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社区闲置“边角地”,摇身一变成为居民家门口的休闲娱乐好去处;深入推进办好“长者饭堂”,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打造“一粥一乐”公益品牌,创新老年人关爱服务;规范临时摆卖点,让“烟火气”升腾民生“幸福味”……
民生幸福常常体现在群众生活的“小、细、微”处。今年以来,增城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广州市委关于“民生微实事”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微实事”,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
关爱服务:“一粥一饭”让老年人尝出幸福晚年
临近饭点,记者来到荔城街凤凰社区食堂,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就餐环境。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吃着便饭,唠着家常,温馨又幸福。
“儿子、儿媳妇都在外打工,平时家里就我一个人,我每天都来食堂吃饭,这里的饭菜很可口,物美价廉。”75岁的梁伯(化名)是独居老人,没有食堂的日子,都是自己生火做饭,多数情况是有一顿、没一顿地凑合,自从社区办起了长者食堂,他与很多老年人一样,不仅每天都能按时吃上热乎饭菜,还能三五成群聊天说笑,单调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一餐饭”看似小事情,对于不少空巢、孤寡、高龄老年人来说却是压在心头的急难愁盼事。近年来,增城深入推进“长者食堂”建设,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出一点”的运营模式,为辖区内60岁及以上有膳食困难或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服务。在配餐形式上,除了堂食外,还提供到点取餐和送餐上门服务,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问题。
在派潭镇,长者助餐服务也有新探索。该镇立足辖区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多、独居老人占比高的实际,利用周末及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在长者饭堂、村内祠堂、颐康服务站以“围桌共食”的形式,为辖内60岁以上老人提供粥食早点,同步开展民俗表演、趣味活动以及义剪义诊义修等志愿服务,用热碗托起老人幸福指数。
为保障活动可持续发展,派潭镇建立“党委政府牵头、社会组织承办、党员干部带头、社会力量参与”组织模式,充分发挥荔乡客社工服务中心等16家社会组织链接慈善资源的桥梁纽带作用,组建42支志愿服务队伍,撬动“政企社”多方资金共同投入到“一粥一乐”民生公益项目中,以群众自愿自主自治、经费共筹共管共用的方式,破解民生项目资金来源单一、规模不大的难题。截至目前,累计动员党员干部、乡贤能人、民营企业家、村民群众超7万人次以及联合60多家爱心企业捐款捐物、参与活动,筹集物资善款共计226万元。
该镇还依托视频号、抖音号等线上平台,以“一粥一乐”民生公益活动广泛宣传孝道文化,大力打造“孝心村孝善文化日”文旅项目,推动公益社会效益与文旅经济效益“双提升”。建立公益旅游兑换机制,游客通过“i志愿”“广州志愿时”系统参与服务,可根据志愿服务次数享受景区免门票和入住民俗酒店优惠,有效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渠道。比如,作为“一粥一乐”民生公益活动发起地的旧高埔村,近半年来已吸引全国各地游客2万余人参与熬制“孝心粥”公益活动,直接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量上升,助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便民设施:社区“边角地”变身家门口好去处
“以前的边角地摇身一变成了儿童乐园,这里也是我家两个孩子每天的‘打卡地’。”近日,仙村镇居民列先生带着一双儿女到该镇第一社区金角银边儿童友好空间玩耍。阳光明媚的秋日,五彩的儿童娱乐设施,黄橙灰相间的地面,孩子们在尽情嬉戏玩耍,到处一片欢声笑语。
仙村镇第一社区位于仙村镇老旧城区核心区,公共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活动场所少,缺乏儿童娱乐设施。去年,社区结合“民生微实事”发起改造项目,以慈善基金、政府资源配比的形式筹集改造资金,分三期对社区广场进行升级改造,一期重点将广场边缘打造成儿童友好空间。
经过改造,广场边缘原本破损的路面已换上“新装”,健身游乐设施也焕然一新,设有儿童滑梯、跷跷板、摇摇凳、社区文化展板、休闲花基石凳等,变身集休闲游憩、文化娱乐、运动健身于一体的小小儿童乐园。“金角银边儿童友好空间既能满足3到10岁不同年龄段孩子对户外活动的生理和心理功能需求,又兼顾随行成年人的休息看护需要,是社区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仙村镇第一社区党委书记张永佳表示。
在旁边石凳一边乘凉、一边观看孙子玩耍的居民黄婆婆告诉记者,公园建成后,孩子天天期待着下楼玩。“之前这块地长满了灌木,杂草丛生,现在改造成游乐场后,清清爽爽,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很高兴。”
在石滩镇豪园第二社区,同样结合民生微实事项目,为社区居民打造了“家门口”好去处。
该社区党支部通过社区、物业、居民“三方联动”机制,将华侨城小区楼栋间的架空层“爆改”成图书角、健身区、儿童游乐园,吸引了不少居民前往。“原本违停在架空层的电动车不见了,健身器材配备起来了,真不错!””下楼就有地方唠家常,孩子们则可以在这里玩耍,真是太好了!”居民纷纷为改造后的架空层点赞。
小小方寸地,满满幸福感。结合民生微实事项目,增城越来越多社区“边角地”变成“金角银边”,打造一批便民利民场所,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休闲娱乐、健身锻炼,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基层治理:规范“小摊位”服务“大民生”
每到傍晚时分,宁西街“星光夜市”的摊位就逐渐热闹起来,各色霓虹灯牌璀璨夺目,特色小吃摊位前人流络绎不绝,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升腾的人间烟火气里氤氲着夜市经济发展的无限活力,承载着满满的民生幸福。
据宁西街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宁西街香福一路过去经常存在随意设摊经营的现象,环境卫生、交通出行、消防隐患等问题一直是综合治理的老大难。针对该路段存在诸多问题,周边企业员工和居民群众又有生活消费需求的现实矛盾,宁西街坚持听“民声”助“民生”,将解决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纳入今年民生微实事清单,通过盘活太新路东侧一块闲置地,建设临时摆卖点,变两难为双赢。
为满足群众夜间休闲消费需求,宁西街通过完善临摆点场地、灯光、绿化,将临时摆卖点打造成“星光夜市”,吸引了28户流动摊贩进场经营。同时不断完善功能配套,优化经营环境,保障食品卫生安全,推动制定夜市经营管理规范,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检测,让广大消费者吃得放心。
“小摊位”蕴含“大民生”。“星光夜市”让周边居民生活更方便,让流动摊贩有稳定的摊位和收入,大家都对此连连点赞。当前,宁西街把“星光夜市”纳入街道“百千万工程”重点工作,计划在“星光广场”周边建设雅瑶河“一河两岸”美丽自然生态廊道,增设休闲、体育运动设施,加快培育“夜经济”人气聚集地打卡点,将其打造成集美食、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的网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