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农讲所是共产党人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创新举措 由彭湃倡议提出
广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厚重的红色文化,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就是重要见证。
1924年7月3日,全国第一所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开学。广州农讲所共举办六届,其中,毛泽东同志主办了第六届农讲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广州农讲所创办100周年。广州日报策划推出《画卷中的百年农讲所》系列融媒报道,通过一幅幅画作,讲述百年农讲所故事,传承红色血脉。
第一期
被誉为“农民运动大王”的彭湃,家中坐拥“鸦飞不过的田产”,却甘愿烧掉自家田契;不仅倡议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还担任第一届、第五届主任。
本期《画卷中的百年农讲所》,就从《唤起工农千百万——彭湃与海陆丰农民运动》油画讲起,追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的发展以及广州农讲所的创办历史。
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藏
《唤起工农千百万——彭湃与海陆丰农民运动》以三联画的艺术形式,生动再现中国农民运动先驱彭湃及其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每一联都有特定内容和叙事情节,形成恢宏壮阔的历史叙事。其中,该画作左联还原的便是“彭湃烧田契”一幕,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中的著名场景。通过实践,彭湃与农民运动先驱们为全国农民运动打下了基础。
脱下学生装、烧毁自家田契……彭湃获得广大农民信任
出身于广东海丰一个工商业兼地主家庭的彭湃,年少时曾目睹农民的贫困生活。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愿望,1917年,他赴日本留学,其间接触到研究农民问题的进步青年组织“建设者同盟”,这对他日后从事农民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1921年,留日回国的彭湃在广州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7月,他在海丰组织发起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情会,传播马克思主义。1922年5月1日,时任海丰教育局局长的彭湃率领学校师生举行纪念国际劳动节的游行,此举在海丰县城引起轰动,陈炯明遂免去他的局长职务。经过此事后,彭湃深刻认识到“背后绝无半个工农”的活动,不足以促成社会革命。同年6月,他下定决心投身农村从事农民运动。
刚从事农民运动时,彭湃曾因缺乏工作经验,身穿学生装、头戴白通帽、说文雅话,被农民误认为做官的、来收税的。眼看农民一见到自己就连忙躲避,彭湃十分苦恼。后来,他开始穿粗布衣裳,到农民往来频繁的十字路口宣传农民运动,把有关农民问题的术语翻译成俗语,让农民易于理解。此外,彭湃还买来留声机放在大榕树下,通过放音乐、播潮剧吸引乡亲,顺便向他们宣传革命理论。久而久之,他在农民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1922年7月,彭湃在其住处得趣书室与张妈安等进步农民成立了六人农会,这是广东最早的农会组织。至1922年底,海丰县农会会员已达10万人,约占当时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1923年5月,惠州总农会成立,同年7月改组为广东省农会,彭湃当选为执行委员长。
而让海丰农民运动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壮大的,是彭湃点燃田契的一把火。收藏于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的油画《唤起工农千百万——彭湃与海陆丰农民运动》、收藏于海丰县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的油画《烧田契》,刻画的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中的这一经典场景。1922年,彭湃从家中分得田产,当他把田产分给佃户时,压根没人敢接过田契。彭湃心生一计,请来戏班在自家门口演出,通知农民来看戏。演出时,彭湃手提木箱来到台前,由于他下乡宣传时常常表演魔术,大家以为他又要来一手。谁知他从箱里拿出田契并当场烧掉,宣布自己的田产归农户所有,“以后自耕自食,不必交租”,台下顿时掌声雷动。
通过实践,彭湃与农民运动先驱们为全国农民运动打下基础,使广东成为北伐战争前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
开办农讲所的倡议由彭湃提出 主持人均由共产党人担任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的《农民问题决议案》指出,“有结合小农佃户及雇工以反抗牵制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打倒军阀及贪官污吏,反抗地痞劣绅,以保护农民之利益而促进国民革命运动之必要。”会议还确立实行国共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
广州农讲所纪念馆中的彭湃雕塑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以孙中山为首的广东革命政府对于中国农民问题有了新认识,对于开展农民运动也采取了积极态度。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担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执委会农工委员的彭湃结合农民运动经验,认识到人才缺乏带来的制约,于是倡议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天下无难事,只怕少同志”“要快些设法子使多些同志到乡村来”。
1924年6月,彭湃提出的“农民运动第一步实施方案”获得通过,正式决定设立农民运动讲习所。廖仲恺帮助解决农讲所的所址、经费问题;谭平山抓紧开展农讲所的学员考试、审查……在各方通力合作下,1924年7月3日,第一届农讲所正式开办。
农讲所的开办,主要是为了“养成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材”“养成冲锋陷阵的战斗员”,使其成为“农民运动之推进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创新举措和成功实践。纵观整个办学过程,农讲所的实际倡议由共产党人提出,主持人均由共产党人担任,大多数教员也由共产党人担任。
第一届在天台临时搭建的木屋上课 课堂内容深受学员欢迎
作为广州农讲所创办人,彭湃担任第一届、第五届主任,并将对红色革命、农民运动的见解带到广州,传向全国。1924年7月3日,第一届农讲所在广州惠州会馆开学,录取学员38名。学员就在会馆三楼天台一间临时搭建的木屋内上课,彭湃为学员编排座位,并亲身讲授海陆丰农民运动情况,课堂内容生动,深受学员欢迎。经过近50天紧张有序的学习训练,第一届学员毕业。在《耕者有其田》报告中,孙中山对农讲所寄予了很大期望。之后各届农讲所的办理方法、教学内容都参照第一届农讲所。
学员们毕业返乡后深入农村,推动农民运动迅猛发展。1925年5月,广东召开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成立了广东省农民协会。1926年5月,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召开时,有农会组织的县已达61个,有组织的农民62万人。同年8月,有组织的农民增至80多万人。广东农民运动的发展,为当时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推进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926年5月3日,第六届农讲所迁至番禺学宫开办,并将前五届一直延续的主任制改为所长制,毛泽东任所长。来自全国20个省区的学员在这里学习农民运动的理论与方法,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如今,当年的革命潮涌之地,已成为市民游客瞻仰先烈、追寻红色足迹的重要文化景观。
番禺学宫
自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广州农讲所共举办六届,毕业学员近800名。学员们奔赴农民运动第一线,成为农民运动骨干。此外,许多教员学员都参加了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在长期的浴血奋战中,近1/4的教员、学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光荣牺牲。
三易所址
第一届农讲所
广州惠州会馆(现越秀南路89号)
第三至五届农讲所
中山三路东皋大道 1号(现东皋大道礼兴街6号)
第六届农讲所
番禺学宫(现中山四路42号)
开办时间
第一届农讲所
1924年7月~8月
主任:彭湃
第二届农讲所
1924年8月~10月
主任:罗绮园
第三届农讲所
1925年1月~4月
主任:阮啸仙
第四届农讲所
1925年5月~9月
主任:谭植棠
第五届农讲所
1925年9月~12月
主任:彭湃
第六届农讲所
1926年5月~9月
所长:毛泽东
主任制改为所长制
培养目标
“养成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材”
“养成冲锋陷阵的战斗员”
使其成为“农民运动之推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