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党史学习教育
广州积极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贯通、全方位浸润的“大思政”格局
  • 听全文
  • 2024-10-07 09:50:46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让城市成为思政课大讲堂

  民族欲屹立于时代潮头,离不开正确思想的引领。用生动鲜活的话语传播党的思想理论,是广泛凝聚共识、激励团结奋进的关键。

  过去一年间,广州市始终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紧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积极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贯通、全方位浸润的“大思政”格局,唱响了正能量的强音,迸发澎湃精神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

  从思政课堂迈向城市讲堂

  增强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深刻关联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广州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引领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的思想旗帜,持之以恒铸魂育人。

  新时代的思政课应是何种模样?是“板着面孔”灌输刻板道理,还是打造寓教于乐、人人踊跃参与的课堂?从几个场景,可以看出广州的选择。

  今年3月,小北路小学五年级举办“红棉美食节”,这是该校“5+N”学生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微”研学课程“我与小红棉”的一部分,通过多元研习,孩子们懂得广州被称为英雄城的渊源内涵。

  在番禺学宫,一年级新生参加具有独特仪式感的开笔礼,传统德育理念以礼仪为载体浸润孩子们的思想道德。广州各地学校广泛开展“开笔礼”活动,新生们从中感受勤学苦读、尊师孝亲、崇德立志、仁爱处世的传统文化熏陶。

  依托城市禀赋,将思政课堂搬入城市“大讲堂”。乘坐一次“崇尚·传承”青少年巴士学堂研学活动,从参观沿线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中厚植爱国情感;参加一次“丹心越读”行走的思政课,在走读中把“家国情”读深读透读活;参加一次“思辨青春 强国有我”主题中学生校际辩论赛,听越秀学子才思敏捷、妙语连珠论古今。放眼全市,以社科普及基地、社科类学会为阵地,重点开展六大系列超过300场人文社科活动,厚植市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人文精神。

  聚焦理论创新,为人才队伍“育苗壮骨”。2024年度广州市社科规划课题申报、评审工作共收到126家高校、科研机构的130多份重大课题和2727项常规课题申报,申报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加强理论人才队伍建设,以广州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依托,开展三年一周期共计两轮的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从宣讲活动迈向宣讲品牌

  分层分类精准施策 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走进座无虚席的200人讲堂,只见走廊也聚集了听众,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大家目光专注,不时攥笔记录,这是今年以来开展的每一期羊城学堂“新时代 新作为”系列讲座的现场情景。

  如何让大思政学堂接地气、聚人气?吸引力源于公信力。羊城学堂邀请市直职能部门关键岗位领导干部聚焦城中村改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绿美广州建设等高质量发展重要任务,深入地宣讲阐释,观点鞭辟入里,提气又务实:“我们将强化穗港澳民生深度融合,引领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广州必须坚决扛起率先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责任,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这成为“领导干部讲政策”的生动实践。

  而当场景转移到基层一线、田间地头、企业学校、街镇社区,吸引力也源于烟火气。理论声音需要运用有温度、带露水、沾泥土的话语,将真正属于群众的故事娓娓道来,架起理论与大众之间的桥梁。

  人和镇在大榕树下开起了“红讲台”,各村居深入挖掘红色故事、英雄事迹,从村居干部、教师、学生等群体选拔和培育出一支红色文化宣讲员队伍。增城、从化区相继举行优秀百姓宣讲员走进“环两山”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宣讲,纷纷结合工作实践,生动讲出了事例背后的真理光辉。

红色文化宣讲员饱含深情地讲述红色故事。

  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师生讲思政、青年讲奋斗、街坊讲故事……通过构建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的理论宣讲矩阵,让理论春风化雨走进“心坎”里。

  由点到面,这一年来各地理论宣讲品牌多点开花——如越秀区创新打造“越学·思践”理论宣讲品牌,推出“理论讲堂”“思政讲堂”“红色讲堂”“创新讲堂”“先锋讲堂”“百姓讲堂”等“六个讲堂”。海珠区各单位各街道依托“海珠新声”宣讲品牌,按照“1+18+N”模式组建宣讲队伍,构建“一街一品牌”基层宣讲格局。黄埔区以“埔公英”宣讲品牌建设为引领,分类组建6支特色队伍开展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黄埔区落地生根。日前,广州市“新时代 我来讲”第二届优秀百姓宣讲员评选出前100名选手进入广州市新时代百姓宣讲团,他们将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校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广州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从粤韵古城迈向文明新城

  涵养文明新风典范城市

  理论品格与时俱进,文化文明生生不息。在广州,村居整洁、邻里和睦的画面诠释着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色。

  广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与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综治中心融合共建,实现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以阵地建设为基石,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在全市各地如火如荼开展。

  南沙每周末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周末音乐会”系列活动,招募文艺志愿者、团队近200个,惠及线下群众超30万人次。“村歌故事会、派潭村晚将文化唱出来、演出来。”在文明实践宣讲活动中,专家学者点出“村歌”“村晚”之于乡村文脉的意义。国庆前夕,南沙区举办“百千万工程”杯篮球赛,这场草根赛事点燃了村民体育热情,更增强了凝聚力。

  文明创建成色十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准则。在过去一年,广州坚持“一盘棋”思维推进文明创建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提供道德滋养。

  选树身边典型,榜样润物无声。广州每季度开展身边好人推荐评议和事迹发布,模范好人工作经验多次受到省文明办肯定并在全省推广。通过表彰“身边的英雄”,全社会学习英雄、争做英雄蔚然成风。

  打造主题活动,涵养城市气质。广州将组织开展童谣征集传唱活动打造成为工作品牌,作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力抓手,五年征集原创歌谣811首。精心组织“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组织“晒晒我的传家宝·弘扬广州好家风”等活动,打造首批14个广州市家教家风实践基地,大力开展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交通、网上文明建设。

  人心所向,即是凝心聚力的重点所在。过去一年间,广州不断深化“广州红 幸福城”等网络品牌项目的打造,并成功举办了“非遗广州红”等特色鲜明的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主题唱响了主流声音。同时,广州还健全了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深入开展了“清风”“清朗”等系列专项行动,有力推动了文明创建活动的持续深化与拓展。

  数说广州“大思政”

  3157个

  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157个,实现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制定文明实践特色阵地建设标准(试行),延伸建设文明实践驿站(点)147个,构建“覆盖村居、群众便利”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200万人次

  南沙每周末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周末音乐会”系列活动,截至2024年8月,已招募文艺志愿者(团队)189个、储备志愿节目200余个,项目累计惠及线下群众超30万人次,线上游客超200万人次。

  4000余名

  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广州第二届“新时代 我来讲”广州市优秀百姓宣讲员大赛吸引全市4000余名选手参加,全市19个分赛区层层发动、精心组织,受众超100万。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