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更好地提高道路利用率、规范通行秩序、改善交通环境,广州交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立足于市民群众交通出行难点、堵点、痛点,以问题为导向,以“保障交通安全、优化交通秩序和促进交通畅通(即保安全、优秩序、促畅通)”为目标,2018年以来,已对全市104个点位实施“双微改造”。近期,广州交警对中山大道—汇彩路实施“双微改造”,有效提升该路口通行效率。
“小手术 大改善” “双微改造”助力汇彩路通行效率提升
中山大道-汇彩路交叉口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南部,由于东西向左转效率低,车辆排队空间短,且桃园东路汇入中山汇彩交叉口的车辆常违法横穿多条实线变道,制约直行车辆通行效率,该路口已成为天河区拥堵情况最为突出的路口之一。
为有效提升天河区中山大道-汇彩路交叉口通行效率,广州交警会同评估单位经过多次现场调研和流量监测分析,已于4月16日起对该路口实施交通组织优化改造,具体措施:一是对中山大道汇彩路交叉口实施东西向禁左措施;二是同步禁止桃园东路汇入中山大道。经过几天的试运行观测,目前该路口晚高峰东、西进口排队长度均较实施前缩短一半以上,拥堵情况得到有效改善。
打好微治堵组合拳 广州交警晒出“双微改造”成绩单
类似这类对“交通组织微循环、交通设施微改造”的做法,就是广州交警近年来提出的“双微改造”工作理念。“双微改造”立足于市民群众交通出行难点、堵点、痛点,以问题为导向,以“保障交通安全、优化交通秩序和促进交通畅通(即保安全、优秩序、促畅通)”为目标,具有动作小、投入成本低、见效快、易于推广的优势,是在现有道路资源的基础上更好地提高道路利用率、规范通行秩序、改善交通环境的有效手段,也是广州交警践行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自2018年开始研究探索以来,广州交警至今已对全市104个点位实施“双微改造”。
2021年,广州交警秉承更为“精细、精准、极致”的“微治堵”理念,开拓创新,不断探索交替通行、车道瘦身、借道左转、信控优化等各类交通微改造措施,坚持打好“交通效益最大化+文明习惯塑形”的组合拳,开出畅通城市路网“交通梗塞”的良方,共计在中心城区26个点位实施“双微改造”,优化整治了110多处交通问题,最大限度统筹优化道路资源,规范行车秩序,以“微改造”实现道路资源“大优化”,带动羊城交通“大文明”,不断推动“双微改造”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一招:“以礼相待”。在交通出行流量高峰期,车辆在车道数减少的路段或匝道处互相抢道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影响通行效率,更易引发交通事故,引发更严重的拥堵。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广州交警通过采取拉链式“交替通行”的控制模式,有效规范行车秩序,逐步引导驾驶员文明礼让的良好行车习惯。去年,广州在越秀区东风解放高架车道合流处设置潮汐车道结合交替通行的控制模式,引导解放高架双向上桥位“2变1”车道的车流交替有序通行,抢道现象基本消除,大大提升了通行效率,降低了安全隐患,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抢道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的拥堵。除此以外,广州交警还在林和西隧道北往南入口、珠江东路-黄埔大道路口南往东方向、东风东路-先烈南路高架两边上桥位等中心城区20余个点位推广设置此类措施,以细微改造不断强化营造文明交通氛围,提升广大市民文明素质。
第二招:“以人为本”。广州交警坚守“为群众办实事”的理念,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需求中关心关切、反映强烈的问题。一是完善慢行系统,提升骑行舒适性。积极对症我市慢行交通空间不足,衔接不顺等突出问题,对中山七路-康王路交叉口及沿线路段、工业大道(南田-昌岗路段)、中山大道(车陂站-东圃站路段)等多个路口、路段进行微改造,恢复足够宽度的非机动车道,并增加机非隔离栏,为市民骑行打造安全、便捷、通畅的慢行交通环境,推动慢行系统建设实现“从无到有”到“从有到优”的逐步转变。二是推行一校一策,打造通畅上学路。通过对道路资源进行充分挖掘,积极协调华美实验学校开放门前弯道,从而实现畅通了华美路路段的交通微循环,配合优化停车规划引导及信号灯等措施,有效缓解了华美路及周边的交通拥堵情况,受到市民认可。三是精准优化调整,缓解就医通行难。针对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周边停车难、行路难,群众反映强烈的情况,通过增设行人护栏、调整路口交通流向等微改造措施,切实减少人车冲突严重的安全隐患,有效营造舒心便捷的就医环境。
第三招:“精准调配”。广州交警坚持“双微改造”中,对微观细节进行精准调配,通过压缩车道宽度增加道路资源、借用对向道路优化路口车道分配、让红绿灯时间不再一成不变等交通组织优化改造措施,实现路口交通效益最大化。
针对现状个别路段高峰期交通流量已达饱和,道路未有拓宽空间,缺乏更有有效的措施缓解交通拥堵的情况,广州交警在未实施任何道路土建工程改造的前提下,使出“车道瘦身”的硬招。例如,对天河区临江大道-平江路西进口及沿线有条件的路口路段,在符合设计规范、标准的前提下,结合交通路况实际情况,压缩车道宽度,使临江大道由原来的西往东4条车道增加至5车道。改造完成后经评估,该路口服务水平由F级提升至D级,通行效率有明显提升。类似的改造点位还有工业大道(南田-昌岗路段)、中山大道(车陂站-东圃站路段)、中山七路-康王路交叉口等。
针对个别路口进口道左转流量需求大,现状左转车道远不能满足需要,同时进口道已无拓宽空间,无法将其他转向车道设置为左转车道,以及无法有效压缩路口绿灯时间,导致路口出现排队较长,拥堵严重的情况。广州交警往往采用“车道资源调配”的方式进行优化改造。例如:白云区广州大道-怡新路东进口通过借用一条对向车道,增加了一条进口左转向车道。改造后,该路口各方向车辆排队长度均有所下降,经评估,路口通行能力提升19%,通行效率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广州交警依托全市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建立交通治理“网格化”工作机制,充分发动市交通运输局等职能部门,11个区政府以及176个街镇合力,开展交通秩序和拥堵问题大整治,形成交通综合治理全新路径和常态长效机制,全面助力缓解广州交通拥堵难题。
接下来,广州交警将秉持工匠精神,不断探索创新,以点位“微改造”,辐射带动片区交通安全、有序、畅通、文明效应,为广州交通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助力广州激发“老城市,新活力”,为市民提供更美好的出行环境和交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