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8日,南沙区交通运输局正式印发《广州市南沙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据了解,围绕“湾区之心、开放门户、未来之城”战略目标,对标国际领先标准打造湾区交通中心,“十四五”期间,南沙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投资总额约为1756亿元,投资项目15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7个,涵盖航运设施、客运枢纽、货运枢纽、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立交节点、城市道路、公交场站、公共停车场、智慧交通等10个类别。
预计至2025年,南沙将展现滨海新城新魅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南沙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构建,与周边城区的联通度增强。
轨道交通
推进地铁十五号线(一期)研究
《规划》提出,推进地铁十五号线(一期)、地铁二十六号线(一期)、地铁三十一号线、地铁三十二号线(一期)研究,提高南沙区内人口和就业聚集地地铁出行覆盖率。据介绍,地铁十五号线(一期)为南沙环线,主要走向为横沥-南沙客运港-南沙站,长约30.8千米,将串联起南沙客运港、蕉门河中心区、灵山岛、横沥岛,衔接地铁四号线和地铁十八号线。
《规划》同时提及,协调开展地铁二十二号线南延线的建设,加强南沙与东莞的轨道交通联系。研究新增南沙至中新广州知识城快速轨道交通联系通道,同时考虑利用地铁四号线复线设联络线;研究增加从南沙站枢纽引出至广州市中心和东部城区的高速地铁通道,预留南沙站枢纽接入该高速地铁的条件。
城际轨道网建设方面,《规划》提出,启动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广州段)建设,并加快推进肇顺南城际、中南虎城际等城际轨道研究,预留广州东站至南沙区的广深港高速磁悬浮通道和设站条件,打造南沙与香港、澳门以及广佛肇、深莞惠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直连轨道走廊,实现南沙30分钟直达深圳及周边其他城市中心,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邻近城市60分钟互达。
与此同时,南沙还将积极融入国家铁路运输网络。加快完成深江铁路、南沙港铁路等国铁线路建设,启动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项目建设工作,推动完成南沙港铁路客运功能建设,以高铁南沙站、庆盛站为支点,构建“面向湾区、辐射全国、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网络。
《规划》指出,南沙还将构建“一主一辅”的铁路客运站格局。推进南沙站枢纽建设,研究引入京广客专南沙支线、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等多条轨道线路,将南沙站枢纽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联系的重要交通节点,构建直连湾区、辐射全国的铁路枢纽,支撑南沙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加快完成庆盛枢纽站场综合体建设,提升庆盛枢纽综合交通服务能力,增加广深港高铁经停班次,引入地铁二十二号线南延线。
高快速路
谋划深中通道与虎门大桥间过江通道
深中通道、南中高速(含万顷沙支线)将于2024年全面建成通车。《规划》提出,加快狮子洋通道建设,形成与深圳、东莞、中山多通道连接,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群高快速路网的互联互通;谋划深中通道与虎门大桥之间的过江通道,增强对外联系辐射能力。
同时,加快推进“三高三快”建设。推进东部高速(含东部快线改造)规划建设,加快南沙大道快速化改造项目建设,增强南沙与天河等广州中心城区的快速联系,实现南沙与广州中心城区40分钟道路快速直达联系;开展广澳高速扩建、南沙港快速改扩建、莞佛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前期策划研究,优化高速公路线位和交通功能,提升高速公路对城市的服务能力。
此外,南沙还将加强与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等大机场衔接,加强与周边大机场协同发展,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规划建设城市候机楼,提供异地值机、托运行李等服务。
航运枢纽
建设广州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
“十四五”期间,南沙将持续提升航运能力,将在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布局、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动国际国内集装箱航线发展、拓展国内国际海运服务等方面发力,打造成全球物流高效集散的国际化港区。
《规划》显示,“十四五”期间,南沙将建成南沙港区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扩建工程及南沙港区近洋码头工程,推进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工程、广州LNG应急调峰站配套码头工程;开展南沙港区五期工程、南沙港区国际海铁联运码头工程前期工作,适时启动南沙国际邮轮码头二期研究;提高公共航道适应能力,开工建设广州港环大虎岛公用航道和广州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启动广州港小船航道工程研究。
与此同时,南沙将稳步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加快推进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全自动化码头技术攻关,提高关键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打造智慧港口生态圈,力争将南沙打造成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智慧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