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 > 2025年 > 3月 > 16届96次常务会议
增城经开区擘画2035蓝图
听全文 2025-03-15 来源:广州日报
浏览字号

聚力三大主导产业

打造1小时畅达湾区交通枢纽

  3月14日,16届96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总体目标为将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要门户、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新兴智造高地。

  构建“一带四轴、三核六片”空间结构

  《规划》从优化空间、产业布局等多维度发力,充分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从严从实从细落实永久基本农田17.87平方公里,落实城镇开发边界165.65平方公里等“三区三线”等空间管控要素,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可逾越的红线,并围绕保护生态空间环境、改善生活空间品质、提高生产空间效率,提出加强南香山、东江滨江湿地、西福河、雅瑶河等生态地区保护和修复,打造15分钟生活圈的服务设施配置等具体要求。

  在充分考虑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三大交通枢纽优势的基础上,《规划》提出以交通干道、城市拓展趋势为连接轴线,构建“一带四轴、三核六片”的空间结构。

  “一带”即东江—增江高质量发展带,承接“两江东进”发展动能,推动东江一体化打造高能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带。

  “四轴”分别为依托福宁大道、沙宁公路、荔新公路,沿南香山形成的香山智造轴;依托广园快速路、荔新公路、永宁大道东沿线形成的荔新智造轴;依托南北大道、石石大道,沿增江形成的增江创新轴;依托广汕快速南移线、朱石公路,沿西福河形成的西福河创新轴。

  “三核”为依托新塘站及其周边城市功能,构建广州东部中心枢纽核心;依托增城西站、增城站,分别形成广州东部国际物流核心与增城站综合服务核心。

  “六片”为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区、东江创新活力区、广州东部国际物流区、仙村高端智造区、石滩综合服务区、荔三智能制造区。

  实现1小时畅达湾区2小时连通海西城市群

  《规划》充分衔接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及增城区“12613”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未来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3+3+N”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即三大主导产业、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其中,三大主导产业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芯)、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显)、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车)。

  在轨道交通规划方面,《规划》提出,建设“三铁合一”立体交通网络。依托4条国铁、4条城际、10条地铁,构建“12358”全国时空圈,形成区域互联、全国通达的铁路网络,实现1小时畅达湾区,2小时连通海西城市群,3小时直通长江中游城市群,5小时可达长三角城市群,8小时可达京津冀城市群的时空目标。

  以绿美增城生态建设为引领,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加强生态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保护利用,构建“一江两山六脉”的生态空间格局。

  依托东江母亲河生态廊道,串联南香山、马头山两大生态绿核,通过温涌、白江涌等六条水系廊道有机连接海岸、湿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形成以山地森林为基底、以城区绿色空间为主体、以水脉为通道,构建贯通全域的线性开敞空间体系,实现生态资源与人文景观的协同保护与活化利用。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