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广州 开放共享
《数字广州建设总体规划》提出“13535”总体架构
  • 听全文
  • 2024-11-13
  • 来源: 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 分享到
  • -

  一、起草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全球大势,大力推进数字化发展,围绕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我国数字领域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2022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数字中国“2522”的整体布局,为我市编制《数字广州建设总体规划》(简称《规划》)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据要素等领域改革创新,数字化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有力支撑了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新时代新征程上,以高水平顶层设计引领高质量数字广州建设,对于我市促进实数融合、厚植新质生产力、更好地打造城市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贯彻国家、省有关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数字广州,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更好服务广州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助力“再造一个新广州”,市政务和数据局牵头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本《规划》。

  二、发展目标

  《规划》对标《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大干十二年,再造一个新广州”的工作要求,按2030年、2035年分别设置阶段性工作目标。

  到2030年,力争建成数字中国标杆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全国领先,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成效显著,数字产业加速迈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域数字化转型协同推进,涌现一批引领性应用、理论、制度成果。

  展望2035年,力争成为全球数字科技及产业创新高地,数字活力全面激发,数字基础设施达到世界先进水准,新型产城融合服务能级实现跃升,经济、政务、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更加协调充分,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新路径。人民群众享有更加美好的数字生活,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7章24节,结合广州实际,系统谋划了数字广州建设“13535”总体架构: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条主线”,贯穿数据“采存算管用”全生命周期;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城市数智中枢、数字安全屏障“三大基础”;推动经济、政务、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领域数字化转型;激活适数化制度改革、数字技术创新、数字领域开放合作“三大动能”;加强组织、资金、人才、资源、宣传等“五项保障”。

  在“13535”总体架构支撑下,《规划》制定了七个篇章内容:第一、二、七篇章主要是发展环境、发展目标以及保障措施。第三到第六篇章是具体任务:第三篇章是“全流程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提出构建数据优质供给资源池、创建数据可信流通大市场、激发数据开发利用新活力;第四篇章是“全方位增强数字广州建设基础支撑”,提出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打造城市数智赋能总枢纽、筑牢国家数字安全南大门;第五篇章是“全领域推动‘五位一体’数字化转型”,提出构筑数实融合的数字经济新优势、树立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新标杆、开启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新篇章、建设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新典范、打造双化协同的生态文明新范例;第六篇章是“全要素激活数字广州创新发展动能”,提出打造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策源地、建设适数化制度改革先行试验田、构建互利共赢的协同开放新格局。

  四、突出亮点

  《规划》的编制,是广州首次从顶层设计维度,高标准、多角度、全方位描绘了建设更高水平数字广州的发展蓝图和实施路径,突出表现三个方面特点:

  (一)突出顶层设计与地方特色相结合。《规划》既贯彻数字中国建设“2522”整体布局要求,也立足广州实际,将打造湾区数字引擎、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构建统一数据要素市场以及布局未来优势产业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二)突出“实”与“数”、“数”与“碳”相结合。《规划》围绕“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定位,提出大力培育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车路云一体化、数据产业等新兴产业。做好“数”和“碳”两篇文章,强调数字化与绿色化“双化协同”,以数字技术赋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 。

  (三)突出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规划》在总结广州数字化发展成效的同时,直面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如龙头骨干企业不足、产城融合亟待提升、适数化制度需进一步完善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努力举措。

  五、保障措施

  《规划》着重从机制、资金、人才等五个大的方面进行总体安排,切实保障《规划》重点任务落地落实。一是优化数字广州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将数字广州建设工作作为各级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一把手工程”,加强资源统筹、政策协调、改革协同。二是在做好市、区资金统筹的同时,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性资金支持,并构建社会资本有效参与的投融资体系。三是加快引进高层次数字人才及团队,加强高等院校数字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开展大数据人才职称评审,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等。四是加强数字广州建设重大项目用地支持,统筹保障重大项目能耗指标,探索数电联营模式,并鼓励数据中心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五是积极总结经验做法,大力宣传数字广州建设成效,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数字广州营造良好氛围。

一图读懂数字广州建设“13535”总体架构4715.jp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