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控制剖宫产率的“广州经验”登国际期刊
21世纪头十年,广州每10个出生的宝宝有超过4个通过剖宫产诞生,远高于世卫组织推荐的剖宫产率区间10%~15%。目前,广州地区剖宫产率已下降到32%,2010年~2016年累计减少了65000例剖宫产。
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出生队列和妇幼保健研究团队,基于广州地区200万次分娩数据,总结出了一份“广州经验”,于近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PLOS Medicine)在线发表,为国内外提供了有效控制剖宫产率的范本。
根据广州市产科质量情况年报表数据,2001年~2010年十年间,广州的剖宫产率大致在42%上下浮动。而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合理的剖宫产率应为10%~15%之间。
剖宫产风险:
孕前吸烟、喝酒等风险将增大
由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牵头的广州出生队列研究数据显示,家庭收入较低和较高的女性都更有剖宫产倾向。
“收入低的人群往往受教育程度较低,可能会简单地认为剖宫产风险更低。而收入高的人群,偏向于‘有钱任性’,倾向于以短平快方式解决分娩问题。”市妇儿医疗中心妇女保健部副部长、广州出生队列研究室负责人邱琇博士介绍,剖宫产的妈妈孕前体重比顺产妈妈平均重3公斤,“孕前身体问题越多、孕期并发症越多的女性,以及孕前有吸烟、喝酒等增加妊娠期并发症的不良行为的女性,剖宫产风险也会增加。”
剖宫产后,母亲产后抑郁的比例,以及孩子1岁时患上湿疹、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比例,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等神经发育方面出现迟缓的比例,均高于顺产,且纯母乳喂养率较低。
“1岁以内孩子发生过敏性疾病,3岁后发生食物过敏、哮喘的几率大大增加;假如孩子1岁时大运动、语言等发展已经落后,若要追赶,家庭和孩子都要很努力;妈妈有产后抑郁,影响的不止一个孩子,可能是两个孩子,进而影响一整个家庭……”邱琇表示,剖宫产率过高,对人群健康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母婴安康行动:
实施后逾8成医院剖宫产率下降
2010年起,广州市发起了两轮母婴安康行动计划,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近1.6亿元,提出的其中一项目标,就是通过健康教育、设备配备技术支持、技能培训、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四方面进行干预,2020年剖宫产率下降到30%。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研究人员选取了干预前3年(2008年~2010年9月)和干预启动后6年(2010年10月~2016年12月),一共9年、将近200万人次的分娩大数据,用干预前数据作为对照来评价母婴安康行动计划干预效果,分析干预前后全市月均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
据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出生队列研究室主治医师夏小燕介绍,广州地区近200万次分娩的大数据显示,总体剖宫产率从干预前的42.4%下降到2016年的34.7%,目前为32%左右。其中,足月单胎首次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率下降明显,从干预前的44.9%下降到27.4%。干预后,超过80%的医院剖宫产率下降,尤其是过去剖宫产率超过50%的医院下降明显。
而涵盖全国2865个区县的妇幼卫生年报显示,2008年~2016年间,全国剖宫产率从28.8%逐年上升到34.9%。
平均生育年龄:
提高两岁广州只用了5年
大数据显示,广州高龄产妇(≥35岁)比例逐年增加,已经从2008年8%上升到2016年16%。目前平均生育年龄已超过30岁。“广州只用了5年时间,女性平均生育年龄就提高了两岁,人群效应非常明显。而西方人群‘爬’这个‘坡’可能需要10年到20年。”邱琇博士表示,女性生育年龄上升,孕前发生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的几率增加,同时往往也意味着配偶年龄上升,对后代健康同样是不利因素。
随着“两孩”政策实施,生二胎或以上的产妇比例逐年增加,从2008年32%上升至2016年53%,其中有剖宫产分娩史比例由2008年的5%上升到2016年的16%。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胎位如何,有剖宫产史的产妇再次分娩时,90%以上都会发生再次剖宫产。
邱琇建议,在两孩政策的背景下,女性选择第一胎分娩方式时,不要因非医学因素而轻易选择剖宫产,“没必要去择时辰、挑日子,要相信时辰就是孩子自己择的”。
剖宫产率:
不盲目追求10%~15%的区间
大数据还显示,实施母婴安康计划后,在产科质量改善综合措施的保障之下,随着剖宫产率的降低,广州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邱琇表示,控制剖宫产率并不是要盲目追求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10%~15%的区间,毕竟目前人群生育年龄在上升,本身就会增加剖宫产的风险,“我们更希望通过采取综合措施来控制剖宫产率,如孕前健康管理宣教、提升产科质量等”。
剖宫产对母婴健康影响长远
广州出生队列研究招募对象为怀孕20周之内的孕妇,研究将一直跟踪随访到孩子18岁,以观察社会、环境、公共卫生策略等多种因素对妈妈和孩子的健康的影响。目前已有4.1万家庭加入,其中3.5万名女性已分娩。
家庭收入较低和较高的女性都更有剖宫产倾向。
剖宫产的妈妈孕前体重比顺产妈妈平均重3公斤。
孕前身体问题越多、孕期并发症越多,以及孕前有吸烟、喝酒等增加妊娠期并发症的不良行为的女性,剖宫产风险将增加。
剖宫产
母亲产后抑郁的比例;
孩子1岁时患上湿疹、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比例;
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等神经发育方面出现迟缓的比例;
均高于顺产。
“广州经验”登上国际学术期刊
PLOS Medicine是PLOS出版的医学综合期刊,代表了当前医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是全球五大医学学术期刊之一。此次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研究团队基于广州地区近200万次分娩数据,对2008年~2016年全市剖宫产率进行系统分析后的研究成果,以论著形式于近日在该期刊网站在线发表。
为什么关于一个城市妇产科方面话题的论文能登上国际级医学综合期刊?邱琇表示,目前几乎所有西方国家都面临着类似于广州在2010年以前,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问题,而国际上比较缺少有效控制剖宫产率的方法。“我们利用大数据分析发现,没有生育史的初产妇首次分娩更倾向选择顺产,控制剖宫产率措施的主要目标人群不是生过孩子的人,而是足月单胎初产妇。所以,如果在年轻一代中多宣传顺产的好处,可以获得更好效果。另外还要对相关人群进行宣传,让产妇的家庭明白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的危害。而无痛分娩技术的运用也是一个重要的保障措施。”
她说,按照世界范围内的规律,剖宫产率往往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上升,希望广州的经验能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