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举行新闻发布会 解读“1+3”政策组合拳如何优化空间载体“撑”制造业
  • 听全文
  • 2024-06-01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特色标杆工业园最高奖五千万

  近日,为落实“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更好支持产业发展,《广州市关于优化空间载体 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1+3”政策印发实施。5月31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1+3”政策的内容以及有关举措。5月29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还组织媒体记者开展调研,实地了解近年来广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

  政策解读

  到2028年打造5个特色标杆工业园

  发布会上,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陈键华表示,“1+3”政策是覆盖工业用地、工业厂房、工业园区等多个维度的政策体系。

  他表示,“1+3”政策的“1”,就是《广州市关于优化空间载体 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主要包括23项内容;“3”为3个“若干措施”,分别是《关于推动工业用地高效利用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工业厂房建设的若干措施》以及《关于加快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共包含21条具体举措。

  在工作目标上,“1+3”政策聚焦产业空间载体“存量增效、增量提质”,重点实施“130”和“51520”工程。到2028年,广州每年工业用地供应量将不低于1万亩,约占年度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30%;到2028年,打造5个特色标杆工业园,推进15个低效工业园改造提升,推动20个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试点。

  2024年全市建设用地计划供应总量3019公顷

  陈键华表示,“1+3”政策围绕“增存调配”做好“加减法”。在增量方面,通过加大工业用地供应力度,优化工业产业区块布局,拓展“带项目”“带方案”等供地通道,做好工业用地高品质供给的“加法”。存量方面,通过拓宽“协议转让、股权转让”等盘活路径,建立“增存挂钩”等用地激励机制,做好低效闲置工业用地的“减法”。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邓堪强介绍,2024年全市建设用地计划供应总量为3019公顷,其中计划供应工矿仓储用地1300公顷,同比增长53%,占计划总量的43%。在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的同时,扩大覆盖至小面积工业用地供应,近两年将5000平方米以下的工矿仓储用地纳入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2024年计划供应小于5000平方米的工矿仓储用地19宗。

  今年拟推进6个产业保障房试点地块建设

  “1+3”政策围绕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求,构建多品类的工业载体保障体系。“对于龙头骨干类型的大中型企业,我们着重打造集设计、研发、创新、运营、智能制造于一体的‘工业综合体’,突出‘大企业供地’的集聚性。对于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高成长中小型企业,着重强化专用型厂房、可租可售工业厂房等供给,提高‘中企业供楼’的适配性。对于小微企业及新孵化项目,着重建设‘只租不售、租金合理’的产业保障房,确保‘小企业租厂房’价廉物美的灵活性。”陈键华说,政策还创新“工业物业弹性租期”“产权分割”等举措,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允许直接进行产权分割转让;对于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允许“先租后让”租赁期减至半年。

  对“只租不售、租金合理”的产业保障房建设,邓堪强表示,今年拟在白云、黄埔、番禺、增城、从化、南沙区推进6个产业保障房试点地块建设,总用地面积约37公顷,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产业保障房建设。

  每个低效工业园改造提升最高可奖励2000万元

  聚焦各类园区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困局,此次“1+3”政策提出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园区软硬件解决方案。

  陈键华表示,广州将每年安排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制造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其中,市财政对每个特色标杆工业园最高可奖励5000万元、每个低效工业园改造提升最高可奖励2000万元、每个村镇工业集聚区试点最高可奖励1000万元。同时,支持产业园区开展REITs(基础设施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试点,对成功发行基础设施REITs产品的原始权益人发放一次性激励补贴,单个企业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一线调研

  “工业上楼” 上下楼就是产业链上下游

  提起工业厂房,大家想起的是否仍是传统的单层厂房里机器轰鸣的场景?实际上,就外观而言,不少新型工业厂房已进入“高楼”时代,内部也实现了产业链条的配套集聚,生产环境也是窗明几净,这就是“工业上楼”。

  5月29日,记者一行走进位于增城区仙村镇的广州增城万洋科技城,展厅里的微缩模型展示着园区的规划情况:超过二十栋楼体模型上的“已招商”标志透露出园区的生机活力。

  2022年,增城区仙村镇上境村村镇工业集聚区作为广州市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首批试点项目之一,以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及相关配套产业为主导,构建汽车全产业链集群。

  “在建设标准厂房的同时,我们规划建设了大量多层定制厂房。”广州增城万洋科技城项目工程负责人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定制厂房为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留足了空间,从而推动“工业上楼”,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据介绍,该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将引进超过300家企业,年产值将由原来的1.3亿元提升到83.4亿元,年均税收将达到3.34亿元,并提供3万多个就业岗位。

  作为广州经开区与北京经开区合作打造的“专精特新”重大载体项目,京广协同创新中心在“工业上楼”“工业综合体”的打造上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走进京广协同创新中心,两幢高耸的“摩天工坊”格外引人注目。每栋“摩天工坊”均有17层,1-4层的层高为6米,5层以上的层高为4.5米。整个项目的占地面积仅约3.1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却达到约18万平方米。

  2022年,京广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办理分层确权并取得产权证,成为黄埔区首个分层确权的高标准园区。2023年,这里成为广州开发区首个产业用房分割确权销售项目,共计为7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优质研发生产的载体。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