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新闻发布会(2020年总188场)
主题:2020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新闻发布会(2020年总188场)
时间:2020年9月21日上午10:00  
地点:广州市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广州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与新闻发布处处长龚艳华
邀请嘉宾: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先生,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罗光华先生,国际数据(亚洲)集团总裁朱东方先生。
相关新闻

文字实录

  主题:2020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新闻发布会(2020年总188场)

  时间:2020年9月21日上午10:00

  地点:广州市新闻发布厅

  广州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与新闻发布处处长龚艳华: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2020年9月21日,欢迎大家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2020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也是市政府新闻办今年举办的第188场新闻发布会。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前段时间,温国辉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会议强调,广州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发展动能,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生态,推进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引导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健康快速发展。

  今天举办2020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发布会,这个活动是从2015年开始举办,到今年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是以国家双创战略为指导构建的创新型、平台型、开放型、枢纽型国际化创新创业成果的品牌盛会,也是在交易会类三大“国字头”的交易会。具体由中国科协、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九三学社中央、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国际数据集团承办,每年都在广州举行。今年的创交会以“数字变革、创新引领”为主题,线上线下联动开展。

  为了更好地向各位媒体朋友介绍2020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的有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相关负责同志为我们进行发布并回答媒体的提问。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他们,他们分别是: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先生,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罗光华先生,国际数据(亚洲)集团总裁朱东方先生。

  首先,有请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先生介绍2020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的整体情况。

1.jpg

  高裕跃: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与大家在这里见面。借这个机会,我谨代表广州市政府,对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给予创交会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受组委会委托,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2020创交会的总体情况。

  创交会是中国科协、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九三学社中央和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在创新创业领域的重要展会活动,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助力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创交会已经连续举办五届,今年是第六届。在过去五年,创交会共展出创新创业成果6800多项、在成果交易平台发布项目超过1万项、累计促成转化落地项目涉及金额394亿元,促成了一批优秀科技成果项目转化落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年受疫情影响,2020创交会调整到9月23-25日在保利世贸博览馆4号馆举办。也就是说,还有2天时间,第六届创交会就要与大家见面了。今年创交会的主题是“数字变革、创新引领”,我们一如既往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展示交易为手段,以落地转化为目标,以全方位服务为特色,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集聚,打造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创新创业平台。

  一、2020创交会的基本情况

  下面,我将从展示展览、专项活动两个部分向大家介绍本届创交会的一些情况。

  【展示展览】今年我们首次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同步开展。线下展览展示将设立防疫技术成果、院士团队成果、中科院科研院所成果、“一带一路”国际成果、粤港澳大湾区成果等11个展区,展览面积为1.1万平方米,展出项目成果800多项。

  由于疫情原因,创交会同步开通“云上展厅”,有2200多个无法参与现场展览的项目将会在线上展示。“云上展厅”除了包含线下展区内容外,还增加了人工智能、汽车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体育科技等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为主的9个展区。

  【专项活动】围绕“成果交易”这一中心任务,展会期间同步举办22场专项活动,包括在线下举办的未来科技峰会、创交会专利技术成果拍卖会、探索5G产业趋势发展论坛、2020中国(广州)风投圆桌峰会、全球移动互联网开发创意大赛(MIC)、后疫情时期国际科技合作的机遇与挑战论坛、第二届现代精准农业科技创新高峰论坛等11场活动,以及线上举办的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暨产业融合创新生态体系建设高峰论坛、数字农业科技成果云推介、创交会国际项目路演活动等11场活动。活动主题涵盖5G、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

  二、展会亮点

  本届创交会将一如既往地通过汇聚创新创业资源,组织卓有成效的展览展示和专项活动,推动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落地。展会将突出三大亮点:

  一是突出科技与经济融合,强化产学研资深度合作的创新体系。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和高端科技人才带来的项目仍然是展会的重点。中国科学院今年正式成为创交会的主办单位之一,除了继续举办去年大受欢迎的专利技术成果拍卖会外,今年将有37个中科院院所单位106个项目参展。钟南山、封锡盛、王天然、陈鲸、陈军等23名院士及其团队带来69个项目组成“院士成果展区”。主办单位九三学社中央发动了北京、青海、甘肃、山东、湖南、吉林、河北、山西、贵州等多个地区九三学社社员带来39个项目参展。“高校成果展区”将展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的145个科研成果项目前来参展。除了这些,还有来自国内外的70多个科技社团、科研机构与近千家企业、20多家投融资机构、40多个创新创业团队将通过创交会的平台进行深入融合,促进产学研资深度合作。

  二是聚焦培育新动能,展示抗疫硬科技。本届创交会关注疫情引发的产业变革和产业融合催生的新动能,以此为契机,本届创交会将展示一批生物医药、智慧医疗、在线教育、远程办公、新零售等因疫情而快速发展的产业,以及智能经济、共享制造、新型功能材料等热点领域的最新技术和产品。今年专设的“防疫技术成果展区”,展示20个企业的70个项目,展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先进技术成果和创新产品。钟南山院士团队也应邀参展,展示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研制出的系列成果。

  三是谋求国际合作,扩大创交会国际影响力。国际化是创交会的明显特征,推动科技成果国际交流也是创交会的重要任务。今年创交会有来自美国、德国、法国、以色列、韩国等20多个创新型国家及“一带一路”国家的企业将组团参加线上展览。在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馆的大力支持下,今年创交会将在线下举办“以色列日”主题活动,除了重点组织一批在国内的以色列企业项目(50多个项目)参展,还将举办“以色列创新在中国成功的合作模式分享”“以色列创新科技项目路演”等系列活动。除此之外,还将在线上举办德国、韩国的国际项目路演活动,促成更多国际合作机会。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创交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媒体朋友们的热情关注、大力支持和积极宣传,我们衷心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们全方位、立体化地宣传创交会,挖掘展会亮点,展示展会成果,帮助我们打造一届顺利、圆满、精彩、成功的创交会。

  谢谢大家!

  龚艳华:

  非常感谢高裕跃副秘书长带来这一届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的相关情况介绍。通过介绍我们觉得非常振奋人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结合本届情况,采取了线上线下联动的展示方式,同时,围绕成果交易这一主要的目标和任务开展了22场专项活动。整体线上线下,包括22场专项活动的背后,实际上是用心设计的,包括要强化科技和经济的高度融合、强化产学研资深度合作、聚焦培育新动能,特别是展示这次疫情防控硬核的科技实力,再加上国际的合作,举办“以色列成果日”等等,特别是高裕跃副秘书长说的创新成果,一系列活动背后凝聚了广州市承办方、市委市政府以及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团队大量的心血。

  经过高裕跃副秘书长的介绍之后,现在进入媒体提问环节。对这次展会的相关情况,对广州科学创新情况、成果情况有问题的,可以提问。今天来的媒体记者也是很多专业领域的记者,除了中央省市的主流媒体,还有科技日报等相关专业媒体。高裕跃副秘书长是广州科学创新有力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在不遗余力,也是在尽职尽责推动广州市科学创新发展。刚才介绍的包括5G领域,还有疫情防控相关的数字经济、生物医药,都是高裕跃副秘书长在倾力推动。

  现在进入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们和在座发布人进行问答互动,有问题的可以举手示意。

  广州日报记者:

  广州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始终位居全国前列,我想请高裕跃副秘书长介绍一下广州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的一些具体成绩?

  高裕跃:

  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以及广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要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尤其在科技创新方面,广州市也是主动作为,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的科技创新体系方面重点发力,要打造科技强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

  一是广州市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广州汇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广州市国家级的科研院所非常多,有很多高水平、重大的创新平台,尤其像以明珠科学园为主阵地,包括中心知识城都是科技创新的重大基础平台,打造4个省重点实验室,也有4个国家级重大基础设施为前沿的研究机构。同时也打造多个高水平的创新研究院作为主平台,构建了“1+4+4+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

  二是关键技术核心进展非常明显。广州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启动9个重大科技专项。新增11家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1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6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总量及增量均为全省第一;全市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0家(占全省1/3)、省重点实验室241家(占全省6成)。2019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273亿元,在2018年翻番的基础上再增长77%,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基础创新成果,重大技术平台核心技术,包括科技实力力量在全省都排在第一的。

  三是创新主体做强做优做大。创新主体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2015年的1119家,到去年达到1.2万家,数字增长成绩是非常惊人的,国家级的科技创新企业在全国都是排在前列的(可能比深圳少一点,比其他几个城市要高)。按照2019年度国家火炬统计初步上报数据,科技创新企业年度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高企较上年增长28.8%,超过10亿元的增长20.2%,超过100亿元的增长70%。2019年全市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9283家,连续2年增长幅度入户企业数居全国城市第一。

  四是创新人才培育引进力度加大。深入实施“广聚英才计划”,引进徐涛院士、徐宗本院士等顶尖科学家,相关的团队和项目都在广州落地。在穗工作的“两院”院士102人。308个项目入选2019年“广东特支计划”“珠江人才计划”,占全省60.5%。项目基本成果、平台和人才都超过6成。颁发人才绿卡6800张,也是为了吸引人才特殊政策,广州人才绿卡制度。

  五是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广州出台了一系列进一步加快促进科技创新政策措施、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经费使用“负面清单”等全国领先的先行先试政策,开展财政科技项目经费“包干制”改革试点,全国首创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完善“创、投、贷、融”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启动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推动银行贷款超过170亿元。这次创交会还有一个重大成果也要发布,建立了科技成果交易中心,为未来科技成果迅速转化、落地产生产业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后天的创交会会重点发布,交易中心揭牌。

  2017年,广州在全球创新集群百强排名是第63位,2019年已经提升到第21位;前不久在《自然》杂志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位居第25位。经过全市上下不懈努力,广州市科技创新成果斐然,创新环境、创新政策,取得的成效都是令人欢欣鼓舞,而且发展态势也越来越好。

  谢谢大家。

  龚艳华:

  感谢广州日报记者的提问,也非常感谢高裕跃副秘书长介绍的广州科技创新成果相关的详细数据。高裕跃副秘书长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广州市科技创新成果的情况,应该说是非常鼓舞人心的。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核心关键技术,全市共有全国重点实验室20家,省重点实验室241家(占全省60%以上)。我们的创新主体在做大基础还有创新能力核心观念的同时,其实基础也越来越雄厚了。从2015年的1119家,到2019年底达到1.2万家,这是10倍以上的增长,5年时间翻了10倍,在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院士这块的力度特别大。非常感谢高裕跃副秘书长在广州科技创新方面进行的总结回应。

  科技日报记者:

  创交会是以助力成果转化为目标的服务平台,2020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市场环境、经济业态都发生了变化。请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创交会如何继续保障成果转化工作的落实?

2.jpg

  罗光华:

  谢谢您的提问和关注。创新为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创交会举办的初衷也是为了加快、加强政产学研资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成果转化。创交会的举办一直秉承的宗旨就是:永不落幕,全天候的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

  通过重点打造“1+1+N”的展会举办模式,推动和实现成果的全天候转化。“1”就是依托一个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另一个“1”是打造线上交易平台;“N”是线下发挥、组织、构建多个成果交易基地。

  今年受疫情影响,整个创交会的规模有所压缩,很多境外的创新成果,有意参展的项目都无法来到现场交易和洽谈。因应这个情况的发生,我们今年重点打造和完善了线上的成果交易转化平台。平台收集汇聚了大量企业、项目到平台上来,今年整个线下的项目因为展台的关系大概是有800项,线上梳理整理的项目超过2200项。所以今年经过筛选的创新创业成果超过3000项,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把更多项目通过创交会现场展示出来,通过网上发布出来,进一步加强政产学研资的深度融合,把好的项目推介给企业,推介给投资机构,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创交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创交会成果也非常丰硕。经过前五届创交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态势,我们已经成功转化了将近400亿资金。今年也在重点做好全天候的基地构建,目前为止已经成立了20个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基地,通过线上线下和实地的工作对接,把创新创业成果全天候进行转化。20个基地在今年以来,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是通过线上线下、路演、现场洽谈和视频对接等各种方式,举办了21场成果交易会,已经促成160个项目达成转化意向,其中105项已经转化落地,转化金额达到6.54亿。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扩大线下的成果转化基地,进一步做实、做强、做大和做优全天候成果转化基地,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实现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贡献我们的力量。

  谢谢。

  龚艳华:

  谢谢科技日报记者提问,也感谢罗书记给予的回应。

  我记了几组数据和大家分享一下。从今年以来(截止到9月10日),在这次创交会线上线下举办20余场的项目对接活动,促进了160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其中105个项目实现转化落地,金额达到6.54亿元。这些数据可以给媒体作为报道参考。

  央广网记者:

  创交会作为国家级的展会,又是科技成果创新创业领域的重要展会,肯定会吸引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科技人员来现场参会。那么在疫情防控方面,创交会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3.jpg

  朱东方: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疫情防控还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组委会严格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广东省、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广州市会展行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制定了2020创交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一是完善疫情防控组织架构。我们在2020创交会执行委员会下设立疫情防控工作组,组长单位为广州市卫生健康委,成员单位包括广州市公安局、应急管理局、科协等,疫情防控工作组负责统筹实施展会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

  二是做好工作人员健康防护。我们必须确保展会工作人员的健康,除了为展会工作人员配备口罩、消毒液等充足的防疫物资,我们也注意加强岗前培训和日常宣传教育,要求工作人员每日主动汇报健康状况,掌握紧急情况处置等技能。

  三是做好展区展位规划布置。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今年创交会的线下展览面积和展览项目跟往年相比都有所减少。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创交会要求施工单位科学排班,对展览展区进行合理规划,注意间隔和通风,避免造成人群拥堵,另外,对物流车辆、人员进出场馆路线进行严格管理。

  四是对参展参观人员采取适当预防控制措施。首先,在入口处使用快速红外体温探测仪对入场人员检测体温,要求入场人员出示穗康码或粤康码、防疫行程卡等,还将对入场人员的身份证、护照、手机号码进行登记;其次,在展馆范围内,我们将利用海报、显示屏等媒体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我们也将配备足够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引导和提醒观众在排队等候、参观交流时保持一定距离;最后,创交会在活动现场设立医疗服务点和隔离点,储备必要药物和防护物资,做好现场应急医疗服务。

  五是做好环境卫生与保洁消毒。我们会注意加强会展活动场所通风换气,重点针对公共区域、高频接触点位、展会用品进行清洁消毒,并每日更新公示消毒情况。同时,密切配合展场管理方做好人员用餐安排,确保食品餐饮卫生安全。

  其实,从六月份至今,广州已经举办了多场大型的展会活动,可以说积累了丰富的常态化疫情防控经验,只要我们按照疫情防控指南和工作方案,严格执行好每一个步骤,我相信,肯定能够确保展会的平安、顺利举行。

  谢谢。

  龚艳华:

  感谢媒体记者的提问,也感谢朱总的回应。广州市在做大型展览展会的同时,一直严格按照国家卫健委、省、市相关防控工作的部署、工作指引来进行疫情防控工作。朱总的回应也非常科学合理,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做好展览工作的防控工作措施和准备。

  再次感谢今天出席发布会的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媒体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刚刚通过高裕跃副秘书长的主发布,介绍了这次展会的总体情况和特色亮点。媒体朋友就相关情况和广州科技创新,包括这次展会的相关情况,包括疫情防控情况与台上的发布人进行了交流,对这次的发布情况有一个总体认识。

  接下来,我们的工作人员也会把刚刚主发布相关数据、背景资料给到媒体朋友们,供媒体朋友们取阅报道。今天通过介绍之后深刻感受到,这次展会是在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刚好是广州贯彻落实总书记在科技工作大会上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相关部署要求的重要举措,特别是这次展会相关数据、成果转化的情况、广州市科技创新发展情况,也希望媒体朋友给予一定的报道。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出席在2天后举办的2020年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的活动现场。届时,我们的工作人员将会广泛邀请媒体参加,为大家做好媒体服务。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往期回顾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