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市政策文件库

【政策解读】《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广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 听全文
  • 2025-04-23
  • 来源: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分享到
  • -

  日前,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广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国家、省的文件精神和市委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市“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加快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一、出台背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2022年10月,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23年10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广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决定出台《实施意见》,为加强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创造力、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指引。

  二、制定依据

  (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二)《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广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三)《广东省技能人才发展条例》;

  (四)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八部门《关于实施广东省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的通知》。

  三、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分为总体要求、构建高技能人才多元培育格局、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完善技能导向的使用机制、营造技能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组织保障等六部分。从加强培养、规范评价、完善使用、促进激励等方面提出了14项重点任务,覆盖了技能人才培育、评价、使用、激励成长全链条。其中包括“到2027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重不低于40%”的工作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主要为实施意见的总体思想与目标任务。

  第二部分:构建高技能人才多元培育格局,共5条。主要围绕加强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发挥行业企业主体作用、强化职业院校基础作用、加强培养平台载体建设、推动技能生态区建设等方面提出举措。

  第三部分: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共3条。主要围绕全面推行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等方面提出举措。

  第四部分:完善技能导向的使用机制,共3条。主要围绕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建立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完善高技能人才交流使用机制等方面提出举措。

  第五部分:营造高技能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共3条。主要围绕完善高技能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力度、提高高技能人才政治待遇等方面提出举措。

  第六部分:加强组织保障。主要为各有关单位的工作机制建立与任务落实。

  四、主要亮点

  《实施意见》紧紧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以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技能人才高质量就业为出发点,对技能人才发展的工作重点难点提出相应创新举措,亮点主要体现在打造职业技能培训品牌、实施“全民技能培训行动”、产教评技能生态区建设、加大重点行业技能人才培育、职业技能评价模式创新等方面。

  (一)加强对高技能领军人才的政策支持。实施“羊城工匠”培育工程,将业绩突出的合格“羊城工匠”纳入“广聚英才”人才工程予以支持,强化对高技能领军人才的培育选拔,支持为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和生活补贴,加大对高技能领军人才的政策扶持力度。

  (二)实施“全民技能培训行动”,构建覆盖全市的“羊城技能加油站”和15分钟技能培训服务圈。健全公共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规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审批管理,发挥跨区域产教融合行业组织作用,加大政校行企资源整合,建立覆盖全市的“羊城技能加油站”,实现群众家门口培训。

  (三)打造“红棉匠才”职业技能培育品牌。实施“红棉匠才”培育工程,聚焦重点产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培训评价资源共享,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项目制等多种类型技能培训;深入开展广州市“红棉匠才”职业技能竞赛,打造广州特色技能人才赛事品牌;加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推行“红棉匠才”电子码,拓展技能人才数据应用功能和场景,加强跨区域、跨部门、跨业务数据协同,实现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与成长使用数据的全面归集,提升整体智治能力。

  (四)加大重点行业领域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到2027年,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先进制造业领域,新增培训技能人才不少于10万人次;助力“数字广州”建设,新增培育数字技能领域技能人才不少于5万人次;围绕“一老一小”行业紧缺需求,新增培育养老托育类技能人才不少于8万人次。通过聚焦产业行业的精准化培训,为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提供强大的技能人才支撑。

  (五)推动技能生态区建设,构建“1+4+N”产教评技能生态矩阵。推动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产教评生态链企业、院校和人才培养评价机构,在全国率先创新建设智能制造生态区、民营经济生态区、院校聚集生态区、链主聚集生态区等4个核心技能生态区,探索推动高水平技能生态城市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范式。

  (六)加强技能人才载体建设。遴选一批高精尖缺行业相关龙头企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每年建设10家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0家红棉大师(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按有关规定给予支持。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建设一批示范性产业就业培训基地,提升规模化技能人才培育能力。

  (七)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模式改革创新。在职业技能评价方面先行先试,支持在南沙自贸区率先开展国(境)外职业技能比照认定工作。拓宽粤港澳“一试多证”评价范围,推动大湾区职业标准深度衔接。进一步拓展企业认证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互认互通“一试双证”覆盖范围,遴选更多具有较高社会认可度、内部认证体系完善的龙头企业参与互通互认。

  (八)加强对技能人才发展政策和典型事迹宣传。通过开展技能人才活动周、技能嘉年华、世赛成果展等形式,宣传技能人才发展政策,展示世界技能大赛和技能创新成果,形成全社会关注和重视技能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