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轮强降雨过程基本结束 全省江河水情平稳
4月8日,记者从广东省应急管理厅获悉,根据气象水文部门监测预报,本轮强降雨过程已基本结束,全省江河水情平稳。根据《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和省防总有关规定,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决定于4月8日18时结束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当前我省已进入汛期,各地各部门要继续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动态,加强值班值守,强化会商研判,重点做好退水期间安全防范和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要强化转移人员安置管理,在风险没有解除前严禁擅自冒险返回,坚决做到“不安全、不返回”。要加快损毁设施修复,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切实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广州:各江河水位均退至正常水平
4月7日,水文部门通报,受清明期间强降雨影响,北江流域发生今年第一场编号洪水。其间广州市也遭遇强降雨过程,流溪河、增江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4月8日,记者从广州水文分局获悉,受上游洪水及天文潮共同影响,预计未来两日广州中心城区珠江潮位较高,但均在警戒值以下。
4日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迎来强降雨过程,省三防宣布4月4日进入2024年汛期,广州也于同日入汛。4月7日,省水文局通报,珠江流域北江广东清远石角站7日6时35分流量达12000立方米/秒,刷新1980年4月历史纪录(11800立方米/秒),依据水利部《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编号为“北江2024年第1号洪水”。广州市连续2日降雨达到暴雨量级,主要流溪河中下游控制站太平场镇站水位最大涨幅1.87米,部分中小河流水位涨幅超2米,清明期间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量增加了7716万立方米。
目前,全市各江河水位均退至正常水平,受洪水及天文大潮影响,中心城区珠江潮位仍较高。水文部门提醒,前汛期广州市天气不稳定,雷、暴雨易发、突发,尤其是前期降雨导致山区土壤含水量较高,山体滑坡、山区中小河流山洪灾害风险较高,市民出行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了解相关部门发布的预警预报信息。
今年1号洪水为何来得偏早?
据新华社电 4月7日6时35分,珠江流域北江发生2024年第1号洪水,为我国今年主要江河首次发生编号洪水,也是全国1998年有编号洪水统计以来发生最早的一次。同日16时40分,珠江流域韩江发生2024年第1号洪水。相较而言,今年的1号洪水为何来得偏早?
就珠江流域而言,2023年没有发生编号洪水,2022年第1号洪水发生在5月的西江,今年是自1998年有编号洪水统计以来首次发生在4月。
就全国近年来看,2023年7月30日海河流域子牙河发生2023年第1号洪水、2022年5月30日珠江流域西江发生2022年第1号洪水、2021年6月21日嫩江发生2021年第1号洪水,分别为当年我国主要江河首次发生编号洪水。
相关专家指出,受2023年东亚冬季风整体较多年同期偏弱等影响,华南降雨偏多。4月3日以来,珠江流域出现了今年汛期的第一次强降雨过程。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珠江流域北江、韩江出现明显洪水过程。
根据水利部2019年印发的《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全国大江大河大湖以及跨省独流入海的主要江河水位(流量)达到警戒水位(流量),可定义为洪水编号标准。4月7日,北江干流石角水文站流量涨至12000立方米每秒,韩江干流三河坝水文站水位涨至42.01米,分别达到水利部洪水编号规定的标准,北江、韩江相继发生2024年第1号洪水。
专家指出,我国珠江流域汛期一般为4月至10月,在七大流域中一般入汛最早、汛期最长,备汛时间短、任务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