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棉树下点燃燎原星火
广州农讲所纪念馆棂星门旁有2棵红棉树,枝干壮硕,一如顶天立地的英雄;花朵红艳,更似被英雄鲜血所染红,犹如壮士之风骨。
关山月的《星火燎原》全景式描绘了农讲所的各座建筑物,点景人物疏密聚散,尤其对于红棉有精彩表现,让人联想到当年那些在木棉红下走过棂星门,开启一段新的热烈人生的农讲所青年学员们。他们在高大的木棉树下学习理论和方法,为中国革命点亮不灭火种。
画作《星火燎原》
第六届农讲所面向全国招生 不断有人争取入学故特别加收
1924年7月3日,第一届农讲所正式开学,录取学员38人,其中女生2人,毕业者33人,“以五四运动奋斗的经验而觉悟到要‘入民间去’之分子为多”。由于“以广东九十四县之广,农民有两千四百余万之多,第一届毕业人数如是其少,难于普遍”,第二届扩大了招生规模,共计录取225人。第一届和第二届农讲所的学员都来自广东,以工农出身的为主,其中不少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
广东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对周边省区农民运动产生了较大影响。农讲所从第三届开始招收外省区学员,来自广西的学员占比很高,第三届到第五届农讲所为广西培养了韦拔群、陈伯民、黄启涛等农民运动骨干。
当时,为了配合即将进行的北伐战争,发展全国农民运动,第六届农讲所扩大了招生的人数和范围,成为办学时间最长、招生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届。有学员回忆道:“到1926年办第六期时,招收的学员已扩大到全国各省,尤以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人数最多……其他各省,多少不一,但大都派了人来学习,已名副其实地成为全国性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了。”第六届原定招生名额300人,后因陆续有人争取入学,加收了27人。而由于工作成效突出,第六届农讲所为广西安排了40个学习名额,共产党员刘铁雄、区建新(区彦真),共青团员戴锡禄等30人都来自农运状况较好的广西梧州。
当时北方多地的农民运动还是自发的形式,缺乏有组织的统一领导。中共北方区委选派河北籍学员解学海、韩永禄等人到广州参加学习,还从北京和内蒙古等地选送青年到广州。滇系军阀唐继尧穷兵黩武,大肆敛财,百姓苦不堪言。云南籍学员黄丽生回忆道:“一些有志青年逐渐被革命思潮所激动,既不甘心军阀唐继尧勾结英法日帝国主义,实行高压政策的奴役生活,又没有革命组织来领导斗争,在彷徨无措的情况下,只有自筹旅费离开云南,有的到京沪汉粤各地区升学……农讲所的云南同学十人,就具有上述的情形。”
各地选派到农讲所的学员中,有不少是进步学生。喻东声是资深革命者谢觉哉的学生。谢觉哉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在宁乡甲种师范教课时,东声同志是学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最聪明的一个。”部分学员是各地的农运骨干,来自浙江奉化的竺清旦建立了宁波一带最早的农民协会——五魁村和邱隘村农民协会。一些有实际斗争经验的进步工人被推荐到农讲所,如曾参加焦作煤矿反帝大罢工的关永福。
学员宿舍的复原场景。
第二届入学需口试笔试 填表写明懂何方言、会不会骑马
中国共产党对于农讲所的招生十分重视。第六届招生时,中共广东区委派出专人前往福建厦门等地开展工作。出发前,广东区委分批召集所有去招生的人来开会,说明这次全国招生的意义、农民运动的重要性和准备将来支援北伐的目的。
农讲所入学需要考试。第二届农讲所主任罗绮园记述,考试形式为“口试+笔试”。笔试试题包括“你觉得现在中国农民的地位如何?”“你何以要入农民运动讲习所读书?”“世界上何种人能与农民联合?”等。现在农讲所纪念馆里还收藏着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 ——1924年8月《第二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生入学检查表》,当中列有21个问题,除了个人基本情况及社会关系,还包括是否曾在辛亥革命时参战、是否习惯农村生活、在广东或外省哪些县认识的人最多、懂什么方言、会不会骑马、是否强壮等。
前四届广州农讲所培养了300多名广东各地的农运指导人才,使广东“农民运动有风起云涌之势”。但学员“皆取材于纯粹农民子弟”,文化水平较低,导致“上马杀贼有人,下马作露布者仍难其选”,也即彭湃所说的“仍然缺少能负起责任的领导者、组织家”。为了培养“农民运动全才”,第五届农讲所对入学者的知识水平作了比较高的要求,必须是“在中学毕业及有相当程度者”。到了第六届,又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四项入学资格。可见,农讲所通过严格审查,进而选取具备相应条件与素质的人员进行着力培养,为农民运动的发展输送人才。
交通不便难挡学员求学热情 有人步行十天再转火车抵穗
学员赴广州求学的过程,有的并不容易。
陕西榆林市佳县店镇乔家寨村的一处山坡之上,有一个由一道砖墙、几孔窑洞围成的小小院落,这是农讲所第六期学员乔国桢的故居。当时,如乔国祯这样来自天南海北的农讲所学员,到广州农讲所求学的交通多有不便,但遥远的路途并不能阻止青年们追求进步的热情和信念。
1925年5月,造铜版纸币的进步工人高文华以及衡阳师范的几名学生一道从长沙出发,辗转经过衡阳、韶关,才抵达广州,入读第五届农讲所。当时,衡阳到韶关还没通火车,全靠步行。高文华回忆:“日晒雨淋,蚊叮风吹,我们全然不顾,街头露宿,星夜赶路……”走了十天左右,他们终于在韶关买到奔赴广州的火车票。
第六届学员石兆祥从四川宜宾出发,绕道上海赶来。“每个人发路费三十元(生银圆)。省委给我们开好了介绍信,叫我们在途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去找组织帮忙。我们顺着长江到达上海,由上海坐船到广州。”
农讲所对学员实行食宿全免,还有生活补贴。第五届农讲所学员黎赤夫回忆,除学、膳、寄宿费一律豁免外,每人由所里发给制服一套,并按月发给袜子一双,每半个月发给布鞋一对,每月又发给零用费。此外,学员在学习上所用的书籍、讲义以及纸张笔墨等,都由农讲所供给。
农讲所学员中涌现出众多杰出人物,有广东著名农民运动领袖黄学增、周其鉴,有“农讲所最好的学员”、筹办了广西东兰农讲所的韦拔群,有被称为“红色大管家”的毛泽民,有中国共产党桂林党组织创始人之一的谢铁民,有七次被捕、坚贞不屈的乔国桢……他们在高大的木棉树下学习理论和方法,为中国革命点亮不灭的火种。
招生情况
第一届
录取学员38人 其中女生2人
第二届
招生规模扩大 录取学员225人
前两届学员都来自广东,以工农出身的为主
第三届
开始招收外省学员 录取学员128人
其中2人来自广西,1人来自四川
第四届
录取学员98人,另增收旁听生25人
第五届
录取学员114人
招收有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安徽、山东等八省区的学生
分为两个班,甲班64人,均为外省区学员,乙班50人,主要为广东学员
第六届
面向全国招生 录取学员327人
原定招生名额300人,后因陆续有人争取入学,加收27人
招生要求
第六届农讲所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四项入学资格:
1.决心于农民运动,并无他项异想;
2.中学程度,文理通顺;
3.年龄十八岁以上,二十八岁以下,身体强健无疾病;
4.富勇敢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