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市政策文件库

【媒体解读】广州力争到2027年技能人才总量超460万人

  • 听全文
  • 2025-04-22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支持公办职业院校开展有偿性社会培训 构建覆盖全市的“羊城技能加油站”

  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广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高技能人才加强培养、规范评价、完善使用、促进激励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紧紧围绕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6个未来产业和8个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力争到2027年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60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不少于185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40%。

  据了解,《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针对广州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痛点难点靶向精准施策,积极联动全市各有关职能部门确定清晰目标、完善政策体系、提出四大创新举措。

  一是构建高技能人才多元培育格局。明确了以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为牵引,企业培养、院校培育、平台协同、产教评生态区建设的高技能人才多元化培养格局。首次将“羊城工匠”纳入“广聚英才”高层次人才工程予以支持;支持公办职业院校开展有偿性社会培训,所得收入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构建覆盖全市的“羊城技能加油站”,打造15分钟技能培训服务圈;在全国率先开展产教评技能生态区“样板工程”建设,构建“1+4+N”产教评技能生态矩阵,创新建设智能制造生态区、民营经济生态区、院校聚集生态区、链主聚集生态区,建设高水平技能生态城市。

  二是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围绕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等重点产业,支持具备专业技术人员自主评审权、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资质的大型企业开展互通评价工作,拓宽两类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支持龙头企业认证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互认互通“一式两证”覆盖范围;进一步强化推进粤港澳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站建设,联合香港职业训练局、香港机电工程署开展“一试多证”评价模式创新,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技能人才评价技术及规范对接。

  三是完善技能导向的使用机制。强化技能价值导向,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岗位价值、技术创新、技能水平和绩效等级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支持有条件的理工类院校与技工院校联合开展“技师+工程师”人才培养,在科研和技术攻关中发挥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为高技能人才建立企业年金、人才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企业可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实行特岗特酬;完善高技能人才交流使用机制。

  四是营造高技能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健全人才服务体系,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可纳入广州市人才绿卡申领范围。探索为技能人才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和生活补贴;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力度,支持和鼓励高技能人才积极申报国家及省市科学技术奖,提高各级各类表彰、荣誉评选中高技能人才的比例;支持面向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