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经济大省广东挑大梁显担当
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东省代表团在住地举行全体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一直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据悉,此次开放团组活动吸引来自107家境内外媒体的267名记者到会采访。
在发言环节结束后,媒体记者对代表进行集体采访。大家纷纷举手,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热点话题进行提问。
全国人大代表陈志列——
将“工业人工智能”作为主攻赛道
“政府工作报告内涵丰富,亮点频频,催人奋进,是一份暖人心、聚民心、强信心的好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主席、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列表示,广东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制造业当家,坚持为企业营造创新的良好环境。
陈志列建议,将“工业人工智能”作为广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攻赛道之一,重点发展与工业应用相结合的人工智能,对其在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数字化领域的硬件改造、软件应用、产业合作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广东加速迈向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和场景创新高地,建设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全国人大代表韩文胜——
加快打造广州国际航空枢纽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董事、总经理,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韩文胜在会上表示,广州国际航空枢纽是国家定位的三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对外交往的门户。
韩文胜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广州枢纽建设质量的思路举措。客运方面,与东南亚主要城市形成“4小时航空交通圈”,与全球主要城市形成“12小时航空交通圈”,吸引东南亚、南亚到欧洲、北美、大洋洲的旅客经广州中转。开发跨城多式联运产品,不断推进大湾区内各市场协同发展。货运方面,增开新兴市场货机航线,加强与合作伙伴联运业务,将货运网络延伸至全球。下一步将加快打造广州国际航空枢纽。
全国人大代表吴丰礼——
布局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集群
作为在智能制造领域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创业者,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吴丰礼表示,当下,人工智能作为核心驱动力正在重塑产业格局,给各行各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机器人作为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载体,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从数字领域向物理世界延伸,制造业也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引进的关键场景。”他认为,在生态培育上,可以布局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集群,形成“研发—验证—应用”联动机制,让人工智能真正赋能产业,提升大湾区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唐洪武——
以有组织科研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出部署,提出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做好工作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全国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洪武说。
唐洪武建议,更好统筹战略、政策、任务、力量、资源、平台等核心要素,加快构建目标一致、制度衔接、链条贯通、资源关联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创新格局。“特别是针对核心技术,将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一流高校、企业等集成起来,推动基础研究向下扎根、技术攻关向上突围,以有组织科研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唐洪武说。
全国人大代表冯兴亚——
低空经济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
“以飞行汽车为关键突破口,推动低空经济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大有可为。”全国人大代表,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表示,相关机构预测,到2030年,以飞行汽车为代表的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的全球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2万亿元。
广东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大省和低空经济起步较早的省份,发展飞行汽车产业具备良好战略优势与产业基础,更应乘势而上,加速融合发展。未来,冯兴亚希望通过高强度自主创新开发,全力突破动力、安全、适航等关键技术瓶颈,打通飞行汽车产业化“最后一公里”。
全国人大代表李庆新——
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云浮市市长李庆新表示,云浮位于粤北生态发展区,是广东省最年轻的地级市,虽然经济总量、发展基础等相对薄弱,但坚持以法治政府、数字政府、廉洁政府建设为牵引,持续打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实现争先进位、跨越发展。
李庆新介绍,未来,将聚焦电子信息、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生物医药等新兴未来产业,大力实施十亿级龙头企业、制造业规上企业培育计划,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全国人大代表李长东——
绿色技术创新能够破解行业难题
作为循环经济参与者,全国人大代表、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长东表示,在全球“双碳”目标背景下,回收降碳已成为国际共识,但目前全球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回收方法学,缺少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他建议加快推动“产品碳足迹、产品种类规则、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再生材料溯源与核算方法学”两个国家标准的立项工作,进一步推进国际标准制定,向世界传递“中国方案”,增强我国在碳交易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他还建议国家支持新兴固体废物纳入《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的范围,推广“全链条一体化”管理模式,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
全国人大代表黎明华——
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广东因海而兴,因海而富,作为海洋经济大省,经略海洋、挺进深蓝,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是广东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潜力。”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海斯比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副经理黎明华说。
他建议,广东可以更好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整合人才、技术、产业等资源,加快发展新能源船艇。借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出台购置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船艇,激发潜在市场需求。同时,完善新能源船艇充电设施等基础配套布局和建设,为新能源船艇的推广使用提供便利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全汉炎——
形成“省实气质,一校一品”的发展特色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实验中学党委书记全汉炎介绍,广东实验中学通过集团化办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助推县域教育振兴。全汉炎用“择高处立”“寻平处坐”“向宽处行”概括县域教育振兴的“方法论”。
择高处立,就是以破解基础教育区域不平衡为使命,培育教育家精神,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引领—骨干教师驻点帮扶—全体教师协同发展”,构建“核心校—集团成员校—帮扶共建校—区域联动校”的立体化格局。寻平处坐,就是扎根县域特色,坚持“一校一策”的发展路径,将广东实验中学“实验性、创新性、示范性”办学理念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形成“省实气质,一校一品”的发展特色。向宽处行,则是创新协同机制,双轨并行强师工程,立体构建课程体系,协同共建数字生态,以点带面助推县域教育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林蓝——
构建青年美术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表示,百年来,广东美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奋进,以源源不断的优秀作品与美术人才持续引领着中国美术创作潮流。
“青年最重要,青年是事业的未来,人才是文艺事业的‘第一资源’,第十四届全国美展金奖获得者主体已为‘80后’。”林蓝建议,通过国省地多方联动,有组织、全方位地打造国家级与地方性青年美术拔尖人才的培养平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青年美术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培养一大批有理想有担当、文化素养深厚、技术能力出众的青年美术“尖兵”骨干,完善中国美术中坚力量的体系化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黄西勤——
推动专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国众联建设工程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西勤表示:“报告对‘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作出部署,我内心尤为振奋。”
作为一名扎根广东二十余载的评估师,黄西勤就推动专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几点建议。首先是精准施策,提升专业服务业品牌化、国际化水平。同时,黄西勤还建议,要继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专业资格互认、准则互认。其次是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专业服务业高端化升级。她建议,持续推动数据资产入表实践,促进数据要素价值开发利用,有序推动全国企业的数据资产入表工作,规范引导数据资产会计核算,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同时,建议金融相关主管部门推动数据资产融资创新,大力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探索数据资产融资新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黎广贞——
让民企直接参与高新技术项目转化平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现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众和化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黎广贞分享了企业的发展故事:“2002年前,我国K树脂市场被进口材料占领,国内没有成熟技术,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苦干一年多,自主研发出优质的众和树脂,并以成本、技术优势占据国内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黎广贞关注到,目前国家科研机构和高校都投入不少资金进行高新技术项目研发,但项目转化为产业还有差距,且大部分民营企业欠缺的正是高新技术项目。“建议国家构建高新技术项目转化平台,让民营企业直接参与,双向结对开花结果。”黎广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