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服务 > 招商引资 > 各区发展 > 越秀区

越秀成为IAB创新企业新苗圃

  • 2017-11-01
  • 来源:南方日报
  • 分享到
  • -

车来车往的洛溪大桥下,一根光纤沿桥而设,应力测试主机的这头,研究人员观察着大桥微米级的变化;在偏远山区的高压线塔旁,智能无人机由上至下地观察线塔的情况;在我们的身边,未来拿到检验检测报告再也不会“一头雾水”,上面不仅有数据,还会有病情诊断……

这些改变着城市、人们生活的科学技术正在越秀区生长。记者探营越秀辖区内企业、研究机构发现,“地理信息技术+”“无人机+”“大数据+”、精准医学……一系列代表着新兴产业的名词不断迸发。越秀正“因地制宜”地紧跟时代脉搏,发展以IAB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作为广州两千多年未迁移的城市中心,越秀正成为IAB创新企业的新苗圃。

1 全新技术

打开无人机、光纤应用想象空间

试想一下,在不久的将来,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广东这片土地上的情况,可以精确到一米见方的范围。这正是越秀区去年引进的领军人才、落户广州地理研究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及其团队,正在建设的“广东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云平台(简称Pred Cloud)”。

Pred Cloud可以发挥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周霞告诉记者,未来将依托这个平台开发各种产品和应用服务。

在周成虎院士牵头建设的广东地理科技与文化创新创意产业园中,孵化的企业广州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云图”),正在“小试牛刀”,利用其研发的无人机智能控制系统及深度影像处理系统,提供“无人机+”地理空间智能产品及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今年7月底,中科云图和广东电网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10月中旬成立了“电力无人智能技术联合实验室”,其打造的“巡线宝”就是在此思路下提供的无人机电网巡视智能化解决方案。

广州地理研究所副所长裘钢介绍,巡线宝可以对高压电网、偏远地方的输电线路进行智能化巡视,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巡视的精度,“巡线宝采集的影像精度,甚至可以看清楚高压线塔上一颗螺帽生锈的情况。”

此外,巡线宝还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功能,这可以为解决线网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以及解决方案,“通过对无人机采集的图片进行三维坐标分析,可以得到输电线路通道下方的树木、建筑物等与线路之间的距离,对保障线路安全起到预警的作用。”裘钢说。

在距离广东地理科技与文化创新创意产业园不远的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电子”)的实验室里,大数据与光纤的深度研究正碰撞出火花,光纤传感变身成为在城市暗处保卫城市安全的“卫士”。

位于珠江新城的东塔和西塔两栋高楼,其电缆管沟的沿线都铺设了光纤。其原理是利用光纤中某波段光线受温度影响后产生的反应,快速检测或预警楼宇动力电缆出现的温度异常变化的问题或存在的风险,防患于未然。

“通过自主研发的测试主机,可以选择查看任意一段光纤的温度情况。”在实验室中,软件工程师张俊杰向记者演示了设备操控,通过可触控的屏幕,用手指划定区域之后,便可以查看相应区域的温度。

张俊杰介绍,经过十余年的研发,测试产品从第一代升级为第三代,测试速度从过去1千米光纤耗时几秒钟,变为2.5千米的光纤测温可以在0.7秒之内完成。

2010年起,广州电子开始立项研发光纤应力测试技术。张俊杰介绍,通过技术攻关,目前光纤应力检测可以感应出20微米的微应变。

“该技术可以运用在桥梁、隧道、边坡等对地质稳定要求较高的环境中,提前预警滑坡、桥梁变形等危险。”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营销总监练立表示,2016年研发出的原型机已经安装在了洛溪大桥上,“这就是智慧城中保障大型建筑安全健康的大数据手段。”

2 创新模式

“大数据+医疗”打造智能化诊断报告系统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吸引着眼球,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从新技术到人们的生活之间的这座桥梁,还需要新模式与新业态来构建。对于越秀区而言,这样的探索在健康医疗领域尤其显著。

“结合呼吸疾病的大数据,整合个体化的检验检测信息,这个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诊断报告。”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准医学中心负责人卢文菊告诉记者,有别于传统检验报告,这个系统生成的检验报告除各项检验数据之外,还可以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建议,为临床用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在目前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这可以提高医生诊断的精准性,以及治疗的效率。”

卢文菊提到的“系统”是广州呼研所精准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准医学公司”)正在研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智能化诊断报告系统。卢文菊身为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二级教授,去年6月她创办了精准医学公司,并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职务。

“这个系统将整合大数据、文献信息、检验检测信息,目前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联合全国多家医院共同打造的呼吸疾病临床样本资源库,将成为系统的重要支撑。”卢文菊说。

越秀区集聚的优质医疗资源为系统数据的采集提供了便利。数据显示,越秀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30个,其中医院总数达到了40家(含妇幼保健院),三级以上医院达到了20家,占全区医院总数的50%。

基于越秀的医疗资源,在呼吸系统疾病智能化诊断报告系统之后,精准医学公司要重点推进的是建设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疾病诊断决定疾病的治疗,只有准确诊断才能有效治疗,因此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卢文菊介绍,精准医学公司打造的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将为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及未来的广州呼吸中心,全国各大、中、小医院临床患者提供呼吸疾病医学实验诊断项目服务(包括基因、微生物、生化免疫、病理诊断等)。

“医院或患者如需要相应的检验,只需要把采集的样品通过快递寄送到检验中心即可。”卢文菊表示,检验中心不仅可以提供“异地检验”服务,还能进行针对呼吸疑难病例病理报告的远程诊断。这对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问题,无疑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落户于越秀的广东威尔医院联合医生集团(以下简称“联合医生集团”)也正借力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手段,探索着医疗资源的共享。

联合医生集团创始人林子洪表示,目前联合医生集团旗下的联影科技是国内首个探索运用人工智能远程阅片的医疗创新项目。这一项目将为国内偏远地区的乡镇县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一个阅片的“最强大脑”,同时发挥资源下沉作用,结合继续教育培训方式提升落后地区的影像诊查技术。一方面让大城市三甲医院医疗资源得到更好运用,另一方面让患者及基层医疗机构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不仅降低成本,还能避免误诊、漏诊等问题。

3 新兴业态

让科技进步对疾病诊断产生实质影响

在中国,无论是独立于医院等医疗机构的第三方影像检查机构,还是远程诊断,目前都还未被大众所熟悉。不过广东高尚医学影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尚影像”)总经理陈一方很有信心,“大众对于新业态的认知需要一个认知的过程,就如独立的检验机构,在这十几年也经历了从不被了解到被认可的过程。”

高尚影像从去年便开始筹备,在广州流花展贸中心建设广州首家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陈一方介绍,该中心配置了国际知名品牌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核磁共振成像)等国际领先的全套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和数字化远程会诊机构。目前影像诊断中心的装修已经完成,设备、人员也已到位。

对于作为第三方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将起到的作用,陈一方表示,中心致力于在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其实也就是做医院的‘补充’。如果一些医院没有完整的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完成相应检查,病人就可以选择到影像诊断中心来。”

在实现医疗设备“补充”的同时,中心还可通过数字化远程会诊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陈一方介绍,高尚影像联合南方医科大学网络信息中心,共同开发了一套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除了针对先进设备做图像存储、传输诊断报告以外,还为远程会诊需求研发了一整套系统。

在陈一方看来,新业态让科技手段的进步可以对疾病诊断产生实质的影响。“这个系统可以做到,专家只要拿着信息化设备,影像就可以传送到医生的端口,医生通过设备就可以会诊。”陈一方表示,这也就意味着远程会诊不仅是针对基层医院的需求,还可以对中心需要会诊的特殊病案,邀请到国内相关的签约专家进行诊断。

从广州呼研所精准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到广东威尔医院联合医生集团,再到广东高尚医学影像科技有限公司,越来越多企业通过新模式、新业态为越秀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健康医疗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变化不只发生在健康医疗产业。高尚影像所在地、举办过逾百届广交会的越秀区流花展馆正在酝酿一场转型,20万平方米的展馆建筑将拉开知识经济发展的序幕。

去年12月落户广州的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广州)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今年9月底正式投入运营,实现商标、专利、版权三合一的知识产权在国家级产业园区融合发展。

越秀区科工信局副局长李松介绍,未来基地将致力于优质知识产权品牌企业、行业的培育集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规范知识产权管理,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评估、质押及金融服务,支持企业通过知识产权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及海外竞争,着力打造“立足广东、辐射华南、示范全国”的品牌引领型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助推知识经济发展。

■观察眼

立足区域

产业特色

站上IAB风口

近日,广州市正式印发《广州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广州提出八大重点领域及方向,并聚焦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重点产业行动计划。《方案》的印发为相关领域的企业带来了利好,同时也成为广州区域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然而,33.8平方公里的越秀区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站上广州产业发展的新风口?需要看到的是,虽然土地资源紧张,但越秀多年来累积的省市研究资源、医疗资源、教育资源等有着明显的优势。

从数据上看,越秀对于企业具有不小的吸引力。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全区新增企业11240家,同比增长37.51%,新增注册资本总额754.60亿元,同比增长122.10%;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共1147家,同比增长19.10%,注册资本总额623.19亿元,同比增长142.71%;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共86家,同比增长72.00%,注册资本总额444.37亿元,同比增长252.95%。

随着新力量的注入,广州产业的新风向对于越秀区是压力也是动力,更将带来新的契机。如今,结合区域产业特点,越秀区在生物医药与健康医疗方面已经迈出了步伐。接下来越秀区可以进一步挖掘区域经济的潜力,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切入新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