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广州 数说生态——致力于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广州样板,绘就美丽广州新画卷。
当前位置:>首页
  • 近日,《广州市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公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上进行公示。《规划》提出打造“绿美岭南都市新田园”的愿景,对全市耕地保护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和总体设计,致力于推进耕地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和系统治理,为形成超大城市耕地保护利用提供“广州样板”,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宜居... 更多详情 >>
  • 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越秀区分局批复流花湖公园总平面方案,推进流花湖公园岭南盆景产学研基地建设及流花鸟苑等三处建筑复建工程。 更多详情 >>
  • 4月2日,广州市委书记、市第一总林长郭永航,市长、市总林长孙志洋共同签发《关于加强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令》(以下简称林长令),要求各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单位,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全面加强候鸟等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严厉打击非法猎捕、交易、食用候鸟等野生动物的各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 更多详情 >>
  • 广州云溪植物园现建有1座自然教育馆、5大专类植物展示园、3条生态休闲步道,有1300余种乡土、珍稀植物在此茂盛生长。近日,广东省林业局正式公布第一批区域植物园和乡土植物园名单,明确将广州云溪植物园等26家迁地保护机构纳入广东省植物迁地保护体系。 更多详情 >>
  • 为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环境执法质效,近期市生态环境局抽调各分局飞手对广州东部区域开展无人机专项巡查行动。20名无人机飞手参加巡查,出动不同类型无人机12台,搭载超强变焦相机、大气监测、红外相机等设备,起降200多架次,对区域内部分水产养殖基地、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地和工业园区进行巡查。 更多详情 >>
  • 无人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算法……很难想象,这些当前炙手可热的前沿科技,不仅应用在车水马龙、灯火璀璨的繁华都市中,也运用在广州的田间地头,成为农业文化不断演进的生动写照。广州农业文化历史悠久,从4000多年前的稻作文明到近代基塘农业、商品农业,再到都市现代农业的创新探索,无不展示广州人务实包容、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 更多详情 >>
  • 春风拂过,广东天鹿湖森林公园千亩禾雀花悄然绽放。3月13日,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黄埔区分局、黄埔区联和街道办事处、广州高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广州黄陂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年禾雀花文化旅游季在广东天鹿湖森林公园开幕。 更多详情 >>
  •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广州正以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为统领,以绿美广州生态建设为牵引,以做好全运会生态环境保障为契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转型不断深入推进,羊城处处向“新”向“美”。 更多详情 >>
  • 格木华盖如荫,樟树郁郁葱葱,荔枝树枝繁叶茂‌……广州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保护古树名木及其后续资源,古树鉴定、复壮科研技术走在全国前列。 更多详情 >>
  • 城园交融添绿意,创新发展焕活力。广州市构建城园融合体系,推动华南国家植物园与广州城市融合发展,建立“1+3+N”的城园融合体系,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州,为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统领绿美广州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提供高水平生态支撑。 更多详情 >>
  • “我们一直认为广州科教城是宝贵资源。”朱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钊说。随着广州科教城各院校于去年陆续入驻并启用,该街道与广州科教城合作打造“百千万工程”乡村夜校,培养村民成为技能型人才。 更多详情 >>
  •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广州坚定不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保护与发展,以生态修复为梭,将绿意绣入地球的肌理,全面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429.15平方千米,规划建设自然保护地75个,建成古树公园14个,推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建... 更多详情 >>
  •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春季的广州生机勃勃、绿意正浓。广州以“九片六核多廊”生态空间网络为蓝图,以增强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导向,打造“生态化、珍贵化、彩色化、多元化”的城乡绿化生态体系,全面实施森林质量优化提升行动,不断夯实绿色基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支撑,打造“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现代城市风貌。据悉,到2027年,广州计划完成森林... 更多详情 >>
  • 南沙湿地,这颗镶嵌于珠江入海口的“翡翠明珠”,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不可或缺的生态枢纽。198.18公顷红树林如碧色长城蜿蜒海岸,15种真红树与半红树交织成天然的“海洋绿肺”,其盘虬根系构筑起鱼虾贝类的庇护所,更孕育出丰饶的“生命食堂”。 更多详情 >>
  • 近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公示广州市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从化区龙潭河成功上榜。龙潭河是流溪河的一级支流,流经从化城区。近年来,从化区通过综合治理,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以“龙潭碧道,山水田园”为理念进行碧道建设,建设生态滨水廊道,构建“一河两岸共治”格局,纵深推进龙潭河保护治理工作,实现水环境改善和生态平衡恢复,成功打造鱼翔浅底、河... 更多详情 >>
  • 以“四好农村路”升级改造为契机,通过改造提升、新建扩建等,打造全长2500公里的乡村风景道网络,串联全市美丽乡村、农业产业园、历史文化遗存及生态景观等1000多个乡村资源点,形成体现城乡之美、生态之美的“广州项链”,多维度展现广州“千里乡韵”美丽场景。 更多详情 >>
  •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不断深入推进,广州执“绿”为笔,探索超大城市美丽城市建设路径,全面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书写美丽中国的“广州答卷”。 更多详情 >>
  • 近年来,随着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节节胜利,珠江两岸水清岸绿,广州城内碧道蜿蜒,为发展水上运动、推进水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近日,《广州市珠江碧道水上运动产业带选址专项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划》)在市水务局网站上进行公示,《规划》作为广州市珠江碧道水上运动点规划、建设的总体指引性文件,以水上运动产业带建设为抓手,选择适宜开展水上... 更多详情 >>
  • 黑脸琵鹭、白琵鹭、东方白鹳、勺嘴鹬……随着冬季到来,北方气温大幅度下降,大批候鸟再次回到南粤湿地,为冬日增添了无限生机。记者了解到,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候鸟迁徙季,广东省沿海滩涂、内陆滩涂特别是滨海自然保护地等迎来了大批候鸟落脚“歇息”,其中迁徙水鸟数量估计达数十万。 更多详情 >>
  • 湿地,是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不仅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保护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举措,湿地的健康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广东省林业局发布2024年省重要湿地名录,全省共16处湿地入选,广州市增城区荔湖湿地位列其中。 更多详情 >>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