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党史学习教育
广州人大发布2024年度市人大代表十大履职优秀案例
  • 2025-04-25 09:33:23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代表们的年度履职答卷请查收

  破解广州北部供水用水难题,广清两地居民从此“同饮一江水”;连续7年紧盯宁埔大道全线贯通,居民跨区通勤车程缩短半小时;各级代表联动,破解十年燃气入户困局……一个个民生难题,在人大代表的不懈推动下,成为人民至上的暖心注脚。

  4月23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发布2024年度市人大代表十大履职优秀案例。

  一年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坚持人民至上,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把群众的“烦心事”当作“心上事”,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职尽责,让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实落地,以实际行动交出一份“民呼我应”的高分履职答卷。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表示,这些获评优秀的案例推动解决了老百姓实实在在的问题,体现了人大代表强烈的责任意识、深厚的为民情怀、一督到底的工作态度,其中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全体代表认真学习借鉴。

  破解供水困局 百万居民从“用上水”到“用好水”

  2024年7月31日,随着广州北江引水工程花都水厂全线通水,日均60万吨清水涌入千家万户,惠及花都、白云、空港经济区等区域。这份跨越山水的甘甜背后,是朱意琴、李波、杜敏芳、骆鼎、全泰源等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的接力奔走。

  “北江引水工程就是一把解开用水难题的‘金钥匙’,我们像钉子一样钉在工程进度上,直到看到全线通水。”在市人大代表杜敏芳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数十次专题调研的发现与建议。

  广州北部长期存在水源性缺水问题。聚焦群众饮水难题,四级人大代表综合运用专题调研、集中视察、代表小组专项监督等多种形式,经过5年不懈努力,最终推动广州北江引水工程花都水厂建成投产,惠及百万群众。

  优质北江水引进来了,如何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

  代表们了解到,花都部分小区由于二次供水设施老旧,水压、水质无法保证,用水高峰期水压、水量不足,洗澡、做饭都要错峰。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代表履职的着力点。人大代表继续对这个环节全力攻坚。截至2024年底,完成53个小区的二次供水老旧设施改造,改造后水质达标率100%,惠及约5.39万人。

  从“用上水”到“用好水”,全过程人民民主如涓涓细流,滋润居民的心田。

  “现在随时打开水龙头,就有干净的自来水哗啦啦地流出来,生活方便多了。”家住松园大厦的黄小姐开心地说。

  手绘管线布局 燃气管道入户点起“幸福火苗”

  荔湾区石围塘街道桥东社区文安花苑小区是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拆迁安置住宅区,共有两栋九层楼梯楼,173户居民老人居多。

  2023年春天,市人大代表林欣在社区接待群众时了解到,文安花苑小区因开发商破产并拖欠建筑商工程款项导致后续配套烂尾,加之业主没有正式房产证仅有永迁协议,导致小区一直没有实现燃气管道入户,居民只能使用费用高、风险大、搬运不便的罐装气,“用气难”成为多年来的最大痛点。

  林欣充分运用自己琢磨的“三必工作法”:必到现场勘察、必听多方意见、必跟全程落实。

  三个月里,她走访了两个单元,敲开了53扇门,手绘了17处管线布局难点,实现调研全覆盖。

  民生无小事。林欣联动陈结芳、黄健明、陈溪贤等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组建起专项小组,推进项目进展。

  当场地狭窄、管道铺设难度大导致施工遇阻时,代表们陪同技术人员实地绘制管道走线图,施工关键期连续72小时驻点优化方案;居民有意见分歧时,在荔湾区各相关部门和石围塘街道的支持下,代表们联合燃气公司、居民楼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针对安置房确权难、安装成本过高等问题,提出了4点切实有效的建议,推动形成共识,用实际行动打消居民顾虑。

  代表不懈推动下,2024年7月,文安花苑小区首批报装燃气管道的85户完成管道入户接灶安装并顺利通气点火。2024年12月,顺利通气点火户数增至154户。

  “泥土味”建议 点点灯光照亮村民回家路

  市人大代表、从化区良口镇良平村村民李志良扎根于基层,履职、思考也带着特有的“泥土味”。

  G105国道流溪河林场段既是前往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的必经之路,也是沿线多个村庄村民的日常出行要道,然而山路崎岖、没有路灯,来往的重型货车较多。

  李志良多次实地调研,发现这段1.2公里的路段群众居住较为集中,且有多个长长的下坡路段,夜间行车险象环生。

  “必须让路灯亮起来!”他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交建议后,从化区公路部门迅速行动。李志良多次调研沿线居民的实际需求,对实施方案提出优化意见。

  2024年9月底,37盏路灯沿路而立,3个居住区路口安装了3盏太阳能路灯,惠及良口镇9000多名常住村民和吕田镇30000多名往来群众,也照亮了日均超2000辆过往车辆的通行路。

  “现在晚上开车,心里踏实多了。”货运司机王师傅的点赞,是对代表履职最好的褒奖。

  推动区域发展 加快凤凰大道快速化改造

  十大履职优秀案例既有居民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有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事、要事。

  作为广州市南沙区连接深中通道的城市主动脉,南沙凤凰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意义重大。邓锦尚、郭晓欣、陈荣毅、罗家泽、徐兴文、徐明、樊秀香等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两年间开展4次专题调研、1次专项询问,梳理出18条专业建议,形成5件代表建议。

  2024年8月30日,主线隧道全面通车当天,7个直行红绿灯成为历史,蕉门河区域夜景灯光秀惊艳湾区。凤凰大道改造后,从南沙去深圳、中山等周边城市的车程缩短了15分钟,以南沙为中心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更加便捷,有力促进了南沙融通大湾区。

  一条“断头路”的打通更是见证了人大代表的履职韧性。

  2017年,市人大代表宋俊文的第一份建议就关注宁埔大道。此后7年间,他3次提交建议,多次参加现场协调会。

  2024年10月18日,宋俊文接到一通电话,对方第一句话就是“宋代表,宁埔大道要开通啦!邀请您参加后天的通车仪式。”

  “我欣喜不已,也切实感悟到人大代表的责任与使命。”宋俊文说。

  随着宁埔大道的贯通,居民跨区通勤车程缩短半小时,黄埔区云埔工业区与增城开发区连片发展,为“黄埔—增城—东莞”拓展发展带区域的经济协同发挥了重要作用,真正实现了“路通财通”。

  代表履职永远是“进行时”

  一年来,代表们及时反映和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啃下一个个硬骨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代表为人民”。

  ——番禺区禺山西路180号地块,每逢暴雨,山泥裹挟着黄泥水涌入村庄,2万居民出行受阻,市人大代表蔡展航发挥专业所长推动成立专项小组,5次现场议事、2次实地勘察,多次通过“代表随手拍”反映进度并督办。2024年底,“黄泥水患”彻底终结。

  ——海珠区广州市南武中学附属学校旁边有个大件垃圾站,师生与周边居民苦不堪言。市人大代表谭文联合区人大代表何国强、朱雁、王艳慧提出“变废为宝”方案,将垃圾站改造为社区图书馆。2024年11月,海珠区图书馆南附分馆落成,社区文化空间同步升级。

  ——黄埔区华沙社区2.95亩留用地长期未兑现,居民诉求20年未解决。市人大代表李学锋先后4次深入社区调研,组织6场座谈会。提出分级解决方案并通过《社情民意专报》直报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10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确认该解决方案。

  ——白云区南湖乐园周边曾经交通拥堵、地铁缺失。市人大代表彭晟亮、叶雪文、万欢、周小蓉、王海冰和白云区人大代表郭铭斌、谢少华连续5年跟踪,推动建成人行天桥、优化信号灯、规划立体停车场,推动地铁26号线南湖站点纳入规划。目前,白云区“泛南湖”片区总体规划正加速落地。

  ——广东省电子商务技师学院旁涵洞暴雨时积水深达1.5米,威胁2万师生出行安全。市人大代表应华江主动认领了这个“烦心事”,联同市人大代表江枚元和天河区人大代表王晓明、简建聪等持续四年督办,推动排水系统改造。2024年“龙舟水”期间,涵洞“零积水”。

  这些优秀履职案例只是广州市人大代表在2024年履职身影中的一些片段。

  代表履职永远是“进行时”。正如宋俊文代表所言,“我们将继续以‘钉钉子精神’,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最终成为群众的‘幸福清单’,书写更多温暖的民生答卷。”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