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草背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吹响新一轮改革的号角。在国家规范招商引资背景下,各地纷纷向创营商环境“改革高地”转变,同时市场主体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提出一些新诉求。面对改革新要求、发展新形势和企业新需求,广州开发区 广州市黄埔区在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的基础上,出台《广州开发区 广州市黄埔区实施企业服务增值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为企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衍生服务,以服务升级助力产业升级。
二、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聚焦项目、空间、人才、金融等9个方面,从优化供给、降低成本、拓展市场、护航发展等方面发力,提出25条增值服务措施,推动企业服务从政府“有什么给什么”向企业“需什么给什么”转变、从普惠便捷向增值提效升级。
三、特色亮点
一是聚焦要素资源优化供给。在空间保障方面,扩大工业用房分割转让试点,分割转让对象扩大至符合园区主导产业的企业;优化提容审批程序,保障存量工业用地按历史批复开发建设。在人才服务方面,探索开展生物技术等职称评价,填补新兴业态、优势产业、重点领域的职称评价空白;划定区属国企租赁住房物业总建筑面积不少于10%纳入区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房源;将学前教育纳入“下管小”范围,将博士、博士后人才子女纳入入学保障,享受户籍学生同等待遇。在金融赋能方面,联动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审批信用贷”,为筹建项目提前启动融资申报流程,并分级给予贷款利率优惠;鼓励实施整链授信,加大对重点产业链核心企业和链属中小微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在科创服务方面,搭建中小微企业互助研发中试平台,推动研发中试资源向中小微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和试验环境。
二是聚焦关键环节降低成本。在筹建投资方面,对履约困难的项目,适当延长开工、竣工期限,减轻开竣工违约负担;减少考核要求,在降幅不超过20%的范围内调整合同约定的投资强度等考核指标;可申请调整优化为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其他产业类别。在项目用能方面,推行产业项目用户供电、供气、供水、排水、网络外线接入零投资;推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集约化管理模式,根据COD值阶梯式收取污水处理费。在企业用房方面,推出一批工业限价房和产业保障房;明确区属国企可视情况自主设置产业载体免租期及调整存量承租人租赁价格。在跨境通关方面,推广“锚地直提”等监管模式,探索推广全球供应链中心业务模式,推动香水、喷雾等化妆品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试点。
三是聚焦供需对接拓展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布大院大所研发成果产出榜单和技术转移转让清单,组织技术成果对接会;制定区级创新产品、技术、工艺、材料4个自主创新目录,打造应用试验场,优先支持自主创新目录产品应用和市场对接。在供需对接平台方面,搭建产业链交流、资源共享、渠道拓展等强企平台,助力中小微企业市场拓展、抱团成长。线上用好“埔企通”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服务展示和需求管理等服务;线下打造“黄埔工业企业交易会”品牌,分行业组织产业链专场供需对接会。在展会助企方面,协助提供商事认证、涉外商事法律咨询、展会对接、知识产权风险排查等服务,对接设立“黄埔名品”专区,集中展示参展企业和产品。
四是聚焦权益保护护航发展。在权益保护方面,打造知识产权法治保护服务中心,集成化提供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海外侵权纠纷应对、商业秘密保护等专业服务。在监管服务方面,健全完善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等领域行政处罚减免责清单,对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采取说服教育、行政建议等柔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