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夏以来,国内外多地遭遇极端高温天气。研究显示,全球平均气温连续多日处于历史高位。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纪录“三连破”,上周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周。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与美国缅因大学汇编的初步数据,7月6日,全球气温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地球表面以上2米的全球平均气温达到17.23℃。这超过了7月4日和5日创下的17.18℃的联合纪录,而后者之前曾打破了7月3日创下的17.01℃的纪录。自19世纪50年代有仪器记录以来,过去7天是地球上最热的7天。
世界气象组织7月4日宣布,热带太平洋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这可能导致全球气温飙升、破坏性天气和气候模式的出现。
高温酷热天气下,中暑人数攀升,且国内多地有报道热射病确诊病例。
7月2日,一名北京导游在颐和园带团游览时因中暑送医,经抢救无效而离世。据同事讲述,该名49岁导游在35℃高温下带研学团游览近两小时后,身体感到不适,返回大巴后昏迷。
6月17日,浙江台州一轿车发生事故,车内温度很高,司机手握方向盘一直颤抖,呼叫也毫无反应,救援人员将车窗打破将司机救出,据医生介绍,人如果长时间在高温密闭的环境下作业,是非常危险的,最常见的危害就是“热射病”。
安全提示
◆中暑后都会有哪些表现?
1.先兆中暑的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
2.此后体温升高、出现发热,但没有意识转变,则进入了轻度中暑阶段;
3.如不加干预,体温将持续升高,可达40℃至42℃的高热,并伴有四肢抽搐、意识障碍,则进入了中、重度中暑的阶段;
4.最严重的中暑即热射病,通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
◆发生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如何处理?
一旦发生中暑,要将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患者衣扣,并通过擦拭、冰敷等帮助患者降温。降低室内温度的同时,要给患者补充体液,推荐补充含有盐分的液体,补充中暑导致的体液和电解质丢失。
简言之:物理降温、降低室温、补水,就可能逆转或终止患者的中暑进程。一旦有人遭遇热射病,在试图给患者降温的同时,周围其他人应帮忙拨打急救电话。
◆热射病如何救治?
第一,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
第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迅速给患者降温。如:将患者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将患者放在凉水淋浴下;用浇花的凉水喷洒在患者身上;用凉水擦拭患者的身体;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天气干燥时,将患者裹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里用风扇猛吹。
第三,热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发生不自主的抽搐。遇到这种情况时,要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不要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水。如果患者发生呕吐,翻转患者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发生。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1.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40℃,应及时就医。
2.头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持续性头痛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
3.肌肉痉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全身肌肉,尤其是四肢肌肉不自觉地抽动,应及时就医。
4.呼吸浅快:呼吸速度加快,超过20次/分,吸气吐气量小,应及时就医。
5.恶心:有想呕吐的感觉但是又吐不出来,此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