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广州都知道,30年前的广州火车站模样,跟现在的样子差不多。
广州城哪个地方南来北往的人最多?许多广州人会脱口而出:“火车站!”今天,作为华南地区最大交通枢纽心脏的广州火车站建站30周年了。
30年前,这座在农田间拔地而起的广州标志性建筑每天迎送旅客量仅有1.1万人次;而在30年后,广州火车站最高日发送旅客量已经达到19.6万人次,最高日到达30.4万人次。
如果说广州是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那么枢纽的心脏是广州火车站。“全国春运看广东,广东春运看广州”,而广州火车站无疑是全国铁路春运的重中之重。广州火车站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客运站,担负着京广、广深、广茂、广梅汕等方向繁重的旅客散集任务。
而广州站从设计施工到落成经历了三个年代:被称为“50年代设计、60年代施工、70年代投入使用”。
在大跃进年代立项建火车站
据广州站有关史料记载:“1958年,中国大跃进年代,经铁道部批准立项在流花桥建设广州新客站”,并在当年就开始进站施工,当时建设的速度非常快,在1961年底,客站站场、站前广场的土石方都大部分完工。
但这段时间恰逢上世纪60年代初的经济困难时期,车站于1962年因国民经济调整而暂停缓建。
1967年,终于批准火车站复工时,又遇上“十年浩劫”而未能开工。一直到1971年被批准为大中型项目,工程总算正式复工。1974年4月,这一次恢复施工进展相当顺利,整个广州站已经全部建成。据一些站内的老员工回忆,火车站建成后的样子与现在相差不大,近三十年来,广州站并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重新装修或扩建,只是在1981年时扩建了第四站台。
穗新建火车站显得豪华雄伟
广州火车站的前身是1946年的大沙头火车站,1951年搬迁到白云路改名为广州东站,1974年4月10日才搬到现时的环市西路159号,正式命名为广州站。
而在建站之初,广州火车站因豪华美观,一度成为广州市新景观,广州各学校纷纷组织学生参观,最高峰一天接待3~4拨学生参观。而负责当时讲解工作的梁少英现已是火车站纪委书记了,每当踏在光可见人的水磨石地面上,向参观的充满惊奇目光的学生们介绍广州站的设备设施时,一股自豪感就油然而生。
时隔30年,梁少英回忆起广州站投入之初的雄伟时仍然赞不绝口:“1972年我参加工作,当时还是在老广州站,又小又旧又简陋。当1974年我第一次站在新火车站前时,我不由感叹‘太豪华、太雄伟了!’那么大的站前广场简直可以供检阅使用!当初还觉得这么大广场虽然够气派,但也好浪费啊。直到1992年民工潮来到,整个广场突然像变魔术一样密密麻麻地布满人群,那个时候才开始佩服火车站眼光长远的设计。”
旅客发送量30年翻10多倍
虽然是平常日子,但广州站前广场仍是一片繁荣的景象。由于人流如鲫,采访的记者要排队进站,大堂与候车厅也是人山人海。这实在让人无法想象,30年前的广州站却是相对较为“冷清”。在30年里,广州站的日旅客发送量已经翻了10多倍。
春运一天运送一城人
据广州站党委办干部肖国兴介绍,广州火车站建站之初每天接发列车能力日均仅为35对,设计能力为日发送旅客3万人次,日发送到达旅客总数仅1.1万人次/天。而目前广州火车站日均到发旅客列车89.5对,候车能力日均达到2.2万人/次。春运高峰最高日发送(2004年1月18日)19.6万人次,最高日到达(2002年2月20日)30.4万人次;高峰期平均每3.52分钟接发一趟列车。相当于一天运送一个小城市的人口。
羊城票务中心副主任邹维真是1977年进入广州站工作的,当时她在售票处工作。“整个大厅里空空荡荡的,门前广场更是冷冷清清,候车厅的座位都坐不满。当时每天只开3个候车窗。一到下午二三时,因无人买票,售票窗就缩减为一个,被解放出来的我们就跑到2楼的冷饮铺喝冷饮。当时没料到30年后的广州站每天要承担近10万旅客的发送任务啊!”
过去车站旁全是农田
如今,广州站周边高楼林立,周边聚集着大量批发市场,广州站周边地区成为全国闻名的服装、皮具批发市场。而1974年建站之初,火车站周边全是农田,没什么楼房,连站台周边都没有栏杆围着,有的市民就从站台边上的田地里大摇大摆地进入车站行车区,车站职工有时还要在站台上拦截无票进站的人员。但今天的火车站管理严格,即便有票也绝对不允许进入行车区,被抓到将处以重罚。
乘车三天两夜才能到达北京
4月18日,广州火车站将迎来全国第五次铁路大提速,35列始发列车将提速,广州到北京将缩短到22小时6分钟,列车运行最快速度将达160公里。
而在30年前,列车时速大约40多公里,广州到北京要经历漫长的三天两夜。
羊城票务中心副主任邹维真说,1974年她刚高中毕业,正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年代。“那时到军田插队,从广州过去竟然要一个多小时,车票6毛钱。现在只要半个小时就到了。”因为当过售票员,邹维真还清楚地记得:“到北京硬座车票是27.9元,软卧车票69.1元。”而当时一个工人一年的收入也只有200元左右。
羊铁公司的小樊清楚地记得大学第二年,1995年部分铁路实行提速,最高运行速度是85公里。“当时觉得85公里,神速啊!谁料想到现在最高时速达160公里,翻了近一倍呢。铁路的发展真可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