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州市应急管理局选取我区派潭镇试点建设突发事件最小应急圈。当遇到森林火灾突发事件时,最小应急圈通过事发点的“135核心圈”,村居和镇的10分钟“增员圈”,专业消防队的20分钟专业“救援圈”,整合消防、应急、卫生、城管等方面的力量,提高应急救援水平。目前,我区试点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实现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小火不成灾。
“135核心圈”
位于派潭镇的白水寨景区是享有广东“山水名片”美誉的国家4A级景区,今年以来已接待游客33.8万人次。“白水寨接待游客量大,并且山高林密,进山小道众多,巡护难度大,这些客观条件对我们森林防灭火工作构成了巨大压力,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已经成为保障景区安全的重中之重。”景区工作人员陈少丹表示,作为生产经营单位,今年6月份以来,景区承担起第一圈层最小应急响应圈职责,组建一支20人的企业志愿应急队,按照“1、3、5”分钟快速响应圈,实现了1分钟内值班人员自救、3分钟内互救、5分钟内事发单位救援力量响应,提升景区应急处突能力水平。
在普及防火知识方面,景区采取“传统+现代”的模式加强森林防火宣传。例如景区出入口设置了森林防火卡口,卡口处放置森林防火宣传单、宣传手册以及宣传标牌,并设置火种存放箱,用于临时放置游客的打火机等物品,游客游玩结束后可联系取回。同时,卡口配备安保人员严格检查过往车辆和人员,引导游客扫描“防火码”,及时掌握各时间段进山入林人员基础信息,小程序内设有防火教育、火情报警等功能,精准助力景区森林防火工作。
进入景区后,景区还通过电子显示屏、横幅、展板、无人机广播、告示牌等多种方式,向游客宣传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景区还安装有“虎威威”卡通模型,高达1.8米,颇引人注目。据介绍,这是森林防火智慧宣教设备,具有自动感应并智能语音提示、高清视频监控通讯、持久续航等功能,日均宣传次数400余次。
10分钟“增员圈”
“村里这支应急队伍共20人,由村社干部、党员、志愿者、民兵、网格员等组成,配置双模机、无人机和应急救援处置装备。” 派潭镇背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范远峰表示,镇街、村居作为第二响应圈层,这支队伍属于第二圈层应急救援力量,村里发生事故时须在10分钟内到场处置。
当前,该村配有两台消防摩托车,车上配备消防水泵、消防水带,可快速运输人员和物资到达火场。仓库内还有打火把、砍刀、铁锹、灭火器、应急工具包、救生衣等森林消防、城市消防、三防装备物资,可以满足20人应急分队实施救援的基本物资需求。
背阴村面积约13000多亩,其中林地面积10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4%,生态公益林约9420亩。作为全国森林防灭火规范化试点,背阴村全面建立村一级森林防灭火“九个一”工作机制。
其中,落实“一个责任网格”方面,背阴村根据地理条件和安全风险形势,以河为界划分成两个网格,配备两名本村村民为专职网格员,携带宣传和扑火工具,并全天候开启“云巡护”系统,深入地边、林边、林区内森林火灾安全隐患点,每天完成25公里以上的巡查,实现包括线上火险隐患检查巡护、任务派转、整治反馈等闭环管理。
“一套预防制度”方面,采取村、组、户层层签订责任书的办法压实森林防灭火责任,坚持火源管控疏堵结合,通过将森林防火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开展“十类”形式宣传教育、春秋两季定时清理“五边”杂草、网格化技防+人防巡护,高火险情况下设置检查站等措施,以及应用方便群众用火申报的“穗用火”微信小程序等森林火灾预防制度。
“配合移动无线图传和通信终端,我们村接入了132路视频资源,对周边主要山口、路口、村口实现全覆盖,把前方现场和后方指挥中心联通起来,确保第一期间发现火灾隐患、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 在背阴村应急指挥中心,范远峰介绍到,视频会议和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可实现省、市、区、镇、村五级的音视频互联互通,为扁平化应急指挥提供强有力保障。
同时,背阴村村委楼顶布设有一架带机巢的自动巡护无人机,根据该村实际、景区特点和村民用火规律,每天早中晚安排3次自动巡航,每次巡航时间约40分钟,覆盖约3万亩,实时回传画面,及时发现火情,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一些地形复杂、森防队伍不易到达的地方。
作为全国乡镇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规范化管理试点,近年来,派潭镇深化乡镇森林防灭火规范化管理建设,兼顾科技赋能、装备物资、机制优化、预警监测等能力提升,逐步推动从“经验防火”到“科技防火”转变。
在森林火险综合监测预警系统中,派潭镇重要点位可燃物载量、空气湿度、气压等各种风险指数实时可见。“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火情预测,掌握哪些地点的风险指数高,从而针对性地部署应急力量。”派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袁冰莉表示,结合区域特点、灾情情况、救援力量覆盖能力等因素,在镇专职消防队的基础上,派潭镇择优选聘退役军人、持消防证书人员,已组建一支36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为实现大应急框架下的指挥调度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20分钟专业“救援圈”
日前,全国森林草原防灭火新质能力实战演练在我区举行。演练现场展示了“水源泵+消防水车+加压泵”串联的“以水灭火”方式。面对熊熊燃烧的火势,消防指战员们迅速行动,利用水源泵从附近的水塘中取水,通过消防水车将水源输送到火场。为了确保用水能够持续、高效地输送到火场深处,他们还串联了3台加压泵,进一步增强了供水能力。
据区森林消防大队负责人介绍,他们在演练时使用的是广州梳理总结的7种“以水灭火”装备组合模式之一,该模式不仅安全、高效,而且灭火彻底,可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生态安全。值得一提的是,增城区森林消防大队被应急管理部监测防火司定为“以水灭火”课题研究南方片区示范单位。广州通过梳理总结二十多年“以水灭火”的经验做法,结合增城区森林消防大队“以水灭火”试点任务,研究制定了《广州市森林消防装备器材配置规范》,推动以水灭火等装备标准化建设,总结出适用不同类型森林火灾场景的7种“以水灭火”装备组合模式,为全国推广“以水灭火”能力建设提供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