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服务 > 最新服务 > 公用事业

广州首次公布35条河涌污染“贡献”排名

  • 听全文
  • 2017-01-11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究竟是谁在向河涌排污、又排放了多少呢?10日,广州首次公布了35条黑臭河涌的污染“贡献”量化排名,涉及这些河涌流经的50多个街、镇。市治水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布此项排名是便于基层河长摸清区域内的污染底数,从而倒逼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今后将每月公布一次排名,并且要求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逐月递减。而从首次公布的排名看,向河涌排放污染物最多的前三位分别是:花都区的新华街、白云区的太和镇以及黄埔区的大沙街和文冲街。

为了加快推进河涌治理工作,广州已经实施了河长制,并出台一系列文件,将河长考核结果纳入广州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及广州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据悉,目前全市1362条河涌全面落实区、镇(街)、村(居)级河长1938名,设立河长公示牌2222块,形成市、区、镇、村四级河长制。

记者从市治水办了解到,目前,广州市河长制考核主要采用的是河涌黑臭的4项水质指标,分别是氨氮、溶解氧、透明度和氧化还原电位,这4项指标虽能准确反映各段河的涌黑臭程度,但不能统计各镇、街管辖河涌段沿岸的污染物排放量,在考核中不利于落实责任,容易造成相邻镇、街的河长相互推诿扯皮,推卸责任,居于下游的河长往往将自己管辖河段黑臭的原因推给上游,各级河长在河涌治理计划中也不能用数据准确说明要削减多少的污水和污染物。

市治水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我们会算污染物通量,各镇街河长各负其责,哪个河长负责的河涌污染物通量增加或减少了,一目了然。另外,一个街镇到底排了多少污水,我们通过污染物总通量进行量化排名,属地就要负责处理污水,倒逼地方削减排污量。”据悉,今后这样的污染排名计划每个月都要公布一次,接受社会群众监督。

摸清污染“底数”后

要求污染排放量逐月递减

记者发现在1月公布的榜单中,荔湾区的彩虹街排在最后,也就是说对河涌的排污量是最少的,但流经这里的驷马涌水质并不好,有时还是劣V类。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广州市水质监测中心副站长孙雷解释说:“这一污染量的排名与水量也有关系,驷马涌流经彩虹街时水量已经很少,而且沿岸管网比较完善,区域内居民对河涌治理也比较重视,所以其污染排放总量就低。”

而排在前三位的新华街、太和镇,以及大沙街和文冲街,因为辖区内人口多、工厂多,其排污量大,在量化排名中是否有些“吃亏”呢?广州市水质监测中心副站长孙雷表示:“这一排名主要是倒逼治理。第一次公布的污染总量可以认为是各街镇的‘底数’,我们的要求是减存量、抑增量,污染排放量要逐月递减,河长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来削减污染物。”

目前,广州通过全面公布“35条黑臭河涌镇、街河长污染物排放量化排名”,下一步广州市治水办还将重点督办污染物排放量位于前列的镇、街河长,有针对性的削减消除河涌污染来源,进一步理顺河涌管理机制体制,强力推进城中村治污攻坚战,确保完成2017年全面消除35条黑臭河涌的治理目标。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