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流溪河林场以林长制为统领 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

  • 听全文
  • 2024-11-01
  • 来源:广州林长微信公众号
  • 分享到
  • -

  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州市从化区东北部,是经原林业部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十大森林公园之一,已开发“流溪湖景区”和“五指山景区”,园内生物资源丰富,共记录野生植物1252种、野生动物255种。

  近年来,流溪河林场在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引领下,积极践行绿美广州生态建设,通过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确保森林资源得到科学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目标。

  先行先试

  打造森林可持续经营“流溪样板”

  五指山景区存在部分的老化竹林,林内通风透光不畅,竹林老化,残次老弱竹较多。针对该情况,林场选取代表性小班,结合花卉苗木林果产业体系建设工程,实行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

  截至目前,林场已对试点地块进行了近两年实行竹林残次林改造,保留原竹林中多龄级、多径级、多品种的阔叶树种混交状态,在林窗和林下套种了广宁红花油茶、岑软油茶,取得初步成效,接下来,将继续加强试点地块改造与抚育,强化生态保护与监测。

  同时,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预期形成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异龄混交复层风景林,提高森林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森林旅游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

  紧抓绿美机遇

  擦亮“流溪彩叶”品牌

  流溪河林场紧紧围绕《绿美广州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富有岭南特色的多彩森林。

  一是“新质生产力”赋能,打造“山地石壁彩林”。结合林区山地条件,保留原有乡土树种的同时,在缓坡地种植银杏,天然石壁旁点缀红枫,同时,通过无人机+奥维地图辅助人工精准定位,打造“枫叶状”红枫林;营造一片以银杏林为主,枫叶、冬青为点缀的“山地石壁彩林”。

  二是保土固土,营造“水源涵养彩林”。在靠近水域的公园水库绿廊,以“品”字分布多排种植落羽杉;同时,在公园外距水域稍远的缓坡,采用落羽杉、山乌桕株间混交的方式,对清理后的林地进行适当补植。固土护坡的同时,提升水库消落带的观赏价值,形成有季相变化的“水源涵养彩林”。

  三是多管齐下,构筑“特色公园彩林”。公园因地制宜,在郁闭度较高的大树林下,种植赪桐等耐阴苗木;对透光较好的林地进行林地清理,间种红枫;对黧蒴密集的低效林进行改造,种植钟花樱;在土壤贫瘠的护坡补植胡枝子、花叶络石等耐旱苗木……多管齐下,营造层次丰富的“特色公园彩林”景观。

图片

  创新“森林+”发展模式

  赋能乡村振兴

  1986年开业至今,森林公园发展已陷入瓶颈,如何破解发展困境、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森林公园交出了一份以“自然教育”和“森林康养”为主线,以生态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答卷。

  森林公园利用“森林+”创新模式,推动森林与户外运动、休闲康养等内容的深度融合,重阳节期间森林公园在五指山的一条落差高达1100m,长度达20公里的山地缓跑径举办五指山开山节活动,吸引了近千名市民游客前来徒步登山。

  森林公园大力发展实践型、探究型、参与式、行动式的自然教育,开设水源涵养、动植物多样性和森林疗愈等主题课程,完善4条自然教育径路线的科教配套设施,2024年共举办23场自然教育活动,约2000人参加。

  森林公园重启流溪红叶节、泼水节和梅花节等活动,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以流溪梅花节为例,森林公园引导当地居民种植梅花,现有梅林3000多亩,是东南亚最大的一片赏梅胜地,并在12月上旬至次年1月中旬举办梅花节,与当地居民共享生态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图片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