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服务 > 最新服务 > 公用事业

广州琶洲眼片区:打造步行环境友好滨水空间

  • 听全文
  • 2024-12-01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广州依水而生、依水而兴,珠江沿岸地区是广州城市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展现城市风貌和品质的重要载体。琶洲眼片区处于珠江中十公里(广州大桥—琶洲岛东)的核心位置,如何与周边区域协调,打造珠江岸边独特的城市形象?记者从规划部门获悉,该片区以“空间—感知”两大维度构建城市设计策略,将自然天赋引入城市空间,形成独具特色、形似“眼”的城市形态肌理,打造珠江沿岸极具辨识度的地标建筑群。

  打造独具辨识度城市形象

  琶洲眼片区范围北至珠江前航道,东至广州环城高速,西至新滘东路(规划路),南至新港东路,西南侧紧邻地铁4号、8号线万胜围站。

  琶洲眼城市设计方案延续2011年琶洲—员村地区控规的景观视廊结构,加强保留古港历史视廊元素。以地标双塔回应和强化琶洲塔—渔人码头的历史人文景观视廊,挖掘地区历史文化内涵,凸显和传承“海上丝绸之路”“一口通商”的对外贸易历史记忆,引入“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中心永久会址,进一步强化地区作为广州对外窗口的历史特性,挖掘地区文化内涵,营造具有文化认同感的空间场所。

  在空间形态上,该处作为珠江入海口的重要区位,为回应珠江转弯位“凸岸”的独特地理区位,将自然天赋引入城市空间,形成独具特色、形似“眼”的城市形态肌理,打造珠江沿岸极具辨识度的地标建筑群,提升和强化地区城市形象。

  打造安全韧性城市滨水堤岸

  为避免常规“滨水绿地—车行道—开发建设用地”的规划方式带来的滨水空间割裂,导致使用不便、缺乏人气的问题,本方案通过将车行道环岛路往腹地内收,腾出规模更充足的滨水文化公园,置入商业、文化建筑空间,使休闲娱乐、文化展览等多种活动在水边彼此交织,丰富滨水空间体验,通过滨水绿地两侧市政道路后移,地块与绿地直接相连,滨水绿地、广场与建筑前区一体化设计,加强滨水空间与腹地联系,形成步行环境友好、安全、可达的滨水空间,提升滨水空间整体性、开放性和多样性。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影响,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方案加强气候适应性设计,利用地形设计抬高岸线边界,增强堤岸抵御风险的能力,建设满足水利、防洪、行洪和通航要求的安全堤岸。利用生物和植物净化水质,结合各类下沉广场、花园、绿地、水池等设置多级海绵设施,合理组织雨水径流、汇水路径,与城市市政管廊进行衔接,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回收利用,打造安全、韧性的城市滨水堤岸。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