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在广州召开
云山珠水,共商发展大计。8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在广州市白云区召开,来自境内外的法学法律界代表、企业代表汇聚论坛。围绕“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 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主题,与会的境内外嘉宾分享真知灼见,共商高水平法治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良策。
如何夯实高水平开放的法治根基,更好地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记者8月30日在论坛会场,专访了多位司法实务界、理论界“大咖”。
中国著名知识产权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吴汉东:
大湾区正成为国际知识产权诉讼重要选择地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创新发展的高地,广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吴汉东表示,随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已经逐步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知识产权诉讼重要选择地,显示出强大的司法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吴汉东提到,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国家对于知识产权产业的战略要求也随之变化,下一步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工作重点,将聚焦培育和发展基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新质生产力。
知识产权保护如何赋能创新驱动发展?吴汉东认为,应该将知识产权保护融入知识信息经济、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等新兴经济形态之中。同时将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的一体化战略紧密结合,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制造业高端。
如何持续优化多元化共治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吴汉东特别提到,在司法审判之外,第三方调解具有成本低、灵活便捷的优势,有助于高效解决知识产权民商事纠纷。此外,行业和产业的自治自律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吴汉东看来,总的来说,必须保持定力,不忘初心,坚持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加深入的市场体制改革、更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
广州互联网法院分党组书记、院长宋伟莉:
努力成为涉外数字法治争端解决“优选地”
互联网法院是司法改革的“试验田”。谈及广州互联网法院成立至今开展涉外法治建设的经验,宋伟莉表示,广州互联网法院始终坚持把互联网司法置于涉外法治建设大局中思考、谋划与推进,以高质量的互联网司法,努力成为涉外数字法治争端解决“优选地”。概括而言,广州互联网法院相关经验主要体现在司法技术融合、解纷资源拓展、数字治理规则输出、展示中国最新法治成果等方面。
“以司法技术融合为例,我们建成了较为成熟稳定的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在线诉讼服务平台。2018年以来,已经有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100多名当事人通过该平台参加跨境诉讼。”宋伟莉表示。
如何推动跨境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宋伟莉介绍,广州互联网法院推出了全国首个跨境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聚集来自广东、香港、台湾、澳门四地的律师、公证、仲裁、行业协会等调解力量。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汇聚高校、行业协会等40家调解组织、367名调解员。中外当事人可以选择英语、葡萄牙语、粤语等多种语言进行在线解纷。
在宋伟莉看来,互联网司法需要立足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涉及平台经济、人工智能、数据产品等新型权利客体不断涌现的领域,助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一方面,深入研究探讨当前数字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以及遇到的新情况,服务保障中国数字企业发展出海新质生产力。此外,服务保障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我们要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天然区位优势,加强涉外法治、涉互联网基础理论、前沿热点问题研究和实践运用,更多运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建立互联网涉外司法研究智库,通过司法理论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扩大涉外法治领域的‘朋友圈’,充分展示中国最新的法治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陈曼琪律师行主管合伙人陈曼琪:
进一步提升中国仲裁机构国际影响力
良好的法治环境是营商环境的坚实保障。作为香港及大湾区执业律师、仲裁员和调解员,陈曼琪认为,应当进一步提升中国仲裁机构的国际影响力,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涉外法治保障。
如何提升中国仲裁机构的国际影响力?陈曼琪提议,粤港澳三地应发挥各自的仲裁优势,多与国际一流的商事仲裁机构深入交流协作,加速涉外法律服务发展的步伐。此外,建立国际商事仲裁案件庭前调解机制,提升仲裁办案标的和效率。
陈曼琪建议构建大湾区司法及法律科技联席会议机制,统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司法、智慧法院整体发展的平台,同时探索建立官方认可的粤港澳三地相互送达民商事司法文书的电子公告平台,提高三地司法协作效率。
“此外,要加强国际商事仲裁人才的培养。推动内地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与香港高校开展合作,开设专门的国际商事仲裁证书课程。香港也可以发挥优势,培育涉外法律服务教育产业。”陈曼琪说。
黄显辉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澳门律师黄景禧:
为“出海”企业提供数字跨境全流程法律服务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特殊的“一国两制三法域”,其数据跨境流动受多重因素影响。
跨境数据流动是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但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如何更高效安全实现湾区内要素流动?如何实现大湾区规则与全球规则体系的高效对接?论坛现场,不少专家都聚焦数据安全的激励监管能力,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联通的机制以及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内容开展阐释。
黄景禧表示,做好全流程法律服务,有助于推动湾区内数据跨境流通。黄景禧担任过不少澳门跨境电商的法律顾问,他发现,不少企业早期会忽略数据流通的法律问题,这就导致中后期面临很多法律风险。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数据监管的差异化要求,企业在进行跨境业务时需要符合当地法律法规,做好企业合规,从而避免法律风险和财产损失。
基于此,他建议法律工作者要掌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针对客户的业务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法律服务。“此外,有关部门也应该联合相关法律服务机构,面向出海企业开展常态化普法活动,普及开展数据跨境业务相关法律风险。”
香港大学法律学院郑家纯基金国际法教授兼副院长、香港特别行政区太平绅士赵云: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新高地
仲裁是国际通行的解决商事争议的重要法律途径。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独特优势,近年来,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珠海国际仲裁院、广州国际仲裁院以及深圳国际仲裁院等国际化仲裁机构在大湾区内落地开花。
此外,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机构都在香港开设了办事处,大湾区的国际仲裁中心相继成立,知识产权、能源、航空等领域的专业化仲裁机构也相继出现,专业化、国际化趋势不断加速。
赵云认为,这些发展成果,正是大湾区内规则衔接、平台对接进展加速的鲜明例证,他举例说明:“多个地区的仲裁委员会当前都做出了新探索,比如广州仲裁委提出三种仲裁的庭审模式,允许当事人去选择到底是用澳门、香港还是内地仲裁模式来进行开庭审理。”此外,赵云表示调解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希望能够将谈判、调解、仲裁合并起来,实现一站式服务。”
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如何赋能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赵云认为,要进一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完善网上争议解决机制,以技术推动传统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的开展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