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绿美广州 数说生态

黄埔麦村村:粤菜师傅归乡,又见炊烟袅袅

  • 听全文
  • 2024-06-14
  • 来源:南方+
  • 分享到
  • -

  “辞职去哪儿?”“回村里自己开个饭店。”

  当黄智聪看到又一个同乡回家创业后,他敏锐嗅到了新商机。

  回乡考察后他发现,曾经少人问津的黄埔区新龙镇麦村村,如今在节假日、周末往往游客络绎不绝。于是他把自家房子改造成名为“凤求凰”的农庄,结果生意比预期还好,时常“一桌难求”。

  麦村村的“高人气”,得益于“广州蓝眼泪”的火爆。“驴友”在麦村村附近的油麻山徒步,发现了石芽顶天坑的美景,两个废弃采石场形成一大一小的两个湖,阳光照射下宛若两滴蔚蓝的眼泪,于是“广州蓝眼泪”“遗落人间的两滴眼泪”等说法传播开来。

  打卡“广州蓝眼泪”后在麦村村吃粤菜,成为许多游客的游玩新选择,带动了外出务工的粤菜师傅回乡创业。麦村村,又见炊烟袅袅。

  徒步游火了,创业潮兴起

  提起麦村村,很多人的印象是盛产粤菜师傅的地方。

  这个印象可谓名副其实。麦村村常住人口为1300多人,却涌现出100多位粤菜师傅,于2021年被评为“广州粤菜师傅名村”。

  盛产粤菜师傅,是穷则思变的结果。

  由于麦村村多山地丘陵且位置较偏远,过去村民多外出打工谋生。有村民烧得一手好菜成为粤菜师傅,通过“传帮带”逐渐壮大。“男的学厨,女的当服务员。”黄智聪说,有能力的家庭就在外开起夫妻店。

  从麦村村走出的粤菜师傅在外颇负盛名,但村里却逐渐成为“空心村”。村民不是没想过回乡开饭店,但村里没客源、开不起来。

  麦村村在等待一个机会。于是,当石芽顶天坑在“驴友”和网上悄然兴起,游客徒步后正好饥肠辘辘,麦村村就成为最好的补给站。新龙镇也顺势而为,打造麦村农业生态公园、修建到油麻山的人行步道,让徒步游为更多游客所接受。

  徒步游带来了大量游客,遇上高峰期,油麻山森林公园一天的客流量就能达到约2万人次。解决了客源这一问题,饭店、士多店在麦村村逐步兴起,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回乡开起农家乐。如今。麦村村兴起了约20家农家乐,都是村民自己返乡创业创办的。

  “一个月能有30多万元的营业额。”黄智聪介绍,在石芽顶天坑的引流下,客源几乎不愁,特别是节假日或周末更是需要提前预约。最近他刚刚接了一个600多人、分4天来的团建活动。

  在黄智聪看来,由于村里的粤菜师傅都是外出闯荡锻炼的好手艺,家家都有“看家本领”,比如烧排骨、酱油鹅就是他们家的招牌菜。还有游客,主要是冲着他们的好手艺而来,徒步游反而成“配菜”。

  游客来了,粤菜师傅归乡,曾经的“空心村”变成了归乡创业热土,还吸引了外来就业人口。2022年底,麦村村常住村民已达900多名,是数年前的3倍多,外来就业人口达800多名。

  下一个机遇,科麦创新走廊

  接住“广州蓝眼泪”带来的“泼天富贵”,靠粤菜留人只是开始。

  乡村可以更美、留人更久。徒步游玩后,来村里吃饭,更可以来村里游玩,让麦村村成为徒步游路线的“打卡点”。从2020年开始,新龙镇将麦村村由美丽乡村提升为精品示范村,全村建成统一的传统客家房屋风貌,人居环境整治全面焕新。

  餐厅可以吃味道,也可以享环境。最具代表性的是麦村村火车餐厅,直接将餐厅“搬”进绿皮火车车厢,这家主题特色餐厅本身也成了“打卡点”。

  围绕“吃”,除了吃粤菜,还可以吃新鲜蔬果。麦村村以政府搭台、国企担当、社会参与的模式,发动国企引进产业项目,相继引入10个特色产业项目,含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圈”。

  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游客提供了草莓等时令水果、为餐厅提供蔬果,更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例如,麦村现代科技果蔬种植产业园年总产值3500万元,还能提供岗位60个。

  通过多管齐下,麦村村发生大变化。2018年度麦村村级集体收入29万元,而到了2023年村级集体收入已跃升至335万元。

  麦村村第一书记游保平介绍,该村的相关经验做法将被逐步复制推广到新龙镇的大坦村、金坑村、均和村、九楼村等,形成知识城乡村振兴带,全面推进新龙镇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

  前不久,一条以麦村村火车餐厅为起点,大科学装置中心为终点的科麦创新走廊步道已经竣工。这条走廊将打造“生态+农业、生态+产业、生态+文旅”复合产业模式创新走廊,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这是麦村村的又一个发展新机遇。

  让归乡人乐业,让乡村再聚人气

  麦村村从“空心村”蝶变为“网红村”,一个重要原因是激发了当地村民的返乡创业热情。麦村村最宝贵的财富正是该村的产业人才,如何用好100多位粤菜师傅是关键。该村抓住了徒步游火爆这一天时,因势利导解决了客源这一关键问题,吸引粤菜师傅归乡创业,并多举措打造新的吸引点,推动该村“长红”,让游客来了又来,让归乡人乐业,让乡村再聚人气。

  盘活土地要素,为产业腾空间

  麦村村引入10个特色产业项目,需要大量建设用地,该村如何为产业腾空间?

  对此,麦村村第一书记游保平介绍,此前,麦村村土地分散化,人均用地多数不足1亩。为发动村民积极配合,该村依照麦村村实行的党员、村干部、社长依次带头的“1+2+3”分片包干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村干部带领经联社干部、村民代表,一户一户地走访,为村民答疑解惑。最终,该村成功流转土地1000多亩,为村民发放土地流转租金3800万元,平均每名村民领到约2.8万元土地流转租金,后续引进产业还将在保底每亩1000元租金收入的基础上再加利润分红。

  这样的经营方式既规范合理利用了土地,又通过规模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村民的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收益,还新增了不少就业机会,获得村民的支持。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