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绿美广州 数说生态

番禺沙湾北村:“粤乐”发源地,曲高不和寡

  • 听全文
  • 2024-05-17
  • 来源:南方+
  • 分享到
  • -

  端午将至,龙舟赛让人翘首以盼。如果要配上最适合的BGM,那《赛龙夺锦》肯定榜上有名。

  《赛龙夺锦》是对龙舟赛在听觉上的精彩演绎,更是对岭南民俗的浓缩。如果想感受这份最原汁原味的岭南风情,那去这首歌的诞生地——沙湾古镇最为合适。

  听广东音乐,吃沙湾美食,赏百年古村,这是沙湾北村的“卖点”。

  沙湾古镇核心区坐落在沙湾北村辖区内,在这里,能听到《赛龙夺锦》《雨打芭蕉》等广东音乐,吃到姜埋奶、鱼皮角、凉拌鱼皮等美食,参观留耕堂、三稔厅、申锡堂等历史古迹,从听觉、味觉、视觉全方位去体验。

  如今年轻人流行参加各类音乐节、乡村也兴起“村音”,不客气地说,似乎都是百年前沙湾人“玩剩下的”。

  仓廪实而知礼节。住在鱼米之乡的沙湾人,吃穿不愁,更有闲情逸致钻研艺术,成为音乐之乡、成为广东音乐的发源地。时至今日,依旧“粤乐”缭绕,让人禁不住去探寻。

  不散场的“私伙局”

  走进沙湾北村,留耕堂、三稔厅、申锡堂等历史建筑众多,与广东音乐有关的不在少数。

  “传闻何柳堂当时就是在三稔厅获得创作灵感,为《雨打芭蕉》作曲。”沙湾北村党总支部书记朱伟球说,这里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不少音乐人慕名而来。

  走进三稔厅,乍一看并不特别,这里因院中种植了一株三稔树因而得名。但大厅两侧“赛龙歌夺锦,晓梦听啼莺”的一副对联,将《赛龙夺锦》《晓梦啼莺》两首广东音乐写在其中,一处细节就“藏”着一段音乐轶事。

  沙湾音乐源远流长,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被称为“何氏三杰”的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的崛起,让广东音乐闻名遐迩。为人称道的是,广东音乐四大名曲中的《赛龙夺锦》《雨打芭蕉》《饿马摇铃》都出自沙湾。

  作为一座典型的“私伙太公厅”建筑,三稔厅正是当时广东音乐界、曲艺界切磋交流的地方。也因音乐群众基础好,当时也诞生了俗称为“私伙局”的民间乐社,由本土曲艺音乐的“发烧友”组成。

  尽管三稔厅已经成为展馆供后人参观,但“私伙局”并未散场,就在不远处的沙湾广东音乐馆,除了在这里了解广东音乐历史,时不时还能碰上“私伙局”,音乐爱好者吹拉弹唱、“粤乐”缭绕,还和当年一样。

  “沙湾目前活跃的私伙局还有近10个。”沙湾街道办事处文化体育旅游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乐社有沙湾广东音乐研习社、翠园乐社、沙湾青萝乐坊等,周边的学校也组建了少年民乐队、古筝社、管乐队等,音乐氛围依旧浓厚。

  沙湾音乐是雅俗共赏。按照现在的眼光看当时,既有“何氏三杰”这样的创作型音乐大家,也有音乐“发烧友”组成的“私伙局”,即便有人不懂音乐,也有糅合了戏剧、杂技和装饰等艺术形式的沙湾飘色可观赏,看不懂门道也能看个热闹,所以兼具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而传承至今。

  前脚迈出家门,后脚踏进艺术馆

  “甜姐,姜埋奶真系好正!”“味道太棒啦,下次还要来打卡!”……

  仿古的西关大屋,门上挂着硕大的牌匾——沙湾奶牛皇后。尚未进门,就可以闻到浓浓的奶香。店内摆放着十来张大理石圆桌,青砖和趟栊门散发出独特的岭南韵味。

  “每天最少能卖两三千碗姜埋奶,高峰能买到五六千碗。”店长王秀甜此前养了几十年的牛,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如今开起甜品店,和村里人一起把水牛奶打造成沙湾北村的一张名片。

  不只是音乐,每个老沙湾人都有一份独门手艺。这碗姜埋奶,对于沙湾人而言,是每天辛勤生活的甜蜜时刻,也埋藏着流传久远的水乡故事和岭南乡愁。

  青石板路、石阶古巷、老屋宗祠……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传统村落的沙湾北村,“石阶石巷”的古村落格局依旧保存完好,用心聆听,似乎还能听到历史的喜乐沧桑。

  例如,最著名的留耕堂(何氏大宗祠)布局最严谨、规模最宏大、造工最精巧,是至今保存最完好的粤中宗祠的经典之作,有“岭南综合艺术之宫”的美誉,于2019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最能体现沙湾北村风貌的古街道——车陂街经过近年来的保护与修复,成为“广州市内部控制保护历史街区”。

  走在环环相通的街巷之间,十步之内便可邂逅一座百年老建筑,在保留原有特色风貌的前提下,古建筑被活化为艺术馆,砖雕、灰塑、根雕、木雕等传统技艺,在沙湾北村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发展和弘扬,古琴大师、著名书画家、文创工作者等都在这里设立了工作室。

  “前脚迈出家门,后脚便踏进了艺术馆。”这是沙湾北村村民诗情画意的日常,也是我们羡慕不已的艺术慢生活。

  传统的飘色和鱼灯巡游活动,是沙湾人的一项盛事,一般会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举行。从2014年起,番禺区民俗文化节落户沙湾古镇,成为本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活动。

  沙湾飘色被誉为“凝固的戏剧、活动的雕塑”,早在2000年5月10日,就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非遗名录。而富有水乡特色的沙湾鱼灯,以鱼为型,以竹为骨,通体透亮,色彩斑斓,形状多样,一直是番禺的文化名片之一。

  行走在沙湾北村,文化古迹错落有致,岭南音乐不绝于耳,让人恍惚觉着一切都变了,一切也似乎没变。

  最好的保护,是让文化“进生活”

  沙湾北村是一座活态的历史文化村,保留了留耕堂等古祠堂多座,拥有12项代表性非遗项目,对于本地居民而言,沙湾非遗已经不是一个需要反复提及、刻意强化的意识,那些过往的传说故事、文化记忆都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如何进一步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沙湾北村抓住“传”与“承”两个环节,既进一步完善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保护体系,也打好传承非遗的群众基础,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内涵和体验层次。

  如今,各地都在积极推荐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等,但总结起来就是“进生活”,历史文化从生活中诞生,也该从生活中保护、传承下去。

  融入示范带,打造新产业

  作为广州首批7条新乡村示范带之一的“古韵叠境”新乡村示范带,恰巧经过沙湾北村。该村如何借助这条示范带实现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

  沙湾北村党总支部书记朱伟球表示,近年来,沙湾北村主动融入沙湾珠宝产业园区和沙湾古镇旅游片区连片规划以及全面升级改造,打造“一村一品”,推动与沙湾古镇旅游景区的协同管理、共享成果,极大提升了经济发展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

  一方面,盘活优质土地资源,充分拓展产业承载空间,探索推进更新改造,以沙湾珠宝产业园为抓手,在周边片区招引优质珠宝品牌商、独立珠宝设计工作室、珠宝设计智能制造企业及围绕珠宝产业的数字应用类企业入驻。

  另一方面,做优“古韵叠境”新乡村示范带,挖潜沙湾古镇及周边区域地下空间的商业利用价值,优化沙湾珠宝产业园周边的配套设施,落实道路沿线改造。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