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培育弘扬新时代广州精神,全面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品牌,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实现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第一节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一、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完善多层级学习、全覆盖宣讲、大众化阐释的理论武装体系,加强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思政教师、青年先锋、基层百姓等各类宣讲队伍建设,持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出思政“金课”177,深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培育时代新人。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完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聚焦建党一百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二、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及相关研究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申报和建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广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与国家高端智库合作,充分利用港澳学者等资源,统筹推进15—20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向新型专业智库转型。擦亮“广州学术季”等品牌,强化学术引领,服务广州改革发展实践。加强文学、艺术等学科建设。建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三、深化全域文明创建
实施《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统筹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等活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走深走实,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弘扬诚信文化,开展选树先进典型活动,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加强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培育发展、阵地建设,保障志愿者基本权利,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建设“志愿之城”。
四、做优做强舆论宣传
深入开展建党一百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主题宣传,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完善信息发布、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更加注重网络内容建设,与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开展战略合作。建强用好学习强国广州平台。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支持市级主流媒体转型改革,加强融媒体178中心建设,组建广州市融媒发展集团,做大做强“新花城”、花城+、花城FM等新媒体平台。
第二节 打响“四大文化品牌”
以红色文化塑造时代之魂,以岭南文化汇聚湾区同心,以海丝文化增强开放优势,以创新文化激发城市活力,引领构建“一廊八区”文化发展空间格局179。
一、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
实施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工程,推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中国近代史博物馆新馆(中国共产党广州历史陈列馆)、团一大纪念馆和广州妇女运动历史展陈等项目建设,推出一批红色精品场馆。在全市连片规划、分片打造一批“红色+”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新河浦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打造黄埔军校纪念公园、东江纵队纪念广场等红色文化地标。凝练广州红色精神,发掘红色文化当代价值。以中共三大、农民运动讲习所、广州起义等为重点加强红色文化理论研究和文艺创作,加快建设广州党史研究中心,擦亮英雄城市名片。深化红色文化教育宣传,打造全国一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建党百年红色文化大展。
二、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区
加快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岭南文化传承创新展示核心区建设,联合佛山、潮州等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整体保护历史街区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复兴古代、近代传统中轴线,放大永庆坊改造效应,推进北京路、恩宁路、沙河片区、沙湾古镇、黄埔古港古村、长洲岛、沙面等重点历史文化片区品质提升,活化提升西关等民俗风情区,加强民俗文化宣传利用。加强岭南建筑、语言、饮食、中医药等传承保护,繁荣发展粤剧、岭南画派、广东音乐和“三雕一彩一绣”180。传承创新“迎春花市”“国际龙舟邀请赛”“广府庙会”等特色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完成全市文物资源普查,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推进从化流溪河流域横岭考古基地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快建设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华南展示基地)。
三、引领海丝文化发展
保护海上丝绸之路遗产,加强南越文王墓、怀圣寺光塔、粤海关旧址等史迹点保护,提升十三行博物馆、邮政博物馆,做好珠江口海防遗址活化利用工作。建设“南海神庙+黄埔古港古村”主题文化区域。定期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办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展,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艺术节。加强与海丝联合申遗城市考古合作、研究合作,建设海丝文化交流中心。
四、大力弘扬创新文化
挖掘提升广州创新文化内涵,弘扬崇尚创新、敢为人先精神,尊重自由探索和首创精神,营造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培育创客文化、创业文化、创意文化、创造文化,推动创新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打造一批讴歌创新精神的精品力作,选树宣传创新标兵、创新企业、创新园区,讲好新时代广州创新创造创业故事。塑造创新城市形象,提升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广州国际创新节等影响力,发布广州国际城市创新指数。
第三节 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区域文化中心服务功能,完善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打造公共文化设施新地标
实施广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推动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纪念馆、少年宫等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改造和新建,强化“图书馆之城”和“博物馆之城”建设。完善市、区、镇(街)、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高质量完成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广州文化馆等建设,加快建设广州博物馆,打造体现国际大都市风范的地标性文化设施。整合提升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图书馆、广州大剧院、海心沙等场馆及周边环境,打造城市文化客厅。
专栏19 “十四五”时期文化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出台实施《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落实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相关法规制度,强化公共文化设施规范化管理。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三馆一站”181免费开放,推动高等院校、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设施节假日期间对社会开放,支持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延时、错时开放,推动基本公共文化设施为学校美育教学服务。加强档案馆建设,促进数字化转型,推动历史档案开放服务。采取文旅融合、文教融合、文商融合、文企融合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行动,用好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持续开展线上展览等文化活动。鼓励开展各类惠民演出活动,办好广州艺术季、“羊城之夏”广州市民文化季等群众性文艺活动。
三、实施文艺高峰攀登行动
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完善创作生产传播引导激励机制,每年推出15—20部体现时代新气象、反映人民心声、展现广州城市精神的精品力作。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培育民营文艺院团。实施文艺人才培养扶持计划,支持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在穗艺术院校与国内外高端文艺机构合作,培育高水平、国际化文艺专门人才,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实施网络文艺繁荣促进计划,推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等新兴文艺发展。办好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中国动漫金龙奖等平台,支持引进全球高端演艺项目,鼓励优秀剧目、电影在广州首发首演首映。
第四节 打造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数字文化等新业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
一、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巩固提升新闻出版、影视传播、文化装备、创意设计等传统优势文化产业,建设全球创意城市和文化装备制造中心。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加快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电子竞技等数字互动娱乐产业发展。依托云山珠水城市格局建设珠江两岸创意文化产业带、环白云山文化生态带,促进东部数字动漫影视、南部会展和文化演艺装备、西部岭南风情与非遗文创、北部生态设计与文旅休闲、中部时尚创意等文化产业集聚区高端发展。实施文化创意产业百园提质计划,加快建设广州高新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做强北京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园区,加快升级“1978电影小镇”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二、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支持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全国文化企业30强”。推动广州文化发展集团发展壮大,打造国内领先的大型综合性文旅投资运营集团。培育壮大民营文化企业,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中小微企业,引导中小微民营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大力引进世界500强文化类企业区域总部及其研发基地、交易中心。推动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建成国家级平台,办好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做强天河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国(越秀)国家版权贸易基地,支持优秀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三、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创新试验区,争取省级文化管理权限,探索一批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加快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组织改革,推进市属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文化发展投融资机制,组建广州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鼓励设立文创银行,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加大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融资支持。优化出版发行行政审批流程,拓宽游戏版号、书号等资源渠道。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
第五节 建设世界体育名城
一、创建国家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提升城市“15分钟体育圈”、农村“十里体育圈”,加强健身步道、全民健身中心、社区文体广场等建设,利用地下空间、建筑屋顶等建设小型多样、灵活简易健身设施。推动体育设施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标志性智能体育公园182。深化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改革,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提升“市长杯”系列赛、广州户外运动节等活动品牌效应,引导市民参与体育锻炼,优化“群体通”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5平方米。
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
完善重大体育场馆设施配套,聚焦群众喜爱的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积极引进更多国际顶级赛事,高水平办好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等重大赛事。提升广州马拉松赛、世界羽毛球巡回赛总决赛等影响力,继续办好足球中超联赛和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等国家级赛事。推动重大赛事和竞技体育联动,实施品牌项目、品牌教练员、品牌运动员“三品”工程,完善广州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体系,稳步提高本市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的国家贡献率。加快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恒大专业足球场等项目建设,培育亚洲一流、世界知名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弘扬体育文化,做好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珍贵遗产的征集、保护和集中展示工作,讲好“冠军故事”,提炼“广马精神”。
三、做大做强体育产业
加快发展高端体育用品制造业,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等服务业态,支持体育彩票健康发展,推动体育与文商旅创居医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重点企业,研究组建体育发展集团。加快建设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发挥融创雪世界带动作用,引导企业参与冰雪运动器材装备研发生产、兴办青少年冰雪训练项目。促进体育消费,办好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
注解:
177、金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课程。“高阶性”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是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对老师备课和学生课下有较高要求。
178、融媒体: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179、“一廊八区”文化发展空间格局:“一廊”指珠江文化廊道,“八区”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岭南文化中心区、“岭南之窗”文旅融合示范区、南湾海丝文化体验区及白云山生态文化体验区、番禺等全域旅游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南沙湾区文化枢纽港。
180、三雕一彩一绣: 木雕、牙雕、玉雕、广彩、广绣。
181、三馆一站: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镇(街)综合文化站。
182、智能体育公园:以科技赋能体育公园,构建政府、企业、市民信息共享大平台,达到人、设施、场所之间互联、互通、互感、互动。2020年10月,二沙岛体育公园改造成为广州首座智能体育公园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