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市番禺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广州市番禺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江奉新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我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认真执行区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发展计划,经济社会总体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势头。
(一)经济发展稳中提质。
2017年,全区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地区生产总值(GDP)1948.32亿元、增长8%,增速全市排名第三[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41.42亿元,增长17.3%。番禺汽车城实现总产值764亿元、增长92%,是工业增长的主动力。农业总产值52.34亿元,增长0.6%。商品销售总额3274.73亿元,增长8.4%。规模以上重点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257.24亿元,增长40.8%[②]。全面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③],接待旅游总人数4037.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58.05亿元,分别增长7.5%、13.2%。成功举办美国“禺见硅谷”招商推介会等5场招商活动,全年引进企业项目129家,预计总投资1500亿元。全区税收收入369.36亿元(不含海关代征),增长3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55亿元,可比增长25.2%[④]。预计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2957元、32856元,分别增长8.8%、9%;城镇登记失业率0.8%。预计万元GDP能耗下降3.6%。实施重大项目“攻城拔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行动,国际科技创新城、番禺汽车城、万博商务区、南站商务区四大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思科(广州)智慧城、广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全面启动,固定资产投资636.18亿元、增长5.3%; 159个区重点建设项目投资373.7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2.9%,214个区政府投资项目区本级投资51.0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2.8%。成功举办美食节、珠宝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9.35亿元、增长7.6%。大力发展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出口总值771.1亿元、增长6.9%。加快企业上市和金融业发展,全区上市企业17家、新增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7家、新增13家,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350家、新增95家。万博基金小镇投资基金135家、新增133家,全区157家。
(二)创新驱动加力提速。
坚持创新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区财政科技经费支出3.02亿元、增长23.9%。预计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占GDP比重2.6%、提高0.02个百分点。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200家,预计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0.5%、提高0.1个百分点。全区驰名商标21件、新增1件,省名牌产品42个、新增6个,省著名商标51件、新增9件,市著名商标96件、新增20件,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区县。组建了区科技产业园区发展联盟。全区新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累计26家,新增众创空间5家、累计12家;预计全年专利申请量16398件、增长10%,专利授权量10412件、增长20%。实施区“1+4”创新产业领军人才政策[⑤],初步建立1.3万人的区人才库,其中,院士22名、国家级科学家49名、长江学者16名、广州市高层次人才98名。
(三)重点改革全面深化。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服务型政府。加快去产能,完成“地条钢”清查取缔和国有“僵尸企业”出清。积极防范金融风险,金融机构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累计为全区企业清费减负约17.7亿元。落实区总部企业政策,补强创新型经济、公共基础和生态民生设施三大短板。深化“集成服务”改革,实现商事登记照章同办、税务报到“一口式”服务。完成全区机关、群团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发证和5131项权责清单动态调整。优化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审批流程,实行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完成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试点,实现财政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全面推行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任务,成立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交易中心。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公车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铺开,新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正式执行。全面完成17个公共集体户设立工作。
(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地铁18号线、22号线以及金光东隧道、光明大桥等项目正式动工,南大干线加快建设,南浦三桥、220千伏化龙变电站建设基本完成。高压查控违法建设,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精细推进。编制实施区新型城镇化“2511”综合试点[⑥]工作方案,沙湾镇入选全市首个国家级特色小镇。深入创建“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示范区”。完成美丽乡村群[⑦]升级提质,老旧小区微改造、村级工业园改造建设加快推进。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有序开展。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建设,扎实开展番顺共建合作和精准扶贫工作。持续开展“清洁番禺”行动,优化整治火烧岗生活垃圾填埋场,完成番禺大道、汉溪大道景观绿化美化升级改造和海鸥岛东岸红树林景观带建设。深入推行“河长制”,水浸点整治、黑臭水体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全区PM2.5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0天、优良率82.2%。
(五)社会治理有效改善。
强化社会治理、民生兜底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稳步推进,粮油供应和安全有力保障,价格平稳。“五类车”专项治理取得实效,全区道路交通事故宗数下降8%,受理110案件类警情下降7%。成功举办第六届恳亲大会,“我是番禺人”城市形象片引起广泛共鸣,凝聚了番禺正能量。图书馆新馆加快建设,第十六届“莲花杯”、“禺山杯”龙舟赛彩龙竞艳活动圆满举办。番禺中学附属学校建成招生,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一期)征地基本完成。何贤纪念医院医疗综合大楼改扩建、区中医院扩建医疗综合大楼工程加快推进。户籍孕产妇死亡率连续四年为零,户籍婴儿死亡率稳定在低位水平。区内主要医院全部实现异地就医结算。实现10%广州大学城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创业目标。城乡低保以及五保供养、孤儿养育标准进一步提高,实现社区居家养老“大配餐”[⑧]服务镇街全覆盖。全年新建成保障房1570套、新增分配公租房1060套。
总体看,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较好,但是商品销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与预期目标有差距,主要原因是房地产政策调控加码,房地产建安投资增速放缓、相关商业消费增长乏力。展望2018年,全区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增长动力处于变革期,广汽传祺、广菲克现有产能基本饱和,思科(广州)智慧城、广汽新能源项目等新增长点仍在建设,预计经济增长动力放缓;二是对标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黑臭河涌、垃圾分类等城市治理工作与人民群众期盼仍有差距。
二、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幸福美丽番禺。
建议2018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7.5%左右,农业总产值与上年持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商品销售总额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出口总值增长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口径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万元GDP能耗下降完成市下达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为完成上述预期目标,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量。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排查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严防金融风险,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加快建设万博基金小镇,推进企业上市和挂牌“新三板”。完善收费清单制度,清费减负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快发展总部经济,补强创新型经济等领域短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以国际科技创新城、番禺汽车城、万博商务区、南站商务区四大平台为龙头,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大力发展“IAB”[⑨]、“NEM”[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推进思科(广州)智慧城、广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加快建设,加快番禺汽车城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抓好第四次经济普查、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三是着力扩内需。加强重点项目问题协调与督查,以“攻城拔寨”力度推进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18年,预计全区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37个,年度投资373.94亿元;计划安排区政府投资项目159个,区本级政府投资58.46亿元。全面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长隆三期及宝墨园、南粤苑两园合一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办好美食节、珠宝节等活动。四是增强资源吸附能力。完善营商环境,强化重点产业、平台园区和关联企业招商,吸引更多行业领军企业落户。
(二)着力增强改革创新发展动力。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广州大学城和国际科技创新城资源优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动力源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首要创新核。全面推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不断提升全域质量水平,打响番禺智造和番禺创造品牌。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用地、融资保障,支持区内优质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完善以孵化器为核心的“苗圃—孵化—加速”创新创业孵化链。落实好区“1+4”产业人才政策,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全面完成行政审批“集成服务”,实行商事主体电子化登记。进一步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完成区政府投资管理办法修订,实施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盘活各类国有资产资源,深化国有企业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三资”⑪监管,加快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落实好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任务。
(三)统筹协调城乡区域发展资源。一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地铁18号线、22号线以及南大干线、金光东隧道、光明大桥、沙溪大桥扩建、景观大道、莲花大道、500千伏穗西输变电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番禺应急取水口、港口粮库扩建二期等项目建设。二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健全来穗人员社会保障机制,推进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建设沙湾镇国家级特色小镇。三是抓好城市更新。加快南浦红木小镇等重点片区更新改造,推进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和老旧小区微改造。四是扩大区外合作。大力发展市场采购贸易新业态。抓好侨资企业发展服务,广开渠道引进海外智力人才。深入建设番顺共建广佛同城化合作示范区。加大精准脱贫攻坚力度,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四)建设健全绿色生态发展体系。一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启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强化环境违法监管执法,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好“河长制”,加快区域污水系统建设,持续开展排水口整治强化河涌源头截污,推进调水补水工程,构建河湖连通的生态水系。二是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深入开展“清洁番禺”行动,完善火烧岗垃圾填埋场管理,推进垃圾强制分类与回收。加强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建设管理,提升道路绿化景观效果。推进海绵城市⑫规划建设,加强房地产市场和物业行业管理。
(五)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一是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强化劳动监察“网格化”巡察。完成省全民全面参加社保工作任务,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保新政。继续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和救助体系,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规范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大配餐”服务。推进公租房建设,完成保障性住房分配任务。二是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儿童医院、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提高计生服务水平,缓解全面二孩服务压力。巩固“国家妇幼健康示范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完善“互联网+医疗”区域信息化平台。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择校热”等突出问题,加快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项目动工和仲元中学第二校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维护管理和免费开放水平,推进区图书馆新馆建设。三是深化平安番禺建设。严防死守安全底线,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监管,强化粮油安全保障,保持物价平稳。加强综治维稳工作,严厉打击“黄赌毒”、“黑拐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
附表
番禺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17年完成情况和2018年预期目标
指标项目 | 2017年 预期目标(%) | 2017年完成情况 | 2018年预期目标 | |||
总量 | 增速(%) | 参考总量 | 增速(%) | |||
GDP(亿元) | 8以上 | 1948.32 | 8 | 2115 | 7.5左右 | |
农业总产值(亿元) | 持平 | 52.34 | 0.6 | 52 | 持平 |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 10 | 2041.42 | 17.3 | 2238 | 8 | |
商品销售总额(亿元) | 10 | 3274.73 | 8.4 | 3557 | 8 | |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12 | 636.18 | 5.3 | 674 | 6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9 | 1229.35 | 7.6 | 1322 | 7.5 | |
出口总值(亿元) | 2 | 771.1 | 6.9 | 786.5 | 2 |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口径,亿元) | 6 | 97.55 | 25.2 | 99.6 | 8 | |
城乡居民收入(元) |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与经济增长 基本同步 | 52957 | 8.8 | - | 与经济增长 基本同步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32856 | 9 | - | |||
万元GDP能耗下降(%) | 完成市下达目标 | - | 完成市下达目标 | - | 完成市下达目标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以内 | - | 0.8 | - | 3以内 |
注:居民收入增速为预计名义增长速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为剔除营改增因素后按可比口径计算,总量为包含营改增因素的实际数据。
[①] 如非特别注明均指同比增长或增加,下同。我区GDP增速与花都区并列第三。
[②] 1-11月口径数据,纳入全年GDP快报核算。重点营利性服务业包括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③] 2015年9月国家旅游局启动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番禺区于2016年10月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④] 增速剔除营改增因素后按可比口径计算。
[⑤] 指我区出台的《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及《番禺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支持办法》、《番禺区产业领军人才贡献奖励办法》、《关于加强广州大学城创新人才资源合作与开发的实施办法》、《番禺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办法》等文件。
[⑥] 2015年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方案》,选择2个地级市、5个县区、10个建制镇作为综合试点,并选择10类项目作为专项试点。我区为5个综合试点县区之一。
[⑦] 美丽乡村群:坑头-新水坑-旧水坑村,为我区首个美丽乡村群。
[⑧] 即老年助餐配餐服务,全区现共设置配餐点36个,每天就餐长者1400多人。
[⑨] IAB产业:指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产业。
[⑩] NEM产业:指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
⑪ 农村集体“三资”:指农村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
⑫ 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同时有助于解决城市内涝和水资源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