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下午召开的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全面深化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成为今后5年广州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依据。其中提出,到2017年年底建成覆盖全部街镇的蚊媒密度监测网络,建立蚊媒监测预警分级响应机制,市区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蚊媒预警分级响应
2014年广州发生大规模登革热疫情之后,环境卫生和除害防病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爱国卫生运动再次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14年年底到2015年5月,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分别出台了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文件,从顶层设计上丰富了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内涵和进一步夯实了工作基础。
本次广州制订出台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到2020年年底前,我市爱国卫生工作将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目标,以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为抓手,以病媒生物防治为核心,以卫生创建活动为载体,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群众动手、社会参与和因地制宜、统筹资源、综合治理、长效管理的工作方针。同时,提出了涉及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治理、饮用水安全保障、农村卫生改厕、卫生创建等13项主要工作指标。
值得关注的是,《实施方案》中提出: 2017年年底,建成覆盖全部街镇的蚊媒密度监测网络,建立蚊媒监测预警分级响应机制,市区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标准要求。记者了解到,上月广州市卫生局广州市城管委已经联合印发了《广州市蚊媒密度分级及响应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按照布雷图指数的高低,分为无风险、低度风险、中度风险和高度风险四级响应,而且市疾控中心也会定期在网上公布蚊媒密度的监测数据。市爱卫办有关负责人则表示,目前广州很多街镇都建立了蚊媒监测网络,未来会进一步完善。
组建12支应急队伍
记者同时了解到,从2015年开始,广州市及11区参考国家和广东省蚊媒控制专家建议,相继采用政府招标的方式,组建了专业化蚊媒应急与监测队伍12支。这是广州在高效处理蚊媒传染病方面开展的新的尝试,目的是为了更专业化、更科学地落实蚊媒密度控制、及时杀灭蚊媒传染病疫情。目前成立的这12支队伍是全市蚊媒应急与监测的重要力量,主要负责蚊媒传染病的应急处置,相关费用纳入各牵头单位持续性常规财政预算项目。
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保障城乡饮水安全等4小项。
二是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包括整治城市环境卫生、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环境卫生管理、卫生城镇创建、健康城市建设等5小项。
三是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包括提升公民健康素养水平、创建无烟单位、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等3小项。
四是建立健全爱国卫生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包括完善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工作机制、落实“三个一”环境卫生整治制度、完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机制等3小项。
垃圾分类工作指标
1.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017年达到95.79%、2020年达到98%。
2.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2020年达到40%。
3.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处理率:2017年年底达到93.5%;2020年达到95%。
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2017年,建制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所在地的建制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处理的建制镇比例达到90%以上;2020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
5.农村集中式供水比例:2017年年底达到100%。
6.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2017年达到70%以上,2020年年底达到75%以上。
7.农村日常保洁:村庄保洁覆盖率2017年年底达到90%,2020年年底实现全覆盖。
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017年年底达99.3%,2020年年底达99.8%。
9.国家和省卫生镇普及率:2017年年底达到70%,2020年年底达到80%。
10.卫生村人口受益率:2017年年底省卫生村人口受益率达到40%,省、市卫生村人口受益率达到70%;2020年年底省卫生村人口受益率达到50%,省、市卫生村人口受益率达到80%。
11.2020年年底,90%的乡道、村道实现“田路分家”、“路宅分家”,日常保洁工作落实,边沟排水设施完善、无淤积。
12.建立鼠害、虫情信息化报告平台及处理机制。2017年年底,建成覆盖全部街镇的蚊媒密度监测网络,建立蚊媒监测预警分级响应机制,市区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13.无烟单位创建:到2020年年底前,全市新增“广州市无烟单位”1000个。