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广州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2020年总第232场)
时间:2020年12月1日上午10:00
地点:广州新闻发布厅
广州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与新闻发布处副处长林彦华: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广州市新闻发布厅出席“广州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率先突破,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张硕辅书记在广州市委常委会会议强调,要围绕全面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强化对权力制约和监督,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相关负责同志为我们进行发布。他们是:广州市司法局副局长谭祥平、广州市公安局审批管理处处长张静、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政委杨照辉。
首先,有请广州市司法局副局长谭祥平介绍多领域推行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双免”举措、建设三大法律服务集聚区相关工作情况。
谭祥平: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年以来,广州市司法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推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造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城市,为广州全面建设法治政府、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今天,我代表司法局主要通报两个方面的工作情况:
一、多领域推行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双免”举措
(一)在全国首创监管执法领域免处罚免强制的“双免”模式。
我们以出台清单的形式,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对包括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内的各类市场领域轻微违法经营行为依法免处罚免强制的“双免”工作举措,向全社会发布可以依法实施“双免”的违法经营行为以及相应的轻微情节,其中,免强制举措属于全国首创,有利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监管执法、纠错、容错机制。自3月份启动以来,全市已累计通过清单形式合计发布245项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处罚免强制事项,涵盖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广告、建设、能源、燃气、矿产冶金等重点行业,涉及市场监管、交通、文化、城管等综合执法领域以及商务、价格、计量、安全生产、消防等执法领域,既包括对违反市场经营一般性、普遍性规定的轻微违法经营行为的“双免”,也包括对违反具体行业领域的特别规定的轻微违法经营行为的“双免”,基本实现了监管纠错容错机制的“立体式”覆盖。
(二)在有关“双免”清单中体现中小企业和新兴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
一是直接将有关事项纳入“双免”清单。市司法局、交通运输局于5月14日印发的《广州市交通运输市场违法经营行为免处罚免强制清单》中,就包括了与网约车等交通领域新兴业态相关的“双免”事项,例如当事人存在未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的行为,但属于已通过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相关证件处于制作中状态的情形,且符合其他法定“双免”条件的,可以依法予以“双免”。市司法局、市场监管局、发改委、住建局、城管执法局、应急局、消防支队七部门于9月4日联合印发的《广州市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处罚免强制清单》中,将对个体工商户等中小企业以及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的相关市场轻微违法行为纳入了“双免”范围,对于个体工商户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按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电子商务经营者未在其首页显著位置公示营业执照信息、行政许可信息、属于不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情形等信息或者上述信息的链接标识等违法行为,符合“双免”条件的,可以依法予以“双免”。
二是对“双免”措施作出了原则性指导。《广州市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处罚免强制清单》中,规定了“其他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不予处罚、强制情形的,可以不予处罚或者不采取行政强制”,对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行业中的轻微违法经营行为,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依法予以“双免”,进一步拓宽了我市“双免”措施的覆盖范围。
(三)监督指导各级行政执法部门严格规范文明公正执法。
一是对执法部门提出明确要求。在印发的三份清单当中,均对各有关执法部门提出了依法规范开展对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行政执法工作的要求,明确各有关执法部门应当加强日常监管和指导,及时核查当事人整改情况,并通过说服教育、劝导示范、指导约谈等柔性措施,促进经营者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在坚持严格规范文明公正执法的前提下,践行“处罚教育相结合”原则,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相统一,避免各执法部门在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时出现简单化予以禁止或者不予监管的情况。
二是持续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贯彻落实。扎实推进全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在推行执法公示制度方面,在我局监督指导下,目前全市共有474个执法部门在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开展执法公示,合计公示执法结果信息超过112万条(数据截至2020年9月4日16时),并全部公开了上一年度行政执法数据年报,在法治广东考核当中,我市在行政执法公示指标得到满分。在推行全过程记录制度方面,我局第一时间将省司法厅印发的《广东省行政执法流程和执法文书范本(2020年版)》转发市各有关执法部门和区司法行政部门,为各级执法部门规范执法流程和执法文书提供参考。在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方面,我局依托省新建的执法队伍管理系统,要求全市各级执法部门在系统上填报法制审核人员信息,规范法制审核人员管理,掌握人员底数,推进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落实落地。
二、建设三大法律服务集聚区
我局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法律服务工作的总要求,以打造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城市为目标,着力打造天河、白云、南沙三个法律服务集聚区,奋力推进广州法律服务工作出新出彩,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一)法律服务集聚区建设情况。
一是规划引领发展。编制《2020—2022年法律服务集聚区建设规划》,天河区定位高端和非诉法律服务,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品牌集聚区;白云区定位传统和诉讼法律服务,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多元化法律服务标杆区;南沙区定位国际和涉外法律服务,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平台示范区。
二是法律服务资源集聚。截至2020年6月,天河区共有律师事务所280家,律师8758人,分别占全市律师事务所的34.2%、律师的52.8%;全区236家律师事务所集中在天河中央商务区,占比84.3%;2019年广州营收过亿的12家律师事务所有11家落户天河。白云区共有律师事务所58家,律师550人,分别同比增长11.5%和24.4%,广东格方律师事务所等三家事务所进入“四上”企业库。南沙区共有律师事务所31家,律师302名,分别同比增长3.3%和18.4%。
三是集聚区建设成效显著。天河法律服务集聚区主动为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等提供法律服务,区纳统的重点律师事务所2017—2019年分别增长29.7%、22.4%、18.8%,建立了区级港澳青年支援中心。白云法律服务集聚区建立了广州律师大厦,目前进驻各类法律服务机构26家,入驻律师147人;出台《关于促进白云区法律服务业发展有关措施》;创新打造“党建+产业+法律”为一体的法律服务基地,成功举办20余场大型高端论坛,孵化17个港澳台项目,并推进广州法治公园建设。南沙法律服务集聚区设在城市客厅蕉门河畔的水岸广场西座2号楼,首期办公面积7000㎡,目前有27个仲裁类、司法类、调解类和鉴定类机构于8月后分批入驻,南沙区出台《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法律服务集聚区发展扶持办法》。
(二)推进法律服务业亮点举措。
一是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法治联合体。汇集市人大、市政协的专门委员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等成立“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法治联合体”,解决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重点难点问题。
二是建设大湾区法律争议解决中心。打造国际商事多元化争端解决机制,推进以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商事纠纷解决中心、以符合国际调解标准和要求的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以国际仲裁院为平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建设。
三是健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健全“诉调”“访调”“警调”机制,积极开展线上人民调解与司法确认对接试点,成立全省首家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设立广东省自贸区南沙片区贸促商事(人民)调解中心等调解组织。整合法律服务资源,积极构建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为一体的纠纷多元解决机制,
四是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级。设立全国首家涉外律师学院、全国首个律师行业营商环境研究机构,成立全国首个粤港澳大湾区与自贸区法律专业委员会。现全市有涉外律师事务所167家,涉外律师648人,其中23人入选全国律协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61名律师入选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库(占全省62%)。现已形成“一个阵地”(涉外律师学院)、“两个平台”(广州法律服务交易会、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六大支柱”(市律师协会海归律师联谊中心以及涉外、“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及自贸区、海事海商、公平贸易五个专业委员会)为核心的涉外法律服务格局。
五是提升仲裁国际化水平。组建南沙国际仲裁中心,采用国际化的仲裁通则和开放的仲裁员名册,突出同步运行内地、香港、澳门三套庭审模式的规则优势叠加互联网仲裁的技术优势。发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签署《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合作备忘录》。广州仲裁委作为唯一单位被司法部推荐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企业间跨境商事争议在线解决机制建设。2019年至2020年6月,广州仲裁委受理传统案件23070件,争议金额483.28亿元。
六是提升法律服务科技水平。深化法律科技创新,在全国实现六个“率先”:率先推出“秒办公证”;率先创建“广州公法链”;率先建立首家5G(第五代移动通信)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率先建立首家“公共法律服务标准研究基地”;率先开发广州“智慧司法”,已上线“智慧公证”“羊城慧调解”“智慧矫正”等平台;率先建立覆盖城乡的“广州法视通”远程视频法律咨询平台。
七是积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参与编写全国律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环境国别报告》,为“南沙母基金”等自贸区项目、香港上市公司收购等涉港项目提供专业支持;成功代理全国首件涉“一带一路”建设案件,该案例及代理律师分别荣膺法制日报社第二届“一带一路”优秀法律服务项目评选的“优秀法律服务案例”和“十佳律师”大奖。
下一步,我局将以法律服务集聚区的建设规划为蓝本,扎实推进天河、白云和南沙法律服务集聚区建设,不断优化广州千年商都营商环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提质增效。
谢谢大家。
林彦华:
感谢谭局的发言。
接下来,有请广州市公安局审批管理处处长张静介绍创新“一号响应”政务“总客服”、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阵地相关工作情况。
张静: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好!
按照广州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的安排,今天由我向大家作公安政务服务新闻发布,我发布的主题是:广州公安创新“一号响应”政务“总客服”,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阵地。
近年来,随着深化“放管服”改革进入深水区,广州公安坚持创新驱动,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首创公安机关审批管理机构实体化运作模式,实行一个部门抓统筹,并持续扩展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整体工作体系,实现“一门率、一窗率、最多跑一次率、可网办率、标准化率、过程数据覆盖率、简易事项就近办率和当场办结率”八个100%;形成了“四扩大、一优化,百分满意”(即扩大“马上办”、扩大“网上办”、扩大“就近办”、扩大“智慧办”,优化服务改革,群众百分满意)的服务新常态,审管工作跑出了全国最快“加速度”。
在巩固提升前期改革成效的基础上,广州公安注重将政务热线作为推进营商环境改革的新阵地,通过做强做大公安政务“一号响应”平台,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政务服务体系,推动广州公安“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不断取得新进步,大幅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群众对市公安局承办12345政府服务热线的满意度评价提升近20个百分点,满意度绩效得分率自2019年8月以来已经连续15个月达到100%满分。
一、整合一号响应,统筹政务“总客服”
(一)全面整合,集成公安政务一号通。公安政务热线业务多、门类广,既与群众生活办事有关,也与企业经营创业相连,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为打造营商环境改革新阵地,市公安局先后将24条非紧急公安服务专线,以及全市公安政务服务咨询投诉电话,全部归整由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一号受理,解决了过去号难记、线难通、事难办的问题。
(二)智能高效,当好民生政策导航员。疫情期间,不少企业和群众致电12345热线公安专线,咨询受疫情影响的交通管制、开四停四等政策调整,以及网上办、自助办、延期办、容缺办、非接触式审批等问题,市公安局迅速上线办理指引知识点,高效解决企业及群众各类咨询求助问题,降低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有呼必应,开启民生服务直通车。12345热线公安专线实现一号受理后,逐步成为集“政务咨询、民生诉求、政民互动、投诉举报、效能监察”为一体的公安政务平台,较好地发挥公安机关在服务营商环境、助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今年1至10月,市公安局承接群众12345热线诉求近126万件,来电量占广州12345政府服务热线来电13%。
二、强化分流对接,推动非紧急服务联动体系
(一)密切政务服务与紧急专线对接,协调双向联动工作。形成了警情来电双向分流对接、分类高效处理群众求助的良好机制,既实现为紧急警务资源分流减负,又方便群众求助得到及时处理。今年1至10月,12345政府服务热线直接分流市公安局非警务、非紧急警务110求助19万件,分流数量居全国同行前列。
(二)密切与热线体系对接,强化非紧急服务联动。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实行“四统一”(即“统一入口、统一受理转办,统一出口、统一审核办结”)公安专线工作模式,建立公安机关多部门横向联动和上下联动解决热点难题的工作模式。借助政府服务热线平台优势,积极会同多个部门联合解决疑难民生事项。1至10月,市公安局共受理转办热线工单事项近13万件,占市直单位工单量的四分之一,是第二名的3.4倍,承办工单事项全部100%按时办结,且自8月以来连续3个月热线月度考核位居市直单位第一。
三、坚持民本理念,高标准建设群众满意的政务服务平台
(一)聚民意借力民智,强化数据治理。公安政务服务“一号响应”平台,是集中民智和民意诉求的晴雨表,体现了企业和群众最关心什么、最不满意什么、最希望公安机关做什么。市公安局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定期细化分析热线数据,提取企业、群众意见建议和需求数据,不断优化公安“放管服”和营商环境工作。针对企业和群众压缩办理时间的建议,广州市公安局134项行政许可共计4502天法定时限,已压缩至196个工作日,办理时限压缩率达95.65%。如公安机关在收到新开办企业刻章申请后2小时内即可完成备案手续,大大节约企业开办成本,缩短了企业开办时间。
(二)听民声掌握民情,创新接电模式。2017年以来市公安局将领导接听群众来电作为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心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重要工作,精心组织接电活动并持续创新。4年来,先后有4位市公安局领导6次到12345热线中心接听群众公安业务来电,累计牵头解决群众反复投诉的机动车乱停放、户口、出入境管理、生活噪声、社会治安等1600多件疑难工单事项。针对企业和群众对营商环境的新需求,广州公安目前已经在“依法打击涉及市场主体的违法犯罪活动”“对市场主体坚持依法全面平等保护原则”“推进涉及企业的执法制度建设”“继续深化公安放管服与便民利企改革”等4大方面推出43项措施,并已取得初步成果。
下一步,广州公安将结合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放管服”营商环境改革的部署要求,强化审批管理机构的综合统筹力度,对标新时代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推出更多便民利企举措,推动政务热线建设成为智能化政务服务平台,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助推广州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谢谢大家。
林彦华:
感谢张处的发言。
接下来,有请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政委杨照辉介绍严打食药环违法犯罪相关工作情况。
杨照辉:
各位媒体记者:
大家好!感谢大家对广州公安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2012年7月,为切实保障市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织密筑牢我市食品药品安全防线,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广州公安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成立了第一支市级层面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专业警察队伍,吹响了广州公安全面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号角。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相关工作情况。
一、坚持专业引领打造全国一流的食药环侦铁军
广州公安食药环侦队伍成立后,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始终将队伍专业化建设作为队伍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经过八年多的发展,队伍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专业侦查打击体系全面构建。一是实现专业化机构建制。在市局食药环侦支队成立后,全市11个区迅速成立独立运行的食药环侦大队,全市打击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专职警力共290名,专业警力配备居全国首位。同时,将食药环侦工作业务触角下沉到基层派出所,形成市、区、街镇三级食药环犯罪打防体系,实现小案多发现、快打击,大案深经营、全清剿。二是实现专业化机构支持。在全国公安机关首创“食药环法庭科学实验室”,为全国食药环物证鉴定探索提供了“广州经验”。在全省公安机关首创危害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安全刑事案件专家库,解决疑难案件检验检测结果的刑事责任认定问题。三是实现专业化数据支撑。抽调精干警力组建全省食药环侦部门第一支数据信息研判专业队伍,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建设智能高效的公安食药环犯罪数据库和综合应用平台,树立了以数据信息为主导的侦查办案模式,有效提升线索发现和精准打击能力,推动工作转型升级。四是实现专业化执法保障。针对食药环犯罪执法问题,联合检法机关共同出台《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有关法律适用及检验鉴定问题的意见》等机制性文件;制定相关法律指引,提升民警执法办案水平。五是实现专业化能力建设。组建食药环侦警务专家库,开展食药环侦法律适用、审讯技巧、现场勘查、情报建设、新侦查手段等业务培训,全面提升食药环侦民警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
二、坚持主动出击重拳整治突出食药环违法犯罪
食品药品环境安全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公安食药环侦队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老百姓最深恶痛绝、社会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食药环违法犯罪作为主攻方向持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全局共立食药环犯罪案件1088宗(同比上升48%),破案986宗(同比上升51%),刑事拘留1370人(同比上升11%),侦破公安部督办案件2宗,破获省公安厅飓风序列号专案9起。一是专项整治区域性突出食药环违法犯罪。针对我市制售假冒伪劣化妆品违法犯罪突出问题,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区两级公安机关持续开展专项打击,共侦办制售假冒伪劣化妆品案件182宗,刑事拘留392人,有力打压了制售假冒伪劣化妆品犯罪高发趋势。针对我市中转分销假烟严重态势,联合市烟草专卖部门持续保持高压打击,今年1-11月共破获涉烟犯罪案件253宗,刑事拘留456人,逮捕399人,打击数据创历史新高。二是专案经营大要案提升打击震慑效应。广州公安食药环侦部门紧紧围绕食药环行业关键领域,连续攻坚破获一大批链条性、团伙性、跨区域大要案件。今年6月,打掉一利用网络跨省市生产销售伪劣农药的黑色产业链,抓获犯罪嫌疑人53名。今年9月,破获特大假冒知名品牌奶茶商标标识犯罪网络,缴获假冒商标标识2500余万个,刑事拘留24人。今年7月,侦破“7·08非法炼金系列专案”,在我市番禺、从化等区捣毁非法炼金窝点5个、窑炉59个,查获危险废物120余吨,刑事拘留35人。三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医用物资犯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州公安食药环侦部门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非法经营医用物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维护疫情期间医用防护物资市场稳定。今年以来,累计破获涉口罩、防护服、医用试剂盒等医用物资案件105宗,刑事拘留139人,取保候审23人。
三、坚持数据思维发掘侦破食药环领域深层次犯罪
为推动打击食药环违法犯罪工作向纵深发展,广州公安食药环侦部门牢固树立数据思维,将大数据智能化建设作为推动食药环侦创新发展的驱动引擎,发掘侦破了一批食药环领域深层次犯罪,规范了行业经营秩序,推动了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今年初,根据省药监部门通报线索,通过大数据研判分析,成功破获“11·22”特大生产、销售劣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查封黑厂房6处,涉案金额约2.5亿元,该案是新《药品管理法》实施后全省首宗有证药品生产企业在未经批准场地违法生产药品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通过大数据碰撞分析和对食品犯罪前科人员的追踪,联合市场监管部门破获“4·21特大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排查出我市个别农贸市场内存在为保持蔬菜卖相而非法添加违禁化学原料的犯罪行为,经缜密侦查,连续打掉窝点24个,刑事拘留28人;通过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巡查和深挖扩线,接连查处非法添加西药的凉茶店14家,刑事拘留13人,查处非法生产、销售添加违禁物质的问题豆芽窝点10个,刑事拘留5人,缴获问题豆芽20吨。上述案件侦破后,相关行政监管部门开展了进一步清查整治,有力整肃了行业风气、规范了行业经营秩序。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林彦华:
感谢杨政委的发言。
现在进入提问环节,也请各位记者朋友在提问前先通报您所代表的媒体机构,谢谢。
中国改革报记者:
发言人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我市目前食药环犯罪的现状趋势和下一步在食品药品犯罪犯罪侦查方面的工作重点?
杨照辉: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我市公安机关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行政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连续多年对食药环违法犯罪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压减了食药环违法犯罪空间,大量铲除了食药环犯罪滋生土壤,总体而言,食药环违法犯罪形势安全可控、稳中向好。但随着打击工作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食药环犯罪被不断发掘,我们发现,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和地点越来越隐蔽,产业化、地缘性、网络化犯罪突出,部分犯罪更呈现出专业化、复合化、高精尖化的态势,给侦查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和难度。
下一步,广州公安食药环侦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提升专业队伍素质能力,牢固树立“数据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坚持将常态打击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既侦办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突出食药环违法犯罪案件,又侦办一批深层次、有行业影响力的大要案件,进一步提升打击震慑效应,力争在推动我市食药环行业治理体系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全力守护好广州“青山绿水”和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谢谢。
信息时报记者:
关于一号响应公安政务“总客服”,能简要介绍一下具体工作成效吗?
张静:
谢谢您的提问。
从2016年以来,我们不断整合公安非紧急服务专线,目前已经将24条公安非紧急服务专线以及全市公安政务服务咨询投诉电话,全部归整合由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一号受理。在此基础上,建设“一号响应”市民非紧急求助的政务服务平台,发挥公安机关在服务营商环境、助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整合后,接通率从原来的43%提升至95%以上,接通量从月均1.7万个提升至10万至15万个,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及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解决了过去号难记、线难通、事难办的问题。
同时,我们形成了警情来电双向分流对接,分类高效处理群众求助的良好机制。12345热线分流公安110非紧急警务求助,既做到为紧急警务资源分流减负,又方便群众求助,得到及时处理。目前,我们警情分流数量居全国公安同行前列。
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天河、白云、南沙三个法律服务集聚区各有什么亮点和特色?
谭祥平:
谢谢您的提问。
您所关心的问题都是我们建设法律服务聚集区的出发点。我们在规划三个法律服务聚集区的时候,想法就是要发挥区位优势,实行差异化的发展,百花齐放、亮点纷呈。发展到今天,在发展的过程中天河、白云、南沙已经呈现出不同的优点,天河是以高端和非诉讼的业务发展为主目标,天河已经成为高端发展服务业的集聚区,主要是为辖内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提供金融证券、知识产权、公司上市、并购重组、涉外法务等高端法律服务,持续完善天河港澳青年志愿中心服务功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品牌聚集区;白云区重点发展传统和诉讼业务。优势是有广州律师大厦、白云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DAYONE港澳青年智能法律服务基地、广州法律服务聚集区党群服务中心等载体,特色是以传统诉讼服务为基础、以多元法律服务为核心、以关联服务为配套、以法治文化建设为支撑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多元化法律服务标杆区;南沙区重点打造加强粤港澳司法交流和合作,最大的特色亮点是有南沙的国际仲裁中心,采用国际化的仲裁规则,可以同时适用选择内地、香港和澳门三套庭审模式,在加强国际司法交流与协作,加强产权保护、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南沙以及广州国际化法律服务水平、提升自贸区法治保障水平,打南沙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平台示范区。所以,我们坚持三个法律服务聚集区差异化办,目前已经呈现了良好态势。
谢谢。
林彦华: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下面还有一场新闻发布会——2020广州国际时尚产业大会新闻发布会,我们11:00准时开始,请大家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