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坚持稳中求进,保障供应链畅通,促进外贸新业态发展
“真的是雪中送炭!”不久前,一笔119万元的仓租补助汇入了广东沃天下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广东沃天下”)的账户上,让企业压力减轻不少。
广东沃天下南沙仓库负责人郭文琼说,今年以来总体跨境电商的业务量相较于过往已放缓增长,仓营成本直线上升,“对于企业来说,仓租补贴是‘真金白银’的帮助,能够明显缓解因疫情带来的运营压力。”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广东外贸进出口1.84万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增长0.6%,呈现出“稳中有进”态势。
不可回避的是,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供应链受阻等问题,仍让广东、广州外贸进出口面临重重压力。
今年1—2月,广州外贸进出口总额1668.5亿元,其中出口总额978.3亿元,下降0.2%;进口总额690.2亿元,增长11.0%。
新形势下,广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千方百计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扩容提质。实施“供应链畅通13条”、梳理解决企业进出口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专班制优化企业服务、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在一路爬坡过坎中,广州彰显出“千年商都”的外贸新活力。
打通堵点
物流成本高企、运力不足,已经成为近两年全国外贸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广州旭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外贸销售总监张世先从事化妆品出口业务十多年,她说,以从广州运往英国的货柜为例,往年企业支付一个货柜的运费大约在1350到1500美金的区间,“去年10月‘一柜难求’的时候,最高每箱涨到了2万美元。今年逐渐回落,最近每箱的运费也超过一万美元。”
张世先坦言,由于企业经营主要依赖出口,比起攀升的运费,更担心的是能否顺利出货,“只要能把货运出去,我们都会想办法(支付运费)。”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运费暴涨?广东丑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文博分析,既有受疫情影响导致海外人力紧缺因素,同时也存在着国内货代公司人为加价的行为。他举例道,假设一个货柜船东提供的价格是一万美元,但是经过几级货代的层层加码,最后到出口企业的报价可能已经翻倍,甚至更多。
对于广州体量庞大的外贸业来说,解决信息不对称,畅通供应链迫在眉睫。
3月末,广州市商务局等8部门联合制定的《广州市促进外贸供应链畅通若干措施》(下称“供应链畅通13条”)正式印发,提出了13条具体举措,以求切实破解跨境供应链困境。
“供应链畅通13条”中着重强调了要着眼于促进中小外贸企业与物流公司的供需对接,包括多措并举促成外贸企业与船运、航空、铁路运营方以及货代企业面对面对接,推动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用好外综服数字化物流平台,加快建设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通关、物流全链条信息互通共享等。
“作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我们能够直接从中受益。”吴文博提到,“供应链畅通13条”在落实中,企业能够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与各船舶公司、航空公司、中欧班列等运输主体进行直接对接,“他们提供基础的仓位价格,能够帮助我们的客户大幅减少运费成本。”
广州国翔报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詹海鸿提到,“供应链畅通13条”明确要“构建高效便捷的通关体系”,也能够让企业更准确地估算物流时间,灵活安排仓储物流周期,从而减轻在通关时间上耗费的成本。
今年4月,广州港务局取消港口设施保安费,进一步减并港口收费项目,在海运方面给予重点客户码头堆场堆存优惠政策。“受益于此,我司以及相关客户企业每年将节省相关费用14万元。”詹海鸿说。
本月初,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也出台《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稳定畅通国际贸易供应链若干措施》。其中提出,要支持企业多渠道选择货物进出港,对在特殊时期因跨境物流受阻,将物流供应链调整为广州港口、机场进出口的企业,按实际发生水、陆路二程运输费用的20%给予补贴。
减运费、降成本、拓渠道,广州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应对国际贸易供应链不顺畅问题,打通运输堵点,让广州企业的商品在全球加快“跑”起来。
缓解企业压力
即便是龙头企业,今年以来也感受到来自外贸进出口方面的压力。
深耕跨境电商业务多年的广东卓志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帮助不少全球500强企业品牌实现跨境电商“从0到1”的落地和国内的推广,同时也是众多跨境平台的跨境网仓服务商,方便海外品牌在跨境业务上实现网仓调拨。
“今年在做跨境的业务中,感觉在物流和仓储部分的压力很明显。”卓志跨境电商总裁李金玲说。
与广东沃天下一样,卓志跨境电商获得了广州发放的仓租补助。李金玲认为,广州此次针对跨境电商企业发放的仓租补助,对于企业的成本压力的缓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此笔补贴,企业在跨境业务得到了很大的支持。”
“部分国外生产企业受疫情影响产能不足,而国内消费者也因疫情影响购买力有所下降,”在郭文琼看来,得到仓租补贴,能够使企业腾出更多的成本用于采购国际运力以及维持企业员工就业,“也让我们有余力去做业务上的创新工作。”
此次广州共向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发放了约1200万元仓租补助,21家企业约49.92万平方米的50个仓库项目获得扶持。资金的支持对象是向特殊区域或保税物流中心(B型)内仓库业主单位直接租赁仓库从事跨境电商业务,且租赁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跨境电商企业。
当前,广州正在开展中央财政2021年度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跨境电子商务事项)评审工作,拟发放550万元对广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优化升级,对使用境内企业提供的云服务(SaaS)工具建设海外独立站并已实际开展零售出口业务的企业进行资金支持。
近两年,经过全球疫情“洗礼”后的外贸市场,催生众多新业态,跨境电商成为众多城市瞄准的新增长极。而随着跨境电商走过“野蛮生长”的红利期,广州面对的是要引导这一业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课题。
自2016年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来,广州不断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复制推广综试区建设和海外仓的好经验、好做法135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3项。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各层级、各部门共出台119项跨境电商便利化政策、206项促进本地区跨境电商发展政策。
多重政策利好“温暖”市场主体,稳定发展预期,广州跨境电商规模优势连续多年领跑全国。
本月初,商务部“2021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评估”结果出炉,中国(广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位列第一档,成为全国十家入选跨境电商综试区之一。
激活新业态
“从递交资料到审核通过,三个月就把AEO高级认证办下来了。”越来越快捷的办事效率,是广州喜洋物流有限公司副总杨翠奇近期最为直接的感受。
“供应链畅通13条”中提出,要构建地方政府、海关、中介机构组成的AEO高级认证企业联合服务机制和扶持政策体系。杨翠奇期待着企业拿到AEO高级认证后迎来大发展。
稳住外贸基本盘,不仅要解决当下企业之“渴”,更要谋未来发展之“道”。
今年2月18日正式实施的《广州市促进商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提到,广州从2022年到2026年计划安排资金共22.5亿元、年均4.5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和保障完成的主要任务中,便包括了“巩固提升外贸强市地位作用,加快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服务贸易能级”一项。
去年,广州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已达500亿美元;今年,广州拿下全市第五块“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牌子,“广州服务”已辐射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区别于传统外贸形态,服务贸易逐渐走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依托商贸、枢纽优势成长起来的服务贸易,正成为广州发力外贸创新发展的一大抓手。
广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广州将出台支持数字贸易发展的专项政策,同时以更大力度支持文化、中医药、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贸易发展,扶持更多的区域和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专业服务出口基地和重点企业。
与新业态“同频共振”的,还有不断开拓的新市场。
今年一季度,广州港集团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2.7%,净增6条外贸班轮航线,全部为通达RCEP成员国的航线。新增航线带动外贸集装箱实现较好增长,其中,南沙港区一季度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7.3%。
RCEP的正式生效,让广州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有了“先发优势”。
另一边厢,一周前,一列满载100标准集装箱32英寸数字液晶成套彩电的中欧班列从广州大朗铁路货运站顺利启程。此趟班列也是广州中欧班列(大朗)今年以来开行的第43列班列。
今年一季度,广州中欧(亚)班列开行数达到100列,同比增长2.7倍。凭借“价美”“高效”“便捷”等优势,中欧班列在疫情中实现了逆势增长,成为稳定全球物流供应链的重要力量,为广州企业“出海”提供了新选择。
在国际贸易新形势下,链接着RCEP与“一带一路”的广州坚韧前行,为稳住外贸基本盘辟出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