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一年一度的“全国科普日”如约而至。在琶洲科普小镇举行的第六届科普嘉年华作为主会场活动,拉开了这场科普盛宴的序幕。
会场内,展位数量再创新高,汇聚不同科普单位的精华展品,不仅吸引大波科技粉丝,也让院士驻足好奇细问;会场外,即日起至23日,广州市科协等将组织100多家科普单位免费开放,开展200多场次科普活动。
走进实验室,市民可免费参观符合开放条件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97家单位;院士来科普,以每年线上线下百名以上院士参与百场以上科普活动为目标,开展“百名院士·百场科普”活动……科普走进千家万户、科普科创两翼齐飞,为广州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质量发展厚植土壤、夯实根基。
倡议百名以上院士,参与百场以上科普
“主动承担新时代科普社会责任,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活动”“积极回应市民关切,及时向公众普及前沿发现和最新成果”“自觉深入科研生产和乡村振兴一线,走进中小学校园,以更多科技成果惠及社会大众”……
启动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首位提出广州地区科普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的科学家周福霖,代表广州市科协向广州地区广大院士发出倡议,积极参加“百名院士·百场科普”活动,奋力推动广州地区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大材有“大”用,院士做科普,素来是广州的特色。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创院院长唐本忠,作为两届诺贝尔化学奖提名者,出版了《光与追光者》等科普书籍,创建了“闻说科普”等三个科普公众号,带领团队积极投身科普工作。今年,他作为“广州十大科学传播达人”之一获得嘉奖。
现场发布的《广州市科技传播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广州科普工作的另一个特色是善用不同媒介,全媒体传播实力持续增强。另一位“广州十大科学传播达人”、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乔贵宾就是拥有330多万粉丝的“网红”医生。“经常有人在问我,你是一个外科医生,为什么每天还有时间做科普?其实我们的精力很有限,每天面对的病人也是有限的。科普工作做好,就能惠及更多人。”他说。
“达人”合力,在线送科普。记者获悉,今年广州市全国科普日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云科普”活动,预计全市将有约200万人在线畅享科普盛宴。
展位数目再创新高,数千门票被抢一空
线上可互动,线下更精彩。在主会场活动科普嘉年华现场,150个展位数量再创新高,大批广州市科普单位齐聚一堂,多角度展示广州地区的科普资源、科技成果和科研能力,为市民提供了互动、参与、分享、体验的科普盛宴。市民热情同样高涨,数千张门票一经上线,迅速被抢一空。
“在这里,孩子可以通过VR搭乘飞船、进入空间站,学到课堂之外的知识,打开眼界,充实体验。”黄女士告诉记者,儿子龙仔和很多同学都来到现场。10岁的周子正兴奋地说:“VR太好玩了,能看到空间站里的东西都飘起来,知道什么是失重。”这是由正佳科学馆带来的“拜访空间站”VR展项。
小朋友在体验“拜访空间站”VR展项
另一个展项“超导悬浮”同样吸引大人小孩驻足。冒着“冷气”的超导合金体漂浮在轨道之上,稍微施力,就能高速奔驰,甚至可以反过来在轨道下悬挂着飞驰。
据介绍,今年科普嘉年华分为室内、室外两部分。室内由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区、面向经济主战场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区、科普精品区、热爱科学区六大展区构成。
市民可以到150个科普摊位逐个“逛”,亲身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了解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等重大成果;可以回溯过去,在丰富的标本、化石资源中探寻地球和人类的起源、感受着宇宙的奇妙;也可以从“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真切感受到“科技赋能让生活更美好”的幸福感。
衣食住行均有学问,冬瓜也成科普主角
走进面向经济主战场区,眼前一片绿意盎然。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特色果树林木种质资源科普基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都带了与植物有关的科普展项。
“这边是红花檵木和一些蕨类的叶子,这边是宫粉羊蹄甲、金边决明、竹柏以及一些锦葵科的叶子。”华南农业大学大二学生林铮悦化身“小老师”,一边教小朋友体验植物拓印,一边向他们介绍所用的材料是哪些植物。
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栽种未来”摊位上,一块冬瓜成为主角。原来这是“铁柱二号”黑皮冬瓜,在填写答题卡的过程中,小朋友需要用尺子量出它的果肉厚度和胎坐直径,用硬度计和糖度计来分析不同指数。
“怎么判断人有没有呼吸?用手指按在喉咙中间错开两指的地方,可以感受脉搏跳动。”“在做心肺复苏时如何把握节奏?大家可以听一听《最炫民族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钟礼信医生一整个上午都蹲在人体模型旁,用略显沙哑的声音向小朋友讲解心肺复苏术。
如今线上教学资源丰富,线下讲解,尤其是向小朋友的讲解,有特别意义吗?在钟礼信看来,线上可以向更多公众传播知识,但是一些技能还是要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小朋友通过玩耍来了解急救知识,我觉得多多少少都会对自己有帮助,或者让他知道在紧急时刻可以向老师家长求救。做科普,是没有年龄段限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