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位于珠江入海口、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依托良好的海洋产业基础和海洋科教资源,广州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持续领跑全省、位居全国前列。广州海域形状狭长,海域面积399.92km²,大陆海岸线长度157.1km,共有海岛14个。
为进一步落实《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纲要》提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更好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和经济活动安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局)依职责组织开展广州市海洋观测预报、预警监测和减灾工作,参与海洋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大力构建和完善海洋预警监测体系,助力平安广州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保驾护航。
打造天-海-岸全覆盖的海洋立体观测网
广州市已建成较完善的由天基、海基、岸基组成的海洋立体综合观测网。在重点海域共布设了35个自动观测站,包括17个海况视频站、9个咸潮观测站、5个浮标站、4个岸基站,可实现对广州海域内海流、潮位、波浪和气象、生态等多种观测要素的全天候自动观测。
舢板洲岸基观测站
海洋观测浮标
高清海洋视频监控系统(红外+白光)
广州市海洋观测平台及海况视频监控系统
持续规范优化海洋灾害应急响应流程
为提高我市海洋灾害预警报能力,我市组织编制了《广州市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并紧随国家、省的工作进程,适时修订市级预案,持续完善海洋灾害应急预案,规范和优化海洋灾害应急响应流程。同时,加强与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各沿海区的紧密协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海洋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人民筑牢蓝色安全屏障。
加强海洋观测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具体承担海洋预警监测事务性工作的市地调院招录了海洋生态、海洋观测预报、海洋灾害等专业技术人员,海洋预警监测技术力量初具规模。下一步将加强海洋预警监测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技术力量,组建广州市海洋预警监测专家团队,重点提升海洋精细化预报、海洋灾害风险区划、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等工作能力。
海洋预警报服务实现重点群体全覆盖
为确保海洋预警报信息发布渠道畅通,扩大海洋预警报服务覆盖面,我市开展了预警报需求调研,共收集沿海企事业单位、重点保障目标和渔船(渔民)等的海洋预警报信息接收手机号码2000多个,基本覆盖了我市沿海重点群体。在海洋灾害影响期间,保障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及时接收有效的预警报信息。截至日前,今年共向沿海重点群体发布了台风预警消息55期、风暴潮警报2期、赤潮预测周报28期、预警报短信共86万余条。
强化海洋灾害风险普查成果运用
根据海洋灾害风险普查中对广州市海洋灾害致灾孕灾因子和重要承灾体的调查成果,建立了海洋灾害隐患点台账和“市-区-街(镇)”三级联络人群测群防制度,配合省自然资源厅完成了广州市海洋灾害风险区划和重点防御区划定,为广州市海洋灾害的精准防御、高效指挥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