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荔湾区推进党业融合 激发老城市新活力

听全文 发布时间:2022-06-29
来源:荔湾区人民政府

出席2022年荔湾区直机关第一届“先锋杯”工作创新技能大赛颁奖嘉宾1242【ok】.JPG

(图:出席2022年荔湾区直机关第一届“先锋杯”工作创新技能大赛的领导嘉宾)

荔湾区以亮剑精神开拓高质量发展之路1020【ok】.JPG

(图:荔湾区科工信局以亮剑精神开拓高质量发展之路)

荔湾区听民意解民忧化解老旧小区微改造纠纷.JPG

(图:荔湾区住建园林局党员干部听民意解民忧,化解老旧小区微改造纠纷)

  2022年6月22日,荔湾区第一届“先锋杯”工作创新技能大赛决赛在广州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如期举行,这是荔湾区委组织部、区直机关工委“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二十大”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的庆祝活动之一,更是拉开了广州市区级“先锋杯”工作创新技能大赛的帷幕。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网上现场直播同步进行的方式进行,部分区委常委、55个区属机关党组织书记、20个决赛项目100多名展演人员以线下,党组织副书记及委员、在职和离退休党员代表以线上,部分群众以手机网上现场直播等形式共2.5万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荔湾区直机关工委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必须走在前、做表率”的重要指示,认真贯彻区委全会确立的“一个定位、两个引擎、三大平台”目标任务和部署要求,落实率先建设老城市新活力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下大力推进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老城市新活力逐步显现。

  抓实理论武装,强化政治认同“新活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一切工作。在党建业务融合发展中强化政治意识教育,落实“两个维护”十二项制度机制,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内政治要件抓实办好。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是共产党员”“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增强思想融合、行动统一。明确各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职责,实行党委(组)书记担任机关党组织第一书记,任命、调整22名党组书记担任机关党组织“第一书记”。落实《关于开展荔湾区党委(党工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工作的通知》,推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带头深学细悟笃行党的创新理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推行共建共治,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筑疫情防控“平战结合”体系。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团队设立临时党组织工作指引》,共组建141个临时党支部、395支党员突击队、662个党群先锋队。构建“1+4+10+N”党员动员体系,实施“党员上楼”“党员报到”“党员带头”3大先锋行动,保障53万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实施《关于建立“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市、区联动平台的工作方案》,优化整合市区资源,打造市区联动平台,构建“市有呼唤、全区必应”“基层有呼、机关响应”的双向联动机制,实现“纵横贯通、条块联动”立体治理。推进《荔湾区党员干部访千家进万户听民意解民忧行动方案》,推动机关干部下沉社区、转变作风,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30名区领导挂点结对22条街道、55个区直机关单位与212个社区(经济联社)结对,569个基层党组织1万多名党员走进25万多户居民家中征集近10000个问题。推广基层治理“荔湾经验”,将成熟的基层治理经验推广到结对乡村振兴帮扶地,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形成一批带“荔湾风味”成果,制定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建设“1+6”方案,打造“三个一流”社区,成为“省级东西部扶贫协作示范点”,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培训班上的成功案例推广。

  坚持人民至上,改进民生福祉“新活力”。党业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发展现代商贸业服务民生。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每年新增就业人数1.6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万多人次。抓住广州获批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机遇,着力发展夜间经济、“网红经济”,吸引消费人流,促进消费升级。以中药材、水产、茶叶等专业市场为重点,打造综合商贸服务中心。打造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全区中小学布局,持续改善教学硬件环境,加大优质学位供给力度;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慢性病防控相融合的疾病防控体系;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优化长者大配餐服务,推广家庭养老床位和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试点等做法,提高智慧养老水平。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做好城中村、内街巷、河涌水面等保洁工作,每年打造2条新“门前三包”样本街,完成4个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

  推动传承融合,创新文化延续“新活力”。以绣花功夫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区。传承发扬岭南传统文化。创建以粤剧粤曲为核心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扩大广州首个非遗街区的知名度,推动粤剧粤曲、“三雕一彩一绣”等岭南文化精粹创新发展。支持老字号餐饮品牌提质升级,推进粤菜餐厅省级地方标准制订,扩大“食在广州、味在西关”影响力。推动岭南茶文化、花文化、中医药文化同现代生活需求有机融合,实现价值提升、品位提升。打造荔湾文商旅活力区。构建岭南文化传承展示中心、创新发展中心、国际交流中心,有机串联沙面、恩宁路、荔枝湾等历史街区,融合特色餐饮、西关民宿等服务元素,打造看点集中、业态丰富、魅力十足的文商旅活力片区。推动红色精神代代传承。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区内16处红色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扩大“荔湾青年说”“西关百姓讲堂”影响力,讲好“美荔”红色故事。

相关附件
相关内容
政府网站找错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