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重温白鹅潭烟花汇演 见证人与城市共同成长
随着各区迎春花市的陆续开锣,万众期待的白鹅潭新年烟花汇演即将回归!
无论是来穗多年的新广州人,还是土生土长的老广州人,他们都曾在同一片天空下仰望过同一片烟花,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故事里有童年,有青春,也有人生的变迁。烟火重燃,记忆的闸门打开,人们重温的是一场场烟花,也是随着这座城市一同发生的成长与变迁。
她成为烟花汇演幕后工作者
广州芳村土生土长的“90后”庭敏曾住在白鹅潭畔的新隆沙。作为从小在自家阳台就能看到烟花的人,据庭敏回忆:“从我记事起,每年春节在自家阳台看烟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大年初一下午,楼下有人陆续走向江边等着看烟花,放烟花的时候,我家这边几栋楼靠窗位置和天台都会密密麻麻挤满人,很热闹!”
2012年大年初一晚,广州春节焰火晚会在白鹅潭上演。
随着烟花汇演在2013年春节停办,庭敏渐渐遗忘了白鹅潭烟花这个曾经的“理所当然”,之后又因白鹅潭商务区的征拆和发展,庭敏和小学同学们以为能在芳村住一辈子的“理所当然”也被打破。2017年,白鹅潭新隆沙片区、陆居路片区征收拆迁,原本在新隆沙西小学读书的同学大多搬出了芳村。“今年新年烟花汇演回归白鹅潭,这个消息在小学同学群里炸开了锅。”庭敏说。
“人会长大,家人会老去,家可能会搬走,但是烟花重燃在我熟悉的天空,真的会感动到哭。对于我们来说,这不仅仅是烟花,还是连接回忆中的芳村与现在的芳村的纽带。这条断了十多年的线,终于连回来了。”庭敏动情地说。
“我踏上了新的征程,离开了曾经的驻足之地,但历史的轮回总是神奇地将一切带回到起点。”今年,庭敏再也不能在家里阳台看烟花了,但她加入了烟花大会的后勤保障工作之中。庭敏回到了芳村,也被安排在了和当年家里相近的地点。从那个仰头望天的孩童成长为烟花汇演的幕后工作者,尽管身份变了,但庭敏对烟花的喜爱却丝毫未减。“希望这次烟花重燃能给白鹅潭带来新的机遇!”
他收藏多年焰火晚会停车证
今年76岁的西关老街坊陈公权是一位民间收藏达人,他从朋友处收藏了历届春节焰火晚会的停车证、通行证,最早始于1997年。
“以前每年春节白鹅潭燃放烟花,我们都会到黄沙码头附近的亲戚家阳台上观看,过年的气氛一下子就有了。”陈公权平时欢喜收藏楼书、旧门牌、邮票、书信、报刊、票据等资料,但烟花放完了却没能留下什么做纪念,有些遗憾。他想起,放烟花那天沙面会限流,车辆要有通行证才能放行,而好友曾开车入沙面看烟花,于是千方百计联系友人,获得了一些车辆通行证。“他知道我喜欢收藏,所以送给我。”陈公权说。
陈公权收藏的车辆通行证。
令陈公权印象最深的一次烟花汇演是老父亲生病住院那年,当时,原芳村区人民医院的医生、护士、病人及家属互相通知:除夕夜早点吃团年饭,饭后大家来医院看烟花。“当时我同家人下午5点钟吃完饭后,马上到黄沙码头坐船过江,来到医院等待烟花绽放。”他回忆,医院不少窗台正对沙面,景色很美,他见到有一位护士和男朋友在病房走廊尽头的窗台前看烟花,两个人依偎在一起,那画面今天想起来仍然很美好。“大家忘记了这里是医院,忘记大家都不大认识,病人躺在病床上,听见烟花的响声,忘记了生病住院的忧愁。”陈公权说。
“烟花放了半个钟,放完后我们又去芳村码头排队坐渡船回黄沙,渡船上坐满了欢笑的广州人。”陈公权告诉记者,那时候还没有修过江地铁,珠江隧道才刚通几年,芳村、黄沙来回的过江交通工具只有公共汽车和往来两岸的水巴。
因为一场烟花喜欢上了摄影
岳先生是70后,1993年来到广东,1999年后就一直留在广州。“2003年的时候我还在部队服役,头一回大年初一不值班,几个要好的战友相约去南方大厦附近看烟花,下午4点左右就出发了,从东山口慢慢往沿江西路走,还没到海珠广场已经是人山人海。”说起第一年看白鹅潭烟花汇演,岳先生印象深刻:几个人站到腿麻什么也没看到,等到烟花汇演结束,他们几个人才慢慢往回走,最后被一顿夜宵治愈。
2004年,岳先生买了一台数码相机,和几位好友约好初一去拍烟花。“具体位置是海珠滨江东路上,海印桥再往前面走一点,一个六、七层高步梯楼的楼顶。那是我第一次跟着本地的摄影师爬楼去拍照,当天傍晚6点,当我爬到顶楼,那里已经站满了人,架好了‘长枪短炮’。”岳先生说,因为第一次拍没经验,不少上了年纪的摄友纷纷给他指点,现场的人还建了一个QQ群,“当时觉得很好玩、很开心!”就这样,因为一场烟花,岳先生喜欢上摄影。
后来,因返乡探亲、参与异地扶贫、外出旅游等原因,岳先生很少在广州过年。“今年在社交平台看到烟花重燃的消息,我和家人立即进行预约。高兴的是我中签了,遗憾的是家人没中。”岳先生说,预约时他做了两手准备:一个人的话,就早点去预约点位,也不带相机、脚架,手机录一录,就当重温以前那种热闹的场景和乐趣;一家人的话,当晚就一起往江边走走,不去预约点,一家人在远处看看。
“我们那些摄友群建了一个微信群,一些老前辈不断分享自己十多年拍摄烟花的点位,一些点位已经拆掉,一些由七、八层的矮楼变成了高楼,出于安全考虑,他们三三两两约着去白鹅潭沿江摄友的家中去拍。”岳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