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府办〔2022〕6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消防工作“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州市消防工作“十四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消防救援支队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4月2日
广州市消防工作“十四五”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十三五”期间消防工作取得的成效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工作原则
第三节 主要目标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第二节 强化消防安全隐患治理
第三节 完善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 加强基层消防安全管理
第五节 强化消防法制监督执法效能
第六节 锻造新时期消防救援队伍
第七节 提升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能力
第八节 加强消防装备和战勤保障建设
第九节 建立全民参与的消防文化体系
第四章 重大工程
第一节 消防站建设工程
第二节 火灾调查实验室建设工程
第三节 综合消防训练与战勤保障基地(学校)建设工程
第四节 消防力量建设工程
第五节 消防装备建设工程
第六节 “智慧消防”建设工程
第七节 消防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工程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组织领导
第二节 强化经费保障
第三节 强化工作联动
第四节 强化监督检查
附件1 广州市“十四五”时期政府专职消防队员招录规划
附件2 广州市“十四五”时期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工作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广州市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能力,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坚实的消防安全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十三五”期间消防工作取得的成效
“十三五”时期,全市消防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消防工作的重要工作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有效防范化解了重大消防安全风险,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了全市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消防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发生火灾11431起、死亡69人、受伤55人,比“十二五”时期分别下降3.77%、37.62%、27.54%,连续20年未发生重大以上火灾事故,年均十万人口死亡率为0.082%。广州市在省政府消防工作考核中连续4年获评“优秀”等次。
一、消防安全责任不断压实
出台《广州市深化消防执法改革若干措施》,各级消防安全委员会有效运行,目标责任状签订、督导检查考核、约谈提醒、倒查追责等工作机制有效落实,对20起亡人及有影响的火灾事故开展延伸调查。持续加强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和宣传教育培训,推行委托公安派出所消防执法,镇街“三定”全部明确消防工作管理机构及职责。教育、民政、卫健、商务、文物等部门推行落实行业系统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创建了一批达标样板单位。
二、社会消防安全环境持续优化
开展全市消防安全风险评估,紧盯大型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消防车通道、电动自行车等重点防范对象,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等系列治理。圆满完成中南街、中大布匹市场片区等5个省政府挂牌督办整治任务,市、区两级挂牌整治60个火灾高风险区域和225个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将消防安全纳入老旧小区“微改造”、城中村整治、专业批发市场疏解转型升级、物业小区整治等同步治理。投入4140.31万元为全市4941户孤寡老人和低保户实施更换老旧电线“民生实事”工程。建成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对2658家重点单位实时动态监控,在“三小”场所安装独立或联网式报警装置113万个。
三、消防安全基础建设成效显著
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和城乡消防规划任务,统筹推进消防基础设施和多元消防力量建设,7个区、34个建制镇全部完成消防专项规划或消防专篇修编,出台《关于加快广州市消防站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市投区建、区投区建”消防站建设模式,建成城市消防站、小型消防站、镇街专职消防队82个,新增政府专职消防员1407人。出台市政消火栓建设规定,建立与城市道路同步规划、立项、建设工作机制,新增市政消火栓7500个。投入19.15亿元新购云梯高喷车、灭火机器人、洪涝抢险装备等器材19.8万件套,突破性解决了高层建筑供水、地下空间火灾处置、水域救援等装备难题。建成市级消防全媒体工作中心、消防科普教育基地9处、消防文化主题公园4个、消防宣传示范街5个。
四、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升
构建消防救援多元力量体系,打造“1+N”消防救援体系,划建11个灭火救援战区,分类组建水域救援、重型地质灾害救援、工程机械、战勤保障、通信保障等5支省级跨区域专业处置力量以及石化救援、高空救援、车辆事故处置、高层建筑灭火等4支市级专业处置力量。完善119接处警系统,建立市、区两级消防救援机构指挥体系,推广分级多点调派模式,组建三级应急通信保障队伍,配置卫星指挥方舱车、无人机、卫星便携站、4G单兵图传、北斗有源终端等通信装备,实现“三断”条件下通信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共高效处置各类警情14.1万余次,抢救和疏散被困群众40678人,成功处置“5·7”抗洪救灾、“12·16”卫斯理化工有限公司爆炸事故、“7·15”尤格电子有限公司厂房火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消防救援队伍改革稳步推进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训词精神,落实《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框架方案》,顺利完成授旗、换装、挂牌、落编等系列工作。市委、市政府为各级消防救援机构发文立户,将消防救援机构作为地方同级财政的一级预算单位,理顺与应急管理、住建、公安等部门的职责边界,建立工作会商、联合执法、火调协作、定期通报等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确保了改革过渡期间干劲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确保了火灾形势持续稳定。市政府出台《广州市消防救援队伍职业保障办法实施细则》,将政府专职消防队员纳入统一保障体系,明确交通出行、子女入学等优抚优待政策,职业荣誉感大幅提升。全市消防救援队伍严格执行纲要条令要求,落实“两严两准”建队标准,立足新职能、新定位,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人民群众高度赞誉。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巩固提升城市发展位势的关键阶段,对新时代广州市消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有效应对面临的挑战,正确把握发展机遇,是明确“十四五”时期消防工作重点任务的基础,也是推动我市消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
一、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我市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为消防工作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一是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消防工作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与消防救援工作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消防工作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安全作为最大的民生,对消防工作发展作出了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消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市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先行先试和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为推进消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能和磅礴力量。
二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平安广州、法治广州、幸福广州、美丽广州”,争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这是广州“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消防工作应当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治理大局中去谋划、部署、推进,主动融合,借力发展,不断改善优化消防安全环境,创新消防工作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城市抗御火灾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广州争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保驾护航。
三是产业变革与科技创新为推动消防工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具有更高安全性能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模式的大量涌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高新科技在消防领域深度应用,为消防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高度发达,科技创新能力强,为我市消防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产业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推进,对城市经济社会运行过程的全域感知和监控能力更强,为提高消防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催化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消防治理格局加快形成。建设最具安全感的国际化大都市,是“十四五”时期广州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消防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努力实现全市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为消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牵引,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消防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
二、面临挑战
我市人口众多,经济体量大,正处在城市化加速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气象事件,各类灾害事故多发频发,防范与化解消防安全风险的压力越来越大,有效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难度越来越高,消防救援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一是消防安全风险隐患仍然突出。全市高层建筑、地下空间、轨道交通、大型商业综合体、石油化工等高风险场所体量大,火灾防控难度大。城中村、老旧建筑、工业园、物流园、专业批发市场、“三小”场所、出租屋等历史遗留隐患问题突出,特别是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违规住人等风险叠加,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大量新产业、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涌现,带来了新的潜在火灾隐患,存量和增量的火灾风险交织并存,对有效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隐患提出了挑战。
二是消防治理体系尚需完善。我市消防安全责任体系需进一步完善,部分行业部门对“三个必须”的理解不到位,监督执法力量亟待补充。镇街一级缺乏专门消防监督管理机构,专兼职管理人员不足,消防执法尚未纳入镇街综合执法范畴,消防网格化管理流于形式。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需进一步强化,自我管理水平不高。市民接受消防教育培训的场所、设施、手段还不够丰富完善,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不相适应。
三是公共消防设施还有缺口。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消防规划编修实施不到位,消防队伍、消防站、消防水源和消防装备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消防站点建设总量不足、空间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消防站点严重不足。目前,我市无符合国家建设标准的消防训练和战勤保障基地。市政消火栓欠账多,建设与城市新建、扩建道路不同步,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水平。高层建筑、厂房仓库、物流园区等区域消防安全设施设备老化、破损严重,无法达到消防安全标准。
四是应急救援任务艰巨繁重。广州既是文化历史古城,又是国际化大都市,产业结构多样,超高层、独立设置的地下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众多,还有广石化、小虎岛两个区域性的重大危险源,针对此类场所的火灾扑救研究仍是世界性难题。我市水域、山地等地域性救援任务集中,应急救援任务异常繁重。战略科技、创新驱动带来的大跨度、高密度、高洁净度、高能耗、高风险等建筑场所为火灾风险防范和救援处置带来了新课题,对消防救援队伍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镇街专职队、村居微型消防站建设水平不高,作用发挥有限。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我市消防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各项工作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必须要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新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应对挑战,抢抓机遇,创新举措,全面推进广州消防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确保我市火灾形势持续稳定为目标,以推动消防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入推进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有效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为广州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中勇当排头兵提供坚实的消防安全保障。
第二节 工作原则
一、坚持统分结合、共建共治共享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落实党委政府对消防工作的领导责任,强化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合作、运转高效的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在消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消防工作的渠道,增强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消防工作新格局。
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把发展和安全统一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上,正确处理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增强风险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有效防范化解消防安全风险。
三、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坚持以防为主,实现消防工作关口前移,实现从减小火灾事故后果向降低火灾风险转变,最大限度减少火灾事故发生。坚持常备不懈,着力提升火灾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实现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四、坚持治理创新、高质发展
坚持以机构改革后消防工作面临的瓶颈性难题为突破口,改革消防工作体制、机制,不断优化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创新广州消防工作模式。坚持科技赋能,强化消防工作的技术支撑,提升消防工作智慧化水平,精准治理,精准施策,精细管理,推进消防工作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到2025年,广州市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基本建立,防范火灾事故的能力显著增强,城乡消防安全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应对处置巨灾大难的能力显著提升,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亡人和有影响的火灾事故有效遏制。
到2035年,建立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运行,火灾事故防控水平大幅提升,消防安全形势根本好转,覆盖城乡的消防救援力量体系全面构建,依法治理、科学救援、智慧应急水平达到新高度,消防工作发展成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
表1 “十四五”时期核心指标表
注:按国家要求,自2021年起,火灾数据统计范围和口径实行“全口径”统计。
“十四五”时期,广州市消防工作的核心指标如表1所示,主要目标如下:
一、全市火灾形势持续稳定
有效预防重特大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控制较大以上火灾和有影响的火灾事故,压减亡人火灾事故,年度火灾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15人/10万人以内。
二、消防治理体系更加牢固
加强党委政府对消防工作领导,强化消防救援机构依法履行消防安全综合监管职能,推进行业主管部门和行政执法监管部门依法开展消防工作,实现主体责任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有序,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基层消防监督力量进一步充实,健全基层镇街消防工作机制,共建共治共享的消防治理体系加快形成。
三、城市火灾风险明显降低
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强化高风险区域和重大活动火灾风险监测管理,分行业、分领域、分场所排查整治消防安全突出风险隐患,有效防范化解城市重大火灾风险。
四、消防基础设施夯实完善
强化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消防站和消防水源布局逐步优化,多渠道畅通城市消防车通道,消防车辆装备体系优化调整,消防综合保障水平与城市建设发展更加匹配。
五、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升
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核心的多元消防救援力量体系更加健全,应急指挥与协调水平不断提升,执勤训练更加专业,应急通信、物资储运、力量投送、快速响应等实战能力明显增强,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作用更加凸显。
六、消防安全素质明显提高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完善消防宣传教育环节,构建全民参与的消防宣传格局,市民群众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普遍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显著增强,重点人群及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培训全面覆盖,全社会消防安全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一、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
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制定党政领导干部消防安全“责任清单”和年度“工作清单”。各级政府在统揽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同步推进消防安全工作,定期研究解决消防工作重大问题,将消防公共服务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工程。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消防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范围内的消防安全工作负领导责任。各级消防安全委员会主任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完善日常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警示约谈、挂牌督办、抄告反馈、追责问责等制度。
二、落实部门监管责任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相关部门将消防安全工作作为行业领域管理的重要内容,聚焦火灾特点和突出隐患问题,集中进行整治,加强日常监管,可以聘请专家或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评估式检查。教育、民政、文化旅游、卫生健康、文物等部门,建立完善行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至2025年,全部完成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健全行业部门定期会商、联合执法、协作共享等工作机制,强化源头管控,形成工作合力。
三、落实单位主体责任
深化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全面推行风险隐患“自知、自查、自改”和公示承诺制度,加强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队建设,落实日常消防管理要求,开展消防安全管理人岗位履职能力考核评价。建立连锁经营企业、集团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标准体系,推动超高层公共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等聘用注册消防工程师参与消防管理,组建专业消防安全管理团队和应急处置队伍,提升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消防安全自律管理,有关行业组织根据本行业特点,成立消防安全自律组织,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和消防安全自律管理,推动会员单位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建立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制度,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火灾的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高层、地下公共建筑等火灾高危单位应当主动投保,鼓励其他单位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推动保险公司建立完善检查评估制度,并将单位消防安全条件与保险费率、理赔标准挂钩,发挥保险机构参与火灾风险评估、火灾事故预防等作用。
四、严格责任考核和火灾事故追责
建立消防工作巡查、评估制度,完善消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和部门年度考核及领导干部工作考核内容,纳入平安建设、文明创建、高质量发展、年终绩效等各类考核评价指标,将履行消防安全责任情况列入党政领导干部述职内容。建立火灾事故联合追责机制,完善消防安全违法线索通报、案件移送与协查机制,落实消防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要求,严厉打击消防违法犯罪行为。对造成人员死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火灾事故,由消防救援机构提请同级人民政府组织火灾事故调查处理,并开展延伸调查,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第二节 强化消防安全隐患治理
一、加强消防安全风险评估
对全市消防安全状况开展综合分析评估,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开展专项评估,对城市大型综合体、超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地下空间开展检查评估,加强风险研判,找准问题短板,完善特大城市消防治理体制机制,落实更高标准的火灾防范措施。各区、各部门结合属地和行业系统特点,定期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火灾风险分析评估,提升消防安全风险隐患精准高效治理水平。
二、加强重点场所领域治理
将消防安全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老旧小区微改造、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性工作规划,通过疏解业态、拆除违章、建筑改造、环境提升等方式从源头根治火灾隐患。严格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轨道交通、石油化工企业、文物古建筑、托育养老服务机构等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强化消防安全管控措施,提升单位场所本质消防安全水平。
三、加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持续推进打通消防生命通道专项行动,开展电气火灾综合治理行动,集中整治老旧场所、电动自行车、“三小”、“三合一”、沿街商铺、村(居)民自建房、出租屋及储能电站、直播带货、密室逃脱等新业态新领域消防安全突出问题。综合运用政府挂牌、行业督办、联合惩戒、新闻曝光等手段,市、区两级政府每年挂牌督办整治一批火灾高风险区域和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形成长效治理机制。
第三节 完善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一、编制实施城乡消防规划
2022年,消防部门组织编制《广州市城市消防规划(2021—2035)》,衔接总规、土规及国土空间规划,不违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强制内容,科学规划消防安全布局、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消防教育培训基地和消防力量等内容,经批复后的《广州市城市消防规划(2021—2035)》主要内容纳入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制定并落实年度实施计划,所有建制镇完成消防规划修编。
二、推进消防站点建设
在城市更新、小区配套、重点区域整治、功能平台建设中,采用新建、改建、配建、租赁等方式补充城市消防救援站、小型消防救援站,推动消防站辖区面积基本达到标准规定,实现辖区消防救援力量全覆盖。加强区域站点功能属性研究,推动航空、海上、水上等专业消防站建设,组建空港消防救援大队和轨道交通大队,建设“轨道1+N”专业消防救援站,健全基础设施,完善专业功能配套。
三、完善消防水源建设
完善市政消火栓建设机制,严格按照“四同步”的原则,市政消火栓与新建道路同步可行性研究、同步立项投资、同步施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制定市政消火栓补建计划,在2023年补齐欠账。进一步理清市政消火栓新建、补建、维护保养等管理职责,探索和推广智能型消火栓试点工作,加快推进智能消火栓建设和改建工作,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加强日常维护管理,实现消火栓定位、水量水压数据远传、报警、后台监控等功能,为灭火救援提供有力支撑,确保完好率不低于98%。采用江河湖水库等天然水源和人工水体作为消防水源,设置取水设施和确保供水可靠性的技术设施。安排专项资金按每年不少于保有量的数量,更换智能消火栓,将智能消火栓更换工程列入重大项目。同时要求新建市政消火栓必须采用智能消火栓。
四、打通消防通道
积极推进消防“生命通道”畅通工程,按照国家法律和消防技术标准对消防车通道设置和管理的要求,编制城中村和老旧小区等区域消防通道打通的规划安排,并组织落实。建立消防车通道联合执法管理机制和管理长效机制,实现消防通道综合治理。
五、推进消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推广应用消防安全物联网监测、消防大数据分析研判等信息技术,推行城市消防大数据管理,推动建设基层消防网格信息化管理平台、火灾监测预警预报平台,建成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城市消防大数据库。
第四节 加强基层消防安全管理
一、强化镇街属地管理责任
镇(街)依法组织开展辖区内消防工作,落实“四个一”(一个“消防工作办公室”固定场所、一支专职从事消防工作的队伍、一套工作制度、一笔年度工作经费)。对辖区内单位、场所依法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对检查发现和群众举报、投诉的火灾隐患进行核查并督促整改。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重点解决消防车通道标识化管理、建筑消防设施建设、电动自行车及电动汽车集中充电设施设置等纳入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项目,改善老旧小区、城中村消防安全环境。
二、加强基层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各区政府落实消防专管人员用于镇街开展火灾防控工作,结合实际统筹调配协管员队伍协助镇街开展消防工作。进一步厘清基层消防救援机构、镇街、公安派出所、网格管理队伍的消防工作职责,推行镇街实施消防行政执法。公安派出所依法落实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和消防宣传教育职能,协助镇街对经营场所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违规住人等突出问题及时进行清理,对检查发现和群众举报、投诉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或火灾隐患进行核查并监督整改。
三、加强消防网格化管理工作
将消防安全纳入综合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规范基础网格划分,细化职责分工和消防入格事项,明确镇街消防专业网格员,规范网格事件处置流程、处理时限、结案标准,健全任务分配、绩效考核、隐患督改等工作机制,实现闭环式管理。镇街要对网格员检查发现上报的火灾隐患进行核查和督促整改。
四、加强社会消防群防群治工作
将消防工作融入基层自治、联防联控等机制,推动社区民警、安全生产巡查员、村居工作人员以及物业服务企业和火灾高风险场所职员、保安员、消防队员等开展协作共防,夯实火灾防控基础。村(居)要加强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对无统一物业管理的小区、楼宇加强组织管理,探索聘请街巷物业,共同承担消防安全管理责任。
第五节 强化消防法制监督执法效能
一、完善地方消防法规标准体系
加快地方消防立法建设,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省、市各类消防工作法规政策,针对广州消防工作的薄弱环节,加强立法调研,做好创制立法规划。制定出台针对性、可行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地方消防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重点围绕推动行政审批、消防监督执法、消防队伍建设等方面,分清类别、分开行业,依法规范执法行为,明确行业、单位、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为消防安全提供法律制度保障,推进我市消防法制体系建设。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出台《广州市消防规定》,完善消防法规。加强重点场所和重点行业的消防安全制度及标准建设,形成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消防法规标准体系。抓紧清理、修改、更新、完善与“十四五”规划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清除制约消防体制改革的制度障碍,为本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健全新型消防监督模式
落实属地政府、行业部门、消防救援机构消防安全监管职责,全面推行分级分类、条块结合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完善消防安全信用体系管理机制,对单位消防安全进行信用分级分类,实施差异化监管,对消防违法失信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联合惩戒,强化消防安全信用等级评定结果运用。建立智慧消防科技支撑体系,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加快建设智慧消防大数据平台,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终端APP等技术,实施“安防、消防一体化”建设工程,提高消防安全预测预警科学决策水平。推行“指导式”检查、“说理式”执法,教会群众识别安全风险、自改常见隐患,将“96119”热线纳入“12345”政务服务平台,中心化、实时化受理火灾隐患举报投诉案件,发动群众共管共治。
三、简化消防行政审批办理
压减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审批范围和审批时限,全面实行告知承诺管理,对抽查发现未作出承诺、承诺失实或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依规处理。推动将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审批信息与“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工程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共享,实现在线申报、在线审批、在线公示,审批数据全网共享,法律文书互信互认,违法行为相互抄告、联合惩戒。
四、加强重点领域监督管理
建立包括住房和城乡建设、消防救援、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内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联合监管机制,共享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商事登记、行政处罚等信息。实施消防产品、电气产品质量联合监管,建立信息共享、执法互通机制,向社会公布监督检查、违法行为等信息。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生产、销售领域消防产品和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开关插座等电气产品的质量监管,严格产品质量市场准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在其负责的许可领域加强管控,从源头严控使用不合格消防产品和电线、电缆等建筑材料。
五、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消防工作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消防安全管理,推动消防安全治理市场化、多元化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培训学校等专业性社会组织承担部分公共消防安全服务职能,参与消防安全检测评估、火灾隐患整治、消防安全培训、消防安全技术咨询等工作。鼓励支持具有消防安全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开展消防安全社会化服务工作。分级组建消防安全专家库,分行业领域成立专家组,建立推行专家检查制度,开展高风险场所消防检查、专业评估和隐患整改。
第六节 锻造新时期消防救援队伍
一、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总要求,按照国家机构改革统一部署,稳步推进消防救援队伍转型升级,建立完善与之相配套的组织、管理、保障等机制,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按照《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内务条令(试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队列条令(试行)》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基层建设纲要(试行)》建队管队,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2022年,消防救援队伍正规化建设全面达标。
二、强化队伍人才培养
与广州市内高校合作组建消防救援学院,建设消防救援专业实验实训室,高标准配置相关专业实验实训设备,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联合课题攻关,研发新技术新装备,吸引和培养消防救援和科技研发专业人才,建设消防专家智库与人才储备库,推动消防救援技术创新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学院开设本科及大专层次消防救援相关专业,通过高考招生的形式,培养消防救援人才,毕业生可充实到消防救援队伍和社会单位从事消防救援与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消防救援人才,填补我市消防专业人才培养平台的空白。鼓励消防救援人员参加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落实公务员转岗有关政策,对长期在灭火救援一线工作,达到规定年龄的干部,一般在应急管理系统转岗或由组织人事部门有计划地交流到其他系统工作,以保持基层一线干部队伍活力。
三、增强队伍职业荣誉感
全面落实《广州市消防救援队伍职业保障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细化消防救援人员在职业荣誉、伤亡抚恤、救助基金、社会优待、医疗保障、住房保障、人员落户、子女教育、家属安置、福利待遇、经费保障、教育培训、科技和人才保障等方面的保障规定,将各项优待政策的落实情况纳入党委政府督查考核范畴,确保落实到位,促进消防救援队伍稳定发展。建立完善消防员职业健康保护机制,加强监测和管理,建立职业健康档案,落实执勤救灾卫勤保障、火灾事故救援心理康复等关怀举措。
第七节 提升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能力
一、壮大多种形式消防队伍
加强企事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行业部门落实监管责任,明确队伍建设标准和保障措施,大力发展企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企事业单位落实主体责任,通过独立举办、政企合办、企业联办等多种形式落实专职消防队“应建尽建”和“提档升级”。消防救援机构加强业务指导、联勤联训和指挥调度,推动队伍“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提升企事业单位自防自救能力。加强志愿消防队伍建设。开展村(居)微型消防站提升工程,完善装备和人员配置,落实专人、专岗、专班值守,发挥微型消防站“打早、打小、打初期”优势。强化重点单位场所微型消防站的联勤联训,全面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二、加强区域协同和部门联动
结合“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以及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整合区域救援资源,优化力量编成、灾情预警、警情研判、勤务统筹、遂行指挥、通信支撑,全面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区域指挥调度和作战动态拓扑机制。完善灾害分级响应和力量编成调派体系,建立大湾区(内地)区域接警调度联勤中心,深化重大灾害事故“三圈”联动机制应用,建强三级调度指挥中枢,深度依托119调度指挥系统,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调度指挥平台,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调度指挥网络,全面提升重大灾害事故应对处置能力。健全完善消防、应急管理、气象、水文、地质、公安、交通、自然资源等部门应对重特大灾害事故的会商研判、力量响应、应急值守、指挥协调、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信息直报等联动机制,研究建立集响应、指挥、协同、处置、保障为一体的应急救援主战主调机制,加强各社会救援力量协同联动,实现实战中无缝对接、优势互补、协同高效、形成合力。
三、完善综合指挥调度机制
坚持上下联动、同步推进原则,推进支队、大队、消防救援站三级灭火救援指挥中心(室)升级改造,全面备齐指挥调度、决策会商、数据汇集、战术研究、值班备勤室等功能库房。全面建成有线、无线、卫星网构成的“天地一体化网络”,提升两级指挥中心实战调度、指挥决策、研判预警和应急通信承载能力。2025年前,支队、大队指挥中心升级改造100%完成。配齐配强“高、精、尖”通信装备及信息系统,升级改造支队指挥中心硬件设施设备和应急通信融合指挥系统及网络,建立消防救援信息数据大脑,加强与供水、供电、燃气、交通、环保、气象、地震、医疗卫生等部门及有关企业的联勤联动,发挥119接处警平台的作用,将政府专职消防队、企业专职消防队、微型消防站、志愿者队伍等消防救援力量纳入平台统一指挥调度,实现不同部门、队伍间的信息共享与指挥协调。立足消防业务特点和实战需要,充分利用区块链、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拓展消防指挥中心实战功能模块、配齐实战指挥设施设备及实战指挥系统开发应用等部分,实现指挥中心的多种网络接入、多方音视频交互和共享协同,全面提升信息汇聚能力,满足指挥中心基于地理信息的图文集成显示、灭火救援指挥实战化展示及音视频通信控制等一体化、可视化指挥调度需求,全面打造创新性作战指挥体系。
四、加强实战化训练
按照火灾、地震(地质)灾害、水域、重型工程机械、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战勤保障和应急通信保障类型,打造一批消防救援专业攻坚力量。完善多种灾害救援技术体系,开展针对新行业、新材料的新型救援技术研究。完善普训、调训、精训制度,强化人装相适,保障消防人员自身安全,建立市、区多级消防员训练体系。引入社会力量开展评估,推动各区消防救援训练体系达标建设。大力发展消防员职业技能鉴定,探索开展应急救援专业队能力测评和评级办法,推动消防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规范化、体系化建设。开展消防员等级达标训练体系研究,制定符合专业救援特点的训练、考核体系,保证一线救援人员每年定量参训时间,实行“定期回炉”。探索开展消防救援中心站与120院前急救站合并建设模式,开展高速公路服务区、大型商业综合体应急救援的专训和实训。探索建立职业化培训体系,组建支队级师资力量,开展固定化、常年化职业轮训。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和保留机制,引导鼓励一线指战员参评灭火救援技术职称。组建“人机结合、空地协同、高效救援”的城市航空应急救援专业队,配备应急救援直升机、用于灭火的大型飞机及专业装备器材,配套建设综合航空应急服务基地和直升机起降场。
五、提升专业能力水平
结合区域灾害事故特点,建立7大类灾害事故救援专业化模拟训练基地,统筹训练辖区镇街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和社会消防救援力量,实现基地建设共建共享共用机制。练强基本体能、扎实基本技能、拓展专业技能,全面保障和促进灭火救援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立足“全灾种、大应急”救援任务需求,结合我市灾害事故特点,革新当前培训训练机制,将常规化训练、基地化训练、专业化训练、实战化训练等训练模式统一完善,并予以革新。探索建立新型训练培训模式,实现全面打造“全周期”训练体系的目标。从新入职训练、调岗岗前专训、晋升能力培训、定期回炉复训、周期性巩固培训等节点(段),按照岗位、人员设置培训训练内容,明确“全周期、全过程、全要素”训练标准,制定出台考核考评标准,形成全闭环的训练体系。全力推动各级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房前屋后”训练设施,推进支队级培训基地建设,评估区域灾害类型特点,统筹建设模拟训练设施,借助国内地震、水域、石化等实训基地开展专项实训,最大限度把战场还原到训练场,切实推动训练时间、场地、标准三落实。择优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到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其他国家先进救援队开展深化实训,形成日常维持性训练“有保障”、转岗晋升“有专训”、技术交流“有机制”、人才培养“有途径”的培训模式,建立健全常态化对外研学交流机制。
第八节 加强消防装备和战勤保障建设
一、加强消防救援站车辆装备配备
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和“3+2”车辆类型配备标准,结合广州市灾害事故特点和实战需要,为全市所有消防救援站配齐消防车辆装备。在确保达标的基础上,优先配备高性能、轻便型、多功能消防车辆和复合型、创新型装备,优化车辆装备结构,提升车辆装备质量性能。
二、加强专业队车辆装备配备
根据高层、地下、水域、石化、地震、森林火灾、山岳救助、交通、航空、隧道、生化、突发公共事件等专业队建设的需求,配齐配强配优专业队车辆装备物资。重点配优各作战单元80米以上救援型举高类消防车、70米以上大跨距高喷消防车、双臂举高喷射消防车、抢险救援车、大流量泡沫水罐消防车、大流量排水抢险车、大功率远程供水系统、全地形消防车、排烟消防车、充气车、防化洗消等消防车辆及内攻搜救、楼梯运送、便携破拆、高空救生救援通道等灭火攻坚装备配备和高精尖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针对海洋水域灭火应急救援配备大吨位消防船、艇,针对珠江水域河道救援,强化小吨位消防船、消防指挥艇、冲锋舟、橡皮艇等装备配备,提高水域救援的机动性。
三、落实车辆装备经费保障机制
将消防车辆装备建设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项目库,建立并落实车辆装备建设年度配置计划,按特种装备购置价3%—10%标准预提留存维保经费并列入项目支出经费,实现车辆装备建设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四、完善战勤保障体系建设
聚焦最大灾情、最不利条件,重点针对交通不便和极端灾害救援现场,强化输送人员装备送达前线的能力。重点加强运兵车、模块化运输车、履带式的物资运输车、工程机械车等运输车辆的配备。加快轻便、高效、快捷运输保障装备研发配备,打造消防救援机械装备配备、仓储、运输、投送全链条保障通道,满足全灾种、全地形、全气候条件下的遂行作战保障任务需要。建设战勤保障应急装备物资储备模块化,优化专业队、指挥部、生活保障等模块配置,重点加强方舱指挥车、宿营车、餐饮车、淋浴车、洗涤车等保障型车辆的配备,提高多灾种综合救援自我保障能力。
第九节 建立全民参与的消防文化体系
一、强化重点人群消防安全培训
落实各级、各部门消防宣传工作职责,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文明城市建设、国民素质教育、普法宣传、党政机关干部培训、城乡科普教育、职业技能范畴,培育消防安全“五类明白人”,构建大宣传格局。持续推进消防宣传“五进”活动,联合教育部门推进校园消防安全教育,落实每学期不少于2个课时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和灭火疏散演练,常态化开展消防宣传“敲门”“入户”行动。鼓励消防教育培训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分批次、分类别组织重点人群开展消防教育培训。利用开机提示、户外大屏、短信发送、走马字幕、海报等开展消防公益宣传,发布防火安全提示,形成消防宣传辐射效应。推广使用全民消防学习云平台,拓展宣传教育事项“网上学”“掌上办”阵地,持续壮大消防志愿者队伍,将消防志愿服务工作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内容,组织开展全市119消防奖评选,树立热心社会消防公益事业典范,建立配套注册、培训、保障制度。到2025年,全市注册消防志愿者不低于20万,全市消防安全知晓率实现明显突破。
二、增强消防新媒体宣传效能
建强市级全媒体工作中心和区级全媒体点,配齐配强专业人才队伍,将全市宣传骨干入库管理,组建综合素质较强的应急消防宣传队伍,打造集内容生产、产品传播和账号运营为一体的“中央厨房”。实施消防全媒体传播工程,持续深化与中央、省市级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主流媒体合作,聚力打造微信、微博、抖音、头条号等新媒体品牌账号,策划制作喜闻乐见、蕴含消防知识的品牌剧,举办消防题材的文创作品征集和巡展,推出特色鲜明形象IP、动漫作品,进一步讲好广州消防好故事,提升消防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三、提升消防宣传服务水平
建成国家级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升级省、市、县三级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构建“一轴两翼多点”消防体验场馆布局,综合运用VR、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提升科普教育基地时代性、科技感。优化消防站开放模式,打造消防便民服务站,各区配备不少于1台消防宣传车。将消防元素充分融入社区公园、广场、乡村服务场所、老旧小区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加强校园、社区消防安全“微体验点”等阵地建设,持续推进消防体验场所提质升级。
第四章 重大工程
第一节 消防站建设工程
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消防救援规划(2021—2035年)》要求,按照功能补充、就近调配、快速行动、有序救援的原则,建设1个市级“区域消防救援中心”(大型消防救援站)。落实《关于加快广州市消防站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按年度分类推动78个城市消防站建设,2021年启动建设22个消防站,2022年启动建设21个消防站,2023年启动建设20个消防站,2024年启动建设15个消防站。在城市更新、小区配套、重点区域整治、功能平台建设中,采用新建、改建、扩建、配建、政府租赁等方式补充城市消防救援站,短期内无法补齐消防救援站建设缺口的,经过专项论证按照“中心站+小型站”的形式,多途径建设小型消防救援站,实现辖区消防救援力量全覆盖。
第二节 火灾调查实验室建设工程
依托消防救援队伍内部专家、高等院校师资力量、科研院所专业人才以及社会专业机构技术力量等,建设火灾调查实验室,采取购买服务、联合协作、聘请第三方等方式,开展电气火灾、生活作业类火灾、新能源领域火灾等事故的发生机理研究,以及火灾痕迹物证鉴定、电气火灾熔痕检验鉴定、化学鉴定等研究,并组织开展火灾调查技能培训,提升火灾技术调查能力,构建全面、立体的火灾调查体系。建设电气火灾调查、材料燃烧特性研究、火灾现场重构、视频和数据分析等实验场所及火灾调查实训场所,配备专业装备设施,为火灾事故调查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培训平台。
第三节 综合消防训练与战勤保障基地(学校)建设工程
加强消防训练与战勤保障基地(学校)建设,配强人员和战勤保障装备,满足专业性、针对性、基础性训练要求,结合广州市灾害事故特点和“全灾种、大应急”使命任务需求,按照“东南西北”的布局规划,在保留原西区槎头训练基地的基础上,在北区白云钟落潭、南区南沙榄核、东区增城永宁各规划建设一个集综合执勤指挥、战勤保障、训练演练、宣传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训练及战勤保障基地(学校),因地制宜配套基础训练、实战模拟训练、应急物资储备、消防宣传科普教育的场地和设施,构建以北区基地为龙头,东、西、南区基地为补充,功能定位突出、特色优势互补的系统化、规范化、一流化的消防综合训练与战勤保障体系,为建成适应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所要求的高标准消防安全体系提供支撑。
第四节 消防力量建设工程
建立与消防站建设进度、执勤需求等相匹配的政府专职消防人员增配机制,扩大招录范围,增加招录数量。统筹解决政府专职消防员招录、转岗、退出等问题,争取最大限度增加队伍编制员额,逐步落实机构和骨干人员纳编。建立健全市、区两级政府专职消防队伍管理机制,落实政府专职消防员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防员相适应的工资福利待遇保障机制,纳入地方财政经费保障,积极采取表彰等激励手段,提升职业荣誉感。至2025年,按照新建78个消防救援站和3个综合训练与战勤保障基地为基数,全市新增政府专职消防队员3015人,新增消防文员150人。
第五节 消防装备建设工程
建立“4+11+N”战勤保障体系,按标准完成南沙、白云、增城、槎头4个市级战勤保障基地、11个区级战勤保障站建设和各消防救援站保障点的消防战保车辆装备物资储备。建设消防员防护服装清洗维护中心或购买清洗维护服务,提升防护装备的清洗、维护保养水平。升级改造装备物联网管理系统,研发装备物联网手机端APP,推动战勤保障应急装备物资储备模块化,提升装备智能化管理和调派水平。
第六节 “智慧消防”建设工程
将“智慧消防”融入“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消防信息化开发应用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融合发展。建设市级消防云平台、大数据中心,有序建设一批新一代火灾防范、消防执法、调度指挥、辅助决策、队伍管理、战勤保障等应用平台,以信息化应用引领消防业务创新。依托广州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构建立体化消防安全感知模型,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识别消防安全规律,智能化评估消防安全风险,提高消防安全预测预警科学水平和监管工作效能。利用智能传感、视频图像、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感知技术,将火灾高危单位场所接入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推动建设高通量卫星通信网,建成天空地一体、全域覆盖、全程贯通、随遇接入、韧性抗毁的应急通信网络。
第七节 消防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工程
强化全媒体工作中心建设,按标准配齐配全装备设施及媒资系统,打造高水平消防宣传队伍,依托全媒体中心建成省级消防宣传团队,壮大消防新媒体矩阵;建设国家级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和线上消防科普馆,建立健全消防救援站对外开放标准与宣教制度,配备影音设备、灭火体验设施、火灾及其他灾害事故体验设施、消防设施展示设备及远程培训系统,打造多元消防宣传阵地;结合消防救援站开放,配备消防知识学习、隐患排查、自救逃生、火灾处置训练及公共安全等模块化交互体验设施、实训装备等。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完善以消防知识学习云平台为主的线上学习与消防科普课程体系为主的线下体验相结合的宣教新模式。与职能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合作,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行业安全教育中,建设并培育安全教育示范点,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社会机构专业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外包等方式,培养专业的消防宣教培训科普团队;统筹联络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将其编制录入信息库,实现志愿者队伍的统筹管理,打造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为主体,各类志愿服务站点为抓手的消防宣教体系;针对不同受众和场所,建立精细化、专业化的消防安全文化体系。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消防工作,切实履行领导责任,围绕《广州市消防工作“十四五”规划》,将消防工作纳入发展规划,统筹有序推进。各级政府要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实施方案,科学制定各阶段任务内容、工作指标及完成时限,有计划地推动规划内容落地实施。各职能部门要认真研究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消防工作的重点及难点,加强对实施消防工作规划的指导。
第二节 强化经费保障
全面落实国家财政部、应急管理部有关规定,加大经费保障投入,将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履行消防职责所需的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落实保障标准,确保消防经费投入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相适应。继续将基础设施建设、消防水源建设、消防装备建设、信息化建设、战勤保障建设、消防宣传等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项目库并予以重点保障,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提高资金投入效益,推动社会消防事业快速发展。
第三节 强化工作联动
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与的消防工作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各部门要加强沟通衔接,平稳有序推进消防规划落实。各级消防救援机构要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推进规划的实施。加强内部工作沟通,结合形势需要和任务实际,及时组织召开工作会议,督导进度、通报问题、交流经验,确保规划有计划地落实。加强与社会救援力量的合作与交流,调动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打造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
第四节 强化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政府、有关部门及领导干部考评的重要内容,定期报告工作进度及实施情况,确保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并将结果纳入对各级政府和部门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对规划推进落实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要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调查,依法追究问责,保障规划内容有效实施。
附件:1. 广州市“十四五”时期政府专职消防队员招录规划
2. 广州市“十四五”时期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附件1
广州市“十四五”时期政府专职消防队员招录规划
附件2
广州市“十四五”时期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 2022年4月1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