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之后广州又迎来音乐盛事―――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五届主席团第七次会议暨2004年全国音协工作会议于3月20日至24日在广州举行。艺术名家再次齐聚广州,就中国音乐的发展共商大计。
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树森,市委副书记苏志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建华等昨晚在广州大厦设宴欢迎来自中国音协的领导,以及中宣部、中国文联,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部分省会城市音协负责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傅庚辰,常务副主席吴雁泽,副主席王立平、王世光、王次、才旦卓玛、李谷一、谷建芬、闵惠芬、陆在易、金铁林、赵季平,中国文联人事部主任夏朝华等出席了晚宴。
林树森在欢迎宴会上致辞。他说,艺术家们为广州带来了活力、带来了动力,带来了文化。去年的中国音乐金钟奖把广州政府与中国音协紧紧地连在一起了。希望将来音协有什么活动都到广州来举行,这样也可以让广州人领略文化,欣赏文化。
林树森说,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讲文化,都在讲人才。什么叫尊重知识?什么叫尊重人才?什么叫文化?其实像金钟奖这样,由地方和中国音协一起来办好;像这个会一样,在广州来举行,这就是广州的文化,也是广州市委市政府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具体体现。
林树森打趣说,中国长期以来有“官本位”的影响,广州因为“官”小一点,所以大家不一定很清楚广州的情况。广州应该讲在我们国家还是可以的。今年春节不少中央领导到广州,大家评价在我国真正有影响的还是北京、上海、广州这几个大城市。
林树森表示,广州有能力,也愿意做好音协和艺术家们的“后勤”工作,愿意成为中国音协“后勤部”的成员,贡献一部分力量,大家可以无限期使用。艺术家们无论于公于私来到广州,广州都会接待好。
“金钟精神”首次在广州提出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傅庚辰将军称灵感来自本报评论员文章
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五届主席团第七次会议暨2004年全国音协工作会议上,中国音协主席傅庚辰将军首次正式提出“金钟精神”这一概念。他指出,弘扬“金钟精神”有利于我国音乐事业的兴旺发展。
金钟精神源于去年广州举行的金钟奖
傅庚辰将军昨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提出“金钟精神”的灵感来自于去年在广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而直接的诱因则是《广州日报》发表的一篇评论员文章―――《金钟精神与广州人》。
傅庚辰说,回北京后他脑海中经常浮现出这个题目。《广州日报》的文章是从广州市建设的角度来写的,但是他把“金钟精神”扩而大之,从整个音乐事业建设发展的角度来考虑。
深层内涵“金钟奖”将成著名音乐品牌
“金钟精神”要弘扬民族之声:它是民族精神在音乐领域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生生不息,勤劳勇敢的拼搏奋斗精神。而弘扬民族之声就是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传统。
“金钟精神”要弘扬时代精神:“金钟奖”起动于新世纪之初,起动于我们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新世纪、新阶段、新时代赋予音乐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就是让音乐振奋人心、鼓舞斗志、吹响时代的号角、擂响时代的战鼓。
“金钟精神”要开拓创新:金钟精神要引领中国音乐的前进,就必须出新人、出新作、出人才,涌现杰出人物和精品力作,成长出伟大的音乐家和伟大的作品,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并结合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新的需要创作出新的业绩。
“金钟精神”还要造就著名品牌:要使“金钟奖”成为国内外的著名音乐品牌,使中国的民族之声传遍天下,名扬五湖四海。
“金钟精神”是一种文化内涵:它将和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共同作用于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全面建设的发展。
傅庚辰现场演唱《金钟之歌》
《金钟之歌》的词曲作者傅庚辰将军还向大家透露了一个“幕后消息”。他说,去年金钟奖比赛之后他回到北京,有一天激情澎湃,“夜不能寐”,便起身作了一首《金钟之歌》。接着,他现场为大家演绎了这首近作。
据了解,这次会议不但是首次在广州举行,更是中国音协第一次将主席团会议和工作会议同时同地举行。中国音协常务副主席吴雁泽透露,这也是音协主席团成员聚得最全的一次―――13个成员来了12个。
在为期5天的会议中,与会者将就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下一步的工作等进行讨论和部署,同时将参观星海园、艺博院马思聪纪念馆、新白云国际机场、珠江钢琴集团、本田汽车公司、会展中心、地铁二号线等,同时,还会畅游珠江。
傅庚辰高度评价了去年在广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他说作为中国音协的一项重要工作,此次会议将布置和研究金钟奖今年以及今后的工作、发展。金钟奖是一个新兴品牌,广州市委、市政府已经和中国音协达成共识,金钟奖还需要提高,要做大做强,让它走向国际。谈及此次会议为何选在广州,傅庚辰说,去年12月广州举行金钟奖的时候,中国音协考虑到这个主席团会议很多著名艺术家济济一堂,双方便商定在广州开这个会。
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以“金钟奖”的成功举办为纽带,广州与中国第一流的音乐艺术家结缘:昨日,中国音协主席团会议和2004年工作大会走出北京,移师广州召开。中国音协13名主席、副主席,一下子来了12个。据说,这么多音乐家们同时参加音协会议的场面,并不多见。是广州人好客,是广州人的热情,是“金钟奖”,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来。
岁月如歌,歌声似潮。看看这些艺术家名字吧,傅庚辰、吴雁泽、王立平、王世光、王次火召、才旦卓玛、李谷一、谷建芬、闵惠芬、陆在易、金铁林、赵季平,哪个不是中国音乐长河中璀璨的明珠?哪个不是“德艺双馨”的一流艺术家?我们伴着他们创作的音乐旋律生活,我们唱着他们的歌曲成长。
岁月催人老。但曾经传唱一时的音乐,却有种神奇的力量,让时光的齿轮倒转,让我们能够重新回到逝去的日子,回到那些激情四溢、热血沸腾的日子,回到那些和同学少年学唱、合唱歌曲的日子。这正是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正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骄傲所在。
不容否认,这二十多年港台音乐对广州人的影响不小,但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内地音乐艺术家创作的歌曲,在广州的知音也很多。这次,这么多音乐艺术家云集广州,也是传播民族之声,弘扬时代精神,丰富广州人音乐素养的好机会;对于提高广州人音乐欣赏水平,也是一个推力。
最后仍然是借用一首歌曲的名字,表达对音乐艺术家们的欢迎吧:《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留下来,看看木棉怒放时的激昂;品品名扬天下的广州美食的精致。留下来,把你们宝贵的意见告诉我们。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