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广州将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14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州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到2020年,广州将建成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与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定位和居民健康服务需求相匹配的,布局合理、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富有效率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根据《规划》,到2020年,广州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将达7张,其中,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力争达到0.9张,重点设置护理、康复病床,提升床位质量,提高使用效率。同时,广州将大力鼓励社会办医,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在符合规划总量和结构的前提下,放开社会办医院在设置数量、选址、类别、规模等方面规划限制。
广州也将加大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培养护理、产科、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以及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3.6人、注册护士数5.4人、专业公共卫生人员数1.0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师3.5人。
此外,广州将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市、区两级人口健康信息综合平台,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建设广州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实现全市人口全覆盖和数据共享。全面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计划,推进市民卡在医疗卫生服务管理的应用,完善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分级诊疗、费用支付和远程医疗等业务。
针对医疗资源布局和结构不平衡的问题,《规划》提出,要积极引导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城市发展新区、外围城区等转移,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布局和有效利用。如在番禺、花都、南沙、从化和增城等区域各选择1—2所大型综合医院建设成为片区医疗中心。同时,不断完善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健康服务圈,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同时,《规划》提出,广州应有重点、多层次地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高水平医院,加强25个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打造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等3个专科疾病诊疗体系,建设急危重症、重大传染病、烧伤、儿科重症和化学中毒救治等5个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发挥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承担全省、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疑难危重病和高端医疗服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健康医疗中心,建设医疗卫生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