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十年灯光节,十名追光者”广州国际灯光节十周年故事会(2020年总第231场)
时间:2020年11月27日下午5:30
地点:海心沙亚运公园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到“十年灯光节,十名追光者”广州国际灯光节十周年故事会的发布现场,今天这场活动也是广州市新闻办2020年举办的第231场发布活动。
我们知道,广州国际灯光节从2011年举办至今,已走过了10个年头,它不仅成为了广州的一张名片,更加传承着我们的广府文化,而且展示着问题的尖端科技和文化传统。为了庆祝广州国际灯光节创办十周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了今天这场活动,邀请在艺术设计、城市保障、媒体传播、科技创新等领域亲历广州国际灯光节十年成长的十名讲述者与大家分享他们与广州国际灯光节的精彩故事。
在今天的分享之前,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来到现场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他们分别是: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团省委副书记唐锐、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羊城晚报社委许志权、广州锐丰文化董事长王锐祥。
接下来,进入到今天的分享环节。
首先,有请广州国际灯光节组委会执行办公室副主任、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处处长赖永娴与大家分享她和广州国际灯光节的故事。
赖永娴:
大家好!
我是连续8年参与灯光节筹办的广州市住建局环境处赖永娴,非常荣幸参加今天晚上的故事会,非常感谢市委宣传部的精心组织。今年是广州国际灯光节十周年,灯光节从2011年开始,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走过了创新和活力的十年。经过10年精心培育,“广州国际灯光节”已经成为了擦亮广州、传播城市形象的知名品牌或者说一张靓丽的名片;同时也成为国际国内行业标杆,2015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光年”的特别推荐活动,成为与澳洲悉尼、法国里昂并列的世界三大灯光节之一。作为一名城市建设者、照明建设的“追光者”、灯光节筹办者,我和我的同事感到非常荣幸!
十年灯光节,“灯光”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广州国际灯光节已经成为了广大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文化生活,据统计,10年灯光节参观的总人数已高达6500万,每年在灯光节举办的前期,我的朋友都会用非常期盼的眼神问我,今年还有灯光节吧?我们搜索网民留言,看到满屏的期待;今年因为市民太热情,很多市民都预约不到,所以组委会还研究,决定延长两天。现场我们看见一家三口、带着老人小孩、带着外地朋友、年轻小情侣、大学生、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像过节一样欢乐的表情,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筹办者内心都是非常充实、欣慰和开心的。往实在说是我们给市民办了一个非常喜庆的节庆活动,往大说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要求。
十年灯光节,“灯光”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广州是具有22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珠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作为照明建设的追光者,十年来我们一直以珠江为载体,从十三行,从粤海关的广州西十公里,到海珠广场、珠江新城、海心沙,再到琶洲,到金融城,用流光溢彩的灯光夜景与灯光节交相辉映,见证着我们城市的繁荣发展。
十年灯光节,“灯光”讲述着广州的故事。从2011年开始,所有灯光作品都是以讲述中国历史文化和广州岭南特色为主。从2011年的生命之树,到第三届的“十大西关元素”、第七届的“丝路传奇”等等,都是以灯光作品展示岭南特色,讲述着广州的故事。
十年灯光节,“灯光”见证了科技的蓬勃发展。十年来,广州国际灯光节不断创新,从最初的追求造型、外观和布景,发展到现在集科技、文化、艺术、音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演绎方式,今年还增加了“云上灯光节”。近两年来,我们也增加了大家都非常喜欢的无人机表演。这些高科技光影技术、5G智能机械遥感技术等的应用,都见证了科技的发展。很多市民带着孩子,觉得灯光节就是一个展示高科技的教育场所。
十年灯光节,“灯光”促进了夜经济的繁荣。广州国际灯光节除了是广州市民的嘉年华之外,也吸引了广大的国内外游客参与,带动了广州的城市文化、旅游、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广州是国内夜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我们的灯光节可以说是整个夜经济中的闪光点。
十年灯光节,凝聚了组委会各单位各部门的心血和付出,我们满怀感激,也充满希望,在市民喜爱的鼓舞下,我相信灯光节会越办越好!
谢谢!
主持人:
谢谢。十年的灯光节,变化的不仅仅是我们的人、我们的科技,更多的是一个城市由内而外的变化,再次感谢幕后的英雄。
接下来,有请天河区应急管理局局长林穗炜分享他和广州国际灯光节的故事。
林穗炜:
大家好!
我叫林穗炜,来自天河区应急管理局。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相聚在珠江河畔这流光溢彩的灯光下。夜色里,每一束灯光都绚烂夺目,我们应急管理工作也像这些光一样,在危难中照亮生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今年是第十届灯光节,也是我参加保障的第九个灯光节。由于多年在广场上巡查,使我对花城广场上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甚为了解,我数过,从南广场大石头到北侧黄埔大道边上,步行绕1圈正好是五千步,这五千步我和众多应急人一起走过无数次。“十届灯光节、每天数十万群众,零安全生产事故”,这“两个十一个零”是我们交给广大市民的成绩表。这张成绩表的背后凝聚了所有应急人的努力和奉献,从整体应急预案到路边水码护栏的链接是否稳妥再到安全指示标识是否清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为人民群众欣赏美丽的灯光提供最大保障。今夜,海心沙星夜不眠,应急人全域有备。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突然爆发,这对我们应急管理人是一次重大考验。保障人民生命是我们的初心使命,保障复工复产复学也是我们的初心使命。或许有人在天河听到过这样的防疫宣传话:“尊敬的市民朋友,我们是天河区应急管理局。近期请您少出门,勤洗手,出门务必戴口罩。大家同心协力战胜疫情!”这是我局利用无人机在花城广场、城中村等重点场所进行空中的防疫宣传。此外,“无人机喊你戴口罩”的小视频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我们还利用无人车进行终端消杀,从小区到学校,从幼儿园到工厂,各种消杀确保了复工复产复学的安全,也为人民群众织就了一张防疫安全大网。
在你祥和安定的时候,我们一直都在;
在你危险困难的时候,我们就在身边。
应急工作就像一束在危难黑暗中照亮生命的光。更多时候,我们都致力于将这束光照遍神州大地。从防灾减灾到生产监督再到急救知识的推广,我们都努力将光明照进千家万户。天河区常住人口有将近180万,分布在全区21条街道,目前,全区已创建50个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广州市首创全区220个社区全覆盖创建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工作,为老城市迸发新活力助力。
责任托举梦想,奋斗书写华章。我和所有应急人与大家一同携手共创更美好的灯光节,更美好的十年。今夜,我们既是追光者,也是追梦人。谢谢!
主持人:
谢谢林局。一条路如果能记得住步数,相信这条路绝对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路,果不其然,是我们通往安全的路。再次感谢林局,我们在观看美丽的灯光时,这背后的安全是有人帮我们守护的。
接下来,有请广州国际灯光节艺术总监、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冯峰分享他的故事。
冯峰:
大家好!
我是冯峰,一名广州美术学院的教师。这次能够有幸参与到广州国际灯光节中来,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故事是关于我创作的故事。
也是在十年前,它的发生地是在中国西安,那是一个古都,那一年,我的创作《时间中的宫殿》坐落在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中轴线上,讲述的是1000多年前唐代初期的一个古老宫殿的故事,那是一个巨大体量的宫殿(70多米长、30多米宽、20多米高),是一片树林,用修剪树枝的方式把中国古老宫殿的形象慢慢地修剪出来。我们可以想象,由十几个工人乘坐升降台到空中,在空中慢慢地修剪树枝,它的形象慢慢地显现出来。而这样一个行为本身就像是一个剧场的表演,而那个地方恰恰是一个文化旅游公园。
基于四季的变化,落雪、发芽甚至修剪下来的树枝都成为整个作品的一部分,我也设想把其中修剪下来的树枝制作成让游客可以带走的旅游纪念品,我们之前见过的旅游纪念品通常都是一些复制品,而这件纪念品却是一个原生生长的鳞片。我们都知道,每一段干枯的树枝都是不一样的,而这段树枝就像是开启记忆的钥匙一样,打开人们的回忆去怀念1000多年前中国唐代一个古老宫殿的故事。
当时这个方案出来之后,我身边的朋友都说这样的想法不可能被实现,但是它在落成之后,我感到我非常幸运,同时我也相信奇迹是可以在中国发生的。但是当时我没有想到的是,十年之后,这个作品又能够回到我居住的城市,落在广州,在花城广场。这次不同,依然是一个剧场化的做法,有三层的剧场轨道可以开合,在开启时,小蛮腰上一束激光点亮整个建筑的灯光,轨道慢慢打开。当它完全打开时,和背后的小蛮腰完全重合在一起,所以这时候我们看到了历史和今天的重合和共生,而这时候整个花城广场上的在用手机拍照的观众,既是观众,同时又成为了整个剧场中的演员,这就是我的作品《时空共生》。
在高大的水晶宫的框架装置搭建起来时,我心里也非常感慨,我写了一段文字发在微信朋友圈里,“十年前,时间的宫殿落在西安。十年后,时间的宫殿回家”。我在中国的北方出生,由于父母的工作原因,一直在搬家,所以很难在一个地方长久地生活,有时候朋友问起来“你是哪里人?”我会有点犹豫。自从1987年,我考来广州美术学院,在这里读书、毕业之后在这里生活,一直在广州生活到今天从来没有离开过,当然这中间也无数次地去参加各种国际艺术展览和艺术创作,但是每一次回到广州来时都有回到家的感觉。
所以我想,如果今后有人再问我“你是哪里人?”我想我愿意说“我是广州人”。
谢谢!
主持人:
谢谢冯教授把广州当家,也再次欢迎《时间中的宫殿》再次回到广州这个家。
接下来,有请天河区城市管理第三保洁所所长王凤丽带来她的故事。
王凤丽:
大家好!
我叫王凤丽,来自天河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第三保洁所,是一名环卫工作者。
31年前,南下广州追梦的我,到广州是为了参军入伍。但是正如大家所料,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成了一名环卫工人,而且一做就是31年。
31年前,南下广州打工的年轻女孩,不是进了鞋厂,就是进了电子厂。拿着扫把扫大街的不是阿姨,就是大妈。可是,当兵没有着落,一听说环卫局招人,我硬着头皮就去了。我的第一个工作是负责广州大道和广州大桥片区,每天早上4点出门,5点到岗作业。那时候的行人要比现在任性,经常随手丢垃圾、随口吐痰、随地吐香口胶,所以从早到晚,我至少要清扫4遍,才能把马路扫干净。与我一起扫地的阿姨们都说我坚持不了一个月就会走人,但是我没有走,很快,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皮肤晒成了古铜色。如果我告诉你“我从一开始就爱上了环卫工人这个职业”,那肯定不是真的。
那时的我满腹的无奈和委屈,又经常被人叫“扫大街的”“捞妹”,意思是没本事、没文化的外地人才扫大街;那时的我也满腹的牢骚,看着别的女孩都穿着高跟鞋、漂亮衣服,而我每天穿着运动鞋,扫把为伍、垃圾为伴,经常还要趴在地面上,拔石头缝里的杂草、清死角的垃圾和烟头。那时夏天的时候,滚烫的柏油路面蒸腾而起的热浪会通过鞋底涌遍全身,在鞋里垫上两三层的隔热鞋垫都无济于事。所以,每天上班下班,我都是大口罩、大草帽,全副武装,深怕别人认出我来。
远在外地的妈妈得知这个消息,知道我正犹豫不决的时候,给我发来了信息,告诉我“妈妈做农民能把地种好,你扫大街一样可以扫出个名堂来!”听了妈妈的话,我一下就有了力量。我开始琢磨怎么才能把马路扫好,我慢慢发现,扫马路也是一项技术活,也需要有工匠精神!扫把怎么拿最省力、用什么姿势扫地不伤腰、油污怎么洗最干净、香口胶怎么铲最有效,原来这些都是有窍门的,这些小发现让我每一天的清扫变得越来越有乐趣!
有一天清晨,当我坐在刚刚清扫干净的马路边,看着在晨曦中渐渐苏醒的城市,觉得特别美好。那一刻,一个念头在我脑海里闪过:原来这个城市的美好,也有我的一份功劳呢!我突然发现,我已经爱上了广州这个美丽的城市,爱上了这个城市的青春和活力,爱上了这个城市的清晨和黄昏,我也爱上了这份职业,爱上了这份职业给我带来的简单的快乐和成就感。
因为爱,我激情满满,我想留在这里,于是我开始自学电脑、会计,拿本科文凭,我开始在环卫系统的诗歌比赛、运动会、歌唱比赛中崭露头角。我想,即使我在这里做一辈子的环卫工人,我也要做一个有文化的环卫工人!
我的岗位从广州大道扩展到天河路、黄埔大道、体育东路、体育西路,我越来越觉得扫大街只是万千职业中的一种,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所以我不觉得扫马路很脏、垃圾车很臭,每天下班,我都会把垃圾车洗得干干净净、把扫把摆得整整齐齐,那时我就像一个凯旋的将军,特别有成就感。
1年后,我升职做了班长,又过了1年,我被调到了会计的岗位,再过了5年,我被评为广州市的优秀城市美容师,成为一名真正的优秀的环卫工人。2014年,在这个城市努力奋斗了25年之后,我当上了环卫所的所长。最主要的是,当环卫工人的第三年,我就找到了对象,成了家,现在也有两个可爱的宝宝。
当了所长,我管辖的范围就大了,就连如今光彩夺目的广州城市客厅——广州珠江新城也是我管辖的单位,但是7年前的珠江新城还是一个以脏乱差著称的大工地。为了让珠江新城旧貌换新颜,我和我的工友们一起跟车辆、吃盒饭、熬通宵铲泥巴,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连续奋战了2个多月,才把这个区域整治一新。如今的珠江新城,已成了营商环境一流的顶级商务区,也是逢年过节时市民的狂欢之地。每年的中秋和春节,我们都会通宵达旦,坚守在花城广场和珠江新城的马路上,因为我们要守护好广州的环境卫生。
除夕之夜,举国欢庆、全家团圆的时候,我们不能下班。大年初一的早上,当人们还在睡梦中,我们已经上班了。因为我们要提前把广州的城市客厅打扫干净,静待游客的到来。说句心里话,我们也有家,我们也有父母,我们也有孩子,我们也想和家人一起团圆、过节,但是多少年了,我们的节日都是在马路度过的。
2017年,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天河区把河涌整治的任务也交给了我,面对近八十公里、几十条的黑臭河涌,我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因为河涌整治真的太难了!但是,我是党员,我是干部,我决不能往后退!于是我带领着工友们打起了河涌整治的攻坚战。我们经常要跳到齐腰身的臭水沟里,在淤泥里排成人墙,一点一点地捞垃圾、清杂物,河涌黑水的臭气,即使戴着三层口罩都无法阻隔。下涌10分钟,就会让人头晕恶心,有时要戴上防毒面罩才能开展工作。一条不到800米的白沙浦涌,我们爬围墙、走河底,一寸一寸地清,30名环卫工人足足清了20多天,才把淤积在河涌几十年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就这样,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清除的河涌垃圾有数十万吨,看着曾经一条恶臭难闻的河涌被我们一条条清理得水清、岸绿、景美,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我们特别欣慰、特别自豪,天河区车陂涌也被列为首批国家整治河涌十大光荣榜之一。
2016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当选为广州市的人大代表。得知这个消息,我爸爸妈妈高兴得和周边的亲戚朋友说,“我女儿当上人大代表了!她真的是做出了一番名堂来!”看得出来,他们在为我自豪。我特别热爱我的职业,因为这个职业让我看到了努力的价值、奋斗的意义。也有很多人问我,“你工作这么忙,是如何兼顾好工作和家庭的?”说句心里话,我真的没有兼顾好。三年前,40多岁高龄的我有了二宝,但是却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和照顾他,我的家人承担了大部分照顾孩子的任务。但是,当孩子生病时、当孩子哭着喊着要妈妈的时候,我也会觉得很伤心、很无助,有好几次走在路上,因为工作和家庭不能两全,忍不住号啕大哭。哭完之后,回到岗位,继续努力工作,因为我热爱自己的这份职业,这份职业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感、获得感,因为我热爱这个城市,在这里,只要你肯努力,一定会被看见;只要你愿意奋斗,一定会有回报!
我的成长经历只是千千万万个为这个城市默默奉献的环卫工人的缩影。我们几十年如一日,做着世界上最平凡、最普通的小事情,但是我们怀揣的却是让广州、让这个世界更美好的大梦想。
谢谢!
主持人:
谢谢。您爱广州,广州也爱您,感谢您给我们带来每天清晨最美好的那一缕阳光。
接下来,有请广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黄皓分享他的故事。
黄皓:
大家好!
我是来自广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一大队的黄皓,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安保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每一场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顺利举办是我们的职责。广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特色的民俗、适宜的气候、便捷高效的城市综合服务,为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广州市近年来每年大概举办1000宗3000场次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参与人数也达到了近1700万人次。作为安保人,我们连续作战,奋战在每一个大型活动的现场是我们的常态,大家在休息、放假时,往往是我们安保人最忙碌的时候。
广州国际灯光节就是其中一个鲜活的例子,其不仅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提升城市形象上发挥作用,而且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功效。
广州国际灯光节至今已举办10届,在组委会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均顺利安全地举办。灯光节安保模式也不断创新、磨合和完善,逐渐成熟。如果问我哪一届的灯光节让我印象最深刻,我的回答是2018年。2018年广州国际灯光节开幕式那天晚上,花城广场聚集了27万群众,这个数量当时已经达到了安保的临界点。这时我们紧急启动了应急措施,全力投入警力资源去疏导群众、维持周边的秩序。在现场,我看到很多民警都带领着安保人员用自己的身体充当人墙隔开人群,当时组委会也与我们一起连夜调整、策划,那一年的灯光节我们采取大围蔽、远端疏导和单向环流等措施来确保安全。最重要的是,2018年,我们首创了预约制进场模式。正是因为2018年有了这次经历,广州市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在开放式场地举办才有了预约制进场的游览模式,把安保的原先被动化为了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两年来广州国际灯光节预约制进场模式也正是由此而来,灯光节的品牌力日益上升,吸引的群众越来越多,只有在这种模式下,才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
这一届广州国际灯光节正在举行中,是在疫情的背景下广州市举办的一场文化盛宴,也是党和政府防疫工作的信心和成果的体现。作为一名广州安保人,我们将继续做好幕后工作者的角色,为广州城市文化建设添彩,也为更广大的群众参加各类大型群众性活动保驾护航。谢谢!
主持人:
广州国际灯光节对我们来说越安全、越轻松,对于黄队他们来说就越紧张、工作量越大,非常感谢他们身体力行来为我们守护着一次又一次的安全底线。
接下来,有请穿越千机集团广州公司总经理胡龄月分享她的故事。
胡龄月:
大家好,
我是来自穿越千机创新科技集团的胡龄月。
首先,祝贺广州国际灯光节10周岁生日快乐!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分享我与广州国际灯光节的故事。
我在广州已经生活了20年了,我是一名东北人。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我经常会看到电视后问妈妈,“为什么在南方寒冷的冬天,大家还可以穿上漂亮的裙子呢?”今天,我在广州实现了。我非常喜欢广州,喜欢广州的夜生活。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广州的CBD,在海心沙广场,看到珠江夜游和这样绚丽的灯光,我觉得非常浪漫,我很开心可以生活在这样一个梦幻、浪漫的城市里。
我曾经是一名文艺兵,退役了以后,我就选择了传统的媒体行业。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传统的媒体行业很多表现手法已经不新鲜了。我就在思考,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媒体形式能够更加吸引大众的眼球呢?我非常幸运,在此刻我遇到了我的公司穿越千机。
穿越千机是全球首创“空域造景媒体”的一家科技公司,我们以无人机为星,以天空为幕,可以灵活结合城市、景区、活动,将故事、品牌和文化内容通过新颖的形式在夜空中呈现给大家。
2016年,我司率先在国内实现了无人机编队飞行“零的突破”,只用了2个月时间,就打破了由英特尔保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我们一夜成名,陆续地,我们又服务了广州财富论坛、香港回归20周年中央电视台广东展播以及广州抗疫灯光秀为武汉加油、读懂中国等大型活动。我们被国际媒体誉为“科技的烟花”。
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广州国际灯光节已经举办到第八届,组委会邀请我们首次将黑科技元素注入到灯光秀表演中。我记得我在接到组委会的通知那一刻,我非常激动,我和团队的小伙伴通宵了差不多一个星期。因为我们是做夜晚经济的,我们通常都是在晚上12点以后来测试。我记得当时我们的技术人员告诉我,“胡总,我们做灯光节的开幕式风险非常大,因为我们特别怕这种声光电非常复杂的环境,会使我们的无人机受到很大的干扰”,我的心当时咯噔一下,我说,“不行,你们一定要克服所有的困难,保证开幕式顺利地表演”。所以就这样,我和我的小伙伴连续通宵了几个夜晚,解决所有的技术问题,与创意组探讨这个开幕式要给大家展演什么内容。
我记得在开幕式的前15分钟,我的技术人员又跑过来告诉我“胡总,真的不好意思,我们没办法在设定的时间准时起飞”,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我们此刻受到的干扰非常大,如果起飞,我们的风险非常大”,我当时真的是急哭了,我说,“不行,因为所有的市民都在等我们的这一刻,你们必须立马去排查、解决所有的问题,我必须要保证按时起飞!”可是当时我的心里也是很没有底的,我看着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就在开幕式的前3分钟,我的技术人员跑过来告诉我“胡总,我们解决了,我们可以按时起飞!”,我这边拿着对讲机,我的手都在发抖。我和我们的灯光节导演组说,“我们可以顺利起飞!”当无人机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我们所有的小伙伴都抱成了一团,我们顺利地完成了灯光节这次开幕式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带大家重温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来广州市所经历的大发展。
去年,穿越千机集团成立,希望能更好地挖掘文旅行业的文化内涵,为夜游经济服务。今年灯光节开幕式,穿越千机用无人机组成了广州市花木棉、广州国际灯光节首个形象代言人“亮仔”等不同的图案,向灯光节送上了10周岁生日礼物。
从2011年到2020年,灯光节走过十个年头,我也从一名旁观者、仰慕者,成为了亲历其中的人、通过科技创新为灯光节作出贡献、注入科技之光的人,我也从一名“追光者”,蜕变成了“造光者”之一!我感到非常荣幸,也感到非常自豪!
畅想未来,穿越千机飞向全世界100个核心地标城市,让世界看到中国科技之美,了解岭南文化、广州故事;穿越千机更将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发展出与VR结合、空中扫描二维码实现与平台互联等新颖形式!希望下一个灯光节的十年,你我都可以继续在故事里相遇,成为照亮广州夜游经济的一束光!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希望穿越千机能够飞得更高、更远,也感谢胡总为我们带来更加精彩的视听盛宴。
接下来,有请广州国际灯光节监制、广州市锐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国际部总监张学斌为我们带来分享。
张学斌:
大家好!
我是2020年第十届广州国际灯光节监制、锐丰文化国际部总监张学斌。本届是我参与广州国际灯光节的第四年,过去三年,我主要负责灯光节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在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推广广州国际灯光节。
作为本届灯光节的监制,很高兴能在主会场——海心沙亚运公园,向各位分享我与灯光节的故事,这也是我第一次在舞台上用中文讲述灯光节。
2011年,锐丰作为执行单位,参与执行第一届广州国际灯光节。一晃十年,今年是灯光节十周年,也是锐丰伴随灯光节的十周年。锐丰与灯光节的故事开始于十年前,而我与灯光节的缘分开始于2016年。
四年前的今天,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周末的一个项目会议结束后,我处身于珠江新城,感受到了有别于往常的人头攒动,而后才发现原来是一年一度的广州国际灯光节。当年的作品《蝶变广州》至今不忘,彼时我只是一名普通市民,作品之于我,是浅层的欣赏。
出于对灯光节的兴趣和热爱,我在2017年正式加入了锐丰文化,成为了广州国际灯光节项目组众多“追光者”中的一员。这几年间,从前期策划到后期落地展出,逐步深度参与灯光节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也在慢慢地读懂灯光、读懂艺术。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在锐丰团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客会友,与全球各大灯光节、艺术节开展交流与合作。公司交给我的第一个重任,是与法国里昂灯光节的联合展出:中法团队联手打造的灯光作品《雨打芭蕉》送展2018里昂灯光节,向世界展示广州故事,以庆祝广州-里昂缔结友好城市30周年。
这一合作事项,在2017年纳入《中法人文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联合宣言》。2018年12月里昂灯光节期间,时任里昂市长、原法国内政部部长科隆先生接见了锐丰文化团队,其频频赞许《雨打芭蕉》作品的出色和美好。来自东方的创意,受到里昂市民的热情欢迎。广州国际灯光节在吸引国际文化艺术进入中国的同时,也更多地走向世界大舞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现广州的璀璨城市文化。
过去几年,我们也通过LUCI国际灯光城市协会、世界三大灯光节平台,与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地区的城市代表分享我们的经验,也让更多人了解到“Guangzhou”就是他们熟知的“Canton”,了解到广州国际灯光节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现代化的灯光节,并不是传统的灯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我们相继收到包括全球多个灯光艺术节消息,由于国外疫情严峻,今年不得不取消举办。感恩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不断推进,广州国际灯光节得以如期举办。我们深感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幸福!
最后,藉此分享一句话,互勉:
哪里有光,哪里就有希望。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张总的分享,不仅是张总与灯光节共同成长,灯光节对于广州市的市民来说,就像朋友一样,伴随了我们10个年头,期待它的11岁、12岁,再次感谢锐丰为广州国际灯光节做出的努力。
接下来,有请广州市社会综合应急救援队队员、广州蓝天救援协会会长陈名鹏分享他的故事。
陈名鹏:
大家好!
我是陈名鹏,来自广州蓝天救援协会。我们协会与广州国际灯光节共同成长了十年,参与过深圳光明、四川雅安、潮州水灾以及广州市周边的一些救援行动,成为了广州市社会综合救援队的成员。
我在广州出生、在广州成长,非常热爱广州这座城市,特别是夜晚。下面,我与大家分享一个非常普通的救援行动。
在今年的一个夜晚,我已经做了一天的志愿者,刚回到家,接到一位市民的来电,他告诉我们,“在广州火炉山有人坠落了山崖”,这时候,我迅速地与队员们一起赶赴现场。当我来到现场时,发现我们的消防员、医疗人员都已经到了,他们正在往山上走,我们随即也加入了救援团队。
因为山里漆黑一片,我们的强光电筒在山里就像一根小蜡烛,仅仅只能照到眼前的地方,山路错综复杂,也没有信号,我们尝试与报警人联系,但一直联系不上。当我们到达报警人发给我们的定位时,却没有发现事主。这时候我们非常着急,背着重重的装备一直爬到山顶,找到有信号的地方,才发现报警人给我们打来了电话,告诉我们“消防人员已经把受困群众救下了山”。
听起来这是一件非常让人沮丧的事情,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广州是一个有大爱的城市。当我走下山的时候,路边的灯光非常柔和,照亮着我们行进的道路。我才知道,这一名报警人是一位与事主素不相识的路人,还有一群忠诚为民的火焰蓝、技术精干的白衣天使、默默无闻的志愿者,都在共同地守护着生命,无私地付出。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城市,怎么能感到不安全呢?
在这一夜,我知道广州市每天晚上都有最美的灯光节。
谢谢各位!
主持人:
谢谢陈会长。陈会长这身救援衣服非常显眼,但是就是这样一身衣服出现以后,给了无数人希望。
接下来,有请广东广播电视台主持人Hazza(小哈)分享他的故事。
Hazza:
大家晚上好!
我是Hazza,来自广东广播电视台。如果你现在在看我们的直播,看到我这张脸,你可能会觉得有点熟悉,因为我是那位对钟南山院士提问的朋友,让他帮我一个忙,“说服我爸爸一定要戴口罩”。所以我相信可能有很多人在问“你爸爸到底现在有没有戴上口罩?”我可以告诉你们,一直都戴。因为看完我在中国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的视频之后,我爸爸也意识到戴口罩的重要性。所以今天晚上,我先借此机会对钟南山院士说一声感谢,谢谢你!
其次,我想借这一次的机会来祝广州国际灯光节10周年生日快乐,今天我来到现场与大家分享我的故事特别开心,因为到了明年的一月份也就是我来到广州的第十周年,所以其实我和灯光节一样,已经在广州待了十年,所以我感觉今年的灯光节对我来说特别有意义,也是一种缘分。
作为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我每一年都会做相关的报道,把灯光节分享给国外的观众看。每一年到了这个时候,每一期我主持的新闻节目的结尾差不多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每一年我有机会亲自来到现场看,看我们漂亮的灯光节,也有机会通过我的节目把灯光节分享给身在海外的朋友们,让他们看到广州有多漂亮!
我不只是通过我的节目分享灯光节。疫情之前,我经常有来自远方的朋友来到广州看我。有两次刚好是在举办灯光节的时候,第一次是有两个来自澳大利亚的同学过来,我就带他们到花城广场来看灯光节,他指着这个高高的塔问“这个高高的塔亮灯是不是为灯光节而亮的?”我说,“不是,它天天都会亮灯的”。我们在花城广场时,他又问我“这些地面的灯是不是也是特意为灯光节而准备的?”我说,“不是,其实这些灯在广州也是天天会亮起来的”。最后,我朋友就问我,“如果这样,能不能说在广州每一年365天都是灯光节?”我说,“不是这样”,但是后来我又想了一下,其实好像有点道理。白天,广州特别美;晚上,广州更加美。其实我喜欢广州国际灯光节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每一年过来看灯光节的人都会很多。个人来自一个特别安静、人很少的地方,所以当我来参与灯光节,看到那么多人在现场,那么多人和谐地团聚在一起,欣赏漂亮的灯光,其实我会觉得很舒服。这种精神也是可以代表中国人团结的精神,虽然每一年人特别多,但是还是会很顺利地举办,因为党委和相关部门也都会全力配合,包括广州地铁、来回的交通,各方面都特别方便。
我还想分享另一个小小的故事,有一次,我带我朋友和我外婆来参加灯光节,她今年86岁,她是两年前来到花城广场看灯光节的,我和我外婆一边走一边看,她就对我说了一句让我有点难过的话,“你不要跟你妈妈说,但是这一次我过来广州看你可能是最后一次了”,我就问她“为什么呢?”她说,“因为年纪大了,以后可能没有那么方便可以坐飞机过来,可能没有那么方便来到这么远的地方看你,所以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刚好那一天就是在花城广场看灯光节,今年疫情期间,我特别担心我外婆,因为确实是年纪大了。但是前几天我告诉她,我要参加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就发了一个我报道灯光节的视频给她看,我问她“你还记得这个灯光节吗?”她说,“当然记得,而且我还希望下一次有机会和你一起去看”。三年前她告诉我不会有机会再来中国,今年虽然她来不了,但是她跟我说了一句让我很感动的话,“下一次我希望还有机会和你一起去参加广州国际灯光节”。
个人认为,2020年举办灯光节,应该算是最有意义的,我们今年都经历过很多,目前全世界都在面对很多挑战,但是今年的灯光节对我来说代表着希望,点亮了我们的心,毕竟广州的灯光节不叫广州灯光节,而叫广州国际灯光节!
所以,今年的灯光节也是我们能传递到国外的一个信号,我们可以让他们更加有希望,因为我们在这里已经把疫情控制得很好,我们也可以告诉大家,“你们也努力,也加油,你们可以和我们一样,也可以出来,晚上出来看到这么漂亮的风景,看到这么漂亮的灯光。”也可以让他们知道。
最后,从2011年到现在我见证过十周年的广州国际灯光节。希望我接下来的10年还能继续在广州,继续见证未来10年的国际灯光节。祝广州国际灯光节越办越好,祝大家身体永远健康。谢谢!
最后,我想唱我自己原创的一首歌,我觉得有一段特别适合我们的灯光节。
(歌曲)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小哈,小哈是一个非常阳光乐观的男孩,他分享的故事也非常感人。广州国际灯光节,“国际”,少不了这样的友人不断地为我们宣传,谢谢你们的努力和付出。
接下来,有请南方都市报N视频资深记者钟锐钧分享他的故事。
钟锐钧:
大家好!
我是南方都市报N视频摄影记者钟锐钧,是今年南方都市报特派武汉报道组的一员,我一共在武汉待了82天。
今年年初疫情发生的时候,我和摄影部的同事们已经申请前往一线。由于当时武汉封城情况非常特殊,所以我们没办法自己前往。第一批出发的记者是大年三十随广东省医疗队出发的,他只有一个人。在后方,我们只能等待机会并在本地做一些疫情报道。说实话,我的内心是非常焦灼的。我从2008年汶川地震开始就几乎没有缺席过所有的大事件,我参与过2010年泰国红衫军、2011年日本海啸和2011年利比亚战争等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到现场,到一个事件的核心里去,对摄影记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事情。
2月4日接到我们部门领导的电话,在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我要被派往武汉了,在那天,我除了为自己做一些基础准备工作以外,我还在思索,琢磨我到了武汉应该做些什么。我是一个人物摄影师,有多年娱乐新闻拍摄经验,对拍摄人物照片有浓厚的兴趣。我看到很多医护人员在社交媒体上发出自己刚出病房,脸上被N95口罩和护目镜压得满是勒痕的照片,我感到非常的心痛。我决定用自己人物拍摄的技巧,给他们拍一组片子,把他们脸上的细节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大家知道他们在武汉都经历了什么。
我第一次进入广东医疗队所在的汉口医院病区是元宵节,如果说我不害怕,那绝对是骗人的。那天我提早了一个多小时,站在汉口医院门外,给自己做心理建设。进病房的时候我遇到的第一个医疗队员是广东医疗队的院感专家、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刘大钺老师。在他的监督和帮助下,我穿好了防护服。在我推开汉口医院隔离病房门的那一刻,我竟然不害怕了。一是因为我所有的专注力都放在了如何保护自己、拍好照片这些事情上。二是我在广东医疗队的保护下,我对他们非常有信心,我觉得我一定没有问题。
让我感到非常意外的是,广东医疗队的队员们对于当天是元宵节这件事完全不知情,他们告诉我,“对医护人员来说,节日是不存在的。”2月8日的武汉,处于疫情相当严峻的时候,病房的呼唤铃几乎没有停过,用战场来形容当时的场面一点都不为过。我跟随一个护理小组结束工作后,离开医院回酒店,在汉口医院门前,我们遇到了送饮料的志愿者。他看到我们是医疗队的人,给我们每人递来一瓶饮料。一位护士喝了一口,非常高兴地告诉我,这是她来武汉那么多天喝到的第一口有味道的水。
跟随医疗队在隔离病房工作几次以后,我对穿防护装备的工作状态有了非常切身的体验,原来这比我们想象中还要辛苦。记得有一个夜班,我们穿着非常厚的隔离衣,我在进病房没多久后就感到自己要高反了。然而医护人员在这种环境下,还要进行多个小时的非常紧张的医疗救治工作,他们比我们更不容易。这更坚定了我要为他们拍一组照片的想法。2月11日,我蹲守在汉口医院隔离病房外,第一个等来的是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护士吴掌明,我请他让我拍一张照片。由于我和吴掌明在病房内有过共同工作的经历,对我非常信任,他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他就是《最美逆行者》照片里的第一个人,可以说,后面所有照片的标准都是建立在他的那张图片的基础上的。
2月11日-2月13日,我一共拍摄了13-15位医疗队队员,并把采访材料发送到了后方。医护人员看照片的反应非常不一样:易慧护长看到自己的脸,在我面前哭了出来,她说“我不想自己的家人看到自己憔悴的样子”,但是有些男医生说这些压痕是他们身为男人的高光时刻!
随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这就是《最美逆行者》的报道。2月13日晚上,这组片子就开始刷屏,并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的转载。这完全是我意料之外的,然而在我意料之外更大的事情发生了:这组照片在广州的各大地标建筑物大屏幕上滚动播放,没多久广东20多个地级市也响应起来,为医护人员们亮灯。有读者说,“为什么这些医护人员出病房以后还能笑得出来?”他们的回答是“我每次从病房出来,我都战胜了自己一次”。后来有朋友跟我开玩笑说,“钟锐钧,你这组照片,可能创造了摄影历史上展示面积最大的纪录。”我对此感到非常惊喜,也很欣慰,因为我总算是为这些医护人员们做了一些事情,哪怕是为他们带来一点点的帮助我都觉得可以。有一位医生说,他每次从病房出来脱下防护服的时候都特别想喝可乐,过了几天,我们的酒店楼下就有很多可乐,这是可乐公司送的;有一个护肤品品牌,为汉口医院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提供了修护套装,在包装箱上写着:因为医学和爱,我们必将战无不胜。这组片子的传播,让大家把目光都聚焦到了医疗前线队员身上,社会各界的反应,让我们前方的人感觉到一股巨大的凝聚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前方的气氛渐渐变了,有一天,医疗队的医生对我说:我们的医院开始出现空病床了,再也不是人等床,而是床等人了。这时候我知道,我们迎来了拐点,我们是会赢的。
其实我也是第一次看到照片在广州的大屏幕上播放,因为我当时在武汉,我没有看到这个场景。在我回到广州以后,已经是4月26日,后来医疗队员带着我去到杨箕村地铁站,才第一次看到自己拍的照片大幅展出的场景。我表面上非常平静,然而内心却极其激动。因为我知道,我只是这组照片的一个起点,如果没有我身后那些同事夜以继日地在对接我们的工作,没有各级政府部门快速响应联动,是不会有这组照片的传播效果的。我们在前方并不是孤身战斗,我想对大家说一句:谢谢你们。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那些当初义无反顾地冲向一线的逆行者们,就不可能有最美逆行者的报道。我去武汉的时候给自己定的目标到现在也没有变,唯一的目标就是我要回家、我要回归到广州、我要回归到我正常的生活里,我做到了。因此,所有的成绩,对我来说都是额外的奖励。我回到广州以后,一心投入到日常生活里,我希望我的日常生活能回归到疫情前的样子。我是一个广州人,我热爱这个城市,我觉得广州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地方。然而,我能够安全回到广州,完全是因为有些人在前面或者在我们看得到或看不到的地方为我们拼命。我想说,我今天在这里,是因为你们;我是一个幸运儿,因为有你们。
谢谢!
主持人:
谢谢。作为我们的同行,在这次疫情当中,很多记者都深入疫情抗击一线,真的非常值得敬佩。他们用镜头来告诉我们前方还发生着哪些故事,再次感谢你们用镜头记录了这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这一次我们的分享嘉宾当中有一个特殊的嘉宾,在今年疫情期间有这么一位小姑娘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一次视频的6重要讲话中也多次提到她,尤其是她说的那一句“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感动了整个中国。11月20日,省委书记李希也在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的主旨演讲当中再次提到了她。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这位00后的姑娘,有请惠州市惠城区中医院护士刘家怡分享她的故事。
刘家怡:
大家好!
我叫刘家怡,惠州市惠城区中医医院的一名00后护士,也是惠州市首批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也是说出“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的那个人。
这是非常难的一年,我的工作也和许多战友一样,是进入武汉方舱执行任务;但是我的工作也有许多不一样,我的任务大部分都是在出舱口的“脱衣班”,为我的战友把控好感染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
其实,我从小的愿望就是想做一名白衣天使治病救人。当疫情发生之后,我也主动报名参加我院的发热门诊。
2月8日是元宵节,到了晚上12点左右,我在医院值夜班,院里工作群发出自愿报名支援湖北的紧急通知,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如果不去,我肯定会后悔一辈子。”使命感让我还没来得及告知父母,第一时间报名了支援湖北的医疗队。
当时得知我调到“脱衣班”时,我的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因为我总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太少了,我的战友们在舱内照顾患者、治病救人,而我却做这些简单的工作。但是我的理智告诉我,我是广东队的一员,我要服从组织给我的安排。我心里也暗暗发誓:我一定会守好这一关。
这也是我20年来第一次离开家去到这么远的地方,也是我离开父母最长时间的一次。
这次抗疫,给我留下了许多第一次的记忆,第一次穿上防护服,我才知道原来外面的空气这么清新,第一次觉得6个小时的值班时间这么难熬。第一次穿上纸尿裤,才知道原来我也可以不用等到七老八十卧病床的时候。
3月18日,我在武汉迎来了20岁生日,支援湖北的这段经历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生日礼物。我感觉我长大了,我也很开心,我的选择对得起我头顶的“燕尾帽”,我也完成了职业赋予我的使命,这也许也是我青春最闪亮的模样。谢谢大家!
主持人:
家怡,请留步,今天非常难得把你请过来,你的出现给我最大一个感受就是00后现在都已经开始保护我们的生命了。听说明天您要见钟南山院士对吗?
刘家怡:
是,很开心、很高兴。
主持人:
什么感受?
刘家怡:
很激动。
主持人:
如果你见到钟南山院士,你会问他什么样的问题?能不能在这儿给我们透露一下?
刘家怡:
我想我应该会激动到说不出话。
主持人:
我感觉你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出那一句“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非常坚定和果敢,希望明天你和钟院士见面有一个很好交流和互动。全社会那么关注你,包括习近平总书记都多次提到你,生活有没有什么变化?
刘家怡:
其实对我来说还是一样的,还是回归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自己的本分。
主持人:
社会那么多人的关注可能也给了你很多动力和鼓励,其实对你来说也是一种支持。
最后想问一下,听说你不是经常来广州,这是你第几次来广州?
刘家怡:
这次是第二次。
主持人:
之前有没有看过灯光节?
刘家怡:
今年的开幕式有来过一次。
主持人:
什么感受?
刘家怡:
觉得很美,是很浪漫的一座城市。
主持人:
因为你是00后,真的非常年轻。但我们知道00后在面临很多问题、困难时,大家内心好像都觉得00后从小是家里的掌上宝,你去了武汉回来之后,如果让你对00后说你自己最想说的话,你会说什么?
刘家怡:
其实我觉得00后也长大了,我们也开始肩负起了这个时代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也很爱自己的祖国,不比任何一代少一分一毫。
主持人:
掌声再次送给家怡,非常勇敢的一个小姑娘,从她的眼睛当中真的看到了坚定和勇敢,也希望你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越做越好,工作顺利。谢谢你!
到此,基本上今天所有的分享嘉宾都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了大家。活动的最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邀请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代表主办方给大家讲两句感谢的话。
朱小燚:
今天是灯光节10周年,我们选10人,我觉得选100人、1000人也不够,我觉得广州、广东、大湾区有太多的故事,首先感谢组委会,特别是广州市住建局,以及十年间默默为广州作出奉献的锐丰文化,没有你们的奉献和坚持,今天就不可能在在珠江边、在最美丽的花城广场这个角落、在亚运文化公园、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绽放出新时代特别是疫情之年最美的故事。今天,10位故事分享者都来自广州,还有一位特约嘉宾,00后的刘家怡专程从惠州来到广州,共同讲好新时代灯光的故事。
灯光是什么?灯光是科技。灯光是什么?灯光是文化。灯光是什么?灯光是城市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广州国际灯光节走过了十年,也伴随着包括广州国际灯光节在内的所有城市传播平台不断地向前。2020年,新冠疫情之年,大家共同抗疫,我们的城市传播尤其是系列的新闻发布工作走过了230多次,今天所有在场和不在场的媒体朋友给予了我们太多的支持。今天,在最美好的季节,在南国花城,我们更好地赋予了曾经举办过最盛大的一次亚运会、依然留着亚运体育精神的海心沙一种文化的功能、人文的功能,人文湾区建设需要每一个人讲好中国城市的故事,中国城市的故事是中国故事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上台的故事讲述者是在繁忙的工作岗位上下了班以后赶到我们的现场,他们没有准备,他们讲的就是他们的故事,就是他们每一天的生活、每一天的工作、他们对于这座城市非常朴素的爱。我刚才和在广州生活了很多年的广东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小哈交流,他告诉我“我希望再看到未来十年的广州国际灯光节,我非常希望在广州继续生活下去”。
此时此刻,全球抗疫依然有很多艰巨的挑战,中国也向全球提供我们的抗疫经验。我们这个舞台也通过所有的传播平台传递到五湖四海,10位广州国际灯光节故事的讲述者的声音会传向全球。
感谢这个时代,感谢这座城市,感谢滋养了我们的云山珠水、吉祥花城,尤其是感谢在全球共同的疫情防控过程之中,已经牺牲的或者依然在战斗中的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全球抗疫人士。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抗疫工作中可以独善其身,广州就是要提供广州经验、广州模式,共同为中国抗疫讲好新时代的故事。
广州国际灯光节十年磨一剑,今年文化的元素会更加出新出彩。稍后,在这个舞台上,广州本土的音乐人、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王璁女士和她的乐队MapleJazzBand会在这个开放的舞台展示一个开放城市的音乐气质,今晚是爵士之夜。明天晚上8点,还是在这个舞台上,将是城市的民谣之夜,来自广州本土的并不在体制内的,但有着天然的对城市的情感和音乐灵魂的民谣歌者会在这个舞台上,包括田园牧歌、玩具船长,他们会用时代的声音唱响时代的新民谣。流行音乐“风从南方起”,广州是流行音乐很重要的起点。后天,吴岱林等几位在广州特别是星海音乐学院成长起来的年轻的80后、90后的音乐人会用他们坚定而充满青春的声音唱响广州的青春故事。因应社会各界的热情,广州国际灯光节组委会再延长2天,12月1日广州国际灯光节才会真正落下帷幕。那天晚上,我们会有一场用现代服装艺术展示传统之美的时尚服装展,这也是落实2018年10月24日总书记来到广州时的要求,我们要传承好传统文化,讲好老城市新活力的故事。
故事继续讲述,青春广州、青春广东、青春中国需要你们更多的故事,感谢今天为这场故事会台前幕后作出众多贡献的广州城投、广州海心沙、锐丰文化以及所有在座的广州公安系统的安保人员,没有你们的守护,我们的城市不会如此的精彩。
谢谢你们!
主持人:
谢谢朱部长精彩的致辞。我们知道,绚丽的灯光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绚丽的故事,我们希望灯光能够更加美丽,未来的故事可以更加动人。
广州国际灯光节十周年故事分享会到这儿就要暂时先跟您说再见了。节目的最后,有请所有的领导和分享嘉宾来到舞台上共同合影,留下今天晚上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