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1日,为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对医疗救助等惠民政策的知晓度,广州市医疗救助服务中心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联合有关部门在黄埔区长岭街水西社区开展惠民政策进社区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医疗救助政策介绍及有奖问答、政策咨询、义诊、健康体验等,100多名社区居民及困难群众参加了活动。
活动中,社区居民及困难群众还进行了耳穴压豆、血压检测、刮痧、拔罐和心电图检查等健康项目。工作人员为6名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提供了上门义诊服务,并将为100多名困难群众提供为期1年的远程医疗健康服务,如血糖血压监测、健康咨询等。
广州市医疗救助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扩大医疗救助政策宣传效果,该中心先后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医疗救助进社区”公益宣传系列活动、送医疗救助政策到“春风行动2019”促进就业系列招聘会、参与“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暨医疗保障现场咨询活动、在广州地铁站发布医疗救助公益宣传画、策划宣传医疗救助全城通办等,进一步推动了医疗救助惠民暖心政策落实落细。
根据目前《广州市医疗救助办法》规定,广州市医疗救助对象包括困难群众和其他人员。困难群众包含:本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孤儿、特困人员、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政府供养人员、持证重度残疾人、三级或四级精神或智力残疾人、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因公牺牲或病故人民警察的遗属、持证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成员;在本市大中专院校就读的非本市户籍困难学生。
其他人员包含:本市户籍因治疗疾病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影响基本生活的居民;本市户籍持证三、四级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或多重残疾人;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见义勇为的人员;在本市工作的符合本办法救助条件的职业病病人;符合本办法救助条件的非本市户籍困难人员等。
不同人员类别可享受相应不同的医疗救助待遇。如针对困难群众,可获得资助参加本市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门诊救助、住院救助等,困难群众每一医疗救助年度的医疗救助金限额是15万元。除此以外,困难群众还可获得广州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购买服务项目(年度救助限额15万元)和专项综合保险待遇(含意外及重大疾病保险、专项母婴保险、失能专项保险等)。
广州市医疗救助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1月至9月,广州市共实施医疗救助93.98万人次、4.71亿元,医疗救助在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筑牢医疗保障“兜底网”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