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2021年总第67场)
时间:2021年5月31日下午5:30
地点:广东大厦
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
各位媒体朋友:
今天是2021年5月31日,星期一,欢迎大家来到广东大厦出席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疫情防控专题新闻发布会,近期以来大家都非常关注广州疫情防控工作。
5月30日,广州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在国家和省的领导下,会议强调,当前我市疫情防控正处在关键阶段,要坚持一切工作服务于疫情防控,发挥组织优势和科技优势,采取更坚决、更果断、更严格的措施,科学精准、严谨细致、沉着冷静、忙而不乱地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今天非常高兴邀请到了广州市副市长黎明女士,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沈颖女士,广州越秀区常务副区长郭环女士,广州海珠区常务副区长傅晓初先生,广州荔湾区常务副区长林隽先生,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先生一起和媒体进行交流。
首先,有请广州市副市长黎明女士作今天主发布。
黎明: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
下面由我来通报广州市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的最新情况。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病毒新特点
5月30日,我市新增确诊病例4例,另外14例是在市八医院隔离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截至30日24时,全市在本次疫情中累计报告30例阳性病例,其中确诊的是23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目前,全市所有新冠肺炎感染者均在市八医院集中隔离。
经过近日快速、密集的排查工作,我们已基本圈定传播轨迹:本次疫情所有感染者的病毒基因测序高度同源,所感染均为在印度发现的变异株,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的特点;从区域分布来看,目前发现的病例绝大部分来自荔湾区两个街道的个别小区,其余病例均与荔湾区病例有高度关联,且相关的重点区域已经全部实现隔离管理。根据目前的情况,病毒的传播轨迹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二、近阶段疫情精准防控主要思路:防控抢在锁定前、扩大排查跑在先
本次疫情发生以来,广州市针对病毒传播速度极快的新特点,科学转变防控策略,把防控前置提升我们防控的速度,扩大防控的范围。全面摸排工作不仅围绕发现病例的重点场所、重点人员,更针对专家预判可能出现传播风险的区域,先一步管控相关区域内的病毒传播风险,为防控工作赢得更多的主动权。
5月26日-29日,主要是在荔湾区全域进行排查,从30日开始,我们完成荔湾区核酸扩大筛查的基础下,进一步扩大我市全员核酸检测范围,扩大范围覆盖到5个区48个街道,包括越秀区、海珠区全域以及天河区8个街道、白云区2个街道和番禺2个街道。
截至31日14时,全市大排查样本一共是304.93万份,已经发现阳性11例。随着排查范围不断扩大,重点地区不断深挖,阳性检测的数量预计还会有所增加,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排查出的感染者仍然局限在少数重点区域内,说明前期流调的方向是正确的、处置应对是迅速的、防控措施是有力的。在扩大排查区域范围内的市民朋友,请理性看待,不必焦虑,按照街道、社区的安排,有序地参与核酸检测等工作。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正在全力以赴地为受风控影响的地区和全体市民提供生活保障服务。全市543家肉菜市场和各个连锁超市保供企业1200家门店正常营业,大型骨干商贸企业和电商平台以高于平台500倍的供应链来备货,加大补货的频次,线上线下一起发力。同时,我们会及时调整、优化、升级我们的保供机制,建立24小时协调处置机制,争分夺秒地解决少部分区域配送投递“最后一公里”受阻问题,全力保障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虽然我们全力以赴了,但是目前的确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我们正在努力地改进之中。
三、加大防控等级、毫不放松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
(一)为了减少人员聚集可能带来的传播风险,根据不同类型的情况,调整疫苗接种的节奏。
我市于今年3月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大规模接种工作以来,截至5月31日16时,全市已经累计接种1313.66万剂次、1011.11万人,全市一共有325.22万人完成全程免疫。
鉴于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形势,需要集中精力和资源做好核酸检测,经过综合研判、整体衡量,我们决定从即日起调整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节奏,近日先有序安排重点行业、重点群体的团体预约和集体接种为主,暂缓个人预约、暂停新冠疫苗的社会接种。这么做,我们主要是有以下的考虑:
一是集中医护力量开展多规模的核酸排查。当前我们需要动员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核酸筛查采样、隔离医学观察和居民的健康监测等大量的工作当中去。
二是最近广大市民群众接种疫苗的意愿高涨,各接种点人满为患。为了减少可能产生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所以我们先暂时停止社会接种。
在这里提醒市民朋友,在此期间,不要自行前往接种点等候,同时继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好个人防护的措施,少参加、不参加人群聚集的活动。请大家放心,我们会根据防控形势,尽快重启个人预约接种和现场接种的工作。
(二)做好离穗人员的核酸检测工作。
昨天,市防控指挥部发布了关于加强离穗车辆和人员管理的公告,决定暂时对离穗车辆和人员采取管理措施。此举是在和病毒赛跑关键期的暂时管控措施,目的是为了管控本地疫情的传播风险不溢出,切实为全国疫情防控做好广州担当。
目前,我市开设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应检尽检”的服务点276家。我们还会在大型货场、大型的物流枢纽设立更多的检测点,为了及时拿到检测结果,我们建议近期有需要离穗的市民,避免到大规模检测现场采样点,务必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接受检测。我们将在各医疗机构设置绿色通道,对近期出行的纸质或者电子车票、机票的市民优先检测、优先出结果。
(三)继续全力做好大排查的保障工作。
目前,全市一共设置了现场的核酸采样点1782个、投入医护人员7075人,增派上门核酸检测团队近500个,日采集能力在150万人次以上,全力保障相关区域的核酸大排查。为了保证核酸检测报告的速度提升,检测机构会优先报告阳性结果,所以没有收到通知的市民不要担心。
面对病毒的变化,我们采取动态防控、顺势而变的策略,确保防控尽全力、生活不停顿、社会要稳定。感谢全市广大医护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感谢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感谢媒体记者及时、充分的报道,那些令人感动的面孔和汗水,将始终成为这个城市的深刻记忆。
感谢大家!
朱小燚:
各位媒体朋友,刚才广州市副市长黎明女士就近期广州市疫情防控最新的工作情况进行主发布。黎明副市长对病毒新特点进行了描述,前期市卫健委,包括疾控专家已经进行了多次发布,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这些特点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对于溯源工作我们已经基本锁定病毒来源,圈定了传播轨迹,我们也和各位媒体通报了这段时间在国家和省的坚强领导下,疫情精准防控的主要思路就是“防控抢在锁定前、扩大排查跑在先”。
从目前来看,排查除了感染者少数重点区域,也说明了我们在国家和省的领导下,我们前期的流调方向是正确的、防控措施是有力的、跑得快是有效的。接下来根据疫情防控最新的基本情况,我们做了新的安排。第一,为了减少人员聚集可能存在的风险,调整疫苗接种的节奏。特别是各位市民朋友一定能够理解,我们更多从大家健康安全的角度来统一考虑的。接下来我们会集中医护力量,对重点区域进行大规模核酸排查。从今天晚上10时开始,将对离穗人员做核酸检测工作,同时继续加大排查的保障工作,我们会及时发布疫情防控最新动态。今天有很多媒体朋友来到新闻发布会现场,还有朋友在线上收听、收看现场新闻发布会。接下来把时间留给媒体朋友,请工作人员做好准备,请获得提问机会的媒体朋友,首先介绍自己所供职的媒体机构。
三沙卫视记者:
这个问题提给荔湾区副区长的。请您介绍一下实施分级分类防控后,荔湾区采取的措施和相关工作进展情况。
林隽:
谢谢您的提问。
广州市发布分级分类防控通告后,荔湾区迅速落实对5条街进行封闭管理。根据本次变异病毒传播快、感染力强的新特点,结合实际进行提级管控,实行高于现行标准(国家新冠肺炎病毒防控方案第八版)的管控措施。
今天上午,荔湾区发布4号通告,对白鹤洞街、中南街整个区域实施封闭式管理,整个区域实施封锁措施,关闭区域内所有公共场所,禁止人员进出,要求居民足不出户,日常必需物品由属地街道配送。在这里,希望广大市民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做好居家健康管理,自觉配合门禁、测温、登记、消毒、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
我们将从严落实区域封闭。目前,5条街道需封闭的473个路口均完成封闭。其中白鹤洞街划分56个网格、中南街划分30个网格,对每栋楼宇严加管理;对于剩下3条街每户凭证只能1人在限定范围内活动。
我们将继续加强全域全员排查和核酸检测。目前,荔湾区第一轮全区全员核酸采样已完成。今天管控提级就是根据这次大筛查结果做出来的。昨天下午已启动第二轮重点街道全员核酸检测,有些街是第三轮。截至下午3点,已完成采样327076份。
我们还继续加强生活保障服务。对于封闭管理的中南街、白鹤洞街,居民日常必需物品由属地街道、社区和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以网格为基础单位落实配送服务。对于封控管理的海龙街、东漖街、冲口街,每天每户指定1人就近在指定物资供应点购物,并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我们留意到广钢新城有部分群众反映有菜无肉、鹤园小区反映配送慢,我们都感同身受、心急如焚。今天,我们结合实际增设了16个物资供应点,目前配送车已到门口,出于对封闭管控“万无一失”的考虑,我们正加派人手保障运送,打通最后几十米。
下一步,我们将在多样性方面下功夫,增加品种,在这里感谢大家的理解和耐心等候。最后,我们坚持做好各场所的消杀,尤其是对配送车辆的消杀。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朱小燚:
非常感谢三沙卫视记者提问,也感谢广州市荔湾区常务副区长林隽先生的回应。这段时间大家都非常关注广州、关注荔湾,尤其是重点隔离区域发出通告以后,刚才黎明副市长在主发布中也讲到特别是近日酷暑天气,刚才新闻发布会之前也是暴雨,我们全力以赴做好关于每一位市民,尤其是重点区域市民的物资保障,隔离之后确实非常需要我们的服务。刚才林隽常务副区长也讲到,部分区域家庭人员还需要我们更加细致,不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打通“最后几十米”。我们也感谢所有市民朋友,尤其是媒体朋友,把所有最及时的声音传递给我们,这是人民的政府,我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接下来时间接续留给媒体朋友。
南方都市报记者:
5月30日凌晨,海珠区发布了开展全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的通告,请介绍一下目前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
傅晓初: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全区共有185万常住人口。为有序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我们在18个街道设置了168个核酸检测点。截至今天下午5时,全区社区核酸采样累计1282771份,完成率69.3%,已检测356,212份,结果均为阴性。
在接下来的核酸检测工作组织方面,我们将继续按室内有1米线,室外警戒线,有广播持续提醒注意事项等“六个有”的要求,实行分段预约、分批检测,为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对接供电、三大电信运营商,做好检测点的便利、移动网络保障、调配帐篷、风扇、冰块等物资,为检测点消除降温,为全区11所学校约6000名高三涉考师生设立核酸检测专场,强化区内5个高考考点卫生防疫保障工作。
谢谢。
朱小燚:
感谢南方都市报媒体记者提问,也感谢广州市海珠区常务副区长傅晓初先生的回应。海珠区刚刚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在区委区政府的统筹下,海珠区市民也非常配合,目前整个工作也在有序进行,接下来也将精准加快。
央视总台央广网记者:
越秀区目前有哪些防控举措?在积极发动居民参加全员检测核酸上,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如何组织开展的?
郭环: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
5月21日,越秀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流调溯源、核酸筛查、疫苗接种三种措施。截至今天下午17时,全区未发现阳性病例。
越秀区通过流调溯源,坚决切断病毒传播渠道
按照“流调溯源不过夜、人员管控不过夜”的原则,强化疾控、公安、社区“三人小组”力量,确保省市推送的核查名单全部实现当天“清零”。
越秀区通过核酸筛查,主动排查社区传播风险
5月30日,启动全区全域全员核酸检测,统筹调配工作人员1.4万人,在全区设置168个检测点(居民点157个,学校11个)。及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开展大规模人员核酸检测的通告》;通过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群发核酸检测温馨提示短信164万条次,引导居民群众分片区、分时段参与核酸检测。全区各级各单位取消周末休假,区直机关干部职工全部下到社区开展结对帮扶。省部属、市属医疗机构安排2043名专业医护力量支援越秀区,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主动组织向我区下沉支援340名党员。居民群众、机团单位、城市志愿者和媒体朋友对越秀区核酸检测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驰援我区帐篷、口罩等一大批防疫物资。医护人员、警辅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与市民日夜坚守。截至今天下午17时,已完成采样95万人,占越秀区总人口的91.5%。
越秀区通过疫苗接种,加速构建群体免疫屏障
截至今天下午17时,全区接种59万人、81万剂次,完成第一剂次接种任务量91.3%。接下来越秀区会继续努力。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这一轮针对印度变异病毒株的疫情防控策略,和去年以来广州疫情常态防控策略有何变与不变?
张周斌: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
根据我们核酸测序结果发现,这一轮的疫情传播主要是印度变异株。刚才黎副市长也提到传播的特点,这个变异株就是传播速度、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病例的平均潜伏期为2-4天,核酸CT值在20左右,这些都也加速了代际传播的速度。这三个特点与去年广州应对的武汉输入疫情、境外输入关联疫情完全不同。三者叠加的效应,使得疫情加速发展。
针对变异株新的流行特点和当前的疫情形势,就需要我们在精准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要主动提级,再加速、再加码、再加量。这就是刚才市长提到的“防控抢在锁定前,扩大排查跑在先”防控新策略。围绕这一策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的具体措施:
一是在流调和密接甄别上加速。全市目前启用了300多人的流调队伍,采取分片包干的工作模式,设立4个片区13支流调队伍。核酸初筛阳性不等复核结果立即启动现场流调、甄别重点场所和接触人群。让流调和甄别工作做在病例确诊和锁定前,提高管控速度,形成了防控的第一道防护网。
二是在核酸排查上加量。根据当前感染个案的特点区域聚集;密接次密涉及区域跨市跨区;续发病例人群结构和活动场所类型复杂等特点。在5月26日起,果断决定启动荔湾区、海珠区全员大筛查,各区也根据病例涉及的重点场所陆续启动辖区重点区域的应检尽检。核酸排查范围的扩大、排查人数的加量,形成防控的第二道防护墙,为的就是提高病例早发现的能力和潜在感染者早隔离的速度。
三是在人员管控和场所限流限上加码。为了快速控制疫情发展,我们将常态化防控阶段以病例为中心的防控模式升级为现阶段以感染风险圈为中心的防控模式。5月29日,发布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3号通告,在精准防控的基础上,采取分级分类管控措施,形成了防控核心圈、中风险警戒圈和外围圈的实施差别化管控模式,对各个防控圈内的人员外出活动和场所限流提出了具体的、差异化的措施,主要是希望三道防护墙最大程度遏制病毒传播的速度,将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我想说,我们与病毒赛跑(抢时间)的关键时刻,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切实行动起来,才能够尽快控制疫情、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这需要大家努力。
今天很多市民和媒体朋友都很关注这两天报道的感染者数量,较前几天有了显著增加,我们需要科学、客观地看待这两天报道的数字。
首先,新增感染者大部分来源于密接和次密,其余一部分来自大排查。流调结果显示这些感染者跟既往病例都存在流行病学关联,主要是家人、朋友、舞友等。目前尚没有出现感染来源不明的本地病例。这说明,加大密接排查力度和开展一定范围内的全员核酸筛查,起到了一边快速管控潜在感染者,一边快速发现感染者的作用,我们努力追赶病毒传播的速度,当然这需要时间,随着管控措施的实施,我们的效果会在未来几天体现。
同时,目前新增的感染者都在我们分级分类管控的核心圈和警戒区内,也是之前病例集中的区域,其他的重点区域加大排查,结果显示还是在一个局限的区域内,如果所有市民都可以支持并且积极配合我们实施的分级分类各项管控措施,减少流动和聚集,就能有效降低疫情向外扩散的风险。
通过我们这些天的努力,病毒的传播速度已经得到遏制。我们计算发现,这次本地疫情的平均潜伏期为4天左右,实时R0(传播指数)在26日达到5之后一直维持高位,直到5月29日达到最大值6.06,昨天(5月30日)第一次下降到4.19。可能大家不太理解是什么意思,这个主要是一个病例在一个潜伏期内能够传染人数的多少。目前公开报道的新冠疫情R0多数是在2-3.2之间,大家可以想象广州此次所面临的疫情是前所未有的对手,难度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说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更先决、更加果断的措施来应对它,常规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这次疫情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加速,而且R0下降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目前防控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们的措施是有力的。一些防控的措施真正到明显效果是需要有时间的,大家再观察几天,我们一定可以看到比较好的成效。
从26日开始,全市开始施行强有力的分级分类管控(13号通告)措施。一方面要所有防控人员全力以赴、日夜兼程做这个事情,我们还需要所有市民都能够支持这些措施,身体力行。一是核心圈里的市民要真正做到居家不外出,要求做到足不出户的就要做到;二是警戒圈的市民要落实少流动少聚集,非必要不外出;三是其他区域的市民也要认真配合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不要觉得离自己挺远就不做好防护,也不做健康监测,这些还是需要做到的。
在关键时刻我们共同行动起来,才是尽快控制疫情、尽早恢复正常生产活动最有效的方法。
谢谢。
朱小燚:
非常感谢广东广播电视台媒体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广州疾控中心张周斌先生的回应。
实际上媒体朋友一起听了张周斌主任的发言和黎明副市长主发布的时候,都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张周斌主任用了几个词:在流调和密接甄别上加速;在核酸排查上加量;人员管控和场所限流上加码。通过前期的工作,黎明副市长主发布上已经讲了得到这次疫情结论性的东西,就是新增感染者大部分来源于密接和次密接,其余都是来源于大排查。新增感染者都在分级分类管控核心圈和警戒区内,同时病毒的传播速率正逐步得到遏制。我们希望媒体朋友可以把疾控专家给大家的呼吁和提醒,能够传递给所有市民朋友,就是核心圈的市民要真正做好居家不外出、警戒圈的市民要落实少流动少聚集,其他区域市民也要认真配合疫情防控措施,加强个人健康监测,尤其是我们还要戴口罩,卫健部门负责同志和疾控专家都在讲,希望每个人从我做起,每日做到这几点。感谢张周斌主任的回应。
广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通告中提到出省的小型汽车司乘人员须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请问在省内跨市出行是否也需要提供核酸检测证明?另外,为司乘人员提供免费检测服务现在准备的情况如何?
沈颖:
感谢你的提问。
我们的通告是昨天晚上10点发布的,今天晚上10点正式实行。结合刚才的提问以及网上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些话题,我按照通告顺序作一个解答。
首先是通告的标题,加强对离穗车辆和人员的管理,所以通告对于进入广州的车辆和人员不作特别要求。
通告第一条,通过广州辖区内机场、铁路、公路客运站等站场离穗的旅客(不含外地中转旅客),须凭“健康码”绿码,并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也就是说选择我们航空、铁路、公路客运等交通工具出行离开广州,都需要“健康码”绿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若乘坐城际铁路也需要,但参照地铁模式公交化运行的城际(广清和广州东环)暂不需要,广佛地铁也是不需要的。市长刚才发布也说了,广州市各大医疗机构对于需要及时出行的旅客提供核酸检测绿色通道,可以优先采样、优先出结果,主要凭出行的票据。因未能及时出具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无法按时出发的旅客可申请免费退改签服务。
通告第二条针对离穗出省的小型汽车司乘人员,须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以备查验。通过广州与周边城市跨市公交(包括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等)、省内跨市私家车及货车出行不受到管控,不需要提供核酸证明。
关于第二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通告里面的第三条,为加强货运车辆正常运行的保障,结合我市货运行业特点,我们为货运司机提供了免费核酸检测服务。我们计划在白云区(3个)、南沙区(1个)、黄埔区(2个)、花都区(2个)、番禺区(1个)、增城区(1个)等五个区设立10个干线货运司机核酸检测点。
下一步,我们会根据现场运作情况,及时作相应调整,为货运司机提供免费检测服务。我们也会同有关单位加派人手,做好现场秩序的维护和服务保障工作。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朱小燚:
感谢广州广播电视台媒体朋友提问,也感谢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新闻发言人沈颖副局长的回应。通告发布以来,社会各界非常关注,既有广州市民关注,也有外地朋友来到广州的关注,通告发布之后,通过各种媒体渠道,特别是广州交通官方发布,包括沈颖副局长的回应,给我们作了更好的诠释。请大家继续关注官方发布,使我们的各项细则第一时间传递给媒体朋友。我们正在和史无前例的疫情赛跑,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采取最坚决、最果断、最严格的措施控制中高风险地区的聚集性活动和人员活动,我们将全力以赴阻断疫情的传播,将落细落准社区防控要求,切实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的管理、健康监测、物资保障等工作,将继续强化外防输入各项措施,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
这段时间我们会继续做到每日新闻发布,把公开、透明、权威的声音第一时间传递给媒体朋友、社会各界。我们也感受到在这个社会、在这个城市很多温暖的故事,刚才黎明副市长也讲到,这将成为广州在这场新的挑战中,我们最温暖的力量。
借此机会简单介绍一下,昨天有个报道推出《最美逆行者不会缺席!从武汉到广佛,他们一直在你身边》。去年在武汉一线可以说舍生忘死,为了我们国家的安危、抗疫的成功付出艰辛奉献的,这次继续来到广东广州抗疫的前线。
昨天还看到很多媒体转发《“我可以,通宵也可以”……广州志愿者群聊记录看哭了》我们看到很多00后的孩子,只要时间可以,我们可以通宵服务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我们还看到中山大学相关专业医护人员来到体育馆给大家做集体核酸检测时,中山大学学子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感动现场每一位劳作中的医务工作人员。
我们还看到在5月29日下午的时候,在广州白云区,在核酸检测时,当暴雨下起来的时候,现场一位党员志愿者在暴雨中牢牢地支撑起雨棚、支撑起鲜艳的五星红旗。
很多感人的故事始终会给我们这场抗疫带来最温暖的力量,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赢,我们一定努力,广州一定和这场疫情赛跑。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