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联播 > 各区动态 > 白云区

“雪亮工程”布“天眼” 社会安全有保障(图)

  • 听全文
  • 2018-01-30
  • 来源:白云区
  • 分享到
  • -

人脸识别预警;红外监控越界、攀爬预警;与全国雪亮综治视联网平台互通预警……作为我区“雪亮工程”的首个试点单位,鹤龙街都市品格小区,致力于打造成“雪亮工程”智慧标杆小区,实现治安智能防控全覆盖、无死角、精准化,至今保持着发案率为零的良好记录。目前,我区建成公共安全视频摄像头7万个。其中,联网可调控的一类视频采集点达2292个,社会面二、三类采集点达8.5万个。

智能预警实现“卡住口”和“封住边”

走近都市品格小区,抬头就能看到2处醒目的枪型高清摄像机身影。有着200万像素以上的摄像机功能可不简单,它们不仅能实时抓拍到每张进出小区人员的人脸,还能将人脸图像传输至平台,自动进行比对和识别,智能预警起到“卡住口”的作用。

“我们把布控人员的人脸照片信息加入到黑名单数据库,一旦人脸的相似度达到设定报警阀值,这套智能人脸识别系统就会自动弹出预警信息,而后监控管理人员就会以图搜图,查看抓拍原图进行核实。”广州鸿昌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区是人车分流设计,两个出入口处分别都安装了智能人脸识别系统,今后随着更多重点管控人员信息的录入,系统预研、预判、预警能力会进一步提升。

除了“卡住口”,该小区还巧借6套智能监控系统实现红外监控越界、攀爬预警的“封住边”作用。笔者在小区监控室屏幕看到,每套智能监控系统由前后高清枪型和360度旋转球型摄像机联动,形成一块显示为蓝色边框的红外线包围圈,当居民在蓝色边框内正常行走时,显示的是一个个绿色边框。相反,如果有人在包围圈外走动徘徊乃至攀爬围墙,那么系统立即会生成预警信息,通知小区保安前往预警现场查看确认。

24小时无死角监控释放小区安保压力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都市品格小区共有4栋住宅楼、300多户居民,业主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少是空中乘务员。小区四周紧挨着鹤边村、联边村等城中村治安“洼地”,“虽然小区一早实施封闭式管理,但也曾发生过入室盗窃事件,给小区治安管理带来一定压力。”

自从该小区成为我区开展“雪亮工程”——智慧平安小区建设试点单位以来,一直保持着发案率为零的良好记录。“以前,小区保安至少每隔半小时就要出去巡查一次,即使如此,也不可避免出现治安管理盲区,相当被动。如今坐在监控室内,24小时都可以盯住小区内的一举一动,大大减轻了安保压力。”该负责人表示,特别是死角区域,只要有可疑人员进出,平台就会主动研判和预警,以便保安们赶赴现场排查,治安管理显得更有效率、更精准。

据悉,该小区所有视频监控画面已接进当地派出所监控系统,这意味着,如发现不法分子进入小区,保安还可通过平台“一键报警”功能直接通知派出所。

值得一提的是,此平台还与全国雪亮综治视联网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如指挥调度、视频通话、实时视频、上传资源、云端播放等数十种服务均可同步“享受”到,有效解决了基层防范和治理力量薄弱、资源分散、手段单一等问题。

深化“雪亮工程”建设布下7万个“天眼”

鹤龙街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始终高度关注辖内治安警情动态,不断探索创新社会治理,以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都市品格智慧平安小区试点建设项目,正是该街打造平安社会治安环境的一个有力举措。该工程充分发挥了视频监控,在立体化社会治安与公共安全防控体系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全面提升了鹤龙街社会治安防控和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据悉,去年以来,我区把“雪亮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和民安工程来落实,由区委政法委牵头,统筹推进公共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加快视频大数据的采集、联网、整合、应用。目前,全区建成公共安全视频摄像头7万个,联网可调控的一类视频采集点达2292个,社会面二、三类采集点达8.5万个,建成高清道路卡口系统64套,覆盖车道122条。同时,我区还突出联网平台接入、重点信息对接、监控系统融合,整合了政府部门及各类社会面重点视频图像797路,实现6个职能部门和社会单位的视频资源接入,形成“纵向贯通、横向支撑、分级应用”的标准联网体系。白云时事讯(郑少敏)


鹤龙街都市品格小区监控室。谭札烽摄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