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载“花城看花”,赏不尽姹紫嫣红
  • 听全文
  • 2024-02-04 11:17:17
  • 来源: 广州市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
  • 分享到
  • -

  眼看就要过年了,各区的花市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了,有开4天,有开5天,最长的要开足10天,全城男女老少也满心欢喜与期待,只等“行花街”的重头戏开场。行过花街,还有“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的系列活动,踏春赏花、百戏争芳、多彩文博……完全可以让这个年过得热热闹闹,把年味儿品得足足的。

作为一个传统,

“花城看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翻翻史籍,

回顾一下

这座花城与鲜花的深厚缘分吧~

  西汉

  南越国男女老少,个个爱鲜花簪头

  公元前196年,西汉鼎鼎有名的大才子陆贾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赵佗归顺大汉王朝。在南越王城(注:广州史上最早的王城),他惊讶地发现,这里处处有花。陆贾在《南越行纪》中写道,城里城外的居民,不分男女老幼,个个都喜欢将鲜花簪在头上,作为妆饰。此地最得宠的鲜花是耶悉茗。耶悉茗其实就是为后人所熟知的素馨花。陆贾还作了一番考证,发现素馨来自西域,花瓣洁白细小,却又极其芬芳,路上头簪花饰的行人走了老远,空气里还有暗香浮动。

  看着城里城外遍植花卉,闻着无处不在的花香,陆贾不禁感叹素馨“原自胡国移至,与夫橘北为枳异矣。”换言之,陆贾觉得,素馨看似柔弱袅娜,却能漂洋过海而芬芳依旧,生命力实在坚韧,令人心折。

  陆贾出使南越国近百年后,大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挥师南下,平定了南越国。由于岭南奇花异草的名声早已传到中原,汉武帝在皇家园林——上林苑内修建了扶荔宫,种植从岭南带回的奇花异草。由于南北气候迥异,这些奇花异草在皇宫里过得并不好,成活率很低,但岭南年年进贡奇花异果的风俗就流传了下来,一直延续到明清。

  唐宋

  “花地”海里“长出来”,陌上开花缓缓归

  陆贾南行数百年后,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侄子、西晋文学家嵇含出任广州刺史。此地花卉之多,让他大开眼界。他为此提笔开写《南方草木状》,为岭南诸多花卉作传。素馨、茉莉、鹤草、水蕉、朱槿……广州“其花竞岁,故妇女之首,四时未尝无花也”,这是嵇含对千年花城赞美。

  到了唐宋年间,我们今日熟悉的芳村花地开始登上了舞台。那时,这里还是河道纵横、烟水十里的湿地,河畔种着莲花、菱角等水生植物,河道之间的原野上,是一片花海,空气中则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香气。远古时,这里本是汪洋,在漫长的岁月里,西江、北江、东江之水携带大量泥沙,久而久之,冲积出了一片“海上浮田”。

  据史料记载,早在宋朝,花埭的鲜花种植已有一定规模,到了明清时期,更出现了许多世代种花、种植面积动不动在百亩以上的花农。这里的花海,也是“花地”这一地名的来源。其实,这一带原本叫“花埭”,“埭”是壅水堤岸的意思,所谓“花埭”,就是开满了鲜花的堤岸。五代十国时期,吴王钱镠曾给夫人写下“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之句。这一句用在这里,也是合适的。到了明清年间,因为“埭”这个字难认又难念,人们索性就改成了“花地”。

  由于广州外贸大港的地位,来自各国的外商为解乡愁,也带来了故土的奇珍异草,栽种在这里。印度商人的庭院池塘里点缀着美丽的蓝睡莲,阿拉伯商人则在椰枣树下获得清凉;而今天我们最宠爱的水仙,原产于北非、中非和地中海沿岸,唐代年间,水仙远赴重洋,先在岭南安家,并一点点向中原传播。

  明代

  城门花市常年开,小贩“卖花如卖菜”

  明代,广州就有了常年开放的花市。据清初大儒屈大均所著的《广东新语》记载,广州的花市主要位于七个城门口,即大东门(今中山路和越秀路的交界处)、小北门(今小北一带)、大北门(今大北一带)、西门(今西门口一带)、归德门(今濠畔街一带),大南门(今北京路和大南路交界处)、定海门(今德政路与文明路交界处)。按屈大均的说法,这些常年花市上,主角就是素馨。

  虽然全城花田几乎都种素馨,但最出名的还是珠江南岸的庄头村。每天晨曦微露时,村里的女孩子就要起床去摘花了,因为花一开就不值钱了。等到天大亮时,一篓篓素馨花就被运到了江畔的花渡头,花贩把一个个花篓搬到船上,再驾船穿过珠江,停靠在五仙门码头(今海珠广场一带)。待城门一开,这一篓篓的素馨就会被运往城门花市,随之再进入千家万户。

  花贩卖素馨,往往以升计价,一升素馨,要价不过十来个铜钱(1000个铜钱等于1两银子),简直是“卖花如卖菜”了。每天全城花市上卖出的素馨总有几百担之多(一担等于50公斤)。城门花市上还有牡丹、茉莉、水仙、百合、朱槿、九里香……城门口花市附近的香气总是缭绕不去。

  清代

  年宵花市游人如织,吊钟桃花大唱主角

  广州人有两千年爱花惜花的传统,明代常年经营、“卖花如卖菜”的城门花市,花地天还没亮就开市的花圩,把生意做到全球的花贩……种种历史机缘,为年宵花市的诞生奠定了深厚的根基。晚清年间,双门底(今北京路)年宵花市问世,随后,又出现了桨栏路花市、太平路(今人民南路)花市、西湖路花市、东川路花市和多宝路花市等。到了今天,花市更是遍布各区。

  倘若我们穿越回清代的双门底大街,但见高高的拱北楼下(位于今北京路广州百货大厦前,20世纪初拆除),双门洞开,从城门往北走,是双门底上街;往南走,是双门底下街;放眼一看,上街主卖吊钟和桃花,下街主卖水仙。一个个花档前,人们围得密密麻麻,花农对着路人夸赞自己的年花有多靓,这一盆桃花,客人买去,来年就可以“宏图大展”,那一盆吊钟,一个花芽能开出九朵花,捧回家,可以多子多福,长长久久,意头好到不能再好;至于水仙,如果不买一盆回家,那还能叫过年吗?

  那时的双门底年宵花市从小年夜(年廿四)一直到除夕,通宵达旦,游人如织,那年味浓得化不开。

在广州,

“买年花”是过年的例牌动作,

买年花去哪好?

年花“藏宝图”内含

广州本地149个花卉种植户及企业、

约1500万盆(株)年花的相关信息。

只需扫描下方图中二维码,

就能get到每一个种植户或企业的

种植地址、品种、数量等,

赶紧看看↓↓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