续深化现有“从化区医健体”和“从化区医共体”合作框架,进一步推进康复专科医联体、中医医联体等特色医联体建设。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扶持培育特色科室。根据建设用地拓展及人口增长需求扩建太平镇、良口镇中心卫生院等镇卫生院,强化基层常见病首诊、后端康复与处理急救需求等能力。积极协调市属名院与镇卫生院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为各卫生院扶优培强1—2个特色科室。

  调整优化结构方面,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强化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优势。新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从化妇女儿童医院,易址新建从化区中医医院,强化从化区妇幼保健、中医服务能力。

  医防融合方面,完善疾控预防、应急医疗救治设施。依托市、区属三级综合医院设立区级定点救治医院,提升区域传染病防治水平。

  (十一)增城区。

  规划至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4.3张。规划至203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4.5—7.0张。

  依托增城区广州东部区域医疗中心的定位,重点针对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突出的特点,规划策略以引进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拓展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优化分级诊疗结构与服务品质为主。

  总体空间布局方面,支持医疗资源适度扩容,拓展优质医疗资源总量。重点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新塘、科教城片区和中北部薄弱地区延伸,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

  推进分级诊疗格局建设方面,依托优质医疗资源增量扩容,积极打造广州东部区域医疗中心。扩大现有三级医院规模,加快推进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增城区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增城院区(增城区中心医院)、广州科教城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综合医疗院区等省属、市属医院建设工程。

  合理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新建荔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荔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迁至增城区妇幼保健院,支持中新镇卫生院、派潭镇中心卫生院、永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荔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二级医院规模建设发展。

  调整优化结构方面,依托专科医院新建、改扩建项目,填补优质专科医疗资源缺口。易址新建增城区中医医院,促进中医药强区建设。新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将其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妇女儿童专科核心医院,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三甲妇幼保健院。依托康养护理类专科医院规划新增项目,形成康复专科优势。

  医防融合方面,以区内大型三级综合医院为依托,打造集急性创伤救治、中毒救治、传染病隔离收治等功能为一体的东部地区医疗应急救治中心。高标准易址新建增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构建以区疾控中心为指导,区二、三级医院为依托,镇街医疗卫生机构及村卫生站为网底的区、镇(街)、村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报告网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各级责任。

  建立健全卫生健康、发展改革、财政、规划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分工协作的协调机制,协同推进规划落实。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医疗卫生设施建设项目行业主管作用。

  加强市区联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市级部门要做好统筹把总,搭建工作平台,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区级部门要结合各区规划和人口分布,引优提质、补齐缺口,按规划要求制定年度建设计划,加强区属医院建设,完善基层卫生设施,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强化监督评价,推进规划落实。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监测评估机制,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按规划实施进度定期开展阶段性实施效果评估,重点跟踪落实重大项目的推进情况。建立规划动态调整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修正,及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保高质量完成规划目标。

  (三)合理控制规模,弹性调配床位。

  落实《广东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十四五”广州市区域卫生规划》等文件要求,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单体(单个执业地址)床位规模的不合理增长,新设置的区属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600—1000张左右为宜;市属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1000—1500张左右为宜;省属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1500—3000张左右为宜。承担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任务的,可根据需求适当增加单体床位规模。

  结合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未来人口规模结构变化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根据实际需要弹性设置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规模。既满足整体资源均衡配置的需要与片区内刚性管控要求,也增加项目的选址弹性并保障实施落地性。

  (四)完善投入机制,培育多元主体。

  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职责明晰、分级负责的多元医疗卫生财政投入和保障机制,按照医疗卫生领域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市、区两级财政分别按规定落实各项投入政策。市、区卫生健康部门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和高效使用。

  完善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卫生健康多元化筹资投资机制,营造社会办医的公平环境,制订完善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支持政策,优化社会办医行政审批制度,提高审批效率。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同时引导社会办医院向高水平、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附件:广州市各区医疗卫生设施信息一览表


  附件:


广州市各区医疗卫生设施信息一览表


越秀区医疗卫生设施信息一览表

越秀区规划医院(近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2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综合医院

1

广东省人民医院惠福院区

光塔街道

三级

295

省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

建设街道

未定级

0

其他

公立

公立

现状保留

3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越秀院区

人民街道

三级

1156

部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越秀院区

农林街道

三级

2957

部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5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农林街道

三级

1200

省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6

广东省人民医院

大东街道

三级

3260

省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7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沿江院区

人民街道

三级

1500

市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8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六榕街道

三级

1930

市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分院

人民街道

三级

936

省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广州市正骨医院东风中院区

北京街道

二级

31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

白云街道

三级

250

省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4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越秀院区

登峰街道

三级

890

省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5

越秀区骨伤康复医院(越秀区第二中医医院)

珠光街道

二级

60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6

越秀区中医医院

北京街道

二级

458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越秀区规划医院(近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2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专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所、站〕及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海珠广场院区

人民街道

三级

50

省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盘福院区

六榕街道

三级

50

省属

公立

现状保留

3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院区

光塔街道

三级

675

市属

公立

现状保留

4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越秀院区

六榕街道

三级

0

市属

公立

现状保留

5

越秀区儿童医院

北京街道

二级

74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6

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体育医院

白云街道

未定级

0

其他公立

公立

现状保留

7

广州爱尔眼科医院

流花街道

三级

80

民营

民营

现状保留

8

广东韩妃整形外科医院

黄花岗街道

三级

120

民营

民营

现状保留

9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省皮肤病医院)越秀院区

登峰街道

三级

103

省属

公立

现状保留

10

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广园院区

矿泉街道

三级

150

区属

公立

易址新建

(旧址,搬迁后不保留)

11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越秀院区

大塘街道

三级

120

部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2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越秀院区

华乐街道

三级

1494

部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3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区庄院区

黄花岗街道

三级

308

部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4

广东省生殖医院

梅花村街道

三级

200

省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5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越秀院区

矿泉街道

三级

350

省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6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婴院区

光塔街道

三级

300

市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7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越秀院区

登峰街道

三级

1200

市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8

广州市胸科医院越秀院区

登峰街道

三级

1000

市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9

广州市皮肤病医院(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恒福路院区

登峰街道

三级

41

市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20

越秀区妇幼保健院

北京街道

二级

115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21

越秀区口腔医院

白云街道

未定级

0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越秀区规划医院(远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3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

1

广州市正骨医院东风东院区

华乐街道

二级

400

区属

公立

规划改扩建

专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所、站〕及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越秀院区

矿泉街道

三级

650

省属

公立

规划改扩建


越秀区规划主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规划措施

急救中心(站)

1

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

大塘街道

现状保留(远期将搬迁至白云区:广州市紧急医学救援指挥中心)

采供血机构

1

广州血液中心

华乐街道

现状保留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广州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矿泉街道

现状保留

2

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大东街道

现状改扩建

卫生监督所(中心)

1

广州市卫生监督所

大塘街道

现状保留

2

越秀区卫生监督所

大东街道

现状保留

3

广州铁路卫生监督所

东山街道

现状保留


越秀区规划主要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规划措施

疗养院

1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疗养院

登峰街道

现状保留


海珠区医疗卫生设施信息一览表

海珠区规划医院(近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2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综合医院

1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

瑞宝街道

三级

1239

部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琶洲院区

赤岗街道

三级

1730

省属

公立

现状保留

3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昌岗院区

昌岗街道

三级

1500

市属

公立

现状保留

4

广州新海医院

新港街道

二级

510

其他公立

公立

现状保留

5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南石头街道

三级

3000

省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6

广东省第一荣军医院

新港街道

三级 

510

省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7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海印院区

素社街道

三级

350

市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8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海幢街道

三级

1650

市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9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西院区

南石头街道

三级

200

市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0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海珠湾院区

南洲街道

三级

1500

部属

公立

规划新增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伤科分院

江南中街道

三级

125

省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广州赤冈中医医院

赤岗街道

二级

255

民营

民营

现状保留

3

海珠区中医院(旧址)

江南中街道

二级

199

区属

公立

易址新建(旧址,搬迁后保留)

4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赤岗街道

三级

2050

省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5

海珠区石溪中医医院

昌岗街道

二级

80

其他公立

公立

现状改扩建

专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所、站〕及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总院

昌岗街道

三级

50

省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二分所

凤阳街道

三级

0

市属

公立

现状保留

3

海珠区妇幼保健院

江南中街道

二级

11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4

海珠区口腔医院(旧址)

海幢街道

未定级

0

区属

公立

易址新建(旧址,搬迁后保留)

5

广东江南医院

凤阳街道

二级

300

省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6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东省突发职业与环境疾病〔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学应急救援中心)

新港街道

二级

1000

省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7

海珠区妇女儿童医院

南洲街道

三级

3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海珠区规划医院(远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3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综合医院

1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琶洲院区

赤岗街道

三级

2600

省属

公立

规划改扩建

2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海幢街道

三级

2000

市属

公立

规划改扩建

3

海珠区人民医院

琶州街道

三级

10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

1

海珠区中医院(新址)

凤阳街道

三级

1000

区属

公立

易址新建(新址)

专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所、站〕及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

海珠区口腔医院(新址)

官洲街道

未定级

50

区属

公立

易址新建(新址)

类型待定

1

规划三级医院1

官洲街道

三级

1000

——

——

规划新增

2

规划三级医院2

华洲街道

三级

500

——

——

规划新增

3

规划三级医院3

官洲街道

三级

500

——

——

规划新增

4

规划三级医院4

华洲街道

三级

1000

——

——

规划新增

5

规划三级医院5

沙园街道

三级

500

——

——

规划新增

6

规划三级医院6

瑞宝街道

三级

500

——

——

规划新增


海珠区规划主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规划措施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址)

南洲街道

易址新建(新址)

2

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旧址)

南洲街道

易址新建(旧址,搬迁后不保留)

卫生监督所(中心)

1

海珠区卫生监督所

赤岗街道

现状保留

2

广东省卫生监督所

新港街道

现状保留


荔湾区医疗卫生设施信息一览表

荔湾区规划医院(近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2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综合医院

1

广东省广州监狱医院

西村街道

一级

25

市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广州造船厂医院

白鹤洞街道

二级

116

其他公立

公立

易址新建

(旧址,搬迁后不保留)

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广州市慈善医院)

花地街道

三级

500

省属

公立

现状保留

4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荔湾院区

昌华街道

三级

1000

市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5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坦沙院区

桥中街道

三级

2200

市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6

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荔枝湾院区

彩虹街道

三级

700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7

广州广钢新城医院

白鹤洞街道

三级

1200

民营

民营

现状改扩建

8

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花地湾院区(原规划荔湾区人民医院易址新建项目)

茶滘街道

三级

7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芳村分院

石围塘街道

三级

119

省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荔湾院区

岭南街道

三级

517

市属

公立

现状保留

3

荔湾区中医医院

逢源街道

三级

27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4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荔湾龙溪总院

海龙街道

三级

1200

省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专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所、站〕及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

广州市老年病康复医院(广州市东升医院)荔湾分院

龙津街道

二级

0

市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荔湾区骨伤科医院

逢源街道

二级

10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3

荔湾区口腔医院

金花街道

未定级

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4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鹤洞分院

冲口街道

三级

130

市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5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芳村院区

花地街道

三级 

800

市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6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荔湾院区

多宝街道

三级

70

市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7

荔湾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

东漖街道

二级

301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荔湾区规划医院(远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3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综合医院

1

广州造船厂医院(新院区)

东沙街道

二级

383

其他公立

公立

易址新建(新址)


荔湾区规划主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规划措施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荔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址)

白鹤洞街道

易址新建(新址)

2

荔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旧址)

彩虹街道

易址新建(旧址,搬迁后保留现状)

卫生监督所(中心)

1

荔湾区卫生监督所

石围塘街道

现状保留


天河区医疗卫生设施信息一览表

天河区规划医院(近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2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综合医院

1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员村院区

员村街道

三级

1604

省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天河南街道

三级

399

市属

公立

现状保留

3

天河区人民医院

车陂街道

二级

218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4

广东燕岭医院

兴华街道

二级

232

其他公立

公立

现状保留

5

华南师范大学医院

石牌街道

一级

60

其他公立

公立

现状保留

6

华南理工大学医院

五山街道

一级

63

其他公立

公立

现状保留

7

华南农业大学医院

五山街道

一级

40

其他公立

公立

现状保留

8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石牌街道

三级

2100

部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9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天河院区

石牌街道

三级

2500

部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0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山大道院区

棠下街道

三级

1500

省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1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珠吉院区(天河区第二人民医院)

珠吉街道

三级

1000

省属

公立

规划新增

12

广东省骨科研究院长兴院区(原规划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研究院〔天河〕)

长兴街道

三级

300

省属

公立

规划新增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

1

天河区中医医院(天河区中心医院)

天园街道

二级

24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天河院区

棠下街道

三级

800

市属

公立

规划新增


天河区规划医院(近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2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专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所、站〕及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

广东妇幼保健院天河分院

兴华街道

三级

120

省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

石牌街道

未定级

0

省属

公立

现状保留

3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

冼村街道

三级

751

市属

公立

现状保留

4

广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广州博爱医院)

石牌街道

二级

50

市属

公立

现状保留

5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医院

龙洞街道

二级

110

市属

公立

现状保留

6

广州紫馨整形外科医院

冼村街道

三级

120

民营

民营

现状保留

7

广州复大医疗有限公司复大肿瘤医院天河院区

棠下街道

三级

350

民营

民营

现状保留

8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珠江新城院区

冼村街道

三级

200

部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9

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

龙洞街道

三级

1100

部属

公立

规划新增

10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天河院区一期

猎德街道

三级

100

部属

公立

规划新增

11

广州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

林和街道

三级

300

省属

公立

规划新增


天河区规划医院(远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3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综合医院

1

天河智慧城综合医院

新塘街道

三级

800

——

公立

规划新增

2

渔沙坦规划医院(原凤凰远期规划医院)

凤凰街道

三级

1000

——

——

规划新增

专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所、站〕及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天河院区二期

长兴街道

三级

150

部属

公立

规划新增

2

规划专科医院

前进街道/黄村街道

三级

1000

——

公立

规划新增

3

天河区妇女儿童医院

兴华街道

三级

8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4

广州国际妇儿中心

黄村街道

三级

350

民营

民营

规划新增


天河区规划主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规划措施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天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员村街道

现状保留

2

广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广州海关口岸门诊部)

石牌街道

现状保留

3

广东农垦卫生防疫站

兴华街道

现状保留

卫生监督所(中心)

1

天河区卫生监督所

员村街道

现状保留


天河区规划主要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规划措施

疗养院

1

广州市工人疗养院(广州岭南老年病医院)

龙洞街道

现状保留


白云区医疗卫生设施信息一览表

白云区规划医院(近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2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综合医院

1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江高院区

江高镇

三级

210

省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广东省监狱中心医院

石井街道

二级

300

省属

公立

现状保留(远期待定)

3

广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医院

石井街道

未定级

20

省属

公立

现状保留(远期待定)

4

广东省女子监狱医院

钟落潭镇

未定级

92

省属

公立

现状保留(远期待定)

5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广园分院

景泰街道

三级

0

市属

公立

现状保留

6

广州市戒毒管理局医院

松洲街道

二级

102

市属

公立

现状保留(远期待定)

7

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

江高镇

三级

50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8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太和分院

太和镇

三级

50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9

白云区第三人民医院

钟落潭镇

二级

30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10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

金沙街道

三级

1350

民营

民营

现状改扩建

11

广州新市医院

新市街道

三级

800

民营

民营

现状保留

12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京溪街道

三级

4900

省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3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民航院区

三元里街道

三级

500

省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4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嘉禾院区

嘉禾街道

三级

3100

市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白云区人民医院)

鹤龙街道

三级

1400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6

广州白云山医院

同和街道

三级

680

其他公立

公立

现状保留

17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省皮肤病医院)新院区

石门街道

三级

500

省属

公立

规划新增

18

白云区公共卫生医院

江高镇

三级

6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白云区规划医院(近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2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

1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院区

景泰街道

三级

300

省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元里街道

三级

2200

省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3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同德院区

棠景街道

三级

257

市属

公立

现状保留

4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

人和镇

三级

1000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专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所、站〕及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

广东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医院

鹤龙街道

未定级

0

省属

公立

现状保留(远期待定)

2

广州市老人院医院

钟落潭镇

二级

350

市属

公立

现状保留

3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白云院区

新市街道

三级

0

市属

公立

现状保留

4

白云区妇幼保健院机场路院区

新市街道

三级

34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5

白云区石井人民医院

石井街道

二级

30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6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京溪街道

三级

497

民营

民营

现状保留

7

白云精神病康复医院

同和街道

三级

500

民营

民营

现状保留

8

白云精康医院

龙归街道

三级

1000

民营

民营

现状保留

9

白云区妇幼保健院(新址)

均禾街道

三级

1000

区属

公立

易址新建(新址)

10

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白云院区

鹤龙街道

三级

978

省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1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

石门街道

三级

1200

市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2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白云院区

江高镇

三级

1500

市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3

广州市老年医院

钟落潭镇

待定

1000

市属

公立

规划新增


白云区规划医院(远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3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综合医院

1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

金沙街道

三级

2350

民营

民营

规划改扩建

2

广东省人民医院白云院区

云城街道

三级

800

省属

公立

规划新增

3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省皮肤病医院)新院区

石门街道

三级

1000

省属

公立

规划新增后改扩建

4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白云湖分院

石门街道

三级

1200

市属

公立

规划新增

5

广州市应急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白云院区)

钟落潭镇

三级

1500

市属

公立

规划新增

6

白云区公共卫生医院

江高镇

三级

18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后改扩建

7

规划三级医院1

钟落潭镇

三级

1000

公立

规划新增

8

规划三级医院2

白云湖街道

三级

800

公立

规划新增

9

规划三级医院3

松洲街道

三级

800

公立

规划新增

10

规划三级医院4(广药白云山森林医疗综合体项目)

同和街道

三级

1000

其他

公立

公立

规划新增

11

规划三级医院5

待定

三级

1000

规划新增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

1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同德院区

棠景街道

三级

600

市属

公立

规划改扩建

2

广龙地块医院

钟落潭镇

三级

500

公立

规划新增

专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所、站〕及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白云院区

均禾街道

三级

300

市属

公立

规划新增

2

规划专科医院(健康城二期)

钟落潭镇

三级

200

——

公立

规划新增


白云区规划主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规划措施

急救中心(站)

1

广州安捷急救转运站

鹤龙街道

现状保留

2

广州市紧急医学救援指挥中心

嘉禾街道

规划新增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鹤龙街道

现状改扩建

2

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龙归街道

现状改扩建

卫生监督所(中心)

1

白云区卫生监督所

同和街道

现状保留


黄埔区医疗卫生设施信息一览表

黄埔区规划医院(近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25年

规划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综合医院

1

广东中能建电力医院

南岗街道

二级

325

其他公立

公立

现状保留

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

联和街道

三级

1500

部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东院区(脑科学中心)

黄埔街道

三级

1200

部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4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大沙街道

三级

1700

市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5

广州开发区医院西区院区

夏港街道

三级

550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6

中新广州知识城医院(新龙镇中心卫生院、黄埔区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新龙镇

二级

400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7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知识城院区

龙湖街道

三级

1000

省属

公立

规划新增

8

广东省人民医院黄埔院区

云埔街道

三级

1500

省属

公立

规划新增

9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黄埔院区

南岗街道

三级

600

市属

公立

规划新增

1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黄埔院区

长岭街道

三级

500

市属

公立

规划新增

11

广州开发区医院永和院区

永和街道

三级

6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12

高博研究型医院

新龙镇

三级

550

民营

民营

规划新增

13

前海人寿粤广医院

长岭街道

三级

2000

民营

民营

规划新增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

1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黄埔院区

萝岗街道

三级

800

省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2

黄埔区中医医院(新址)

红山街道

三级

1000

区属

公立

易址新建(新址)

3

黄埔区中医医院(旧址)

鱼珠街道

二级

300

区属

公立

易址新建(旧址,搬迁后是否保留待定)


黄埔区规划医院(近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25年

规划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专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所、站〕及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

广州皇家丽肿瘤医院

龙湖街道

三级

400

民营

民营

现状保留

2

广州泰和肿瘤医院

龙湖街道

三级

240

民营

民营

现状保留

3

黄埔区规划新建妇幼保健院(新址)

南岗街道

二级

300

区属

公立

易址新建(新址)

4

黄埔区妇幼保健院(旧址)

鱼珠街道

未定级

0

区属

公立

易址新建(旧址,搬迁后是否保留待定)

5

广州市老年病康复医院(广州市东升医院)

联和街道

二级

800

市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6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埔院区

龙湖街道

三级

650

部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黄埔区规划医院(远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3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综合医院

1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黄埔院区

南岗街道

三级

1400

市属

公立

规划新增后改扩建

2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黄埔院区

长岭街道

三级

1500

市属

公立

规划新增后改扩建

专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所、站〕及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黄埔院区

联和街道

三级

500

市属

公立

规划新增

2

广州市皮肤病医院(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黄埔院区

龙湖街道

三级

500

市属

公立

规划新增


黄埔区规划主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规划措施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黄埔区规划新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址)

联和街道

易址新建(新址)

2

黄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旧址)

联和街道

易址新建(旧址,搬迁后是否保留待定)

卫生监督所(中心)

1

黄埔区卫生监督所

联和街道

现状保留

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1

黄埔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联和街道

规划新增

精神卫生中心

1

黄埔区精神卫生中心

新龙镇

规划新增


黄埔区规划主要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规划措施

疗养院

1

广州市第十一人民医院

长岭街道

现状保留


花都区医疗卫生设施信息一览表

花都区规划医院(近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2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综合医院

1

广东省广州花都监狱医院

狮岭镇

未定级

40

市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广东省广州女子监狱医院

炭步镇

未定级

2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3

核工业华南地质局二九三大队职工医院(二九三医院)

新华街道

未定级

40

其他公立

公立

现状保留

4

花都区人民医院(花都区救治中心)(新址)

花城街道

三级

1500

区属

公立

易址新建(新址)

5

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旧址)

狮岭镇

二级

320

区属

公立

易址新建

(旧址,搬迁后不保留)

6

中山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新雅街道

三级

10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花都院区

花山镇

三级

1200

省属

公立

规划新增

专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所、站〕及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

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胡忠医院)

新华街道

三级

496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广东省人民医院花都院区(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秀全街道

三级

300

省属

公立

规划新增

3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花都院区

花城街道

三级

800

市属

公立

规划新增


花都区规划医院(远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3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综合医院

1

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新址)

狮岭镇

三级

500

区属

公立

易址新建(新址)

2

中山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新雅街道

三级

13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后改扩建

3

规划二级医院1

秀全街道

二级

3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4

规划二级医院2

花东镇/

炭步镇

二级

3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1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互联网医院)

新华街道

三级

1500

区属

公立

规划改扩建

2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汽车城分院

秀全街道

三级

6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专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所、站〕及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

广东省人民医院花都院区(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秀全街道

三级

800

省属

公立

规划新增后改扩建

2

规划专科医院(康养护理类意向选址)

梯面镇

未定级

3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花都区规划主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规划措施

急救中心(站)

1

花都区120急救医疗指挥中心(新址)

秀全街道

易址新建(新址)

2

花都区120急救医疗指挥中心(旧址)

新华街道

易址新建(旧址,搬迁后不保留)

采供血机构

1

广州血液中心花都区血站

花山镇

规划新增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花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址)

新雅街道

易址新建(新址)

2

花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旧址)

新华街道

易址新建(旧址,搬迁后保留)

卫生监督所(中心)

1

花都区卫生监督所

新华街道

现状保留


花都区规划主要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规划措施

疗养院

1

广州市第二工人疗养院

梯面镇

现状保留


番禺区医疗卫生设施信息一览表

番禺区规划医院(近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2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综合医院

1

番禺区市桥医院

市桥街道

二级

243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番禺区第五人民医院旧院区(番禺区钟村医院)

钟村街道

二级

20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3

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番禺区南村医院)

南村镇

二级

20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4

广州市公安局番禺区分局羁押医院

市桥街道

一级

2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5

广东省番禺监狱医院

大石街道

一级

46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6

番禺区中心医院洛浦分院

洛浦街

一级

5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7

广东工业大学医院

小谷围街道

一级

20

其他公立

公立

现状保留

8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

石楼镇

三级

1300

市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9

番禺区中心医院

桥南街道

三级

1684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0

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

大石街道

三级

1000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1

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新院区(雅居乐北苑医院)

南村镇

二级

300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2

番禺区第七人民医院(番禺区石楼医院)

石楼镇

二级

300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3

番禺区第八人民医院(番禺区石碁人民医院)

石碁镇

二级

300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4

番禺区新造医院

新造镇

一级

100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5

番禺区沙湾人民医院

沙湾镇

一级

200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6

番禺区化龙医院

化龙镇

一级

200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7

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新院区

南村镇

三级

5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18

番禺区第五人民医院新院区(番禺区钟村医院)

钟村街道

三级

5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19

广州富力国际医院

钟村街道

二级

400

民营

民营

规划新增


番禺区规划医院(近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2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

1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

小谷围街道

三级

900

省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2

番禺区中医院

市桥街道

三级

1250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3

广东祈福医院

钟村街道

三级

1352

民营

民营

现状保留

专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所、站〕及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番禺院区

东环街道

三级

50

省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番禺区妇幼保健院(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番禺区儿童医院)

市桥街道

三级

80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3

番禺区健康管理中心(番禺区康复医院)

沙头街道

二级

114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4

番禺区社会福利院康复医院

市桥街道

二级

10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5

番禺区慢性病防治站

市桥街道

未定级

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6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番禺院区(广东省儿童医院番禺分院)

南村镇

三级

1543

省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7

番禺区第三人民医院(番禺区岐山医院、番禺区精神卫生中心)

沙湾镇

二级

522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番禺区规划医院(远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3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综合医院

1

广州市胸科医院南部院区(意向选址)

待定

三级

800

市属

公立

规划新增

2

番禺区第五人民医院新院区(番禺区钟村医院)

钟村街道

三级

15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后改扩建

3

规划二级医院

洛浦街

二级

22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

1

规划中西医结合医院

石碁镇

——

1800

——

——

规划新增

专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所、站〕及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

规划专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脑血管病院区意向选址)

大龙街

三级

800

省属

公立

规划新增

类型待定

1

规划三级医院1

石壁街

三级

800

省属

公立

规划新增

2

规划三级医院2

大龙街

三级

10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3

规划三级医院3

化龙镇

三级

10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4

规划三级医院4

洛浦街

三级

10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5

规划三级医院5

化龙镇

三级

5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6

规划三级医院6

南村镇

三级

5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7

规划三级医院7

沙头街

三级

5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8

规划三级医院8

沙湾街

三级

5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9

规划三级医院9

新造镇

三级

5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10

规划二级医院1

东环街

二级

3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11

规划二级医院2

南村镇

二级

3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12

规划二级医院3

石壁街

二级

300

区属

公立

规划新增


番禺区规划主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规划措施

急救中心(站)

1

番禺区急救医疗指挥中心

桥南街道

现状保留(远期将搬迁至番禺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采供血机构

1

番禺区中心血站

市桥街道

现状保留(远期将搬迁至番禺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番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市桥街道

现状保留(远期将搬迁至番禺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2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高水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大石街道

现状改扩建

卫生监督所(中心)

1

番禺区卫生监督所

市桥街道

现状保留(远期将搬迁至番禺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1

番禺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桥南街道

规划新增


南沙区医疗卫生设施信息一览表

南沙区规划医院(近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2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综合医院

1

南沙区灵山医院

大岗镇

一级

8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

南沙街道

三级

980

市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3

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

大岗镇

二级

500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4

南沙区第一人民医院

珠江街道

二级

480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5

南沙区第三人民医院(南沙区精神卫生中心)

横沥镇

一级

304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6

南沙区第二人民医院

黄阁镇

一级

350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7

南沙区榄核医院

榄核镇

一级

300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8

南沙区东涌医院

东涌镇

一级

330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9

南沙区鱼窝头医院

东涌镇

一级

300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10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

横沥镇

三级

1500

部属

公立

规划新增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

1

南沙区中医医院

珠江街道

二级

98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中心

珠江街道

三级

300

省属

公立

规划新增

3

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

珠江街道

三级

1200

省属

公立

规划新增

专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所、站〕及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

南沙区新沙医院

大岗镇

未定级

5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南沙区妇幼保健院

南沙街道

二级

300

区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3

中山大学附属(南沙)口腔医院

横沥镇

三级

200

部属

公立

规划新增

4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沙院区

万顷沙镇

三级

500

市属

公立

规划新增

5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

黄阁镇

三级

780

市属

公立

规划新增


南沙区规划医院(远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3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综合医院

1

规划医院1(南沙医院群)

选址待定

——

4000

——

——

规划新增

2

规划医院2(南沙医院群)

选址待定

——

10000

——

——

规划新增

专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所、站〕及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沙院区

万顷沙镇

三级

1000

市属

公立

规划新增后改扩建


南沙区规划主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规划措施

急救中心(站)

1

南沙区120急救医疗指挥中心

南沙街道

现状保留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南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黄阁镇

现状保留

卫生监督所(中心)

1

南沙区卫生监督所

南沙街道

现状保留


从化区医疗卫生设施信息一览表

从化区规划医院(近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2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综合医院

1

广东省老干部事务中心温泉医院

温泉镇

一级

30

省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广东省从化监狱医院

鳌头镇

一级

5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3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城郊街道

三级

1500

省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4

广东珠江惠仁医院

太平镇

三级

500

民营

民营

规划新增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

1

从化区中医医院(旧址)

街口街道

二级

0

区属

公立

易址新建(旧址,搬迁后保留作门诊部)

2

从化区中医医院(新址)

江埔街道

二级

500

区属

公立

易址新建(新址)

专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所、站〕及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

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从化院区

温泉镇

三级

60

省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从化区妇幼保健院

城郊街道

二级

15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3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从化妇女儿童医院

城郊街道

三级

500

市属

公立

规划新增


从化区规划医院(远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3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综合医院

1

规划二级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医养结合院区意向选址)

城郊街道

二级

500

省属

公立

规划新增

专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所、站〕及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

规划专科医院1(康养护理类)

——

——

——

——

——

规划新增

2

规划专科医院2(康养护理类)

——

——

——

——

——

规划新增


从化区规划主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规划措施

急救中心(站)

1

从化区“120”急救医疗指挥中心

街口街道

现状保留

采供血机构

1

广州血液中心从化血站

江埔街道

现状保留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从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埔街道

现状保留

卫生监督所(中心)

1

从化区卫生监督所

江埔街道

现状保留


增城区医疗卫生设施信息一览表

增城区规划医院(近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2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综合医院

1

广东省增城强制隔离戒毒所医院

小楼镇

未定级

0

区属

公立

现状保留

2

广东省水电医院

永宁街道

三级

528

其他公立

公立

现状保留

3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增城院区(增城区中心医院)

新塘镇

三级

1500

省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4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增城区人民医院)

增江街道

三级

1500

市属

公立

现状改扩建

5

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

石滩镇

三级

1800

民营

民营

现状改扩建

6

增城区新塘医院(增城区第二人民医院)

新塘镇

二级

400

区属

公立

易址新建(新址,原址保留为镇卫生院)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

1

增城区中医医院(旧址)

荔城街道

三级

480

区属

公立

易址新建(旧址,搬迁后保留现状)

专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所、站〕及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

增城惠康医院

增江街道

三级

350

民营

民营

现状保留

2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

荔湖街道

三级

1000

市属

公立

规划新增

3

广州黄敏正骨医院(广州正骨医院增城院区)

荔城街道

三级

500

民营

民营

规划新增

4

龙城国际康复医疗中心(广东龙城医院)(康复医院部分)

中新镇

三级

600

民营

民营

规划新增


增城区规划医院(远期)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级别

2035年规划

床位数

隶属

关系

机构

性质

规划措施

综合医院

1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增城区人民医院)

增江街道

三级

1800

市属

公立

规划改扩建

2

规划三级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综合医疗院区意向选址)

永宁街道

三级

1500

市属

公立

规划新增

3

广州科教城医院

朱村街道

三级

800

市属

公立

规划新增

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1

增城区中医医院(新址)

新塘镇(选址中)

三级

1200

区属

公立

易址新建(新址)

专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所、站〕及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

规划专科医院1(康养护理类)

——

——

——

——

——

规划新增

2

规划专科医院2(康养护理类)

——

——

——

——

——

规划新增


增城区规划主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规划措施

急救中心(站)

1

增城区“120”急救医疗指挥中心

荔城街道

现状保留

采供血机构

1

广州血液中心增城区血站

荔城街道

现状保留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增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址)

增江街道

易址新建(新址)

2

增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旧址)

增江街道

易址新建(旧址,搬迁后不保留)

卫生监督所(中心)

1

增城区卫生监督所

增江街道

现状保留


增城区规划主要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类型

序号

名称

街道名称

规划措施

疗养院

1

香江疗养院

派潭镇

现状保留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 2024年5月10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